• 沒有找到結果。

少年小說與自然書寫

一、自然書寫(nature writing)的定義

自然書寫有廣義和狹義兩種說法,廣義的自然書寫乃指有關自然的一切作 品;狹義的說法則指以文學的形式表現自然的知識、生態的樣貌或人與自然互動 的情景。本篇論文採取的是狹義的說法。許多科學家、生態學家、生物學家有時 會跨界寫出富哲思或文學性的創作,而吳明益認為「唯有具備一定深度自然科學 知識的文學家,才能寫出探觸到自然質地的深刻作品,否則只會流於濫情的囈語,

或是將人類主觀的意識硬是附加在自然物上。這就像艾比所講的,必須是雙腳穩 穩踏在具體資料上的詩人,以及心腦都留有幻想空間的科學家才能了解,也才能 領悟它對人類的意義。」25所以不管是「有詩人心靈的科學家」,或「有科學意識 的文學家」,都能精準且深刻的描繪自然的動人靈性。

二、自然生態小說的價值與影響

《寂靜的春天》、《沙郡年記》、《湖濱散記》、《昆蟲記》、《夏日山間》、

《汀溪朝聖》都是十分優秀的自然書寫作品。這些作品都以散文方式呈現:以科 學家身份寫作者,或重視科學知識融入保育概念,或強調尊重土地倫理;以文學 作家身份寫作者則重視自身的觀察體驗,對人與自然的互動,觀照更為細膩靈動。

但自然書寫不應只停留在客觀環境的描述,或對自然之美的頌讚,更應發展 及建構健康的生態想像,即在文學作品中注入對未來環境的期待及熱情,在作品 中找出未來自然與人的可行之路。本篇論文希望找出以自然書寫的精神,描寫以 自然為主體的少年生態小說作品。近代生態學者如莫非、喬艾、赫胥黎試圖走出 文學「只是對自然的觀察與凝視、沈思、反省,… … 記載人與自然、人與環境、

人與土地的關係。… … 他們較喜歡處理小說中人與環境的關係,不只是觀察與靜

25 吳明益著,《以書寫解放自然— 台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1980— 2002》(台北市:大安,2004),

頁 44。

思。」26但這並不代表以小說方式表現處理就是缺乏實際體驗與觀察,反之小說形 式因其具備故事的元素,更能清晰處理自然與人的議題,並引起普羅大眾,非具 專業自然科學知識的人們的共鳴與迴響。

西方的自然書寫發展得比較早,在自然書寫裡融了入對環境的感情、人與自 然關係的探討、土地倫理、自然保護等內容或議題。受到了這股思潮的影響,關 心自然與土地的小說作家們,亦開始將此類議題融入小說創作中,藉由創作表現 上述對自然與人的諸多想法。一般人多喜歡聽故事甚於直接說理,透過故事的傳 述,在人物情感打動人心之際,隱於其中的哲理也悄然翼入心中。故此出現了所 謂「故事學術」這個理念:

依貝克 (Baker)和艾中寧 (Joni Adamson) 的看法,故事學術這個理念是 要把抽象的理論知識或艱澀哲理用文學的敘述方式表現出來,以情補 理,以實際人生印證理念。把意識型態所導致的社會及自然的後果,透 過人類悲歡經驗,呈現給世人。這種揉合文學、哲學、宗教及社會/科學 的傳遞方式,是生態小說的一種書寫現象。27

以赫胥黎的《島嶼》為例,楊銘塗認為:

赫胥黎的《島嶼》是一部生態開路先鋒的小說。它呈現出作者的生態思 考極深極廣。它內涵細密,我們因而知道生態問題絕不只是荒野及野生 物的保護和毒物的處理而已。體驗我們生於土地、長於土地、我們了解 到處理生態危機,是要採取行動而非光說不練。就行動而言,光沈醉於

26 蔡振興著,論自然觀念的遞變,林耀福主編,《生態人文主義--邁向一個人與自然共生共 榮的社會》(台北市:書林,2002),頁 15。

27 楊銘塗著,赫胥黎《島嶼 Island》中的生態思想,頁 1,http://www.nknu.edu.tw/~english/

speech/031024.doc,2005.07.06。

一般的“自然書寫” 是不能產生效果的。28

一般探討自然書寫作品多以散文為主,今選小說為探討對象之目的在於“這些 作品在表達環境倫理意識、生態知識,與感性聯想上也有相當的成就”29。少年小 說中融入自然書寫、生態議題的作品,在西方也起步較早,發展較為成熟,可做 為國內創作者參考。

三、尋找少年小說的新境界--少年生態小說的界定

生態學家或生態批評學者認為現今自然環境思維應走向與自然尋求和諧平 等,所以優秀的生態創作文本也當朝向以自然為主體的敘事方式。在這類的文本 中,不再以慣常的「人」的眼光看世界,而以「非人」世界的存在反觀人類的存 在。所以在少年小說的發展潮流中也注入了以自然為主體的新思維,在這類小說 中,自然才是主角;尋找自然之愛、生命之愛,人與自然的互相瞭解、共存共榮,

是小說中需要啟蒙與成長的少年要領悟與追求的主要精髓。

另外一類是因著人類文明快速發展,以致引發人類文明病或生態危機而進行 反諷或預警的科幻小說,也是少年小說表現生態意識很重要的一環。

28 楊銘塗,赫胥黎《島嶼 Island》中的生態思想,頁 18。http://www.nknu.edu.tw/~english/

speech/031024.doc 2005.07.06

29 同上註,頁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