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然可為人師

第參章 少年小說中的自然觀

第一節 自然可為人師

少年生態小說認為自然是一切生命之本,人們從中汲取生命的養料,從中瞭 解萬物運化的規則;在自然環境裡,人們可以經由觀察、學習、模仿,領悟生命 的真諦。自然既是肉體的生命之源,亦是精神智慧的生命之源。因此,自然才是 世界的主體,人應該尊敬自然,順服自然,並向大自然學習。

一、道法自然

人類自古敬畏自然、推崇自然,常從自然的變化、植物的生長、動物的行為 等各種自然現象比對人生,在自然中領悟、學習為人之道。

如《少年小樹之歌》的作者常常在行文中,藉由爺爺的口說明作者對自然的 觀點。文中的小樹,五歲就失去了雙親,跟著爺爺在山中生活。爺爺帶著小樹在 山林裡採集、打獵、製酒。有一次爺爺和小樹在山中設陷阱捕獵火雞,看到老火 雞不肯低頭,所以走不出陷阱。爺爺說:「老火雞不肯低頭,就像某種人類一樣,

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多,對周遭就不屑一顧了。」(頁 29-30)這是自然教會爺爺 的生活哲理。

小樹也在自然中領會生死輪替的生態意義:「生命的終結是一件自然的事,

因為有死亡才有新生,仔細咀嚼夢歐拉的智慧,你就會明白大自然的規則,還有

查拉幾族人的心聲。」 (頁 32-33)

爺爺養了許多獵狗,常常帶著牠們一起打獵。爺爺偏好追逐他的狐狸老友-

史利克。史利克是個聰明的傢伙,牠常常讓獵狗追牠一陣後,便在岸邊停下來等 獵狗接近,停留的時間愈久,狐狸留下的氣味便愈濃厚。狐狸就是要利用這濃厚 的氣味誤導獵狗的狩獵方向。果然衝動的獵狗瑞皮特一聞到濃厚的氣味,情緒便 蓋過理智,引發錯誤的追逐。在爺爺眼裡看起來,「這是因為情感壓過理智,人 們才會犯下和瑞皮特一樣的錯誤。」(頁 56)

小樹發現麝香蟲和奶奶分享,奶奶說了這麼一段令人感動的話,她說:「當 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給任何你遇見的人。這 樣,美好的事物才能在這個世界自由的播散開來。」(頁 95)這也是因為自然,

才引發人們美好的情操。

小樹也從各種生命的生死輪替,看見生與死皆有其莊嚴的一面:

今年的最後一隻蝴蝶飛進山谷,他停在我和爺爺已經收割好的玉米梗 上。牠並沒有鼓動翅膀,只是停在梗子上等待著。牠沒有儲藏食物的打 算,因為牠知道自己即將死去。爺爺說,那隻蝴蝶比許多人要有智慧多 了。雖然生命的終點將至,但是牠卻絲毫不為所動。牠知道自己的生命 目的已經達成,而迎接死亡則是牠現在的使命。所以牠靜靜地停在那兒 等待,享受冬天的最後一絲溫暖陽光。(頁 255)

雖然這裡使用的筆觸帶著稍微矯情的擬人筆法,但仍然可以感受作者描寫查 拉幾族看待死亡時的恬靜與莊嚴。

《遇見靈熊》中作者以印地安人最古老的「環行正義」作為不良少年柯爾修 正自己錯誤行為的方式。「環行正義」是「實行正義的一種療傷作法」(頁 24),

印地安人已實行千年,當有人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時,印地安人認為懲罰不是最 有效的方式。一個人之所以會做錯事,其實是有著各種環環相扣、息息相關的因

素,犯罪的人同時也可能是受害者,與這件事相關的每個人同時都受傷了,都需 要療癒,「環行正義」是提供每個受害者療傷的一種方式,每個人都獲得療癒後,

這個過程才算結束。筆者認為這種「環形正義」的智慧,即是原住民效法自然共 存共榮的生態關係而得致,自然界的各種存在本就相生相有,如果有任何一個物 種消失,與之相關的物種也會隨之消失。人類間相處之道何嘗不是如此,嚴刑竣 罰可能收一時之效,卻無正面情感產出,被害者與受害者留下的都是負面情感,

徒呼負負;唯有愛與關懷才能使人忘卻仇恨,習得原諒,生命重新旺盛,獲得圓 滿。

在生態作家的眼中,小至單一物種,大至整個生態循環,無一不是人類可效 法及學習的對象。

二、萬物靜觀皆自得

自然界充滿各種能量與情感,人類可從觀察自然的各種樣態中,反觀內在的 自我,只要體察自然的工夫夠深,即可與自然的精神相通,瞭解自我存在的深層 生命意涵。

以《少年小樹之歌》中的小樹為例。《少年小樹之歌》中的小樹平常不僅從 爺爺身上學會如何向大自然學習,也從奶奶身上獲得運用大自然的力量提高自己 內在精神力的方法。在〈秘密小巢〉一章,小樹很高興有了自己的秘密小巢,並 與奶奶分享。奶奶遂將查拉幾族人如何運用秘密小巢體會自然與自我的精神力量 的方法教給小樹。這裡的「秘密小巢」象徵人與自然的精神溝通管道,在其中,

人與自然不只停留在外在的互動關係,更重要的是彼此內在的心靈相通。查拉幾 族人認為人類的身體有兩種心靈,一種是肉體的心靈,一種是精神的心靈。肉體 的心靈讓自己可以在這個世界殘存;精神的心靈卻永存不朽,它會經歷一次又一 次的輪迴;肉體心靈讓人變得貪婪,精神心靈則叫人看見善與美。「精神心靈就 像我們身上的肌肉,你常常使用它,它就會愈來愈強壯。而唯一可以鍛鍊精神心 靈的方法,就是運用它來體會事物的內在。」(頁 98)奶奶進一步告訴小樹,教

他從觀察自己的秘密小巢來體會那股精神力量:

春天來臨時,萬物復甦(連思想也是一樣),到處充滿了喧鬧的生命跡 象。而春天的雷聲,彷彿就是新生兒在血污和痛苦中生出的哭喊。奶奶 說,這些嘈雜的聲響,就是精神心靈以物質形態回大地的象徵。(頁 100)

印地安民族相信,每種生命不管動植物都是有靈魂的,自然界充滿各種能量 與情感,只要體察內在力量的工夫夠深,就可以與自然萬物感情相通。奶奶以她 的父親聽見白橡樹哭泣的故事,說明人與自然情感相通的現象:「奶奶的父親叫 做布朗老鷹。她說他體察內在的功夫已經練得很深了。他甚至能感覺到樹的思想。

有一天,當奶奶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她的父親突然覺得心煩意亂。他說,那些 山上的白橡樹不知怎麼了,變得鼓譟又害怕的模樣。」(頁 101)白橡樹長得又高 又直,十分漂亮。但它們不是自私的樹,它們留下了空間讓其他樹種生長,這寬 闊的胸懷,讓它們有別於其他樹種的靈魂--它們「是十分強壯的靈魂」。這群 樹突然害怕的原因,是因為它們預先知道將被砍伐的訊息,而這哀傷害怕的訊息,

讓精神力望盛的爺爺感知道了。

這故事雖然帶些傳奇色彩,但植物具有情感的研究,已有科學家進行實證。32。 不管這研究結果是否確實,人類經由觀察、體會、感受自然而獲致精神能量的提 升,生命哲理的感悟,是確實存在的。

蓋瑞‧伯森所著的《手斧男孩》中,書中小男孩布萊恩也有相同的體會。布 萊恩在森林裡經過一連串的求生考驗後,不僅眼睛聚焦看世界的方式不同,與自 然的溝通管道因著自然環境的種種刺激,竟然順暢無阻,似乎五官都長了眼睛,

有如全身開竅一般:

32 此處可參考《植物的秘密生命》一書,湯京士(Peter Tompkins)、柏德(Christopher Bird)合 著,薛絢譯,《植物的秘密生命》(The Secret Life of Plants)(台北市:台灣商務,1998)。

我已不同於往日,他想,我看的、聽的方式都不同了。他不知道這項改 變始於何時,但它確實發生了。現在一個聲音傳來時,他不只是聽見,

能領會那個聲音。他會轉身注視,注視斷裂的樹枝或流動的空氣,並認 識那個聲音,彷彿他的心神能隨著聲波回到聲音的源頭。

察覺自己聽到聲音前,他已經知道那是什麼聲音了。看見東西時,無論 是樹叢裡揮動翅膀的鳥,或是水面的漣漪--他是真正看見那事物,而 不再像在都市裡那樣只是注意到而已。(首部曲,頁 105)

人本來就是生物圈的一份子,在自然中恢復生物本能,而與其他生物運用無 聲的管道交流訊息與感情,這在很多原住民思想中都是非常合理且自然的事。活 在文明世界太久的人類,缺乏自然環境的薰陶與刺激,漸漸喪失了某種生命的靈 覺,殊為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