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映,且「傳達了習近平的講話精神」例如:26

「中央第七巡視組組長項宗西,副組長劉卒向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傳達了習 近平總書記關於巡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反饋了巡視情況;7 月 10 日,

項宗西代表巡視組向海南省領導班子進行了反饋」27

「中央第十巡視組組長令狐安,副組長胡新元、劉實向科技部黨組書記、副 部長王志剛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巡視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並反饋了巡 視情況;令狐安代表巡視組向科技部領導班子進行了反饋」28

整體而言,強化了對於「一把手」的監督力,所傳達的內容也比以往要具體 許多。29

第四節、巡視制度工作流程之分析

據此,在我們討論完巡視制度的工作流程並比較各階段的不同後,我們可以 很明顯地歸納出巡視制度工作流程的幾個特性,研究者謹分別敘述如下:

一、保密性

探索時期巡視員因應戰爭的保密作風一直沿用到現今的巡視制度。但實際操 作已經從過去的全階段保密,修正為只在巡視組抵達前保密。也就是說巡視幹部 在到巡視地點前完全不知道巡視工作的細節,一直到抵達巡視地點後才被告知行

26 「今年首輪巡視先向“一把手”反饋報告措辭更嚴厲」,法制晚報,http://www.chinanews.com/gn/

2014/07-21/6408359.shtml。

27「中央第七巡視組向海南省反饋巡視情況」,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fanfu.people.com.cn/n /2014/0711/c64371-25268042.html。

28 「中央第十巡視組向科技部反饋巡視情況」,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fanfu.people.com.cn/n/20 14/0709/c64371-25259214.html。

29 「圖解 2014 年中央巡視組首輪巡視反饋情況」,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http://big5.gov.cn/gate /bi g5/www. gov.cn/xinwen/2014-07/15/content_2717393.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動細節。

如此作法既能杜絕巡視組成員與巡視單位成員有預先聯絡的可能,也讓巡視 組成員無從與巡視組內成員建立關係。並應用「三不固定」的思維貫徹工作保密 性,維持巡視組長不固定、巡視的地區不固定和巡視單位不固定的工作方式。如 此作為震懾了貪腐官員,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巡視組會派誰來,什麼時候來,為 什麼而來。對各單位領導班子形成相當大的壓力。

二、公開性

巡視制度不只有「保密性」,也同時具有「公開性」。看似矛盾卻是中共中央 為了適應社會改變而轉變。尤其是當網路已經成為社會大眾與政府互動的主要平 台,適度的透明公開讓民眾覺得政府是有在做事的,而且也能夠用以對貪腐官員 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綜合我們的歸納,巡視制度的公開性主要被應用在巡視組到達被巡視地點 後。具體而言,從巡視組組長、副組長的背景、聯絡電話、進駐單位、開會新聞 稿、反饋紀錄、違法違紀官員名單等資料,政府皆採取主動公開的方式刊登於主 要報紙及官方網站。

這種公開的方式在習近平上任後尤其應用的淋漓盡致,讓民眾瞭解到巡視組 是確實有在工作,跳脫以往巡視工作只是過過水的形象。一旦形式主義的疑慮不 在,巡視制度便能夠大大的拉近與一般人民的距離,更不用說這些公開的資訊亦 震懾了貪腐的官員,反腐壓力使得官場風氣轉變,進而達到了肅貪的目的。因此,

巡視制度的公開性反而給予中共政權穩定更多的籌碼。

三、菁英性

儘管官方一直想要引進一般民眾的監督力量,研究者仍然認為巡視制度具有 強烈的菁英性質。只有退休老幹部與體制內政治菁英有足夠的條件能夠像巡視組 進行檢舉。體制內人士相對於體制外一般民眾更容易掌握具體事證,使得一般民 眾難以跨越這一道關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其次,體制內菁英也比起一般民眾更有檢舉動機。許多政治菁英會為了仕途 的順遂檢舉長官與同僚,這為巡視制度帶來豐沛的檢舉資料。反觀,一般民眾若 無切身相關的案件,在中共封閉的政治體系中參與檢舉是相當危險的事。一般而 言會選擇忽視或者寧願吃虧也不願惹禍上身。一直要到官方將案件正式立案之 後,民眾才敢出來說話。而我們都知道立案之後的官員基本上已無翻身的可能,

顯見民眾對於舉報對於自身安全是有相當顧慮的。因此,我們認為巡視制度的菁 英性質相當明顯。

四、權威性

由工作流程觀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中央巡視組是被充分授權的。特 別是從中央巡視組能夠隨意參加會議、調閱文件、約談相關人士等作為,相當具 有權威,被巡視單位幾乎無從制約。

這樣的特性主要展現在兩個層面,首先是前章節提到的「組織結構」,中央 政府派出單位本身對地方政府就有壓力,更何況是巡視制度的位階直通層峰。且 近年來巡視制度的改革大大的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強化「條」的領導,弱化

「塊」的干預,甚至留有越級報告的空間,讓想利用資訊不對稱徇私枉法的官員 無法得逞。

另一層面就是「人」的位階,巡視組組長比起這些單位首腦的位階高,年齡 也較大。這樣垂直化的設計讓地方一把手也無法招架,也就是說巡視制度「垂直 領導」的設計克服了過去紀檢體系「雙重領導」的困境。故我們說巡視制度是具 有權威性的特質。

五、鞏固性

從巡視制度的反饋觀之,巡視制度有利於鞏固中共政體、鞏固領導人權威、

鞏固民心。人民看到了巡視制度抓到了貪官,進一步的肯定中共當局的執政,進 而鞏固領導人基礎,這樣的趨勢是明顯的。

一方面巡視制度利於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情況的掌握,另一方面地方官員也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巡視制度震懾。新上任的領導人根基尚未穩固之前,巡視所調查的材料就是一部

「百官行述」,誰敢反抗中央的政策,領導人就能夠依其把柄對其威脅利誘。此 外這些官員因為根本不曉得那些資料掌握在中央手中,所以對於中央的政策必然 會嚴加遵守。

因此,最高領導者對於各部門與地方的掌控力透過巡視制度直線上升,進而 鞏固自身權力的趨勢是明顯的,所以對於領導人而言巡視制度應用的誘因便會提 升,越來越受到重視。

六、效率性

研究者發現巡視制度是相當有效率的。首先,從限制反饋天數與增加巡視密 集度以及能夠在短時間內讓這麼多官員落馬,效率極快。巡視制度能夠在剛繼任 的短期內達到效果,朔造出領導人改革反腐的形象,有助於威望的提升。這對新 上任的領導人來說,是極大的誘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肆章、巡視制度行為者分析

檢視完巡視制度的歷史、結構與職權、與工作流程。我們發現了幾個重大的 特質。分別是巡視制度具有政治鬥爭之性質、主要構成在中組部與中紀委之間擺 盪、中央對巡視制度的掌握力越來越強、巡視組之職權是有彈性的四個重要的特 質。也歸納出保密性、公開性、菁英性、權威性、鞏固性、效率性等六大特性。

儘管如此,這些都是從靜態層面加以歸納,尚無動態層面的思考。因此,我們必 須以新制度途徑注重「行為人」的層面持續分析,才能參透巡視制度的全貌。

因此,在這章我們以巡視組重要的人事背景作為分析單位。包含歷屆中央巡 視組主要主管機構之領導人與歷屆中央巡視組組長之背景資料,為求資訊完備,

以下資料皆為作者透過新聞一一檢索搜尋所構成,並透過「國立政治大學中共政 治菁英資料庫」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研究。

在本章,我們發現了幾個現象。首先我們證實了巡視制度的透明度是持續上 升的。其次,我們歸納出中央巡視組擴張化的發展趨勢。第三,我們更發現巡視 組的菁英爭補走向制度化,包括中央巡視組組長有梯隊接班的規律出現,背景有 擁有中組部與中紀委的情況提升,重複擔任組長比例固定化三項發現。第四,垂 直領導強化,受最高領導者影響深,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困境等。筆者僅分別說 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