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強化時期巡視制度的工作流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強化時期巡視制度的工作流程

本時期以 2013 年中央紀委監察部所公布的巡視五大步驟為主,並承襲了 2009 年 7 月公布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等規定,筆者僅分別以 巡視準備、巡視瞭解、巡視匯報、巡視反饋、移交督辦五個階段,8配合訪談成 果補充現有的運作狀況,比較其法律與現實的出入,僅分別敘述如下:

一、巡視準備

根據中央監察部公布的流程,第一步驟為巡視準備,即「向中央紀委監察部 機關和中央組織部、審計署、國家信訪局等瞭解被巡視地區、單位黨組織領導班 子及其成員的有關情況,研究制定巡視工作方案,向被巡視地區、單位印發巡視 通知等。」研究者認為此階段最重要任務即是巡視對象應該如何選擇?大概有兩 種可能性,一種是由下而上「根據貪腐情況之情報選擇巡視對象」,另一種是由 上而下「領導人以其個人偏好選擇巡視對象」。

「我認為巡視組選定地點的過程可能會選擇針對某些來信較多的機構優先 派駐,來信較多通常會代表問題比較嚴重,當然網絡匿名舉報也是有的」(D 受訪者)

「中紀委系統現在有匿名網路舉報,有可能先由此管道得知風聲才決定要查 哪裡」(C 受訪者)

「只有一些少數的、個別的官員是例外,像是安徽的倪發科,或者是政協副 主席蘇榮,聽說過去就是刻意刁難下屬,所以下屬不停透過管道上訪,也許 巡視組也是這種管道」(F 受訪者)

8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詳解中央巡視組工作流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 s/2013-10/28/c_117902845.htm。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認為透過網站的實名舉報是巡視組選擇地點主要採納的因素,應該沒有 匿名舉報這回事」(G 受訪者)

我們先來理解「根據貪腐情況之情報選擇巡視對象」,這個「對象」包含「單 位」與「人」兩個概念,而單位可能是省分或者部門。而我們可以從以上訪談資 訊得知中共中央在選擇巡視對象時多從國家信訪局與網路兩種管道蒐集資料。也 就是說平日所受到檢舉的資訊量越多,中央巡視組就會優先選擇該單位。

至於網路舉報的部分,究竟是屬於實名舉報或者匿名舉報則有不同的觀點,

G 受訪者認為並沒有匿名舉報,而 D 受訪者則肯定的說出具有匿名舉報的功能。

針對此點矛盾,研究者至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以北京市舉報網站為例,其內容 有「實名舉報」亦有「匿名舉報」,而匿名舉報之欄位可以不填寫,原則上是可 以採用匿名舉報的,可得知監察部門其實能夠理解實名舉報的門檻過高,一般人 民會有所顧忌故另外開放以匿名的方式舉報,所以可以推論無論實名或匿名應都 是中共中央從網路得知資訊的重要管道。9

「目前看來這一系列巡視組反腐所抓的人,也是有權力鬥爭的疑慮的,像是 現在有些舊勢力的人就落馬了」(C 受訪者)

「從這幾輪的反貪來看巡視組,我想一般而言大多是有針對性的,像是周永 康案先前落馬的官員也幾乎與周都有牽連. . .」(F 受訪者)

「巡視制度也屬於傳統權力的運行,類似東廠、西廠等特別辦事機構」(F 受訪者)

9 「舉報查詢」,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舉報網站,https://www.12388.

gov.cn/ht ml/index_formAnonymous.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國固有的傳統,新王上任一定要有自己的班底,中共政權的建立仍然沒 有這種宮廷鬥爭的傳統. . . . 國內也是要建立班底的,一定的慣例就是利用 腐敗拔除一些人的職務,你看胡錦濤上任也有一批人下台,江澤民時代也 是. . .」(G 受訪者)

其次「領導人以其個人偏好選擇巡視對象」也是其重要的選擇因素之一,簡 單而言就是巡視對象的選擇具有「政治鬥爭」的性質。許多訪談對象認為巡視制 度是一個非常好用來進行權力鬥爭的工具,也就是說從中央巡視組選擇巡視單位 時,就已經依照領導人的偏好優先鎖定了特定對象。從許多受訪者將巡視組以古 代東廠做為比喻,將巡視組幹部比喻為錦衣衛可以得知。我們還是可以說領導者 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介入巡視對象的選擇,容易做為政治鬥爭的工具,這點符合 筆者在前章所歸納的特質。

二、巡視瞭解

根據中央監察部公布的流程,第二步驟為巡視瞭解,即「向被巡視地區、單 位通報巡視目的和任務,公佈巡視組監督的範圍、工作安排和聯繫方式,通過各 種渠道瞭解被巡視地區、單位存在的問題。巡視期間,發現領導幹部涉嫌嚴重違 紀違法等問題,及時向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巡視組的運作是分開來的,假如要巡視的是上海,一樣是要查上海,幹部 個別得知以後可能自己訂機票,然後上海的賓館已經安排好了,很有可能你 的同事也要去上海巡視,但你們兩個各自不知道對方會去,你們可能在飛機 上碰到,但也不會得知為何去上海,更多是到了賓館才怎麼你也來了,而到 飯店後才會在集中至同一個地點,公布上級任務,這時候巡視幹部才會知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次巡視主要工作是什麼,主要地點與對象是誰」(B 受訪者)

在中共中央選定巡視對象後,便開始組織巡視工作的人員。而由以上這段談 話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瞭解到巡視組幹部在接受命令時的工作流程。我們發現巡視 幹部在接受任務訊息時,完全採取單線聯絡的方式,在抵達特定地點前絲毫不知 道任務內容,不事先告巡視幹部知地點、對象、工作同仁、詳細任務。簡單來說,

這樣的設計避免了巡視組幹部與巡視對象可能的聯絡的機會,工作流程可以說是 密不透風。在巡視組抵達並公布任務後,中共中央迅速在網路上公布巡視組的名 單、聯絡方式與進駐單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震懾官員。抵達前具有「保密 性」。

接下來我們來探討巡視組抵達後,巡視組的工作方式。此時期仍然承襲了《中 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之規定:10

1.聽取被巡視地區、單位黨委(黨組)的工作匯報和有關部門的專題匯報。

2.根據工作需要列席被巡視地區、單位的有關會議,列席被巡視黨組織領導 班子的民主生活會和述職述廉會 。

3 受理反映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問題的來信、來電、來訪等。

4.召開聽取意見座談會。

5.與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和其他乾部群眾個別談話。

6.調閱、復制有關文件、檔案、會議記錄等資料。

7.對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進行民主測評、問捲調查。

8.以適當方式對被巡視地區、單位的下屬單位或者部門進行走訪調研。

9.對專業性較強或者特別重要問題的瞭解,可以商請有關職能部門或者專業 機構予以協助。巡視組對反映被巡視黨組織領導班子及其成員的重要問 題,可以進行深入瞭解。巡視組不干預被巡視地區、單位的正常工作,不查 辦案件。

10 「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人民日報(北京),2009 年 7 月 13 日,第二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單位幾個月前就進駐了巡視組,進駐兩個月,會個別找大家去談話,其 實是有達到震懾效果的」

這個階段研究者認為可以分為兩種層次,「巡視組主動瞭解」與「巡視組被 動瞭解」。巡視組為主動方通常會招開工作會或座談會邀請被巡視單位的主要領 導幹部出席,舉例而言,若巡視單位為省,出席人員包含省委正副書記、所有省 委常委,政府省長、副省長黨組成員、省政協、政協正副主席、即所有副省級以 上之幹部都會出席。11此外,巡視組可以列席任何會議,亦可以依照工作需要調 閱文件與約談相關人事,給予組織相當大的壓力。研究者在訪問這些單位的人員 時,相當程度地感受到受訪者的憂心,主動出擊的巡視組給人似乎掌握了很多證 據的神祕感,震懾被巡視單位。

其次,我們從「巡視組被動瞭解」層次切入,簡單來說就是巡視組接受外界 主動檢舉時所採取的工作流程。而這種工作流程可以再區分為兩種模式,一種主 要對象為組織內成員舉報,另一種為組織外成員舉報。若要受理外界的舉報一般 而言會有一個常態工作的地點。

「巡視組進駐的時候會放一個大箱子在辦公室門口,只要你有要檢舉就可以 過去投,不過可能會有監視器,所以也需要承擔些成本」(G 受訪者)

「巡視制度最重要的是不能有監控設備,不然大家就不會去揭發了」(F 受 訪者)

由此可知,巡視組進駐的地點通常會設立一個辦公室,並受理收信的工作。

11 「中央第三地方巡視組來我省開展巡視回訪工作省委舉行工作匯報會石宗源孫曉群強衛東講 話 林 樹 森 王 正 福 寧 延 令 王 富 玉 等 出 席 」, 貴 州 日 報 , http://gzrb.big5.gog.com.c n/system/2010/04/20/010780374.s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時也會專門開設地點,供一般民眾申訴,例如 2014 年 8 月中央巡視組進駐上 海長寧區委黨校,便受理民眾填寫登記單並繳交投訴材料。12

但我們也能從受訪者的觀點得知,若要親自前往舉發的確需要相當大的勇 氣,於是這就產生了「投訴風險」的問題,大家都會擔心前往檢舉會不會暴露身 分,或者是會產生人身安全的疑慮。

「巡視制度的有效一定程度的牽扯所謂的內部鬥爭,在精英高度競爭的狀況 下有時候為了自己往上爬或是被欺負心有不甘,會去檢舉同僚或長官。」(G 受訪者)

「基本上向巡視組檢舉,大多問題應該傾向於菁英矛盾,互相有仇所以透過 巡視制度去舉發,一般老百姓與這些官員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也沒有仇,

「基本上向巡視組檢舉,大多問題應該傾向於菁英矛盾,互相有仇所以透過 巡視制度去舉發,一般老百姓與這些官員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也沒有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