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工作價值觀之理論基礎

個人價值觀為個人對於「價值的選擇與追求」。個人有太多的需求,如何去 選擇與追求自己認為最滿意或最滿足的價值,就成為個人的價值觀(陳秉璋、陳 信木,1990)。而工作價值觀屬於個人價值觀的一部分,每個人對於工作有不同 的選擇與追求。教師是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教師的工作價值觀會影響其教學行為 與追求的目標。因此,本節旨在探討工作價值觀之理論基礎。

壹、工作價值觀的定義

工作價值觀的概念源自於價值觀(Value),具有價值觀一切的屬性,各家學 者對於價值觀的定義因所持的理論基礎不同而有所不同,對於工作價值觀的定義 則更難界定。茲闡述學者論點如下:

一、工作價值觀係為判斷、評估的標準

將工作價值觀視為一種判斷、評估的標準。楊妙芬(1997)提出工作價值觀 是工作者對工作本身、歷程與結果的主觀判斷;Dose 提出工作價值觀是一種關 於工作或工作環境的評估標準(引自 Smola & Sutton, 2002);洪瑞斌、劉兆明

(2003)認為工作價值觀是從事工作活動所應依循的價值標準;吳鐵雄、李坤崇、

劉佑星、歐慧敏(1996)將工作價值觀視為個體從事工作時,藉以評斷有關工作 事物、行為或目標的持久性信念與標準。

12

二、工作價值觀是看法、理想或目標

工作價值觀是一種看法、理想或目標。鄭伯勳、謝光進(1987)指出工作價 值觀是個人擬從個人的工作當中滿足個人需求的價值或看法;陳銘宗、劉兆明

(1995)認為工作價值觀是工作者認為重要或致力追求的事物、觀念或理想;

Kalleberg (1977) 主張工作價值觀指個人欲從工作有關活動中得到的事物。

Super(1970)認為工作價值觀係指工作者追求與工作有關的目標,乃工作者的內 在需求及從事活動是所追求的工作特質。

三、工作價值觀存有兩種意涵

工作價值觀同時存有兩種意涵。黃文三、沈碩彬(2012)將工作價值觀定義 為:當個人從事工作活動時,所秉持的滿足個人需求與偏好事務的信念,和評斷 工作意義的標準,藉以引導個人工作行為的方向與追求工作的目標。另外陳寅清

(2007)將工作價值觀定義為是一種在工作時受到個人及文化差異的影響而秉持 的原則及持久性信念,也是一種工作的動力,能依此決定投入工作程度的多寡。

張瑞村(2017)認為工作價值觀係指個人對工作的一般態度、對工作條件與結果 的信念、偏好、與重視程度,以及作為個人選擇職業工作的參考架構與職業工作 的評價標準。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對於工作價值觀的看法,可發現工作價值觀是一種內在 的個人規準,可能是一種信念、標準、看法或目標,且此規準與工作有關,包含 了工作行為、態度、條件、歷程及結果,並透過規準引導行為方向、選擇職業、

決定付出心力之多寡。因此,可歸納出幾個共同因素:第一是一種內在信念,第 二,與從事的工作有關;第三,可以影響個人的行動或滿足需求。根據上述的整 理,研究者將「工作價值觀」定義為:工作者對於工作所抱持的一種信念,以此 作為主觀判斷之依據,影響其工作行為、表現。再依照教師教學工作的特性,對 於教師工作價值觀定義為「教師對於教學工作所抱持的信念,以此為主觀判斷之 依據,影響其在教學工作上的行為表現。」

13

貳、工作價值觀的測量工具

自1970年代以後,衡量工作價值觀的量表甚多,在此針對國內外數項重要量 表做探討與整理。

一、 國外學者編製之量表

(一)Work Values Inventory(WVI)量表

Super 綜合 Spranger 的理論以及 Ginzberg 等人(1951)的研究後所發展的工 作價值觀量表(WVI),施測目的為測量人們選擇工作的背後目標與動機。透過與 學生面談、價值卡片分類及標籤命名作業等研究方式進行整理與研究,提出 15 種工作價值觀共 45 題,量表採用李克特氏五點重要性量尺為計分方式(引自程 姿螢、張詠婷、宋曜廷,2016)。工作價值觀分為利他主義(altruism)、審美主 義(esthetid)、創意(creativity)、智慧激發(intellectual)、獨立性

(independence)、成就感(achievement)、聲望(prestige)、管理權力

(management)、經濟報酬(economic returns)、安全感(security)、工作環 境(associates)、與上司關係(supervisory)、與同事關係(associates)、變 化性(variety)、生活方式(way of life)等十五類。

(二)Minnesota Importance Questionnaire(MIQ)量表

Dawis 與 Lofquist提出明尼蘇達重要性量表(MIQ),目的在評估工作 環境帶給工作者的影響,注重工作角色中帶給他的價值及環境符合工作 者的期待。量表根基於工作調適理論(引自程姿螢、張詠婷、宋曜廷,

2016)。明尼蘇達重要性量表中列出20項足以描述重要的工作相關需求,分別 為:成就感、成就、舒適、獨立性、多樣性、報酬、保障性、工作條件、地 位、肯定、社會地位、利他主義、道德價值觀、社會服務、安全保障、人性管 理、技術管理、自主性、責任感。

14

(三)Work Aspect Preference Scale(WAPS)量表

此量表由Pryor發展出來,主要評估個人對工作內容或環境的偏好,內容有工 作自主、利他主義、自我成長、金錢、安全、名望、主管與同事等,約略可區分 為內在與外在工作價值觀兩類(引自鐘燕宜、紀乃文、陳景元,2008)。

二、 國內學者編製之量表

(一)陳英豪、汪榮財、劉佑星、歐滄和、李坤崇修訂之工 作價值觀量表

陳英豪、汪榮財、劉佑星、歐滄和、李坤崇(1987)修訂Super之工作價值觀 量表,以協助大專學生或即將報考大學之高中學生作為選擇就讀科系或未來職業 之參考,量表內容包括「利他主義」、「美的追求」、「創意的尋求」、「智性的激發」、

「獨立性」、「成就感」、「聲望」、「管理的權力」、「經濟報酬」、「安全感」、「工作 環境」、「與上司的關係」、「與同事的關係」,「變異性」、「生活方是的選擇」等十 五個分量表,共60題。

(二)王叢桂工作價值觀量表

王叢桂根據Rokeach對價值觀的概念與架構自行編製了一套工作價值觀量 表,將工作價值觀區分為「工作目的價值」與「工作手段價值」,前者指個人希望 透過工作能夠實現或追尋的目的狀態,後者則是進行工作時需要重視的行為方式。

王氏編製之問卷是參考國內外相關量表、文獻及受訪者之訪談內容所建構而成,

內容涵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價值觀(洪瑞斌、劉兆明,2003)。

15

(三)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歐慧敏編製之工作價值觀 量表

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歐慧敏收集並分析國內外學者對工作價值觀的 分類,根據調查大專生與大專畢業在職人員工作價值觀的結果,再參酌Herzberg 激勵保健理論和Maslow的需求層次論,編製一套工作價值觀量表。量表內容分為

「目的價值」和「工具價值」兩大領域,細分為「自我成長取向」、「自我實現取 向」、「尊嚴取向」、「社會互動取向」、「組織安全與經濟取向」、「安定與免於焦慮 取向」、「休閒健康與交通取向」等七項工作價值觀,全量表為49題,每個分量表 各有7題。

洪瑞斌、劉兆明(2003)回顧工作價值觀之研究,發現研究過程中有文化 適用性的問題,而測量工具也是如此,需考量測量工具是否符合當前的社會文 化。吳鐵雄等人編製之工作價值觀量表,因採用大專生與大專畢業在職人員之 工作價值觀,與教師之背景較相似,因此,本研究之測量工具以吳鐵雄等人編 製之工作價值觀量表為基礎,再參考其他研究者所編製之量表而成。

參、工作價值觀的分類

Kalleberg(1977)將工作價值觀分為五個向度,分別為:內在動機(intrinsic)、 便利性(convenience)、同事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 with co-workers)、生涯(career)、 資源適切性(resource adequacy)。

王叢桂(1993b)根據 Rokeach 對價值的分類,將工作價值分為工作目的價 值及手段價值。「工作目的價值」重視個體工作之目標;「工作手段價值」是為了 達成工作目標而重視的價值。工作目的價值包含:內在酬賞、外在酬賞、集體利 益、平安和諧和工作環境等五個因素。工作手段價值包含:弘毅與才幹、謙和寬 容、安分守禮、正義與自律及務實取向等五個因素。

陳明宗、劉兆明(1995)根據訪談資料的整理、分析,將工作價值觀分為「成

16

長」、「倫理」,「工作上的一體感」、「變通」、「實做」、「公平」,「負 責盡職」等七類。「成長」係指個人在工作上努力尋求自我的成長與上進,或經 由努力工作的表現以求取自己晉職加薪或成就自己的事業;「倫理」係指工作雙 要懂得敬老尊賢,講求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對別人的恩惠,自當泉湧以報;「工 作上的一體感」係指把公司是為自己的家一樣,將工作上所面對到的一切是、物,

當作是自己分內的責任,凡事講求團隊合作的精神;「變通」係指工作上要懂得 變通、不要墨守陳規,凡是把握良善的用心,隨機應變。「實作」係指工作上要 保持樂觀、自信,只要自己下定決心,就盡力去完成,沒有做不到的是,最重要 的是相信凡事做而言不如起而行,一切操之在己;「公平」係指工作上個人的付 出與收穫必須公平;「負責盡職」係指工作上要擇善固執,凡事講求一個「理」

自,負起該負的責任,只要是有禮的,就該堅守原則,努力而為。

吳鐵雄、李坤崇、劉佑星、歐慧敏(1995)將工作價值觀分為「目標價值」

和「工具價值」兩大類。前者細分為「自我成長取向」、「自我實現取向」、「尊嚴 取向」三個因素,後者細分為「社會互動取向」、「組織安全與經濟取向」、「安定 與免於焦慮取向」、「休閒健康與交通取向」等四個因素。

楊妙芬(1997)參考 Wollack, Goodle, Witjing, and Smith 之“Work Value Scale” 編製工作價值量表,分為「自主權」、「安定感」、「學用和一」三個分 量表。

Super(1970) 將工作價值觀區分為內在價值、外在價值和附帶價值。內在 價值包含:利他主義(altruism)、審美主義(esthetid)、創意(creativity)、智 慧激發(intellectual)、變化性(variety)、獨立性(independence)、生活方式

(way of life)。外在價值包含:成就感(achievement)、聲望(prestige)、安 全感(security)、經濟報酬(economic returns)。附帶價值包含:管理權力

(management)、工作環境(associates)、與上司關係(supervisory)、與同事 關係(associates)等。後來,Miller 將 Super 的工作價值觀分為內隱性和外顯性 兩類。(引自黃文三,2003)

17

教師是屬於社會當中的一項職業,教師工作價值觀乃是教師透過社會化的過 程,所形成一種對工作特質偏好喜惡的態度(黃文三,2003)。茲將國內研究者

教師是屬於社會當中的一項職業,教師工作價值觀乃是教師透過社會化的過 程,所形成一種對工作特質偏好喜惡的態度(黃文三,2003)。茲將國內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