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工作壓力相關理論

現今競爭多變的社會之中,人們的生活已經與壓力脫離不了關係,每個人每 天可能都會面臨不同的壓力,例如升學壓力、就業壓力、人際關係壓力、生活壓 力、工作壓力……等等。 

有的人對壓力的感受度較大,有的人感受度則較小,每個人都不盡相同。所 以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如何調整自己的步調,以適應各種不同的 壓力。而教師工作壓力升高可能造成教師身心方面之困擾,進而降低教師教學品 質,使學生權益受損。一直以來,教師與學生、家長的聯繫最為密切,也深刻的 影響到教學的成效,相較於其他職業,教師所感受的壓力,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

(郭生玉,1995)。

本節主要是探討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從工作壓力的定義、來源、影 響與相關理論模式分別來闡述。

壹、 工作壓力的定義

一、 壓力的定義

壓力一詞在不同的領域上有不同的解釋。最早出現於物理學和工程學上的用 語,是指直接施予物體的任何外力,而造成物體的扭曲變形。Cannon 使用「有壓 力之生活事件」此一名詞,宣稱個人在面對各種壓力時身體會出現無法控制呼吸、

出汗及肌肉緊繃等一連串的狀況,並會產生攻擊或逃避的行為,藉以因應生活的 變化(曾錦泉,2004)。

Selye(1956)首先引進有關壓力之研究,他認為在不同壓力刺激下,所引發 的反應,都具有共同的性質,即是能夠引起恢復正常狀態的需求;而壓力來源如 果對於個體構成威脅時候,個體就必須耗費額外的生理能量或心理能量,予以妥 善因應。

所以,壓力的定義,不外乎是個體對於外在環境事件,知覺已經到達某種程 度的困擾,而引起生理適應的一種反應。Selye(1956)將壓力分為四類:1.過度 的壓力。2.過低的壓力。3.良性、快樂的壓力。4 .不好的、痛苦的壓力。他並建議 我們對於壓力,應該保持均衡的態度,也就是一方面要避免長期的過度壓力,另 一方面也不要畏懼不愉快的壓力,因為克服困難或挫折能夠使人成長和快樂。

茲列表 2-2-1 國外研究者對壓力的定義,及表 2-2-2 國內研究者對壓力的定義 分別說明如下:

表 2-2-1 國外研究者對壓力的定義

1993 Compas, Orosan,

& Grant

壓力係指個體對客觀存在的生活事件(壓力源),導致個體產生不 舒適的感受。

1996 Greenberg 壓力是指個體面對外界壓力源時,情緒、認知和生理三方面的交互 作用所產生的一種反應模式。

表 2-2-2 (續)

年 代 研 究 者 壓 力 的 定 義

2004 陳慶盛 壓力是人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對個體心理或生理產生影響,而 感受到的一種緊張或威脅狀態。

2005 洪文章 個體知覺外在環境改變,而超出個體所能負荷之能力,因此導致 生、心理狀態受到威脅,產生緊張、不舒服的狀態。

2006 馮世昌

個體與環境中的交互作用,當刺激情境對個體產生威脅,一時無 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而產生一種被壓迫的感受,就會演變成個 人的生活或工作壓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以上國內外研究者在探討壓力的定義時,可以從個體外在生理反應發現改 變正常的運作,進而探討造成壓力的生理及心理因素。而每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也 會與個體產生交互作用而作出反應。壓力存在的大小也與個人認知與壓力經驗的 不同而有所不同。

雖然國內外研究者對於壓力的定義不一,亦或有不同方面的詮釋,但大致上 可歸納為以下三類(張郁芬,2001):

(一)反應取向

此觀點將壓力視為一種反應,即個體面對內、外在刺激時,為求回復 正常情況,所產生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反應。然而由於此取向只強調生理 層面,故無法深入了解壓力的反應是因為刺激、壓力源或是個人因素的關 係所造成。

(二)刺激取向

此觀點將壓力視為一種刺激,係指衝擊個體內、外在的力量,包括環 境中重大的改變、影響個人的重大事件或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困擾等。以刺 激代表壓力的研究所遭受的批評,是在於其忽略了個人對生活事件主觀感 受上的個別差異。

(三)刺激–反應取向

此一取向的學者皆強調環境刺激雙向互動的重要性。此觀點將壓力視 為介於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即個體藉由認知評估環境刺激與個體 間的特殊關係,是否對自己造成負荷及危其身心健康。與前兩種取向相較,

此取向在心理歷程的研究上,提供了更完整的思考方向。

綜上所述,本研究將壓力定義為:當個體面對外在環境刺激時,依據其人格 特質、認知歷程或過去經驗,加以評估其與環境的關係,是否會造成過度負荷或 個人資源無法應付的情況。

二、 工作壓力的定義

工作壓力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中是一個十分普遍的話題,它在日常生活中無所 不在。個體在從事工作時,受到工作本身或工作環境的影響,而造成個體生理、

心理上的負擔,引起不愉快的心理狀態,就是工作壓力。此種反應並不一定是負 面的,有時適當的暫時性壓力對個體反而是一種激勵,可幫助個體持續的進步。

但若壓力長久存在於個體心理層面,或是壓力狀態不斷擴大,就可能對其身心狀 態產生負面的影響(林克泓,2008)。

每個工作都會伴隨著產生工作壓力,但因為工作環境的不同,所影響的範圍 也不同;即使是同一件工作,對不同人所產生的壓力也不盡相同,國內外研究者 對於工作壓力所下的定義也有所差異,茲列表 2-2-3 國外研究者對工作壓力的定 義及 2-2-4 國內研究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如下:

表 2-2-3 國外研究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

年 代 研 究 者 工 作 壓 力 的 定 義

1984 Dunham 認為工作壓力不盡然全是負面的影響,適度的工作壓力,反而會 使工作者視此壓力為挑戰,因而增加工作動力與意願,進而達到 最佳工作表現。

1988 Steers 工作壓力是個人在工作情境中,面臨某些工作特性的威脅,所引 發的反應。

1990 Jamal 是指個體在面對工作環境中的威脅時,所採取的反應。

1995 Greenberg 指刺激、反應、互動因子及壓力來源與反應的互動組合。

1995 Pithers 是指來自於外在工作的要求、本身參與的角色、大量工作與期望 等所引發的負面情緒。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表 2-2-4 國內研究者對工作壓力的定義

年 代 研 究 者 工 作 壓 力 的 定 義

1998 葉龍源 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下,致生理與心理產生不平的狀態。

1999 葉兆祺 是個體面對工作情境時,為因應工作環境與自我期望,在生理、

心理產生失衡的狀態。

2000 郭盈卿 指工作情境中受到工作特性影響,所形成的心理層面之負面程度。

2001 林水木 就其本身工作,對於內外在環境之變遷與需求,自我知覺難以既 有經驗與資源來加以處理,因而導致身心的干擾與掙扎,致使個 體的工作效能產生變化的一種現象。

2002 吳明順 工作壓力是個體感受到工作情境的刺激,使個人和工作環境間產 生失衡現象,因而威脅其認知、生理、心理的平衡。

2002 李晉男 在從事相關工作時,對其工作特性、工作情境、或角色負荷評估 為威脅,進而導致消極或負面反應的行為或心理狀態。

2002 紀翠玲 是指個人在工作情境中,對於某些特殊的要求無法達成或個人需 求無法獲得滿足時,在心理、生理上產生異於正常的狀況,使得 身心失去平衡的一種現象。

2003 李勝彰 工作壓力是個人與工作環境交互作用下,產生生理或心理的緊張 狀態

表 2-2-4 (續)

,在角色之變換與適應上,在個體生理與心理方面亦更易產生壓迫的感受,因而 產生負面的情感。

因此,本研究認為工作壓力是指:個體在面對工作環境的改變及要求時,當 其既有的知識、經驗與能力不足以應付工作的需求與改變時,所造成的心理與生 理方面的失衡或壓迫狀態,因而產生焦慮、煩惱、挫折或壓抑等種種不舒服的負 面情緒,並且可能造成與自我期許不相符的感受,導致影響工作績效,甚至對工 作產生倦怠感。

貳、 工作壓力的來源

人們對於壓力的瞭解與何謂工作壓力的探討很多,然而為什麼會產生工作壓 力?工作壓力的來源到底為何?過去國內外亦有不少研究者針對工作壓力的來源 進行深入探討,但其聚焦的問題大多為是否有某些工作比其他工作更具有壓力 性?亦或是否有某些特質或職務者較一般人更容易產生工作壓力?而工作壓力是 否產生於不同的情境中?或有可能源自於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人際關係或工作 時個體扮演的角色等?則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茲列表 2-2-5 國外研究者對工作壓力的來源之研究,及 2-2-6 國內研究者對工 作壓力的來源之研究並說明如下: 

         

表 2-2-5 國外研究者對工作壓力的來源之研究

年 代 研 究 者 工 作 壓 力 的 來 源 1980 Ivancevich &

Matteson

將工作壓力來源分為:

Clarke

將工作壓力來源分為:

表 2-2-6 (續)

家庭因素、教改環境變化等等。

參、 工作壓力的影響

俗語說:做一行,怨一行。社會上任何一種行業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某種程度 的壓力。郭明德(2004)指出「在美國有高達 75-90%的人看病與壓力有關。」而 目前臺灣,因為壓力過大而造成個人健康出現狀況的比率,亦應佔了相當高的比 例。尤其是處於經濟不景氣的此時,面對競爭激烈、失業率偏高的社會職場,有 很多人可能會在生活中出現不知名的頭痛、失眠、胃潰瘍、胸悶、心悸等現象,

其實這些都或多或少與職場工作壓力有關。

工作壓力可以說是各種壓力源影響個體身心產生變化及反應的過程,此過程

工作壓力可以說是各種壓力源影響個體身心產生變化及反應的過程,此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