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工作滿足的概念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具有顯著相關,組織成員的壓力知覺越趨正向,整體工作滿足感皆亦越 高;正視人員工作壓力之問題,將影響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的提昇,並 建議機關應鼓勵人員在職進修,以提昇工作效能。本研究認為政府機關 對於公務人員之工作壓力是相當重要的研究範疇,研究工作壓力與其他 議題之關係,進而瞭解公務人員工作壓力之來源,並探究如何降低公務 人員之工作壓力,以達提昇工作滿足與成就動機之目的。

第二節 工作滿足的概念與相關研究

今日的工作不僅提供個人的生計,更是提供個人滿足與喜悅的泉源 及個人之自我形象與意識,工作滿足也是人力資源主管最關心的事情之 一,本節內容將探討工作滿足概念及工作滿足的相關理論與研究以下說 明:

一、工作滿足的概念 1. 國外學者看法

Seashore & Taber(1975:346)在影響工作滿足的前因後果相 關變項,其中前因變項主要有環境變項及個人屬性:(1)環境變 項包括政治、經濟及文化環境、組織內部環境、職業性質、工作 特性等。(2)個人屬性則包含人口統計特徵如性別、年齡;一般 的人格特質如心理特質、價值觀、需要等;能力如智力、技能;

情境人格如動機、偏好;知覺、認知及期望;暫時性人格如憤怒、

厭煩等。在工作滿足的後果變項方面,分為三大類:(1)個人反 應變項如退縮、攻擊、知覺扭曲及生病等;(2)組織反應變項如 品質、離職率及怠工等;(3)社會反應變項如適應力、政治穩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性及生活品質等。

Greenberg & Bluthardt(1996)提出在達致工作滿足的來源有:(1)

生理層面:有效的工作方法、提供省力的工具、休息時間、薪水、

愉快工作環境;(2)安全層面:福利、正當的督導、健全的政策;

(3)組織層面:有機會與他人互動、團隊及友善的同事;(4)成 就層面:地位象徵、工作具挑戰、分享決策;(5)生涯發展層面:

參與工作計畫、表達自我、成長及發展的機會。

2. 國內學者看法

修杰麟(2005:59-61)對於工作滿足的意義係個人對於工作上的 主觀認知,從工作經驗中獲得的一種概括性反應,因著個人內在 因素與工作環境交互作用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如果個人在工作 中得到愉悅的情緒反應,則表示感到工作滿足,反之,則表示個 人對該工作感到不滿足。

郭玉芳(2006:16-21)工作滿足之定義又可歸納為:(1)工作 滿足可視為人員對工作本身及工作環境的一種主觀性的態度或情 緒性的反應;(2)工作滿足可視為對工作報償的期待與希望,與 實際獲得的結果比較後的感受。

綜上可知,工作滿足的意涵,為工作者的內在因素(如:個人特質)

與外在因素(如:工作環境)交互作用產生,是一種態度或情緒,亦可 視為對工作報償的期待與希望,影響工作滿足的前因後果相關變項,瞭 解生理、安全、組織、成就及生涯發展等層面皆為達致工作滿足的主要 來源,係為降低工作者的不滿足。綜合上述工作滿足之意涵,本研究認 為工作滿足係指公務人員參與在職進修時,因獲得學習新的知識技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培養創新思考能力、擴展人際網絡,提升個人之核心職能及解決問題的 能力,而對其陞遷與工作表現產生助益,使個人在工作上得到愉快的感 覺。

二、工作滿足之相關理論

要瞭解工作滿足之理論,多從「激勵理論(Motivation Theory)」的 觀點,做為探討之基礎,主要係因激勵理論著重個人需求,利用各種激 勵方式減少或去除不滿足。基本激勵程序係需求不滿足造成了緊張的狀 態,此狀態刺激個體內在的驅力(drive)。驅力使個體對特定的目標產生 追求滿足的行為。如果個體達成了想得到的目標,即能滿足需求,進而 降低緊張(李茂興譯,2001:68-69)。

從激勵理論之觀點,大致可將工作滿足的理論分為2 大類:其一主 要論點為需求滿足,即需求滿足相關理論;其二主要論點為期望與預期 結果間的差距,即預期差距相關理論。(曾咸超,2008:16-17)以下就 相關理論提出說明:

(一)需求滿足相關理論

1. 馬斯洛(Maslow)的需求滿足層級理論

Maslow(1493:388-389;1954:46)提出的需求滿足層級分為 五種,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自尊的需求、自 我實現的需求,這五種需求是按順序排列的,認為每一個人都有 需要滿足的欲求,除非此一層級的需求滿足了,否則不會再尋求 另一層級的需求。其中自我實現的需求 Maslow 界定為一個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使自己能夠成為每一種可能的實現。

圖 2.1 Maslow 的需求層級

資料來源:本研究(依據吳瓊恩,2007:501-503)整理

(1)生理需求:即指人體平日所需之食、衣、住、行之需要。

(2)安全需求:即指生命安全、法律保障有有穩定的社會環境,組織 應保障員工之工作不受威脅與剝奪,使員工能安全無虞的在工作 上努力。

(3)社會需求:即指社會互動與歸屬感,組織應能給予員工有同屬同 一團體一份子之感受,自互動過程中彼此尊重與相互照顧。

(4)自尊需求:即指自信與尊重,組織中應注意良好人際關係的維持,

使組織中的成員能在工作上獲得自信與尊重。

(5)自我實現需求:即指自我表現、自我發展,個人皆希望在組織所 附與予的工作,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 及發揮個人創造力,而獲致工作上最大的成就感。

Maslow 的需求理論影響各領域之研究相當廣泛,本論文之基本假 定亦根據需求理論認為,參與在職進修者之進修原因,係基於 Maslow 的需求理論的各個層次而決策,例如為了要滿足求知慾、

自我實現的需求

(自我表現、自我發展)

生理需求(食衣住行)

自尊的需求

(自信、尊重)

安全需求

(生命安全、法律穩定的社會)

社會需求

(社會互動、歸屬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提高陞遷機會或加薪晉級、社會成就等期望而參與在職進修。

2. 赫茲柏格(Herzberg)的激勵-保健二因子理論

Herzberg、Masuer & Snyderman(1959:59-63)提出影響工作 滿足分別是激勵和保健兩個因子。Herzberg(Frederick Herzberg)

認 為 人 們 天 生 有 兩 種 需 求 , 一 種 是 希 望 避 免 痛 苦 的 需 求

(Pain-avoidance Needs),另一種則是追求心理上的成長需求

(Psychological-growth Needs),當激勵因子能達成工作者心理 上的成長需求,就會感到滿足,如缺乏該激勵因子並不會感到不 滿足,僅是沒有工作滿足;而當保健因子未能使工作者避免痛苦 的需求時,就會感到不滿足,如擁有該保健因子並不會感到滿足,

僅是沒有工作不滿足。

自員工工作行為來探討員工的需求,主管能針對員工的需求提供 激勵,使員工達到工作滿足。人有二種需求,一是保健因素,又 稱為維生因素,僅能夠防止不滿的因素,但不能誘發或激勵行為。

例如:金錢、監督、地位、安全、工作條件、人際關係、政策及 行政。二是激勵因素:又稱為滿足因素,多與職位本身相關,能 激勵員工的因素,增加工作滿足,使工作產能提高。例如:工作 本身、承諾、升遷、責任、成就與成長的可能性。(吳瓊恩,2007:

505-506)

(二)預期差距相關理論

1. 佛洛姆(Vroom)的期望理論

Vroom(1964:99)認為影響工作滿足的主要因素,係個人對其 特定行為結果的期望值以及獲得該結果的期望,Vroom 提出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式:FM=EΣ(IV)。FM:動機因素(Fractor of motivation)。E:

努力或行為(Effort or behavior)。I:工具價值(instrumentality value)。V:價值度(Valence)。所謂的價值度即是一個人對於某 一特定結果的偏好強度,即個人對於機關的任務目標、能力表現、

組織文化或誘因,取決於將之歸納為正面或反面的價值或評估;

所謂的工具價值,係在某種優良的績效表現達成後,即獲得原本 的預期獲得具有價值的誘因,亦即當績效表現與所得報酬具有高 度相關時,表示此一工具價值很高;所謂的期望係某一既定的努 力將產生某一特定的績效水準之主觀預期的準確度,例如:主管 使人員相信努力與好的績效有正相關,並增進人員的訓練,則提 升其期望值。(引自吳瓊恩,2007:508-509)

亦即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受動機引發後,即會致力達成目標,而 工作滿足則視目標的達成與否及所獲得的結果而定,實際獲得報 酬與預期應得價值之差距,若差距越小,滿意程度越高;反之,

差距越大,則滿意程度越低。

就參與在職進修的學習者而言,參與學習的動機在於期望學習後 有良好的工作表現,透過學習的參與能增進專業知能、提昇工作 效能與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廣泛的思考模式,此為期望理論中行 為的第一次結果。而公務人員能藉由進修後所獲得的學習,能幫 助其陞遷或職涯發展,滿足成長需求與自我實現的目標,進而達 成個人的生涯規劃,此即第二次結果。

2. 亞當斯(Adams)的平等理論

Adams(1975:141)提出平等理論的解釋是,不平等的存在是 當人們覺得自己的投入與收穫之比率,與他人的投入與收穫的比 率是不平等。認為人們是否感到滿足取決於「個人工作所得與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投入之比率」和「比較其它同層級對象的工作所得與投入比率」

比較的結果,倘如此二者比較結果係相當或大於比較對象,則此 人們會認為公平,進而對工作感到滿足;反之,則會感到不平等 或不滿足。

所謂「投入」指人們在工作上所付出的因素,例如時間、工作經 驗、教育背景、技術能力、努力程度及負責程度等;所謂「收穫」

指員工從工作中所獲得的報酬,例如薪資、福利、職位、陞遷、

同事的尊重及上司的賞識等。(郭明德,2002:20)

三、工作滿足的相關研究

蘇信旭(2002)探討臺南縣鄉鎮市公所基層公務人員工作價值觀、

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之現況與相關性,該研究資料收集係採用問卷調查

組織承諾與工作滿足之現況與相關性,該研究資料收集係採用問卷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