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依據第二章的文獻探討,在職進修對於公務人員日趨重要且 影響甚鉅,然而其影響公務人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成就動機如何,

這個課題值得深究。本研究擬先進行文獻檢閱,並以質性研究進行深度 訪談,提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探討有關在職進修公務人員之工作壓力、

工作滿足與成就動機之情況,發現當事人與眾不同的經驗,加以推敲及 詮釋後,提出相關建議,以利國家公務人力資本之整體提昇,達到提升 國家競爭力之目標。以下分別就本研究之研究方法、研究架構、研究對 象之選定及訪談大綱詳述之。

第一節 研究方法

一、文獻回顧法

Dane(1990:132)認為文獻回顧法係針對研究主題,對任何關於 現存文獻、資料進行觀察、蒐集、分析、解釋,並欲建立起理論與研究 主題關連性之過程。雖能迅速廣泛的網羅相關資料,亦有其缺點,即對 於既有的資料進行分析解釋,稍顯簡化。

文獻回顧應包含 3 大功能:1.澄清並確定研究問題的範圍、2.改進 所欲進行的研究方法、3.擴展對所欲研究領域的知識等。係於研究此一 領域時對於相關研究加以評析,了解過去研究已解答哪些問題、應用了 哪些理論、哪些問題尚待解決,以彰顯本研究的重要性。

本研究針對研究主題相關資料做搜集及彙整,經由國內外有關工作 壓力、工作滿足與成就動機之相關的圖書、期刊、學術論文等資料,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含其相關概念、理論與實證研究,加以歸納彙整、分析、解釋,做為本 研究的理論基礎。

二、質的研究方法

(一)訪談法屬質的研究之一種

究竟面對一個研究主題,如何判斷適合採用質性研究方法?陳伯璋

(2000:26)認為質性研究是一種著眼於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在日常生 活世界中,無論是客觀的描述或主觀的詮釋,以日常的語言分析及語意 詮釋,提供了解客觀世界或主觀價值體系的媒介;同時在研究過程中,

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間的互動關係及意義的分析和理解,本身即是一種複 雜的符號互動過程。潘淑滿(2006:17-19)指出質性研究主張社會世 界是由不斷變動的社會現象所組成,這些現象會因為不同時空、文化及 社會背景,而有不同意義;因此,質性研究者必須充分理解社會現象是 一種不確定的事實;採用質性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藉由研究者和被研 究者間的互動,透過一種或多種的資料收集方法,對所研究社會現象或 行為,進行全面性、深入式的理解,對於研究過程收集資料之詮釋,不 以數字或統計分析的方式,將資料簡化為數字與數字之關聯,或對研究 獲得的結果做進一步的推論;換言之,研究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須融 入被研究者的經驗世界中,深入體會被研究者之感受,並從被研究者的 立場與觀點,詮釋這些經驗與現象。

訪談(interview)是一種有目的的談話,談話目標須是參與訪談過 程的人都能接受的,參與訪談的人透過口語與非口語的溝通方式,彼此 間相互交換思想與態度(潘淑滿2006:136)。也較有充分的時間對受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者進行較完整的資料收集,訪談也可使研究者安排或控制訪談的情境。

訪談進行的方式,可依問題的嚴謹度分為結構式訪談、無結構式訪談、

半結構式訪談。(潘淑滿 2006:140-145)其中半結構性訪談又稱為引導 式訪談(guided interview),係介於結構式與非結構式訪談間的一種資 料收集方式,即研究者進行訪談前,須根據研究的問題與目的,事先設 計訪談大綱,惟訪談者不必依訪談大綱順序進行,可依實際情況對訪談 問題做彈性調整(Berg,1998)。事先並不詳細陳述「真實問題」的具體 內容,使受訪者曾身處特殊情境中或經驗過特殊事件,以蒐集受訪者對 特殊情境或事件的主觀想法或看法(陳介英,2005:118)。

(二)訪談方式

1. 本研究對象涉及各類型中央機關的公務人員,每個人對於工作壓 力、工作滿足及成就動機的認知及感受度不盡相同,個人之挫折 容忍力及對於外在環境的評估亦有差異性,因此其工作壓力、工 作滿足及成就動機具有主觀且個別差異的特性。本研究以質性訪 談為資料蒐集的方法,能更為深入且彈性地,依不同的訪談對象 發掘出不同的問題或思考點,從而跳脫量化問卷制式問題之限 制,更能達到具有洞察力與深度的研究目標。

2. 就研究過程而言,由於訪談法具有敘述與解釋的功能,研究者在 敘述受訪者的自然情境中之事件,需加以解釋與深究,若受訪者 的回答較為籠統模糊,則可繼續深入詢問或旁敲側擊,或透過說 話技巧與態度,鼓勵受訪者分享經驗,進而發掘研究者所希望得 到的寶貴資料;更可因當面訪談能解釋訪問目的,增加受訪者的 信任,使其對問題的回答能更為真誠實在。

3. 本研究採用半結構式(semi-structured)深度訪談為主要資料蒐 集方式,基於本研究偏重經驗世界的描繪,且為確保訪談的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質、增加有限訪談時間的效益且避免失焦,以不限定、開放受訪 者回答問題的空間,發現各面向影響的成因,也較能從受訪者的 語言敘述與非語言的反應,對於受訪者在職進修後之工作壓力、

工作滿足與成就動機之情況作全面性的理解,藉由事前設計訪談 大綱,了解公務人員在職進修後於機關中面臨之工作壓力、工作 滿足及成就動機等的情況與影響。然而訪談大綱僅為參考之用,

每個問題出現的順序或訪談架構上皆有彈性的調整,並且依據訪 談結果適時修訂訪談內容。訪談後本研究將詮釋分析訪談資料,

重新建構並賦與意義後,找出癥結所在,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

(三)實施訪談

本研究主要意圖探討在我國中央行政機關,在職進修公務人員之工 作壓力、工作滿足與成就動機之情況,採用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在訪 談前,研究者將先主動與受訪者簽訂保密協定書(見附錄一),約定研究 資料僅做為學術研究之用,訪談原始內容(含受訪者之個人資料)均不予外 洩。藉此與研究對象建立友誼、互信與合作之關係,取得研究對象的支 持,減少其排斥心理。待與研究對象建立和諧關係後,再開始進行訪談。

研究者也將在訪談過程中適時自我揭露以誘發受訪者做更深入的回答與 陳述,以求在現現象本身的「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