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北京外籍青年的居住空間類型與分布

第二節 新、舊北京市區的居住空間屬性對比

四、 新市區的非正式住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9

總體來說,相較於舊市區的非正式住房,儘管新市區非正式住房的地理區 位相對不佳,但因為居住面積相對較大、居住條件相對較佳、租金價格相對偏 低,對於許多經濟狀況不佳的外籍青年勞動者而言,新市區的非正式住房十分 具有吸引力。尤其是聚居村多半地處交通區位良好的地段,再加上生活機能方 便,自然成為許多外籍青年勞動者在居住地點上的不二選擇。

第三節 小結

檢視北京外籍青年勞動者的居住空間類型與分布,可以發現到他們的居住 空間在類型上不是只有聚居村,更包含了小區套房、隔斷間、地下室等正式或 非正式住房;在分布上亦不是僅會選擇居住在新市區的城市郊區,舊市區的城 市市區也可能成為他們的居住地點,端視外籍青年勞動者如何根據自身的需求 和條件,在地理區位、居住面積、居住條件、租金價格等居住屬性上作權衡,

進而作出不同的居住選擇策略。

不過,不同居住空間存在不同的居住主體,如同本章第一節的內容指出,

農民工鮮少選擇居住在隔斷間,地下室的居住者則以低端行業人員為主,外籍 青年勞動者較少選擇居住在地下室。同樣的,根據不同的居住屬性,舊、新市 區的正式與非正式住房也相應地吸引到不同經濟狀況的外籍青年勞動者選擇居 住,進一步反映出這些居住空間的階級性意涵。

事實上,北京市非正式空間的居住主體,是由外籍青年勞動者等外地流動 人口所構成,當外籍青年勞動者選擇前往北京市尋求發展時,必須面臨到北京 市的居住貧困問題。並且,北京市居住空間的階級性意涵,顯示著戶籍身份的 差異和經濟地位的高低,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個人的居住選擇策略,尤其對於戶 籍身份屬於外地、經濟地位尚處低下的外籍青年勞動者而言,許多人不得不選 擇居住在非正式的居住空間,聚居村則往往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

換言之,戶籍身份和經濟地位的差異,是北京市居住空間之階級性意涵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0

表現形式。首先,戶籍身份的差異直接顯現於住房的正式性與否,不論是舊市 區或新市區的非正式住房,皆以外地戶籍身份者作為居住主體,許多外籍青年 勞動者依據自身對居住屬性的要求,而選擇在不同類型的非正式住房居住;其 次,經濟地位較佳的外籍青年勞動者得以選擇在正式住房居住,即使他們的收 入程度並不高,但因為個人家庭的經濟條件較好,部分的外籍青年勞動者會選 擇在正式住房居住。

但總體來說,許多外籍青年勞動者選擇居住在非正式住房的原因,不外乎 是因為無力負擔起正式住房的租金。若細究外籍青年勞動者無力負擔起租金的 原因,則可能包括個人的經濟條件不佳、正式住房的租金太高、中低價位住房 的不足、無法近用社會保障住房等。並且,這些原因的背後反映了更加宏觀的 問題,包括嚴重的城鄉差距問題、高等教育擴張造成人才資源過剩、北京市整 體房價過高、快速的城市化過程導致住房供給不足、戶籍制度對於外地人口的 資源和權利牽制等。換句話說,嚴重的居住貧困問題成為了外籍青年勞動者的 城市生存議題,亦持續考驗著中國大陸政府的城市治理能力。

最後,為了更清楚地瞭解和比較外籍青年勞動者如何在不同類型的居住空 間上作出居住選擇策略,筆者針對每一種居住空間的地理區位、正式性與否和 居住屬性等進行整理,並製作成表 3 作為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