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40 年版初等理科

第四章 各期理科書內容之分析

第三節 1940 年版初等理科

一、教材分類屬性

《初等理科書》318多以某種聯絡關係將不同的教材結合在一課當中,如「稻 とその害虫(稻和害蟲)」一課,則是將原本《公學校理科書》「稻」和「稻的害 蟲」兩課內容作結合而成,因此涵蓋植物和動物兩種不同屬性之教材。故在製作 教材屬性分類表時則重複計算。統計下來,表 4-5 的數字,將與原本理科書的總 課數不同,如下表所示:

表 4-5 《初等理科書》教材屬性分類表

植物 動物 礦物與地質 天文和地文 物理 化學 生理和衛生

卷一 7 12 1 1 2 0 1

卷二 5 4* 3 5 6 1 1

卷三 0 0 0 2 9 1 7

總計 12 16 4 8 17 2 9 備註 *號:該理科書的總課數計 67 課,由於卷二有重複計算之部分,所以與原本

的總課數字不同。

由表 4-5 得知,卷一仍以動、植物教材為主;卷二以後,逐漸增加化學和物理教 材,卷三比例最高者為物理教材,次為生理和衛生教材。按公學校的「各學年教 授程度之目標」之規定,「初步的人身生理和衛生」之內容,主要應安排在第六 學年教學。惟《初等理科書》改自第四學年即安排「人體」一課,未符合各學年 教學程度之規定。《初等理科書》如上所述多將彼此有聯絡、關聯性的教材結合,

故綜合性題材較前期為多。319其中,以具相同應用原理之教材而被歸納為一課,

如「空気でつぱうと水でつぱう(空氣鐵砲和水槍)」、「たこと竹とんぼ(風箏

318 《初等理科書》目錄,參照附錄八。

319 市村義春,〈小學校公學校共用の初等理科書(四年)について〉,《臺灣教育》第 455 號,(臺 北:臺灣教育會,1926 年 6 月),頁 80。

86

和竹蜻蜓)」、「かびとバクテリア(霉菌和細菌)」等,上述幾課除教材屬性相同 外,亦被歸納在具有相同應用原理之教材。

同一時期,日本國定理科書第四期《尋常小學理科書》320第四、五、六學年 用,其教材的屬性分類如表 4-6 所示:

表 4-6《尋常小學理科書》(國定第四期)教材屬性分類表

植物 動物 礦物和地質 天文和地文 物理 化學 生理和衛生 卷一 20 12 3 2 6 3 0 卷二 13 13 9 6 7 3 0

卷三 3 7 3 1 14 9 8

總計 36 32 15 9 27 15 8

由上表顯示,國定第四期《尋常小學理科書》的總課數較《初等理科書》多 75 課,但兩冊的總頁數皆維持在 70 – 80 頁左右。《尋常小學理科書》以動物和植物 教材所佔比率最高;其次為物理、化學;再次之為生理和衛生教材。為更符合教 材的季節性,而變更其順序,再修訂或新增插圖。321但基本上,國定第四期與第 三期理科書之教材完全相同,僅略更動排列順序,部分題名由假名改用漢字,與

《初等理科書》相較之下,教科書的內容變更較少。

《初等理科書》成為臺灣小、公學校理科共同使用的教科書,因此,本段再 將《初等理科書》新增之教材,與之前臺灣小學校用的《尋常小學理科書》作比 對。322經過比對後發現,本期的新教材極少,為「空氣鐵砲和水槍」、「鼠和貓」、

「電燈和電熱器」、「小鳥」四課。其中,「鼠和貓」、「電燈和電熱器」乃沿用自 臺灣小學校用的《尋常小學理科書》;空氣鐵砲為前期《公學校理科書》和《尋 常小學理科書》之教材,再增編水槍作成新的一課。故本期新增之教材僅「小鳥」

一課。323在《初等理科書》總課數減少,教學時數增加的情形下,324反而延長每

320 《尋常小學理科書》(國定第四期)目錄,參照附錄九。

321 海後宗臣,《日本教科書大系 近代編 第二十四卷 理科(四)》(東京:講談社,1967 年),

頁 152。

322 在之前,臺灣小學校用的理科書中,僅《尋常小學理科書》卷一至卷三(1932-1934)由總督府 編纂出版,教材內容方面與《公學校理科書》多有相似之處。

323 市村義春,〈小學校公學校共用の初等理科書(四年)について(二)〉,《臺灣教育》第 456 號,(臺北:臺灣教育會,1926 年 7 月),頁 87。

324 四年級理科,由原本每週 1 小時增為每週 2 小時。

87

課的預定教學時數。325若就總督府編修當局的意見表示,雖然教材較前期相對減 少,然而第一,即使課程數量減少,但《初等理科書》1 課,實為精選綜合舊理 科書 2 至 3 課之內容。第二,在重新取捨編纂的過程中,並未刪減實質性的理科 知識。因此,不會因而降低學童的學習與程度326

二、內容之分析

前一期《公學校理科書》的動、植物教材中,大多在課文首段即強調可否「食 用」,《初等理科書》雖缺漏第四學年,而無法得知其內容,然就五、六學年教科 書內容得知,本期著重於介紹動、植物之構造和生態,同時列出數種相同生態性 質之動、植物作補充比較,關於植物的食用或效用則置於文末或略而不提。其次,

前兩期公學校的理科用教科書中,部分幾課強調該教材與臺灣產業之關係,並詳 加介紹產物的製作過程,以及使用的機械等,例如「樟和樟腦」、「竹和紙」等課。

本期理科教科書則省略樟和竹如何製作成產品,僅在「森林」一課,綜合談論各 種木材之構造、生態及產品。327又如「稻とその害虫(稻和害蟲)」一課,綜合 自《公學校理科書》的「稻」和「稻の害虫」兩課。「稻」一課開宗明義即表示:

稻為我國(日本)主要的糧食作物,不過,在《初等理科書》「稻和害蟲」一課 則省略不提。由此推知,本期《初等理科書》不再特別強調作物與產業間的關係,

而關注在物體本身的知識與學習。

相較前期理科教科書而言,《初等理科書》新教材少,在綜合教材和順序編 排方面,更重視教材間的聯絡與因果關係,物理、化學實驗,及其他類教材之解 說,或與日常生活之關係等,惟「實用性」仍為本期教科書的重點之一。例如「主 な金屬とその鑛石(主要的金屬和鑛石)」一課,綜合自前期理科書的「鐵」、「錫

325 市村義春,〈小學校公學校共用の初等理科書(四年)について(二)〉,《臺灣教育》第 456 號,(臺北:臺灣教育會,1940 年 7 月),頁 85。

326 市村義春,〈小學校公學校共用の初等理科書(四年)について(二)〉,《臺灣教育》第 456 號,(臺北:臺灣教育會,1940 年 7 月),頁 88。

327 反觀,在各期的國語讀本內,皆安排有製糖、樟腦等教材,並且描述生產地、製作過程等。

其中,與公學校用《初等理科書》同一時期的《公學校用國語讀本 第一種》(1937-1942),在

「樟腦」與「製糖工廠」等課,篇幅反較過去長,且介紹詳細。由此可知,國語讀本與理科 書在內容上的聯絡與互補性外,理科之內容從過去重視實用性質之介紹,漸轉為偏重於物體 本身。

88

和鉛」、「鋅和鋁」、「銅」、「金、銀及白金」等金屬礦物類教材為一課,第一段即 陳述「日常使用的器具主要以鐵、鋁為主,及其他各種金屬製成品」,繼而再說 明各種金屬的性質與製品。如「川」一課,首先概述上中下游河川的狀況與利用 情形,繼而說明雨水、地下水與水循環的觀念,最後再提及上水道的水經過消毒 以後方可使用等。卷三「光」一課,則綜合前期理科教科書的「光」、「鏡反射」、

「光之屈折」和「透鏡之應用」等教材,內容敘述較詳,亦有新增的內容,如說 明依照光屈折程度的差異,而有七彩的區別。如「汽車と自動車(火車和汽車)」

一課,描述交通機械之發展,蒸汽機關的原理與運作,及蒸汽機的歷史等。如「電 燈と電熱器(電燈和電熱器)」一課,敘述電燈的原理,再說明電如何透過電線 杆與導線將之傳入屋內使用,以及電燈被運用在室內、街道照明、廣告招牌等。

「綜合性」即為《初等理科書》的特色之一,因此,不若前期直接使用臺灣 動、植物的名稱,如「雨傘節」作為題名,僅在課文中適時安排與臺灣相關的內 容。以卷二為例,「森林」一課指出在太平山、阿里山有很多臺灣杉,而太平山、

八仙山、阿里山等高山上有許多檜木,文末再說明保護森林、培育林木、砍伐後 隨即造林是極為重要之觀念。如教材「冬至」,前兩期的理科教科書關於冬至與 夏至等教材,僅止敘述基本觀念;《初等理科書》「冬至」一課,文末增加以臺灣 為例子的說明,指出「北回歸線通過本島之中央,因此寒暑差異不大,四季變換 亦不甚明顯」。惟本期理科書中,直接採用臺灣事物與現象的比例已較前期大幅 降低。

臺灣公學校前兩期理科教科書,所欲傳達的飲食習慣與衛生等觀念,仍持續 在《初等理科書》進行著。如「かびとバクテリア(黴和細菌)」,為綜合《公學 校理科書》的「青かび(青黴)」、「バクテリア(細菌)」、「防腐と消毒」等課,

內容在描述關於植物、人類之傳染病,以及如何預防等。《初等理科書》「衣服」

一課,則與《公學校用理科帖》「衣服」一課類似,皆敘述衣服之功用與材質,

在《初等理科書》「衣服」一課,還增加「由於衣服會沾上汗及脂肪等髒圬,必 須清洗」、「收衣服後,如果不好好整理,便會發黴,或蟲咬,或變色」等內容。

《初等理科書》「食物の消化」一課,先將幾種主要食物的成份製成柱狀圖,詳 述消化過程,最後再提醒「控制勿暴飲暴食,仔細咀嚼食物,以及注意衛生等,

89

以保健身體」。在「人體の寄生蟲」一課,除蛔蟲、十二指腸蟲、肝吸蟲、條蟲、

肺吸蟲、鞭蟲等 6 種寄生蟲為沿用自前期教科書之教材,再新增蟯蟲和疥癬蟲兩 種,文末再說明「若要預防寄生蟲,要明瞭其性質與侵入人體的方式,注意飲用 食物,身體與衣服的清潔都是非常重要的。」總而言之,飲食健康與衛生觀念,

仍為理科書不可或缺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