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理科師資之培育與特色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理科師資之培育與特色

1919 年以前,負責培育臺灣小、公學校師資的機構以國語學校師範部為主;

1919 年以後,國語學校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另先後成立臺中、臺南等師範學 校,以因應公學校師資之需求。依據 1896 年的「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規則」規 定,國語學校師範部須修習修身、教育、國語、漢文、土語、歷史地理、數學簿 記、理科等學科。141當時,由於教育、理科及藝能科方面,學生程度稍嫌不足,

影響師範部課程調整的方向,1902 年大幅調整國語學校的組織,包含各部科之 課程。關於理科教科目之調整,將其分為「博物」和「物理化學」兩科,增加授 課時數,以提昇學習成效。3 年後,總督府再修訂國語學校各部之課程,將「物 理化學」和「博物」兩科合併成為「理科」,「理科」和「歷史地理」的教學時數 減少 1 小時,授課內容為「本島特有之事項」,直至 1919 年國語學校改制為臺北 師範學校時,142仍維持該特色。據「國語學校規則」規定,理科教科目主要教臺 灣特有的博物、理化學,衛生及急救法,143而「師範學校規則」亦規定,理科之 內容主要教授臺灣特有的博物、理化實驗、急救療法、標本採集製作法等。144

1922 年發布新「臺灣教育令」,師範學校實行「臺日共學」,原具備臺灣特 色的農業、商業、史地及理科課程,改傳授一般的學理知識,與日本國內幾無二 致。145依「臺灣總督府師範學校規則」規定,應修習課程為修身、教育、國語及 漢文、數學、博物及物理及化學、手工、實驗等科,其中「博物」和「物理及化 學」二科實為「理科」之分稱。146從「實業」、「理科」被細分為 4 學科、增加教 學時數和內容,可推斷此時教育政策主要偏重職業教育、以技能為取向。1933 年,再修訂師範學校規則。為配合修業年限之變更,課程內容呈現大幅改變,例 如將課程區分為「基本科目」和「增課科目」2 類,學生可依興趣和專長自由選

141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 25 號附錄,1896 年 9 月 25 日,頁 19。

142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碩士論文,2007 年 6 月),頁 175-178。

143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 2,238 號,1907 年 12 月 25 日,頁 60。

144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 1,795 號,1919 年 3 月 31 日,頁 90。

145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3 年 1 月),頁 116。

146 臺灣總督府,《府報》號外,1922 年 4 月 1 日,頁 5。

36

修,達到發揮潛能與擴大學習的效果。另整合博物、物理及化學兩科,合併為「理 科」,主要以教授實際生活的科學知識,不再深入探討專門性的知識內容。1941 年頒布「國民學校令」後,統合教科目為 5 科,以因應教學現場之需求,師範學 校亦將既有教科目整併成「國民」、「教育」、「理數」、「體鍊」、「藝能」、「實業」

及「外語」等 7 大類科。147

國語學校時期,負責理數科的教師分別為︰本田嘉種、岡田重直、唐澤孝次 郎、內村藤太郎、渥美銳太郎(1873-?)、吉原千吉代、永澤定一、和田彰(1873-?)、

木村友治、谷本清心、高橋憲一、杉本重治、前川治、渡邊すみ、甲木牧夫、佐 佐木信次(1883-?)、松本寬吉(1886-1954)、石川清一(1889-?)、平塚佐吉、

齋藤治七、伊藤治平、大井全平、吉田金造、牧茂市郎(1886-?)、堀川安市、

平野象一、中江修一等,上述教師分別來自札榥農學校、私立東京物理學校,以 及教員養成所等,師資來源稍具多樣性。148儘管大正年間公學校方將理科安排在 教科目中,公學校國語科實已包含理科之內容,國語學校教師亦頗重視國語讀本 中的理科教材,指導教授理科的相關內容。例如渥美銳太郎表示︰「關於國語讀 本中理科的相關教材,最主要的目的是教授國語;但其次要目的,即是授予理科 方面的相關知識。」149如何利用國語讀本內容向兒童教授「國語」以外的道德或 理科知識,亦成為論述主題。例如助教授石川清一,即以讀本中「日ノデ」(出)

一課為基礎,從物理角度說明日出太陽呈現紅色及看起來較大的理由,提供公學 校教師作參考。150渥美銳太郎亦以讀本「スイギュウ」(水牛)一課,指出一般 日常生活中常見之生物,反較容易被學生所忽略,造成知識的不完整。因此,教 師應帶領學生到校外實際觀察,引導學生逐一觀察水牛的眼、齒、鼻乃至全身,

再比較說明水牛和黃牛之差異。回教室再繼續閱讀讀本,既可獲得水牛的精確知 識,又可加深學生對文字的印象。151例如永澤定一,以「秋」(秋天)一課為例,

為使學生明白氣候的變化與植物的關係,建議在庭園種植菊花或使用繪本,盡量

147 鄭政誠,《南臺灣的師培搖籃》(臺北︰博揚文化,2010 年 12 月),頁 37-45。

148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頁 104-105。

149 渥美銳太郎:〈國民讀本の理科的教材につきて〉,《臺灣教育》第 6 號,(臺北:臺灣教育會

,1902 年 8 月),頁 18。

150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頁 117。

151 渥美銳太郎,〈國民讀本の理科的教材につきて〉,《臺灣教育》第 6 號,頁 18-19。

37

以可蒐集到的實物作觀察和比較為優。152從上述可知,國語讀本中理科教材的教 學,著重在實驗、觀察及事物之間的關係等,教科書終究為輔助而非主體。此一 論點,與後來公學校的理科教育的教學法並無二致。

1912 年頒布「臺灣公學校規則」後,公學校理科教科書之編纂與出版呈蓄 勢待發之樣態。總督府針對尚未有教科書之科目,依據實際情形,成立「教授要 目調查委員會」以擬定教學方針。編纂或調查的過程中,國語學校教師經常扮演 重要角色,學務長官亦透過臨時性的會議方式,與國語學校教師討論初等教育之 教材等。153關於新設立的公學校實業科、理科、手工、圖畫、商業等,為使教學 和編纂教科書時能適切於臺灣的風俗習慣和土地情況,總督府特聘請具相關知 識、經驗者,就編纂教授要目之內容進行調查。154其中,國語學校理數科教師被 選為委員者有前川治、平塚佐吉、渡邊すみ等人,惟任命書中,並未指示專職負 責理科調查事務者。155前川治,1910 年渡臺之初,即針對臺灣人初等教育提出 以下問題︰第一,鼓吹國民精神,作成國民性格;第二,普及國語;第三,使學 童產生殖產興業之想法。其次,關於初等教育中理科科目之設置與推廣的問題,

他認為應透過理科教學,普及理科知識,培養學生勤勞的習慣,以達成教育的目 的。156前川治將理科和殖產興業結合一起,可被視為注重實學之表現,代表理科 並非僅教授學理之學科而已。此外,對各校自行調查和編製理科細目過程中所遇 到關於理科教具的準備問題等,前川治整理成〈理科敎授に關する敎具の準備〉

一文,刊載在《臺灣教育》雜誌,指出在各校經濟許可的範圍內,宜盡可能使教 具妥善完備,可由教師或學童合力準備或製作教具,對於無法自製的機械和器具,

購買時應避免高價物品和珍奇物品,甚或其他非必要之教具。1571916 年,前川

152 永澤定一,〈教授資料(國民讀本中ノ理科教材)〉,《臺灣教育》第 15 號,(臺北:臺灣教育會

,1903 年 6 月),頁 16。

153 謝明如,〈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之研究(1896-191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 士論文,2007 年 6 月),頁 120。

154 〈公學校教科目教授要項取調委員〉《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2,185 冊文 42 號,1913 年 1 月 1 日。

155 參考自:〈公學校教科目教授要項取調委員〉《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2,185 冊文 42 號,1913 年 1 月 1 日;〈公學校教科目教授要項取調委員ヲ命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 2,186 冊 文 21 號,1913 年 2 月 1 日。

156 前川治,〈論公學校體操科之價值〉,《臺灣教育會》第 98 號(臺北:臺灣教育會,1910 年 5 月 25 日),頁 2-3。

157 前川治,〈理科敎授に關する敎具の準備〉,《臺灣教育會》第 133 號(臺北:臺灣教育會,1913 年 5 月 1 日),頁 24-25。

38

再次刊載相關文章於《臺灣教育》雜誌,呼籲各校教師準備理科教具之餘,應備 齊必要實驗和觀察物,並非僅購入高價機械卻甚少使用。其次,他對各類教材之 建議如下:植物教材方面,可讓學童親自在學校園及農場栽培,其他博物類教材 盡量蒐集日常生活常見之物,158充分表現出理科與農業科實作之關係,致力於將 理科的實際操作精神賦予小、公學校的教員和學生。

國語學校時期的理科課程,在實用主義精神下,教學內容頗具臺灣特色。159 教師們不畏艱辛、熱衷研究之情形,可謂是創校以來之傳統。該校教師在教學之 餘特別重視實地研究調查,尤以語言學及理科研究成績最為顯著。例如 1900 年 地方「蕃情」未穩時,數理科教授本田嘉種即率領枋橋公學校教諭寺內又男、第 一附屬學校教諭岡本要八郎及師範部剛畢業之澀谷今朝吉等人,以「採集博物兼 視察地理風俗」為目的,深入「蕃界」。又如博物科教師吉原千代吉,常利用授 課之餘暇,在全臺各地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地蒐集各種昆蟲標本,由繼任教師永 澤定一為其整理展出。永澤的專長為植物學,曾登新高山採集標本,為最早投入 玉山植物研究的學者之一。菊池米太郎,1906 年應聘渡臺,擔任殖產局動物標 本事務囑託,同時兼任國語學校囑託,負責指導採集標本和製作。1917 年到任 的博物科教師牧茂市郎、堀川安市,皆為勤於研究與著作的學者。農業科囑託川 上瀧彌,亦為研究臺灣植物的重要學者,1904 年應聘擔任臺灣總督府技師兼農 業試驗場技師,曾主持全臺植物調查,查明臺灣植物 3,500 餘種,著有《臺灣植 物目錄》等,研究成績卓著。160

國語學校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之初,理化的教師為杉本重治,博物教師的牧 茂市郎、伊藤武夫(1891-?),以及理化、地理教師中江修一。161之後,負責理 科相關課程之教師分別為大藤軍三、上河內靜(1910-?)、162佐籐源治、高橋定

國語學校改制為臺北師範學校之初,理化的教師為杉本重治,博物教師的牧 茂市郎、伊藤武夫(1891-?),以及理化、地理教師中江修一。161之後,負責理 科相關課程之教師分別為大藤軍三、上河內靜(1910-?)、162佐籐源治、高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