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理科教科書之編纂

第二節 教科書之編印

日本文部省出版的小學校用國定理科書共 5 期;臺灣總督府出版的公學校用 理科教科書共 4 期,本節將先概要探討日本與臺灣各期理科教科書之編印情況與 內容概要。

一、日本小學校各期理科書

第一期國定理科書:1910 年出版《尋常小學理科書》第五、六學年兒童用 兩冊,第五學年用書計 55 課,第六學年用書計 53 課,共 108 課。插圖部分,主 要以植物、礦物、地層等課附有 1 至 2 張插圖。本期教科書使用漢字的比率較之 後各期多。252與檢定時期的教科書相比較則記述更為簡潔,教材排列方式則以季 節性為考量。例如,在檢定期教科書「春の田畑(春季之田)」、「夏の水邊(夏 季水邊)」等課,將具有關連性的教材依兒童生活經驗作綜合。國定教科書則依 照季節性作順序安排,如第六學年開卷為因應春季而安排「木の新芽(木之新芽)」、

「たねの發芽(種子的發芽)」兩課。253

第二期國定理科書:1918 年,修訂前期內容後出版《尋常小學理科書》第 五、六學年兒童用兩冊,本期的教材量增加,第五學年用書計 57 課,第六學年 用書計 58 課,共 115 課。插圖的內容與前期大致相同,惟原本以漢字解說之處 改以假名標示。修改之要點為:更著重教材與季節之關係、用字遣詞為之淺白平 易、避免使用讀本未學過之漢字故多用假名,如「稻の收穫(稻之收穫)」改訂 為「稻のとりいれ」、教授事項更貼近生活,欲使學生更能產生興趣。254

第三期國定理科書:1919 年頒布「小學校令改正」,依「小學校令施行規則 改正」規定,理科改自尋常小學校第四學年開始教學。據此, 1922 年出版《尋 常小學理科書》第四、五、六學年兒童用三冊,第四學年用書有 46 課、第五學 年用書有 51 課、第六學年用書有 45 課,合計共 142 課。插圖的內容,大多數用

252 《尋常小学理科書第五学年用修正趣意書》(東京:國定教科書共同販賣所,1918 年),頁 3。

253 海後宗臣,《日本教科書大系 近代編 第二十四卷 理科(四)》(東京:講談社,1967 年),

頁 146。

254 《尋常小学理科書第五学年用修正趣意書》,頁 2-3。

59

沿用前期,再新增新教材的插圖。又將原本第五、六學年用書之教材重新選擇排 列,新編製第四學年用書。教師用書「凡例」表示,該期理科書的編輯方針與第 二期教科書幾乎相同,由於新增第四學年的理科課程,使得理科教學時數增加。

255

第四期國定理科書:1929 年出版《尋常小學理科書》第四、五、六學年兒 童用三冊,第四學年用書有 46 課、第五學年用書有 51 課、第六學年用書有 45 課,合計共 142 課。本期沿用第三期國定教科書的內容再作部分修訂,其中修改 最多為礦物和地質方面之教材,物理和化學教材亦修訂頗多,並補充新的插圖,

256此外將部分的假名改以漢字標示。

第五期國定理科書:1941 年,將小學校改制為國民學校,教育政策的改變,

為此重新編纂各科教科書。1942、1943 年陸續出版《初等科理科》卷一至卷三,

卷一有 24 課、卷二有 16 課、卷三有 15 課,合計共 55 課。於終戰以前,國民學 校第四至第六學年的理科書皆已出版完畢。卷一總頁數 109 頁,卷三更多達 131 頁,相較於前幾期的題材數量相等而增加其內容篇幅。

二、臺灣公學校各期理科書

(一)第一期《公學校用理科帖》

理科書為授予科學性知識,理科教材上的專有名詞固然不少,但由於一方面 總督府考量到臺灣學童的日語程度後,一方面「公學校規則改正」表示「教授理 科盡量以簡易為旨」,削減內容敘述的長度與用辭,和日本相較之下或可謂《公 學校用理科帖》的內容為簡易。形式方面,綜合日本民間或各尋常小學校自行出 版的「筆記帳」,使兼備教科書之用途。就當時日本的「筆記帳」而言,如教材 調查會編纂出版《理科筆記帳》兒童用卷一至卷三,內容主要在介紹動、植物之

255 海後宗臣,《日本教科書大系 近代編 第二十三卷 理科(三)》(東京:講談社,1966 年),

頁 657。

256 海後宗臣,《日本教科書大系 近代編 第二十三卷 理科(三)》,頁 658。

60

外觀和生態,搭配一張插圖,描述較為詳盡。257如香川縣綾歌郡小學校的教務研 究會出版《理科筆記帳》,內文以條列方式呈現,未搭配插圖。258如島根縣私立 教育会編纂《尋常小學理科筆記帳》,內頁僅有插圖以及大量空白處。259因此,

理科筆記帳之作用在於搭配授課,方便學童抄寫筆記,以節省教師板書與課堂進 行時間。

1917 年起,臺灣總督府陸續出版《公學校用理科帖》卷一、卷二。首先,

形式方面,有許多留白的設計提供兒童抄寫筆記時用,課末的「練習」,260分別 條列 1 至 2 題問答題,方便兒童自習研究。261例如卷一「銅」一課提問「用銅製 成的器物有哪些呢?」;卷二「人體」一課提問「骨頭和肌肉的功能為何?」第 二,《公學校用理科帖》卷一為五年級用,共 36 課;卷二為六年級用,共 33 課,

總計 69 課。課程名稱多用漢字,其中,有 4 課僅用假名標示,有 12 課為漢字和 假名合用。課文內容多採用漢字和平假名的書寫方式,並在漢字右邊標上假名發 音。每課篇幅最多 3 頁,搭配 1 至 3 張插圖作為輔助說明。理科帖的插圖,乃特 地請東京一位雕刻師雕刻印刷而成,262因而與日本理科書插圖明顯不同。部分插 圖以破線的手法描寫,乃為使學童藉對照實物後跟著描繪。263第三,課文為直式 書寫,以條列的方式呈現,例如卷一「佛桑花(扶桑花)」,內文分四項為(1)

花(2)葉(3)枝幹(4)根;卷一「雞」,內文分三項為(1)形態(2)習性(3)

效用;卷二「甘蔗と砂糖(甘蔗和砂糖)」,內文分三項為(1)甘蔗的莖(2)製 糖法(3)用途。每一課的內容主要陳述其性質並說明用途,圖 3-1 為理科帖之 內頁:

257 教材取調會,《理科筆記帳 兒童用》(東京:公論社,1904 年)。

258 三好今三郎,《理科筆記帳》(香川縣綾歌郡小学校第二種特別教務研究會,1906 年)。

259《尋常小學理科筆記帳》(島根縣私立教育会,1910 年)。

260 臺灣總督府編,《公學校理科編纂趣意書》(出版年不明),頁 5。

261 《臺灣に於ける現行教科用圖書に就て》(臺灣總督府內務局,1921 年 12 月)頁 8。收錄於:

阿部洋編《日本殖民地教育政策史料集成(臺灣篇) 第 38 卷》(東京:龍溪書舍,2008 年)。

262 〈通信彙報篇-公學校用理科帖卷成る〉,《臺灣教育會雜誌》第 180 號(臺灣教育會,1917 年 6 月 1 日),頁 81。文中並未說明請哪位雕刻師製作。

263 小倉房二,《公學校に於ける理科教授之研究》(臺北:臺灣子供世界社,1922 年 3 月),

頁 104。

61 圖 3-1 《公學校用理科帖》之內頁

資料來源:由右至左,分別為《公學校用理科帖 卷一》第 1 課、第 9 課,各兩頁。《公學校用理 科帖 卷一》(臺灣總督府,1917 年)。

(二)第二期《公學校理科書》

1924 年《公學校理科書》卷一至卷三出版,與前期理科帖的呈現方式完全 不同。首先,體裁方面,《公學校理科書》廢除《公學校用理科帖》的留白與課 末的「練習」項目。原本留白之設計為兼備筆記帳的功用,但為不使弄髒教科書 而造成處理上的雜亂,故廢除。「練習」一項也未保留,乃方便與已出版的歷史、

地理等教科書的體裁一致。264第二,理科書共計 3 冊,卷一為四年級用共 31 課,

卷二為五年級、卷三為六年級用,各為 45 課,總計 121 課。卷一為因應公學校 規則之規定而編纂之教科書;卷二、卷三與理科帖相較之下,其總頁數大致相同,

但增加 10 課以上的內容。《公學校理科書》的內容為文章敘述性的書寫方式,使 閱讀更加順暢平易。每課平均篇幅為 1 至 2 頁,少數幾課達 4、5 頁,再搭配 1 至 3 張插圖。卷一至卷三有許多教材與理科帖相同,若為相同的教材其插圖大多 直接引用理科帖。第三,文字方面,只限外來語用片假名,漢字的使用比例較《尋 常小學校理科書》(國定第三期)多,難讀的漢字附註假名表音符號,文章的內 容使用口語敬體,265以平易簡約為原則。266第四,本期讀本的使用時間前後達 16 年之久,在 1923-1937 年期間,臺灣兒童的入學率大幅度提高,如 1923 年臺

264 臺灣總督府編,《公學校理科編纂趣意書》(出版年不明),頁 5。

265 即白話文的敬體。日本於國定第三期理科書(券一~卷三,1922-1924 年)開始使用口語文 體。

266 臺灣總督府編,《公學校理科編纂趣意書》(出版年不明),頁 1-5。

62

灣及齡孩童入學率為 28.6%(僅指漢人學童),至 1937 年達到 46.69%(包含原 住民學童),也就是有近乎半數的臺灣兒童接受日本式小學教育。267加上理科書 的價格一冊售價 12 錢,268較之前理科帖一冊售價 25 錢便宜。269第五,基於 3 項原則排列教材,分別為先易後難、前後教材須有系統並且逐步推理而來、配合 季節。基於《公學校理科書》使用年限較長,其影響亦較前深遠。圖 3-2 為理科 書內容的呈現方式,與理科帖相比較後可見本期理科書之轉變。

圖 3-2《公學校理科書》之內容

資料來源:由右至左,分別為《公學校理科書 卷二》第 9 課、第 33 課,各兩頁。《公學校理科 書 卷二》(臺灣總督府,1924 年 3 月第一版、1934 年 10 月第十二版)。

(三)第三期《初等理科書》

1939 年,臺灣總督府依府令第 27 號修訂「臺灣公立公學校規則」270,翌年 隨即出版臺灣小、公學校用《初等理科書》。外觀上,除了書本的長度較前期少 1 公分,餘皆未有較大的改變。第二,本書共分三冊,卷一、卷二各有 24 課,

為四、五年級用書,卷三為六年級用書,計 19 課,總課數 67 課。每課平均篇幅 為 3 至 4 頁,某幾課甚至多達 8 頁。因此,總課數雖為前期的一半,各冊的總頁 數並未減少,仍與前期相同均保持有 70 餘頁。插圖方面,平均每課搭配 1 至 3

267 周婉窈,〈《公學校用國語讀本》的內容分類介紹〉,《日治時期臺灣公學校與國民學校國語讀 本:解說.總目次.索引》(臺北:南天,2003 年),頁 59。

268 《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 29 編(臺灣總督府,1925 年),頁 188。

269 《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 28 編(臺灣總督府,1924 年),頁 175。

269 《臺灣總督府事務成績提要》第 28 編(臺灣總督府,1924 年),頁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