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幼兒對語言遊戲圖畫書之反應

在五味太郎的圖畫書中,經常提供豐富語言的各種妙法,以提升孩子語言的 充分發展,讓小讀者在閱讀遊戲中快樂的學習、成長。語言遊戲圖畫書共計有九 本,經筆者閱讀、歸納並進行共讀教學實施的幼兒反應紀錄。

貳、幼兒的閱讀反應

班上的孩子對於五味太郎的書,大都感到有趣、好玩,基本上都很喜歡聆聽 他所創作的故事,並在空餘時間自己主動的述說與閱讀。

一、孩子自然融入重複的故事節奏

在班上的圖畫書共賞中,從閱讀《我的朋友》的封面、朗讀文字、閱讀圖像

,討論故事,孩子在過程中成為主動加入的閱讀者。

筆者:「我跟我的朋友小貓學走。」

「我跟我的朋友狗兒學跳。」

1/3幼兒:「我跟我的朋友狗兒學跳。」

筆者:「我跟我的朋友猴子學爬。」

2/3幼兒:「我跟我的朋友猴子學爬。」(小璿模仿猴子爬樹)

筆者:「我跟我的朋友馬兒學跑。」

4/5幼兒:「我跟我的朋友馬兒學跑。」……

筆者:「我跟我的朋友公雞學踢正步。」

5/6幼兒:「我跟我的朋友公雞學踢正步。」……(小原模仿阿兵哥踢正步走路)

五味太郎在書中採用了簡單的文字敘述:以可預測的重複節奏,幼兒對於其 中的文字自然的產生熟悉感,班上的四、五歲組幼兒都能全神貫注,不須經由老 師的特別引導,就能主動加入文本的共讀。尤其是書中出現許多孩子喜愛又熟悉 的動物朋友。

當筆者以「猜謎語」的方式來提示下一位朋友的特徵時,9/10 的小朋友更是 眼神專注,參與的情緒達到最高點,當筆者翻開下頁,幼兒們說出謎底,大家一 起揭曉答案時,答對的孩子還會不由自主的掌聲鼓勵,教室中充滿了答對謎底的 成就感,其喜悅的歡呼聲,還驚動了窗外接送孩子的家長,好奇的往窗戶觀看,

到底教室中發生了什麼令幼兒們歡欣雀躍的事情。

(2009.12.16教學日誌)

林敏宜曾在《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中提到:「『預測性圖畫書』(predictbooks

),是指該書的內容具又重複性的語句形式、反覆性的故事內容或眾所周知的熟 悉次序等特徵。當孩子閱讀一本圖畫書時,會透過某種邏輯或線索去猜測這本書 的下一頁內容,那麼這本書就具有預測性。」重複性語言的圖畫書能促進孩子以 遊戲形式進行交談對話朗讀,韻文般語言的圖畫書吸引孩子不停重複朗讀的樂趣

。筆者發現此類可遇測性的圖畫書透過反覆性的語句或故事內容,深獲孩子喜愛

,很自然的引發孩子對語言學習的意願。因為重複式的文字帶有遊戲般的吸引力

,讓圖畫書的演奏時空更廣闊、更持久、更有互動性。

二、孩子喜愛重述的語言遊戲

聆聽和觀察使孩子對《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這個故事非常感興趣,第一次 聽故事時孩子沉浸在故事情節的趣味中,一直笑得闔不攏嘴,當我說完故事時,

準備排隊的空檔時,小原坐在位子上,口中不斷唸著: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好像在唸繞口令似的玩著語言遊戲連續三次,

旁邊小博也應和著說: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圖 4-3-1《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場景 4

接著小圻也跑來跟我說:

「老師,我覺得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這本書好好笑唷!」

「因為故事中鱷魚說什麼,牙醫就說什麼。」

「牠一直跟醫生說同樣的話耶!」

「而且,鱷魚還把醫生的手咬下去,兩個都叫得好大聲,真好笑!哈哈哈!」

(2009.12.24教學日誌)

第二次與幼兒分享《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時,孩子顯得非常開心,好像是 見到了老朋友一般,很快的圍坐下來,期待著故事的開始。

當筆者唸到第四個場景:鱷魚和牙醫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下,終於碰面的那一 刻,彼此都很害怕的叫出:「啊!」時,小朋友們也像鱷魚一樣,自然的說:「

啊!」(圖 4-3-1)。

當筆說:「我ㄧ定得去嗎……?」

1/3 小朋友們就像鸚鵡式的開始仿說:「我ㄧ定得去嗎……?」

筆者唸鱷魚的對白:「我好害怕……」

1/2的小朋友也說:「我好害怕……」

筆者:「我ㄧ定要勇敢。」

2/3的幼兒仿說:「我ㄧ定要勇敢。」

筆者:「我做好最壞的打算了。」

4/5的幼兒仿說:「我做好最壞的打算了。」

筆者唸:「哎哟!!」

全班幼兒大笑著說:「哎哟!!」(圖4-3-2)

筆者停下朗讀,並問:「為什麼這麼好笑?」

幼兒們說:「哈!哈!因為醫生的手被鱷魚咬下去。」

「醫生和鱷魚的表情都好痛!好好笑哦!」

筆者:「為什麼鱷魚要咬醫生的手呢?」

小萱:「因為醫生把鱷魚的牙齒挖得很痛,所以牠才會把醫生的手咬下去。」

圖 4-3-2《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場景 9

接著筆者唸每一頁,班上 9/10 的幼兒都會學鸚鵡再仿說一次,故事就在一 片笑聲中快樂的結束。

故事結束後,小智發問說:「老師!《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那本書可以借 我看嗎?」

筆者微笑點頭說:「好的,沒問題,我會把這本書放在『語文屋』的書架上

,有空的小朋友可以再去看一次。」

(2010.01.06教學日誌)

故事採用不斷重複的對話,使鸚鵡式仿說的型態不斷重複出現在孩子的生活 中,也像圓舞曲輪旋的曲調,及數來寶一來一往的方式進行,讓幼兒因熟稔而吸 收。五味圖畫書的語言遊戲,帶領兒童進入閱讀的世界,使小讀者學習與應用五 味太郎的語言、文字,進而練習了生活的語言。聽故事、玩遊戲的閱讀方式把孩 子和圖畫書的關係拉得更為親近,也讓他們更熟悉閱讀這個充滿樂趣的活動。

三、孩子運用舊經驗學習新語言

在文學的教室裡,圖畫書透過封面開始與孩子說故事,它輕敲著孩子的心門 說:「讓我進來吧!」而當筆者朗讀《語言圖鑑--各式各樣的名字》時,從封面 的文字,開始一句接一句慢慢的朗讀。在文本朗讀當中,偶而孩子發現了老朋友

:花、臉、牛……等熟悉的物品,他們就會開心的大聲唸出他們的名字,待筆者 再進一步唸出書中的細項:

「這是霞草、這是星辰花、這是…、這是…」

小智迫不及待的說出:「百合花」

小智、小萱接著說:「玫瑰花」

筆者:「這每一種花都有名字,如果把這些花全部放在一起,就叫做『花束』」

小智說:「老師,我有看過花束,是新娘子結婚拿的那一種。」

其他小朋友也很熱烈的說:「我也有看過。」

小蓁說:「老師我知道,母親節的時候也會送媽媽花束。」

筆者說:「嗯!很棒!你們都聽得很認真,還能說出花束的例子。」。

筆者繼續讀著文本,在中間頁小朋友們較無特殊之反應,一直到讀到場景9,

筆者說:「這是象鼻海報,就是長得像大象一樣大的海豹。」

「這是狐猴,就是長得像狐狸的猴子。這是兔蝙蝠、這是熊鼠……。」

「你們知道為什麼牠們有這樣的名字嗎?」

小星說:「老師,因為那隻動物頭長得像兔子,身體像蝙蝠,所以叫做兔蝙蝠。」

筆者:「小星,你的觀察力很敏銳哦!有看到兔子的頭和蝙蝠的身體,真厲害!」

接著第19頁,是全書中幼兒反應最佳的部份,內容是五味太郎將現實生活中常見 的動物特徵結合在一起,請小讀者一起爲牠們命名。(圖4-3-2)

筆者指著動物說:「這隻動物的頭像什麼?」

小朋友一起回答:「牛。」

筆者接著說:「這隻動物的身體像什麼?」

小朋友回答:「駱駝。」

筆者:「那你們覺得牠叫什麼名字?」

大家一起說:「駝牛。」

筆者:「那這ㄧ隻動物有蛇的身體、鴨子的嘴巴,

你們覺得牠叫什麼名字?」

小奇:「老師,我覺得牠可以叫蛇鴨。」(有幼兒點點頭,表示贊成。)

筆者:「好,這個名字不錯!」

筆者:「哇!這隻動物有豬的頭、蚱蜢的身體,你們覺得牠叫什麼名字?」

小朋友有人回答:「蚱猪。」

小朋友有人說:「猪蚱。」

(此時雙方開始爭執應該是蚱豬,還是豬蚱。經過全班表決蚱豬20票,豬蚱12 票,最後以蚱豬20票獲勝,一旁小如笑著說:『好好笑的名字,把猪拿去炸一炸』。)

小智說:「老師!我想要看那一個!」

筆者:「哪一個?」

圖 4-3-3《語言圖鑑 各式各樣的名字》

場景 9

小智:「就是下面眼睛紅紅的那一個。」

筆者:「喔!為什麼要看那一隻?」

小智:「因為牠的眼睛紅紅的,跟年獸很像。」

筆者:「所以你覺得牠可以取名為?」

小智:「叫牠年獸怪好了。」

筆者:「那其他人覺得這個名字如何?」(1/2幼兒點頭表示贊同)

筆者:「嗯!小智的想法很有創意,蠻不錯的!」

「下次你看到新的事物也可以用這個方法來幫它們命名喔!」

小圻:「老師!這本書真有趣,可以自己幫它取名字呢!」(臉上帶著微笑)

(2010.01.12教學日誌)

孩子就像一個口說語言的學習者,透過成人的口述、書寫語言的過程,在其 中孩子就一句一句的跟著說出來,透過此過程中,書本將是一個非常好的媒介,

這些言談看起來並不像是討論,而是讓孩子經由聆聽故事的過程,使他們的思想 很流暢的述說。兒童發展專家皮亞傑研究指出:幼兒遇到一件新的經驗時,他們 將此經驗納入自己既有的認知結構,此即所謂的「同化」82來學習新事物,對口 語能力有限的小讀者來說,他們喜愛在作者的邀約,一起加入書中互動的情節,

也樂於以舊經驗來理解並學習新的語言。對幼兒而言,透過師生、親子共讀的方 式,或由成人引導和示範,使幼兒語言的發展,更加的成熟和發展,也讓學習充 滿無限的樂趣。

82 黃志成、王淑芬、陳玉玫著,《幼兒發展》(台北:揚智文化,2008 年),頁 98。

第伍章 結論

本研究經過閱讀的遊戲歷程,發現幼兒在觀賞圖畫書時,經常透過自由的遊 戲方式進入圖畫書的世界,和閱讀建立起初步的關係。觀察孩子在閱讀五味太郎 的作品時,常被他「輕鬆」、「快樂」的情境所吸引,所以他們也常常愉快的、

操作的、口說式的參與閱讀的活動,進而發揮了語言練習、及感官操作的潛能,

鷹架幼兒成為有價值的閱讀者,反應出不同讀者的詮釋風格。本研究的結論與建 議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