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省思與建議

本研究由五味太郎圖畫書遊戲性為出發,試圖拋磚引玉,引發國人對圖畫書 多元面向的研究重視,研究者依據實施師生共讀歷程研究中的觀察及研究發現,

針對教師、圖畫書創作者、出版社、及未來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供學校及現場 教師教學及未來研究的參考,以下就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並加以說明。

壹、對教師的建議

一、提昇教師的自我知能

一位認真的教師應該不斷充實自己,獲取新知,以提昇教學的內容與層,

在共讀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只擔任述說者,更應該當一名傾聽者,聆聽幼 兒對故事的反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並支持他們的創意和不同的詮釋;

給予幼兒正增強,讓他萌生閱讀的樂趣,並踴躍參與閱讀過程。為達此目的,教 師應增進以下三種自我知能:(一)了解幼兒和圖書,選擇符合幼兒閱讀的書籍

(二)增進閱讀理解的技巧,重視幼兒們在閱讀過程中對作品產生的反應(三)

了解閱讀圖畫書的技巧,如:視覺要素、組成原則、閱讀方式等,以擴展和加深 幼兒的閱讀、思考和反應。

二、引導幼兒對文學的喜愛和閱讀習慣

利用故事教學與圖畫書共讀活動,提供幼兒接觸文學的經驗,是培養幼兒喜 愛閱讀的重要途徑。五味太郎的圖畫書內充滿了各種遊戲手法,即使沒有教師的 從旁協助下,幼兒仍可以獨立把書本看完,但是幼兒對其他沒有共讀過的圖畫書

,閱讀頻率與習慣較低。因此,在教學上宜多安排聽故事、閱讀圖畫書的時間,

提供幼兒接觸書本的機會,以提昇幼兒的語文素養,增進對文學的興趣與閱讀習 慣的培養。

三、善用圖畫書共讀增進感官能力的成長

圖畫書提供豐富的圖像世界,因此可選擇色彩豐富、內容適合的文本進行

觀察、思考、操作、配對或比較的閱讀,經由共讀活動,讓孩子從中翻、找、洞

、畫、說中,啟發兒童的學習動機,並在遊戲中學習,增長感官能力的敏捷性。

四、進行圖畫書閱讀啟發語言學習的興趣

(一)經由共讀進行語言造句的遊戲: 師生在共讀圖畫書後,可和孩子共 同找出書中的一個字詞、語句,進行文字接龍、造句遊戲等練習。

(二)提供幼兒自己說故事的機會與活動:每天空出一小段時間,讓孩子盡 情揮灑自己的想像力,提供小小舞台滿足幼兒說故事的慾望,或每週 月舉辦說故事比賽,更可以走出戶外、結合社區,進行義演活動。

(三)提供全語言的情境:多供幼兒圖畫書、故事錄音帶、文字圖片……等 ,教室環境充滿文字符號,如:學習區標示牌、幼兒名牌、廣告單、

通知單……等;並設置一個讀寫的區域,提供紙、筆、小白板及各 式書寫材料,讓幼兒自發地探索文字和符號,以增進幼兒語言學習

五、善用教學媒體提高教學效能

通常同一本圖畫書的數量不會很多、規格也都不會很大,做團體共讀時效果 不是那麼理想,那麼就可以利用電腦、單槍投影來呈現圖畫書的內容,以解決圖 畫書數量少、畫面小的問題。另外,運用教學媒體是實勢所趨,善用教學媒體還 能提高教學效果,達到引發幼兒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的效果。

六、鼓勵師生創作圖畫書

教師接觸學生的機會頻繁,常能了解學生各項的需求,對於學生的喜愛也能 了解與掌握,因此在課堂上說故事,並適時提供名家的圖畫書作品共讀,以及共 賞各種不同型態的圖畫書,開拓學生的視野,鼓勵師生共同將生活中的故事記錄 下來,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小書,舉辦「小小繪本展覽會」,增加孩子們的成就感 也豐富了語文、藝術的教學活動。所以,鼓勵師生一起創作圖畫書,記錄下美麗 的人生經驗,與大家一同分享,是教學過程中值得推廣的美好活動。

貳、對圖畫書創作者與出版社的建議

一、對圖畫書創作者之建議

建議圖畫書創作者增加與讀者互動的機會,在進行圖畫書共讀時,幼兒除 了對兒童圖畫書本身感到興趣之外,好奇的孩子免不了要問問老師有關創作者的 名字、長相、性別……等等的問題。為了滿足幼兒想要和作家做好朋友的心理需 求、讓幼兒更了解作家與插畫家的背景與創作動機,進而更深入兒童圖畫書的世 界。研究者建議圖畫書中可以附上創作者的照片、簡單的自我介紹與書寫動機,

或是以網站、部落格、電子郵件、簽書會等……方式與讀者增加互動的機會,一 方面可以了解讀者的喜好及想法,讓作品適時掌握時代的脈動。例如:五味太郎 曾經因為《大家來大便》一書,與小讀者有過對共同議題的熱烈討論,加上五味 太郎擁有一個官方網站,如此一來,對創作者有興趣的讀者或研究者便可上網查 詢其圖畫書的相關資料,加深對圖畫書創作者的認識及印象。

二、對圖畫書出版社之建議:

(一)

圖畫書能以大書型態出現,方便教師利用。

大書是近年來的圖畫書的新寵,教師的最愛。按原比例放大的大書,不僅 看得舒適,在閱讀上另有一番味道,尤其教師如果能找到適合的大書進行圖畫書 共讀活動,相信學生的反應一定會比一般尺寸書籍的效果更好。大書發揮視野清 晰的重要特點,讓學生都能清楚看到大書,減少輪流等待的時間,對教師的教學 助益甚多。不僅省去教師自製兒童圖畫書的時間與精力,精美的印刷會讓書的保 存更長久。基於上述考量,希望出版社對於廣大教師群的需求作評估,以更多不 同類型的兒童圖畫書,作為大書提供給需要的教師與讀者使用。

(二)積極出版近年來所創作的圖畫書

目前國內所能接觸的圖畫故事書中譯作品仍以他前半期(1977 年─1986 年)的作品為主,儘管這些作品歷久彌新,不停的再版刷新,但也只是他產出作

品的十分之一,而且許多的翻譯都是出版社的編輯部自行擔綱,甚至是透過英文 版本的二手翻譯,難免有與原文不符的瑕疵在,或是印刷上的色彩落差,多少喪 失了部分五味太郎亟欲呈現的語言和設計原味,因此若能多翻譯、引進五味太郎 1986年後的新作,相信會是讀者所殷切期盼的結果。

(三)建立資源網站分享

目前五味太郎的官方網站,是有關「五味太郎」最重要的資料搜尋網站,收 錄五味太郎本人、作品、及相關訊息……,走向多元化經營發展,只可惜國內出 版社較缺乏圖畫書交流的專業平台。因此建議出版社建立資源網站分享,不僅可 凝聚海內外喜好圖畫書人士的意見交流與經驗分享,另外,針對國內外圖畫書之 作品,在國際的發展狀況、影響等研究,亦可作為後續想在此領域繼續研究者最 佳的參考與方向。

参、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依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可行之建議。本研究在進行過程中,有未完成及不 足的地方。以下將分為五方面: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研究主題、研究方法及研 究時間等方面來加以說明。

一、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所使用之文本為單一作者之圖畫書,建議未來可增加其他作者或 增加其他類型的遊戲性圖畫書(如:立體書、拼拼書、摺頁書、造型書、有 聲書……等),易於比較幼兒對不同型態遊戲圖畫書的喜好及閱讀反應。

二、研究對象方面

1.本研究的對象僅以台北縣某國小附設幼稚園的幼兒為主,主要人員的背景 差異不大,因此閱讀反應的比較差性不明顯,為了客觀起見可選擇環境 較明顯不同的幼稚園(如:台北縣、台北市)之幼兒為受試者。

2. 本研究的對象僅以幼稚園中、大班幼兒為主,年齡上的差異不明顯,未 來可針對幼稚園不同年齡層(如:大班、中班、小班)進行研究,然而圖

畫書的讀者不止限於兒童,成人如父母、教師、 閱讀的跡象也普遍增多 成人在既有的閱讀習慣下,對遊戲性圖畫書的回應其解讀又為何?跟幼兒 有何不同?這也是未來研究可以進行的方向

三、研究主題方面

目前兒童文學界對於圖畫書的研究面向大都以圖文關係的探討,或是作 家作品的風格剖析,較少其他層面的探討。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可以剖析兒童 文學的其他特性,如:兒童性、文學性、教育性或遊戲性……等,或結合其 他領域的討論,如:語文、音樂、數學、人際關係等,利用圖畫書的多元功 能,拓展更多面向的研究,提供創作者更寬廣的創作空間。

四、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文本分析法及參與觀察法兩種研究法,進行圖畫書的分析與 師生共讀活動。文本分析法為研究者參考兒童發展及兒童遊戲的相關資料,

將五味太郎的圖畫書分門別類後,並實施於班上的共讀活動觀察紀錄。相較 於行動教學法的完整記錄性,活動過程之資料呈現較不夠嚴謹,因此建議未 來研究時研究法的採用可再斟酌之。再者於共讀活動實施前,為鼓勵幼兒猜 測書中內容,會探討故事書封面插圖;在說故事中,也會適時鼓勵幼兒欣賞 書中的圖畫,著重於內容的探討,較缺乏對插畫技巧(如:媒材、線條、顏 色、形狀、質感、畫面的組成、畫家的風格等)的探討與欣賞,建議未來研 究時,可加強圖畫面向的賞析。

五、研究時間方面

本研究的教學時間為十週,而研究文本共計為 40 本,因此圖畫書的共讀時 間不夠充裕,無法進行全面性的實施與觀察,為了要更明確了解共讀指導活動中 幼兒的閱讀反應與成效,確實有必要將實驗教學時間加長。

整體而言,五味太郎以生活題材、圖文合作的玩味、尋找遊戲及逗趣的圖像 造型,以圖畫書兼具文學與遊戲的意境,提供讀者親手操作的空間與平台,邀請 大小朋友共同享受與圖畫書互動的樂趣,經驗遊戲的喜悅與快樂。經由圖畫書提 供了小讀者視覺辨識的刺激和語言學習的練習,突顯了圖畫書濃厚的遊戲風格。

整體而言,五味太郎以生活題材、圖文合作的玩味、尋找遊戲及逗趣的圖像 造型,以圖畫書兼具文學與遊戲的意境,提供讀者親手操作的空間與平台,邀請 大小朋友共同享受與圖畫書互動的樂趣,經驗遊戲的喜悅與快樂。經由圖畫書提 供了小讀者視覺辨識的刺激和語言學習的練習,突顯了圖畫書濃厚的遊戲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