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議

在文檔中 情緒主題教學研究 (頁 171-200)

研究者將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從評鑑量表、研究者本身和外在因素等三 方面,提出採用圖畫書進行情緒主題教學的建議。

壹、評鑑量表

一、 「國小兒童情緒能力量表」後測的施測時間應調整

此次的研究共設定四項情緒教育目標,採用張進上、郭瓊鍈和林玉萍等人編 修「國小兒童情緒能力量表」。針對此次研究,從量表中分別擷選相對應的情緒 能力,以不同的題目測驗出研究對象不同情緒能力的高低,而此量表的後測施測 時間在四項情緒單元教學全部結束之後。但發現,情緒教學的第一項主題經過八 週之後才施測,情緒教學的第二項主題經過六週之後才施測,情緒教學的第三項 主題經過四週之後才施測,施測結果的呈現失去立即性。所以後測的施測時間應 在每一單元教學結束之後,分屬四次施行後測,將更能精準呈現研究對象情緒能 力提升的高低。

二、研究者可自行設計或是尋找更適宜的情緒能力評量量表

此次研究所採用的張進上、郭瓊鍈和林玉萍等人編修的「國小兒童情緒能力 量表」,因測量對象為高年級學生的情緒能力,所以編修者在編修四十題題目,

請請測驗學生勾選問題,以了解測驗學生對事情的感覺和想法。而這四十題問題 對於三年級學生而言,題目太多,不易耐心讀完一一勾選。且這些問題是六年級 學生較易發生的情況,而本研究所研究的對象為三年級學生,很可能尚未面臨、

未發生過,更無法表達自己對於此問題的感受如何。另外,提問的語句,是以向 六年級學生陳述的方式,三年級學生很可能不了解題意,也就無法勾選答案,表 達出自己明確的想法。

貳、研究者本身

一、研究者需熟悉讀書治療的引導式討論原則

讀書治療中採引導式的討論方式,問題的設計從認知、淨化和洞察穿插提 問。討論,是了解他人對文學看法的一種方式,因為每個讀者有不同的生活背景,

陳述自己的意見時,同時將自己的主觀意識投入圖畫書當中。研究對象時而相信 圖畫書情節,佯裝自己是圖畫書中的角色,隨著角色的情緒起伏;時而客觀的角 度觀看圖畫書內容,跳脫圖畫書。如此兩主、客觀不同的觀點,藉由討論,讓彼 此的詮釋和觀念分享,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而他人的陳述內容也可以開拓 自己的視野,了解他人不同的解讀模式。

研究者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藉由圖畫書,研究者扮演引導的角色,以研究 對象自身的知識為背景,進行對於圖畫書認知的理解,引導全班探尋自我,省察 自己和自我應用。

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如果研究對象有出乎於研究者預期的回答,研究者需保 持鼓勵的態度,讓研究對象不因擔心研究者和同儕間的批評,只說出符合他人所 期望的答案。對於研究對象的發表,需採鼓勵的口氣,才能取得研究對象的信任。

當研究者提問時,如果研究對象無法馬上回答,而有停頓的時候,需將等待 研究對象回應的時間拉長。因為研究對象在接收到研究者的提問之後,有可能是 因為研究者所提問的問題題意不清楚;有可能是研究對象所會的詞彙不多,不知 道自己該如何表達;也有可能是研究對象聽完自己斷斷續續所說出口的詞句,之 後發現不對……等情形。如果研究者能夠多加等待,放慢回應的速度,再說一次 題目的意思,再說一次研究對象所講的話,或是反問研究對象,是這樣的意思嗎?

保持接納和非糾正的態度,研究對象將更勇於組織自己的想法,並完整說出口。

對於很少發言或是不曾發言的研究對象,研究者應發揮耐心,無需強迫。適 度地引導,或是設計吸引研究對象的活動,以誘使發言,尊重研究對象說或是不 說的權利。

二、研究者善用讀書治療將助於班級經營

藉由圖畫書進行情緒主題的探索,採讀書治療的引導式提問,圖畫書作為討 論的主題。當引導者有足夠的自信和引導技巧,不僅研究對象更有收穫,研究者

升。而研究者和研究對象因有閱讀治療時互信的基礎,彼此間有共通的話題,在 認知和情感上相互交流,有效提升班級經營。因為討論時,將本來是對自我對話 的讀書活動,轉變為群體之間的多面向性的思考活動,彼此傾聽、提供想法,並 且鼓勵,培養出對此群體的歸屬感和安全感。

研究對象能在研究期間知道情緒管理的重要,但付諸實現仍賴長時間的學 習,班級有了明確的目標,為了此目標更願意一起努力和配合,研究者和研究對 象易形成共識。惟需特別留意低自尊和學習有阻礙的研究對象。因為進行討論 時,自尊較低的研究對象會對於自己所發表的內容有所疑慮,會覺得自己的想法 無法符合研究者想要的答案或期望,產生不安。而學習有阻礙的研究對象,不完 全是指學習障礙或是智能不足,可能因為以前在閱讀時,有不好的經驗,對閱讀 產生排斥心態。這更賴研究者的引導。

三、研究者自我的情緒管理須提升

研究者在教學的現場,除了教學,還有許多研究對象之間的紛擾需處理,瑣 碎的各項行政事務需面對,情緒常會有起伏,影響研究者自身的身心狀況,研究 對象也連帶受到影響。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對於自身的情緒更加了解,也更願意在適當的時機,採 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讓該班的研究對象了解此時研究者的情緒表現。研究者比 較能夠調整自身的情緒,盡量不將負面的情緒帶入班級當中。研究者不會過於苛 責自己,或是嚴格要求研究對象,不允許他們有情緒的反應。當面對研究對象的 情緒表現時,以體諒的態度協助研究對象面對問題,和問題所引發的情緒困擾;

研究者願意引導研究對象了解自己的情緒,教導研究對象適時適地情緒的抒發。

如果家長反應某生在家情緒表現不佳時,研究者願意傾聽研究對象的說法,協助 該生調整自己的情緒,運用情緒激勵自己,重新面對問題。

參、外在因素

一、國小三年級學生所討論的書籍適合選用有趣好笑的內容

故事內容和角色需好笑、有趣的,例如:《子兒吐吐》中的胖臉兒一角,他 的臉比其他同學更圓、更肥,很可愛!西瓜子吞下肚之後全班以為他會死掉的反 應,而胖臉兒擔心自己頭上會長樹,這兩種不同的反應,便顯得很有趣。又如:

《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的阿力,阿力竟然會口吐火苗,甚至一張嘴,大火就延 燒整座森林。另外,如果是具有顛覆性質的內容更吸引研究對象。例如:《灰王 子》一書和灰王子此角色。因為「灰姑娘」是研究對象所熟悉的故事,但是又經 由作者改編,故事的情節出人意料。研究對象可從故事中找出相同、相異之處,

獲得兩種不同故事的比較樂趣,也因為跟自己原先所知道的內容不一樣,所以更 顯得好笑。

二、國小三年級學生所喜愛的圖畫書並無國內外作品之別

國小三年級學生所喜愛的圖畫書,並沒有因為此圖畫書為國內的創作作品,

或是國外的翻譯作品,就顯得對某一類特別喜愛。因為在此次的研究的圖畫書 中,研究對象最喜歡的是《帕拉帕拉山上的妖怪》,此為國內作家賴馬的作品。

最喜歡的圖畫書角色為《灰王子》一書中的灰王子,此為國外作家巴貝柯爾的創 作,研究對象表示,會喜歡《帕拉帕拉山上的妖怪》是因為「故事有趣」「裡面 的豪豬很可怕」「豬他們竟然將假的事情看成真的」此書的內容與他們害怕鬼,

而感到退縮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所以引起研究對象的共鳴。另外,研究對象會喜 歡灰王子,是因為「灰王子一點都不像王子」「小精靈也不像小精靈」,研究對象 所在意的是,故事內容具顛覆性,使得整個故事充滿樂趣。

三、情緒教育的實施家長需參與配合

在研究期間,研究者從報章雜誌節錄選用,關於親子教養和情緒管理的相關 文章,與研究對象的家長分享。分享的過程中發現,有的家長認為研究對象所發 生的情緒反應,尤其是負面的情緒發生的時候,往往是沒來由的反應,且認為研 究對象會有的情緒,持否定的態度,人不應該有情緒反應,不要隨便把不高興擺 在臉上,以避免任何人看了心裡都不舒服。然而藉由文章的分享,研究者欲讓家

讀文章後,家長給予相當多且正面的回饋。家長認為,文章有助於自己看待孩子 行為表現,從自己成長的經驗反觀孩子,家長能夠了解自己和同理孩子的情緒,

更加諒解且願意等待孩子身心成熟。情緒管理此議題並不會因為本研究結束而劃 下句點,教導情緒和理智的控制非一蹴可幾,如果能提供給家長更多關於親子教 養間情緒管理的相關訊息,家長透過不斷學習和反思,家長自己本身和孩子,情 緒管理均有更大的提升。

此次的研究中,情緒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研究者應幫助研究對象管理情緒,

並非壓抑,不准發洩。而是先了解情緒、釐清情緒,進而引導研究對象面對情緒。

情緒教育除了從學校著手,家庭教育更是重要的一環。如果能從家庭教育著手,

父母親以身作則,共同營造和諧的家庭氣氛;學校教育為輔,教師設計相關活動 讓學生體驗,情緒教育將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然而情緒教育非在短時間能有明顯 的成效,但是對於學生的學習上和生活上有著相當深刻的影響,如能及早在三年 級引導,對於學生的成長過程將有相當大的助益。

參考文獻

一、文本:

山本敏晴/文.攝 米雅/譯 《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 臺北市:天下雜誌出 版社。2002 年 9 月四刷

五味太郎/文.圖 上誼編輯部/譯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臺北市:上誼文化 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 3 月

五味太郎/文.圖 上誼編輯部/譯 《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臺北市:上誼文化 股份有限公司。1998 年 3 月

在文檔中 情緒主題教學研究 (頁 17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