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理念和方法

在文檔中 情緒主題教學研究 (頁 54-60)

第一節 教學理念和方法

本節依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兩部分加以說明。

壹、教學理念

研究者希望班上的學生的處世態度是積極向上、情緒智慧高的。情緒智慧高 的人遇到不如意時,容易轉移注意,不會陷在自怨自艾的感慨中,會產生自我鼓 勵的力量,激發自己再次向上的能力,勇敢迎向挑戰;也因為挫折容忍度高,大 多時候笑容滿面,周遭的人感染這歡愉的氣氛,他人自然親近;當別人需要幫助 的時候,也能以同理心關懷對方,他人更樂於與他結識。

三年級的學生,剛結束低年級的生活,認識自我、對於自我的外表、喜愛已 有初步的概念,到了三年級,生活中接觸的事務漸漸由自己擴展到外界,接觸到 的人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之外,對人際互動和外在物質世界漸感興趣,情緒的表 達如果仍以自我中心的角度、不顧他人感受的話,孩子自身不僅會遭到挫折,且 同儕也不知道如何與他相處。

父母親一般在遇到孩子情緒不佳,考試成績考不好或是跌倒受傷,甚至是因 為憤怒而導致肢體、語言暴力的時候,會要求,「要勇敢!不要哭!你已經長大了!」、

「你在做什麼?不可以這樣!」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在他身邊的大人當然可以鼓勵 他,或是當孩子出現危險行為時,加以遏止,但是孩子的情緒在一開始卻沒有被 同理,錯誤的情緒抒解方式沒有被導向正軌。如揚烏韋.洛格在《面對孩子的憤 怒》一書所提,

覺得自己被接受、被關愛的人,覺得自己受到支持與引導的人,才能夠更 有建設性地解決衝突。這樣的人能夠尊重對方,並學會怎麼處理憤怒,也

就是說學會接受自己的憤怒,而不是假裝沒有憤怒的存在,同時緩和、節 憤怒,而不是壓抑憤怒,或是遷怒別人。(頁 11)

和凱西.萊文森在專書《發飆急救站—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提及,

處理孩子發脾氣就是在教導孩子應付失望和挫折的方法。(頁 38)

研究對象情緒不佳時,研究者應讓研究對象從中學到經驗,當成是處理衝突 和接受挫折最好的學習機會,幫助研究對象覺察自己的情緒,不掩飾自己不佳的 情緒,而是引導學生接受當下的情緒、緩和當下的情緒、處理當下的情緒,研究 者應該關心研究對象當下的心理狀態,而非設想研究對象未來該有的模樣。

小學階段的兒童已漸具備較成熟的認知能力,可以做思維模式的引導與釐 清,如果有適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將更融於團體,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對其情 緒的成熟度將有很大的助益。藉由研究對象所熟悉的圖畫書來引導,他們從中可 以觀察到書中角色情緒的變化,透過發表、討論、分享等活動,認識自己和他人 的情緒,學會採用適宜的方式表達情緒,在潛移默化之中抒解情緒、應用情緒,

並增加閱讀能力和表達的機會,以及學習尊重、接納自己和他人的不同。故教學 目標有四點,以表格說明:

表 3-1-1 教學目標及其內涵

教學目標 教學內涵

1. 研究對象能夠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1.了解自己的情緒 2.了解他人的情緒

2. 研究對象能夠表達和抒發情緒 1.在適當的時機表達情緒 2.以適當的方法表達情緒

3. 研究對象能夠處理他人的情緒

1.調整自己的情緒 2.面對他人的情緒

4. 研究對象能夠應用情緒 1.運用情緒激勵自己 2.運用情緒激勵他人

貳、教學方法

為使研究對象達成教學目標,將採引導式閱讀討論的方法。藉由圖畫書發表 分享,了解人我的異同,有效溝通的能力,探索自己的情緒,研究者將依據閱讀 治療所設計的引導式討論題目,在班上進行教學。

就讀書治療的意義,讀書治療歷經的心理歷程,讀書治療採用的討論方式和 討論結束後所進行的延伸活動等四項,加以說明。

一、讀書治療的意義

讀書治療可以幫助當事者解決問題。當賞析者以聆聽、觀看等方式閱讀文學 作品之後,進而自己說出故事或是創作出作品,即是讀書治療。王萬清在《讀書 治療》也提到:

讀書治療是諮商員利用圖書當媒介,激發當事人產生新的認知態度和行 為,以解決問題的心理治療方法。(頁 5)

施常花在〈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書籍療法〉也認為:

很多文學作品雖然作者在寫作時並未抱持著心理治療的想法,但很多兒童文 學作品確含有增進兒童身心發展與情緒成長的潛在價值,可以幫助兒童馨心 發展與情緒成長的潛在價值,可以幫助兒童應付自己的感覺,去適應家庭和 日常生活經驗的真實世界;其故事內容和插圖能夠幫助兒童,使他們認清那 些他們經常不能夠表達的思想和感覺。(頁 10)

辜綉晶在〈讀書治療對國小兒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輔導效果〉提及,讀書治 療可給予讀者更多的洞察和認同,藉由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看見自己,接納自己 的優缺點,建立更積極的自我概念。

二、讀書治療歷經的心理歷程

中引述 Cornett, & Cornett;Kelly;Stephens 等人所提出的引導式討論題目(頁 38-39)。研究者將引導式討論題目與心理歷程之間的關連,資料再次整理,如下

4 故事中的問題如何演變?

應為何,以及研究對象如何從圖畫書角色的經驗擴展到自身的經驗,不同的心理 歷程題目將視研究對象反應進行穿插提問。研究者將引導式討論的題目設計成三 年級學生可以明瞭,並且可以表達自己想法的題目,研究者將這些想法加以分 析,了解學生情緒的智慧和學習的反應。

四、討論結束後所進行的延伸活動

延伸活動將依據故事內容而進行故事編寫或是提問。因為研究對象在進行討 論之後,能針對其心得與感受進行更進一步的分享與澄清時,則這種理解將更有 效地幫助研究對象對圖畫書中的角色產生同理心。也可以是根據故事情節來繪 圖;更可以是依據故事內容進行角色扮演……等,冀求延伸活動可提高研究對象 對自己的情感、行為的察覺,以增加此次情緒研究目標的達成。

在文檔中 情緒主題教學研究 (頁 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