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近年來休閒運動開始盛行,而其中參與自行車休閒運動的民眾也逐漸增加。

而本研究結果中發現,涉入自行車活動能夠達成社交需求的滿足、結交與認識志 同道合的車友等,並且還能藉由活動的參與而產生幸福感。

因此根據本研究結果之發現,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作為個人與相關單位發 展活動或後續研究的參考。

一、對個人之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涉入自行車活動能夠加強社交技巧。而同時研究結果也 發現,自行車參與者的社交技巧能夠正向影響個體的社交自我效能,因此個體能 在自行車活動中透過社交技巧的增強,使社交自我效能達到強化。因此本研究建 議對自身社交能力不具信心者,可藉由多次參與自行車活動,於其中跟車友進行 互動,使自身的社交能力增強,並獲取成功的社交經驗。如此社交自我效能的預 期作用便會產生正向的自我評價,而參與者對自身的社交能力就能更具有信心。

二、對相關單位之建議:

(一)台東地區目前具有發展性的自行車參與者族群

經本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台東場域的自行車參與者多半以男性及已婚有子女 者居多,因此相關單位於舉辦活動與車道規劃時應考量此兩族群的需求,例如開

性與已婚無子女者為往後具有發展性的族群。因此相關單位可為女性和已婚無子 女者設計其喜好的活動遊程,並多加進行推廣,鼓勵兩族群參與自行車休閒運動,

使自行車活動更能普及與多元化。

(二)滿足參與者的社交需求

研究結果也發現,自行車參與者可在活動中透過社交因素的加強與滿足,藉 此得到幸福感。因此本研究建議相關單位與舉辦活動時,可增加讓參與者互動的 時間、或舉辦需要分組合作的活動,使參與者彼此間能有更多的互動。而當參與 者的社交需求獲得滿足後,其便能更樂於在活動的參與中。

(三)自行車休閒運動對於參與者而言是具有吸引力的

自行車參與者的涉入程度的構面以「吸引力」的平均數最高,顯示出參與者 之所以涉入自行車休閒運動的原因,基本上便是由於自行車休閒運動對其是具有 吸引力的。故參與者主要是因為對自行車活動的喜愛,所以才涉入其中。因此建 議相關單位於規劃自行車活動時,應考量參與者的喜好,並以提升參與者的喜好 程度為重要策略,加強參與者對自行車活動的涉入程度。

(四)相關單位於舉辦自行車活動時,可以提供各種配套措施及相關活動 本研究影響自行車活動參與者之涉入程度構面「中心性」、「自我表現」等,

其對涉入變項的影響皆達到 0.7 以上,因此建議相關單位於舉辦自行車活動時,

可以提供各種配套活動。例如現場活動的個人照片索取、挑戰完成的證明書等等,

使參與者能夠得到參與活動的紀念,再舉辦更多能表現自我的活動,並提高活動 的話題性,以增強參與者的涉入程度。

三、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未來的相關研究可加入質性訪談的方式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僅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但自行車參與者於活動中可能產 中各種情緒感受,而此種研究方法可能無法完全反映填答者的真實情況與心理感 受,或者會有曲解題意的情況發生。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可再加入質性訪談的方 式,透過讓參與者親自分享自身的感受,便能更了解參與自行車活動的實際情況,

使研究能更趨於身實情境,而對個人與相關單位之建議也能更貼切。

(二)社交因素在休閒運動參與中的定位與意義

本研究將社交技巧與社交自我效能等二變項作為社交因素置於研究中,以探 討社交因素在休閒運動中的影響為何。然而有關社交的因素並非只有此二變項,

本研究結果已發現社交因素的確在休閒運動的參與中具有影響力,因此建議未來 研究可將其它社交因素置於有關休閒運動的探討中,例如社交焦慮、社交地位等,

將更有助於了解社交因素在休閒運動參與中的定位與意義。

(三)將高涉入程度與低涉入程度的參與者分別探討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一般自行車社團或其他熱愛自行車活動之參與者,而每 位參與者之涉入程度各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建議可將參與者中的高涉入程度與 低涉入程度者做區別,並分開進行分析比較,探討自行車活動當中的高涉入者與 低涉入者其與各構面間的關係為何。

(四)將社交因素帶入其它休閒運動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自行車活動參與者,因此研究結果恐怕只能套用在自行 車活動上,而無法全然應用在其它的休閒運動中。而在休閒運動的相關研究中,

將「社交因素」納入討論者仍屬少數,故建議後續研究可再針對其它休閒運動,

如慢跑、籃球、直排輪、羽球等,使用本研究之假設模式進行分析探討,以驗證 其結果有何不同之處。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瑞民(1976)。體育-休閒活動-運動研究論文寫作方法。臺北市:著者。

王微茹、林芳儀、王正平、賴宏昇(2008)。台北市大學生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 研究。休閒與遊憩研究,2(2),131-167。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國民參與休閒運動人口調查。臺北市:著者。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休閒活動專書。台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 101 年運動城市調查。台北市: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

何千惠(2003)。第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社會支持與遵醫囑行為之相關研究

-以台北縣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 北市。

李三仁(2007)。休閒涉入對青少年價值性之探討。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

184-190。

李炳昭、陳秋曇(2009)。論述休閒、休閒活動與休閒運動。台中教育大學體育系 系刊,4,48-57。

李佩璇(2009)。自行車的休閒化:休閒實作型式的象徵鬥爭(未出版碩士論文)。

台灣大學,臺北市。

李晉豪、劉照金(2011)。單車族休閒動機、休閒環境及休閒阻礙對休閒滿意度的 影響。雲科大體育,13,81-89。

李靜如、林邦傑、修慧蘭(2011)。成人依附、社交自我效能、困擾的自我揭露、

寂寞與憂鬱之關係:以有戀愛經驗的大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 導學系教育學報,43(1),155-174。

李培妮(2013)。以社會認知理論觀點探討倫理氣候、個人倫理哲學、道德強度與 倫理判斷對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李淑芳、陳首志(2013)。瀏覽體驗對旅遊目的地態度與部落格忠誠行為意向之影 響─現地旅遊體驗之干擾效果。戶外遊憩研究,26(3),103-139。

吳衍潔(2001)。大台北地區民眾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宗瓊(2002)。旅遊涉入程度之研究-以海外旅遊產品選購為例。觀光研究學報,

7(2),125-139。

吳明隆(2008)。SPSS 操作與應用:多變量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邱連煌(2005)。教室裡的笑聲—幽默與教學、課程、管教、及輔導。台北:文景。

邱皓政(201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 市:五南。

林建平(1997)。學習輔導—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靈宏(2006)。消費者行為學。臺北市:五南。

林樹旺(2008)。建構自行車使用者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之影響。運動與遊憩研究,

2(3),130-149。

林永森(2009)。自行車休閒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休閒利益 之中介角色。運動與遊憩研究,4(2),185-200。

林慶源、林耀豐(2009)。運動自我效能與運動行為之探討。屏東教大體育,12,

217-231。

林建煌(2009)。消費者行為。臺北市:華泰文化。

林育則、夏康寧(2011)。奢侈晶之炫耀性、涉入程度與心流體驗對消費者購買意 願之影響-以高價盆栽為例。企業管理學報,89,57-80。

林寶齡(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佩蓉(2013)島嶼居民對觀光發展態度與遊憩資源維護願付價值之研究-以台灣 澎湖群島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侯嘉政、傅柏霖(2008)。產品涉入與品牌涉入對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數位相機 為例。行銷評論,5(1),27-56。

洪儷瑜(2002)。社會技巧訓練的理念與實施。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涂淑芳(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臺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殷惠美(2011)。國小學童社交技巧與快樂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韋俊仲、楊菁倩(2003)。大專生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以中州技術學院為例。中 州學報,18,204-216。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

22,47-54。

高俊雄(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台灣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高立學(2011)。臺灣民衆最多人參與的休閒活動類型之分析-以 1985 年到 2007 年為例。中華體育季刊,25(1),22-30。

陳彰儀(1984)。休閒活動之選擇與休閒教育。幼獅月刊,384,50-54。

陳彰儀(1985)。台北市已婚職業婦女之休閒興趣參與情形與生活型態。政大教育 心理研究,8,191-210。

陳南琦(2003)。青少年休閒滿意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34,

201-210。

陳亭羽、康志瑋(2004)。網路商品之涉入程度與消費行為間之關聯分析-以線上 遊戲、線上教學與線上下單為例。玄奘管理學報,2(1),50-88。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臺北市。

陳美惠、林俊瑩、黃任閔(2006)。台灣地區民眾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屏師體育,

10,311-325。

陳弘慶(2007)。2006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參與者之涉入程度、體驗行銷、滿意度 及忠誠度之相關實證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14-33。

陳弘慶(2007)。2006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參與者之涉入程度、體驗行銷、滿意度 及忠誠度之相關實證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