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

二、 建議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針對「國中歷史課程結合人文景觀戶外體驗教學」的 整個活動中,也有深切的體會與感受,因此提出以下的建議,盼能有助於未來從 事相關歷史教學、師資培育及研究之參考。

(一) 課程與教學方法方面:

1. 準備環境教學相關資源

每個地區都擁有它獨特的自然與社會背景,若能收集資料做為開發 適合社區與學生戶外教學的基本資料。再透過具體教學活動,使戶外環境 教育平常化、生活化,如此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環境教育目標成效指日

可待。

環境教學相關資源包括:

(1) 人力資源:以地方仕紳、耆老或久住本地者、具民俗藝術專長者為主,

調查後分別建檔備查。 訪問地方人士,建立鄉土史地、自然環境之教 學資料。

(2) 物的資源:文物、古蹟、人文景觀等代表性建築,詳加查考資料,製作 簡介、拍攝影片(照片),以供運用。

(3) 組織資源:經常與民俗藝術團體、廟宇管理委員會、地方文史工作室等

團體,取得連繫,隨時蒐集相關教學資料。

2. 有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

傳統的教學多是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若局限用講述法上課,

常導致學生學習意願低弱、被動學習的狀態,此次教學實驗透過戶外體驗 活動,小組經過閱讀、討論、演練、合作定點介紹、闖關任務,所有學生 都賣力投入,無形中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和榮譽感,顯示只要有周延的 規畫、符合學生能力的課程設計,再輔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每一位教師 都能成為有效教學的專業教師。

(二) 學校與教育行政方面:

1. 提供教師相關進修機會

社會科教師因基本節數較其他科目高,任教班級數也多,如果加上輔

導課往往一星期會超過二十堂課,若加上擔任導師,必須處理的班務又多

又雜,種種因素讓社會科教師疲於奔命,雖有心想增進專業知能參加相關 研習,卻無法公假排代必須自己請代理教師才能離校研習。因此希望教育 相關單位能重視此問題,讓社會科教師有更多的進修機會,不但能使教師 專業成長,也能造福莘莘學子。

2. 充實教學相關設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教師嘗試各種教學活動時,若學校 相關的硬體設施無法配合,教師即無法達成有效教學。此次教學實驗研究 者須使用電子書進行教學,但學校在各班的設施是以電子布幕代替電子白 板,教學前雖已請資訊組長檢查過,仍然出現觸控筆無法對焦、電腦速度 緩慢以及網路不通的問題。過程中資訊組長不斷協助研究者解決問題,但 根本的問題癥結是教學設施的不足與老舊,唯有校方能夠定期更新與維 修,才能使教師設計出多元、有趣、活潑的教學活動。

(三) 教師專業知能方面:

1. 教師應加強資訊能力

面對 e 世代的學生與一日千里的資訊科技發展,教師不應該只以傳統 的講述法來教學,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最好能製作多媒體來搭配 教材內容,或會使用單槍、電子白板、電腦等設備來輔助教學。在要求培 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時,教師豈能故步自封、自我設限,應努力加強資訊 能力以豐富課堂內容。

2. 教師本身應加強專業知能

近幾年來,國人深切體認到教育對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對於教育 的關心,促使教育改革成為國人共同期盼與關心的課題,尤其是帶好每一 位學生,提升教育品質的訴求主題,深深的震撼了每位學生家長的心坎,

教師的專業角色益加顯得其重要性。教師應充份加強在職進修、研究會或 參加各種專業組織活動、閱讀期刊專書、專題研究、參觀訪問等專業成長 活動,包括教學技巧、實質知識與專業態度各層面。教師是迎向未來希望 的工程師,教師的素質直接反應教育的品質。教師充份發揮其專業角色功 能,將使百年樹人的大業更加落實。

參考書目

20. 王家祥等譯(Joseph Cornell 著),《與孩子分享自然》,張老師出版社,台 北,1993。

21. 楊冠政,《環境教育》,明文書局,台北,1997。

著) ,《戶外教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1999。

15. 鄭富森,(教學評量之省思與改進之道),《教師天地》,第 99 期,民國

史蹟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論文,2012。

34. 郭怡蘋 ,《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生古蹟教學的學習成效-以板橋林本源園邸為 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碩士論文,2011。

35. 洪子舒,《九年一貫國小階段之古蹟教學-以大龍峒保安宮及台北孔廟為 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

36. 黃琇美,《環境教育在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以桃園龍岡地區忠貞新村的 人文環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2。

37. 陳淑惠,《戶外環境教育教學效能之探討---以中部地區資深戶外環境教育之 國小教師為例》1。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林本源園邸各景點介紹評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