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之動機分述如下:

(一)研究者自助旅行經驗的引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直是研究者的座右銘,求學階段開始即不 斷展開行動,從生長的台灣、跨海到對岸的中國再慢慢擴展到世界,尤其 是自助旅行「絲綢之路」近一個月,親身貼近歷史的場景,秦皇陵兵馬俑 的壯觀、敦煌佛教壁畫的感動、西安碑林石刻的精緻……,都讓原本書本 上死板板的圖文在那一刻瞬間活了起來,是這樣的經歷觸動我投入教育的 行列,希望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帶給年輕的一代,讓沉浸在電玩世界的「e 世代」可以走出家門,從距離社區最近的古蹟或歷史建築開始,去親近去 覺察去感受歷史的脈絡,從而提升人文的涵養與素質,創造讓學生從「讀 萬卷書」到「行萬里路」的機會,驗證並加強平日見聞的好方法,透過實 際參與、走訪,從不同角度來欣賞台灣土地及人文風景之美,無形中也增 添了環境教育的想像空間。希望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小小的種子,未來 能成為維護文化的一顆大樹 ,此為研究的動機之ㄧ。

(二)歷史課程設計應與學生生活相結合

進入教職之初適逢九年一貫課程發展時期,而九年一貫的課程設計理 念是建構在培養「身心充分發展的健全國民」為目的,並期透過一至九年 級課程的一貫性,建立統整而均衡發展的國民教育課程,提供給學生富有 人性化及適性化的學校學習生活。因此課程的設計應以學生生活為中心,

配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歷程為主軸。當時研究者任教於桃園縣近海的國中,

學校曾結合社區資源與鄉土教育,發展出專屬於社會領域的學校本位課 程,運用社區居民宗教信仰中心的廟宇與桃園地區特有的埤與圳,安排半 天的行程:第一站先介紹社區廟宇的歷史,並融入廟宇建築之美,更讓學 生實際拿香拜拜、求籤,祈求自己與家人的平安;第二站與野鳥協會合作 在離學校最近的大埤架設賞鳥專用的高倍望遠鏡,每一位學生到達現場時 皆能領到一副小型望遠鏡,恣意地觀察埤內的鳥類生態,結束戶外活動後 在課堂上與同學進行開放式的討論,學生的反應熱烈,除了學習的意願提 高外更增加對鄉土的情感。而在此次的活動中社會科老師的協同教學與各 班導師的配合,都激勵所有教師的教學熱誠,以致接下來的兩年內除了學 校制式化的固定校外活動之外,又分別辦了淡水、九份、金瓜石之旅及故 宮天文台之旅,一切行程規劃、活動的設計,都由同屆的導師同心協力完 成,當時的想法只是希望學生能有更開闊的視野,所以一點也不覺得辛苦。

隨著筆者回到自己的家鄉新北市板橋區任教,學校也曾規劃一系列結合鄉 土史蹟與社區資源的校本課程,但因社會課程時數有限,加上課程進度的 壓力,逐漸將此校本課程挪在暑假實施;幾年下來仍敵不過社區家長對升 學的殷殷期盼,校本課程已由服務學習社團取代,多面向的教學活動如今 也只剩下板橋林家花園導覽解說與認證一項而已,因此研究者希望能利用 自己任教的班級,再次實施戶外的鄉土教學,讓學生有機會親近所生長的 這一塊土地,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三)歷史教學活動應朝向多元化

歷史教學一向給人「講光抄、背多分」的刻板印象,學生坐在教室中 只能被動式的聽教師口沫橫飛的敘述,根據德爾的經驗塔-有效的學習方式

1:人類的認知能力首先是從直接經驗得來透過感官-視、聽、味、嗅、觸 等-然後經過思考到實踐,由「嘗試、錯誤、成功」中獲得的,這種經驗是 從「做中學習」,因此具體而難忘。若歷史教學也可以讓學生說話、發表 意見、動手操作、思考、充分發揮感官的能力,觀察、紀錄、分析蒐集到 的資料,學生應該可以提高學習的意願,所學習到的知識與能力才是帶著 走的,學習才不會只是為了考試,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四)環境教育結合歷史教學的可行性

研究者任教的國中校園中有一片綠草如茵的綠地,四周還有超過 60 年以上的老樹數十株,它是學生課餘休閒聊天的好去處,是體育教師訓練 學生足壘球的好場所,是綜合教師教會同學搭帳、升火的第一選擇,更是 全校師生感受鳥語花香的絕佳地點,但在學校為同學雨天無法活動的考量 下,此片綠地成為綜合體育館的首選,雖經過有心教師的奔走還是難以改 變學校的政策。看著綠地的消失,曾經在此的美好也只能化做永遠的回 憶。為了學習的便利性,為了學生有遮風避雨的環境,卻沒有了聽風觀雲 的機會,學校不斷因應政府的教育政策呼籲環境保護,但自己卻做了最糟 的示範,體育館建成後難道不會花費更多的水電?為了增加學習的多元化 還為學生舉辦戶外教學?原本就可以在校園內體會的卻要捨近求遠?這 些不就是人類不想要為環境有所付出,卻又要環境提供最多的回饋嗎?自 然環境如此,更何況人文環境?近年來環保議題不斷獲得重視,但多以自 然生態為主要課題, 因此想結合社區裡的古蹟和歷史建築設計一套完整

的人文環境課程,將孩子帶進歷史現場運用感官感受週遭一切,進而引發 孩子的人文素養與情懷,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二、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期盼能透過完整的教學實驗,落實《九

年一貫課程綱要》所揭示的《社會領域課程目標》,包括:「了解本土 與他區的環境與人文特徵、差異性及面對的問題」;「培養對本土與國 家認同、關懷與世界觀」以及《社會學習領域的能力指標》:「了解居 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認識居住城鎮 (縣市鄉鎮)的古蹟或考古發掘,並欣賞地方民俗之美」。因此,本研究擬 將板橋地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人文景觀資源,融入「清領前期台灣社 會、宗教與文化發展」單元進行教學實驗,目的在達成下列目標:

(一)以小觀大將板橋地區的歷史發展,融入臺灣歷史發展的脈絡來 觀察,則得以比較比較板橋地區開發史與整個臺灣開發史的異 同。

(二)藉由人文景觀的歷史教學活動深化學生對板橋地區歷史文化發 展的認識。

(三)利用清領前期板橋地區人文景觀進行歷史教學評量,提升學生 學習歷史的意願與興趣。

(四)評估清領前期板橋地區人文景觀融入歷史教學的具體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