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3

第二節 建議

綜合上述各項研究結果,擬針對學校、家長及未來研究方向等部分,提出下 列數項建議,以供參考:

壹、 兒童輔導方面

一、 全體兒童方面

(一) 注意兒童「敵意防衛」、「競爭嫉妒」的同儕關係

本研究發現國小兒童的「敵意防衛」、「競爭嫉妒」的同儕關係等可以有效 預測其「憂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國小兒童若對常對同伴不信任、防衛心 重,或是容易嫉妒他人、得失心重,在待人處事上會容易因此而煩惱、心情不悅,

這些都是產生憂鬱的潛在因子。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應觀察學生的同儕互動關 係,若學生常有敵意防備或是嫉妒之心,便要適時輔導他們。教師在班上應營造 和諧的氣氛,用和善、接納的語氣及適當的語言與學生溝通,以作為學生學習的 楷模,在日常生活培養兒童同理心、包容心,減少對同儕的不滿及嫉妒心,讓學 生之間降低對立氣氛,減少「敵意防衛」、「競爭嫉妒」同儕關係。

(二) 留意「神經質」人格特質之學生

本研究發現國小兒童的「神經質」人格特質可以有效預測其「憂鬱行為表現」, 研究者推測,「神經質」人格特質之兒童容易緊張、焦慮、多疑、得失心重,會 影響到兒童人際相處經驗不愉快。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可設計簡單活動,製造 兒童成功經驗,建立其自信心。並可利用綜合活動時間,進行輔導課程,教導兒 童放鬆技巧,以減少緊張、焦慮行為,進而降低其憂鬱行為表現。

(三) 關心學生與父母互動情形

本研究發現親子關係中的「父親心理」與「母親心理」能有效預測其「憂鬱 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父母親對孩子的親子心理親疏感,影響著孩子心靈層 面的依附、認同與歸屬感,這種心理上的互動,會比提供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4

重要。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應留意學生與父母互動情形,適時關懷失去父母(父 母離異、父母去世等)或父母較繁忙無閒暇關心的孩子,以減少其憂鬱行為表現。

(四) 重視兒童之同儕關係

本研究針對「人格特質」、「親子關係」、「同儕關係」對兒童「憂鬱行為 表現」之影響進行分析,發現「同儕關係」是最能預測兒童憂鬱行為表現之重要 因子,其次才是「人格特質」及「親子關係」。因此研究者建議,學校可以使用

「社會計量法」觀察兒童與同儕的互動情形,注意兒童與每位同學之間的互動方 式,並針對不同類型的同儕關係進行輔導。父母及教師應培養兒童的同理心及基 本禮儀,使他們學習如何尊重他人、信任他人,以及適時給予機會學習與人合作、

樂於分享、願意加入同儕的遊戲和活動,並能展現利社會行為。另一方面,教師 可透過設計活動課程,促進同儕間的良性競爭,學習對同儕的包容心,改善其肢 體攻擊、競爭、打架、衝突等負向同儕關係。父母親除了了解兒童交友情形及同 儕互動方式外,應協助其增進同儕互動技巧,並以自身作為交友的模範,減少其 攻擊行為、消弭其敵意防衛心,增加互信互愛行為,使其增進同儕關係的品質。

二、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兒童之輔導(除上述三項建議外,還需加強之處) (一) 國小男學童之輔導

1. 提倡遊戲聯合活動,促進良性競爭

本研究發現國小男學童的「競爭嫉妒」及「遊戲聯合活動」同儕關係,最能 有效預測其「憂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國小男學童常藉由競爭、你爭我搶 的情境,宣洩過多的精力,因而有比較、嫉妒的心態。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在 班上可作分組教學,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關係,並以社會性或活動性增強物代替 物質性增強物,以促進學生在小組競賽中的良性競爭。

(二) 國小女學童之輔導

1. 父母親需時常關切女學童內心問題

本研究發現「父親心理」及「母親心理」親子關係能夠有效預測國小女學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5

的「憂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這是因為女生心思較纖細,很多事會放心裡不 說出來,因而造成憂鬱行為表現。因此,研究者建議父母應時常關心女學童,透 過心靈互動讓女學童說出心中不悅,一同想辦法解決問題,以降低其憂鬱行為表 現。

2. 多給予女學童自我揭露的機會,增加其與同儕親密互動表現

本研究發現「親密依附」同儕關係能夠有效預測國小女學童的「憂鬱行為表 現」,研究者推測這是因為女學童較願意將心裡的秘密、或較深層的感受經驗跟 同儕分享,因此會有較少的憂鬱行為表現。因此研究者建議,父母或教師可多給 予女學童自我揭露的機會,學習與同儕親密的互動表現,以降低其憂鬱行為表 現。

(三) 獨生子女之輔導

1. 加強輔導獨生子女分享與適當的同儕關係技巧

本研究發現「競爭嫉妒」及「敵意防衛」同儕關係,最能夠有效預測獨生子 女之國小兒童的「憂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是因為獨生子女在學校無法像在 家中予取予求,在面對資源分享時,會想競爭得到某東西的慾望,也會常出現見 不得別人好的心態,或是對於別人要一同分享時,會引起敵意防備之心。因此,

研究者建議教師可針對獨生子女之「競爭嫉妒」及「敵意防衛」同儕關係進行輔 導,讓獨生子女了解分享的重要性,並鼓勵其用適當的同理心及包容心與同儕相 處,減少其嫉妒、防衛心等行為,進而減輕其憂鬱行為表現。

(四) 排行老大之輔導

1. 母親應關切老大對於弟妹出生後的不安感

本研究發現「母親心理」親子關係能夠有效預測出生序為老大之國小兒童的

「憂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是因為出生序為老大的國小兒童是父母親第一個 小孩,尤其對母親來說,從懷孕到出生都是第一次體驗,定會特別對這個孩子用 心照顧,老大與母親的關係自然也較為緊密,受「母親心理」的層面的影響較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6

因此研究者建議,母親應時常關切老大心理問題,像是多出弟弟、妹妹後的不安、

焦慮感受,以降低其憂鬱行為表現。

(五) 中間子女之輔導

1. 多給予表現機會,並鼓勵良性競爭

本研究發現「競爭嫉妒」同儕關係,最能夠有效預測出生序為中間子女之國 小兒童的「憂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論這是因為中間子女,從小就在兄弟姊妹 中競爭,吸引父母注意,到了學校環境不免以相同方式在同儕中角逐、吸引老師 注意。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可多給予中間子女上台表現的機會,展現自己,並 鼓勵其在班上能有良性競爭,爭取自己的榮譽,但不要一定要比出高下,由這些 方法進而減少其憂鬱行為表現。

(六) 排行老么之輔導

1. 鼓勵老么與同儕間的親密互動

本研究發現「親密依附」同儕關係能夠有效預測出生序為老么之國小兒童的

「憂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這可能是因為老么個性開朗,樂於與人分享,與 同儕之間關係較親密。因此研究者建議父母及教師可以多鼓勵老么與同儕間的親 密互動,增強其樂於分享之行為,以降低其因同儕關係所造成的憂鬱行為表現。

(七) 雙親家庭子女之輔導

1. 培養對他人的信任感與尊重

本研究發現「競爭嫉妒」及「信任尊重」同儕關係能夠有效預測雙親家庭之 國小兒童的「憂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這可能是因為父母本身對他人的競爭 行為、信任感、尊重行為等都有可能影響到子女,讓兒童模仿學習到。因此研究 者建議,教師可設計良性競爭活動,並教導學生在活動進行中學習信任、尊重他 人,減少嫉妒、懷疑、覺得不公平等行為,以建立良好的同儕關係,進而降低其 憂鬱行為表現。另一方面,父母應該培養兒童對他人的信任感與尊重,以利其未 來能有良好的同儕關係,進而降低其憂鬱行為表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57

(八) 單親家庭子女之輔導

1. 透過管道爭取社會資源,並培養良性的競爭方式

本研究發現「競爭嫉妒」同儕關係,能夠有效預測單親家庭之國小兒童的「憂 鬱行為表現」,研究者推測單親家庭兒童所擁有的資源較少,在面對同儕時,會 習慣以競爭的方式去爭取,面對同儕所擁有的,易產生嫉妒心。研究者建議,教 師可以透過管道爭取社會資源,讓單親家庭兒童能夠享有一樣的資源。另一方面,

教師也須教導兒童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用羨慕別人,在同儕之間,應盡自己力 量採取良性競爭,並培養受挫力,進而減少其憂鬱行為表現。

貳、 學校方面

一、 加強「敵意防衛」同儕關係及「神經質」人格特質之學生的輔導

教師應注意班上使用「敵意防衛」方式對待同儕之學生,及警覺「神經質」

人格特質之學生。當發現學生之同儕關係採用「敵意防衛」方式時,教師應進行 個人輔導,並在班上設計互動活動,促進愉悅的同儕關係,消弭其敵意防衛心。

另一方面,教師應警覺班上有「神經質」個性的孩子,針對引發孩子有這種性格 的原因對症下藥,提供適當的輔導,如:較容易因得失心而焦慮的孩子,教導其 放鬆、增加受挫能力;較容易不安的孩子,給予其安全感等,以降低其憂鬱行為 表現。

二、 關心學生在家中之親子關係,並定期舉辦親職教育

本研究發現,親子關係能有效預測國小兒童憂鬱行為表現,尤其以父親心理 及母親心理互動層面對於國小兒童有重要的影響力。因此建議學校可以定期舉辦 親職講座,邀請國內專家、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理論與生活實例搭配說明,

本研究發現,親子關係能有效預測國小兒童憂鬱行為表現,尤其以父親心理 及母親心理互動層面對於國小兒童有重要的影響力。因此建議學校可以定期舉辦 親職講座,邀請國內專家、學者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理論與生活實例搭配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