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 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調整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組織,解決人力不足的困境

研究發現人力不足、教師異動是偏遠地區小型學校的困境,學生人數雖少,

但行政工作項目並沒有因此減少,反而因教師編制關係,導致教師人數少,需身 兼數職,工作壓力增加,影響偏遠小學特色課程的發展。因此需教育行政機關彈 性調整偏遠小學的組織配置,或給予編制外的人力支援,或建立相關的配套措施,

分擔與教學專業較無相關的工作業務,以有效減少教師兼行政辦理多項工作的負 荷,解決偏遠小學人力不足的困境。

二、 對偏遠小學發展特色課程的建議

根據個案學校的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

(一) 進行學校背景分析,發展獨具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

三山國小在發展特色課程之初,即對學校背景進行SWOTS 分析,了解學校 在地資源、自然環境、教師專長等發展獨具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依此分析結果 訂定策略與目標,如此執行方向正確,相信對學校特色課程發展將會有所助益。

(二) 營造學校正向氣氛,教師具備熱忱與學習動機

個案學校團體活動集合、用餐、打掃等皆實行全校分組,讓每位教師都能了 解認識每個學生,校內氣氛融洽。教師之間協同教學,彼此互相合作、討論分享、

學習成長,如此患難與共關係,遇到困境皆能敞開心胸、面對挑戰,共同尋找解 決策略、克服難關。因此建議學校營造學校正向氣氛,讓校內氣氛融洽,教師能 互相協助、進行專業對話,提升教師專業,具備熱忱與學習動機,凝聚團體向心 力,共創課程新經驗。

166

(三) 親師攜手合作,成為教育好夥伴

個案學校遇許多困境由家長協助排除,學生學習活動力挺到底,是學校、教 師的教育好夥伴。三山國小結合家長豐富、多元的資源,親師生如同一家人的經 驗,實可為其他偏遠小學發展特色課程參考。

三、 對三山國小特色課程發展的建議

研究者了解個案學校特色課程的發展歷程,讚賞個案學校教師對教育的熱忱、

奉獻的精神,學校發展的豐碩成果,有目共睹,令研究者相當敬佩。但在研究中 也發現幾點尚能再加強之處,提出淺見供參考,盼望三山國小能更臻至完美。

(一) 建置完善的 e 化教材

研究發現除了書面的教材外,僅靠專家教師親自授課,人力不足且學生難以 再次學習,如能建置e 化教材,依主題建置放入學校網頁,如錄製教學影像畫面、

特色課程內容、自然科學資料、野外求生資訊等多元、豐富的學習資源,可供學 生學習及校內、外人員參考使用。

(二) 依主題建置校內教師教學資料庫,利於課程發展與傳承

偏遠學校有專業人力不足與教師異動情形,將影響課程傳承,研究發現協同 教學教師在課程設計與規劃、實施後,將資料在群組內自行保留,學校雖有公共 資料庫,但並非強制教師放入課程完整資料,如能將各個特色課程教學群組內的 資料,依課程主題建置完善,將能改善主任退休或專家教師異動的困境,會對學 校特色課程的發展與傳承,有較大的幫助。

(三) 進行課程工作坊,建立專業對話

課程要能傳承與創新,需要教師團隊進行課程專業對話,希望透過相互分享、

共同成長。透過固定執行的課程工作坊,讓教師能在百忙之中挪出時間,再精進 成長,如同校長發起的讀書會分享讀書心得,可以將心得分享延伸至課程與教學 實務面,內容包含:課程研究討論、教學經驗、有效輔導學生、班級經營等經驗 分享、特色課程專業技能教授等,建立專業對話,成為專業的團隊。

167

四、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研究者回顧研究的歷程,省思、歸納提出兩項建議,供後續研究參考。

(一) 研究主題的建議

本研究發現,偏遠地區特色學校的家長,對於學生參與學校學習相當重視,

也有相當高程度的參與學校教育。研究者建議未來有興趣的學者、研究者,可以 此為主題探究 1.特色課程與其他領域的學習能否相輔相成?2.家長選擇特色學 校就讀的考量因素為何?

(二) 研究法的建議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研究者在發展之初並未參與規劃與設計,但曾任職於個 案學校,親身參與特色課程的實施運作,與訪談者有密切的關係,能獲得較為完 整與深入的資料,但也因研究者曾服務其中,恐有主觀想法,需特別小心處理,

多方求證,檢證方式可藉由文件、其他人員訪談資料來驗證。

研究者透過訪談所得資料,雖親身參與特色課程,但因特色課程已發展 15 個年頭,參與特色學校已經 10 年,在發展之初並未參與其中,隨著時間遷移,

訪談對象須回溯課程發展的脈絡與細節,難以掌握正確性,容易有遺漏或個人主 觀意識存在,但藉由文件資料整理、分析,訪談者交叉比對求證,期盼多方驗證 對研究能有所助益。

進行個案研究時,研究者釐清了當時在課程發展中的盲點,因此研究者建議 未來研究方法可採取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研究者夥伴一起互動、學習,如能 實際掌握現場的問題,改善現狀,透過行動研究增進實務工作者的知識與專業,

能使研究更具完整性,對於研究對象則能確實及立即協助。

16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88)。課程論。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文科(2003)。教育研究法(增訂七版)。臺北市:五南。

王巧媛、余學敏、徐作蓉、謝勝隆(2005)。燈塔學校。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主 編),優質學校,100-103。臺北市:北市教研中心。

白雲霞(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臺北市:高等教育。

江連君(2003)。偏遠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大湖國小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余欣慈(2010)。偏遠地區特色小學家長選校考量與學校滿意度之研究 -以台北 縣三峽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清(1997)。學校再造的理念與策略。現代教育論壇,3,123-128。

吳淑芬(2005)。國民小學經營學校特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 大學,臺南市。

吳清山、林天佑(2009)。特色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88,145-146。

吳清山、林天祐(2003)。燈塔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50,117-118。

呂玉娟(2010)。國小低年級海洋教育能力指標融入學校本位課程教學設計之行 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遠哲(2002)。讓社區成為孩子學習的好場所。輯於余安邦、林民程、張經昆、

陳烘玉、陳浙雲、郭照燕、劉台光、周遠祈、趙家誌等合著,社區有教室。

臺北市:遠流。

李顯榮(2007)。臺北縣小校轉型特色發展差異性探討。國立編譯館刊,35。

75-84。

沈姍姍 (2005)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65,

17-34。

169

卓璟薇(2008)。野雁團隊的故事--教師團隊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的問題與因 應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志成、林仁煥(2008a)。特色學校經營的困境與發展策略。2008「教育經營與 產學策略聯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1-186)。屏東:屏東教育大 學。

林志成、林仁煥(2008b)。增能創價、策略聯盟與特色學校經營。學校行政,58,

1-20。

林秀珍(2008)。臺東縣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及學校本位教師進修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佩璇(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背景探討。研習資訊,17(1),50-62。

林佩璇(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輯於教育部台灣省國 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研習參考資料,76-93。臺 北市: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林佩璇(2004)。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評鑑。臺北市:學富。

林孟儀(2006)。我的學校不見了 上學好難。遠見雜誌,243,152。

林進山(2006)。特色學校的教育建構與應用—以平溪國小為例。北縣教育,57,

17-20。

邱乙馨(2010)。國民小學發展特色學校之研究—以新竹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施良方(2009)。課程理論。高雄市:麗文。

徐文濤、鄭福妹(2006)。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北縣教育,57,28-31。

徐志誠(1999)。美國及兩岸三地公辦民營學校之發展狀況。取自:

http://www.ntctc.edu.tw/m876002/美國兩岸三地.html。

徐麗棻(2003)。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秦夢群(2006)。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書局。

高新建 (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輯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 學會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二) ,18-44。

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張明輝(1997)。「美國磁性學校計劃與中小學學校教育革新」,磁性中學學術研

170

討會手冊,56-67。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明輝(1998)。美國學校教育改革的成功案例-委辦學校運動及其相關研究。

教育資料集刊-教育改革,277-289。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明輝(2012a)。美國磁性學校計畫與中小學學校教育革新。取自 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artical(american)-6.htm 張明輝(2012b)。美國藍帶學校計畫。取自:

http://web.ed.ntnu.edu.tw/~minfei/artical/artical(american)-4.html 張素貞(2004)。課程變革與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1(2),63-72。

張進成(2012)。百大特色學校創新經營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憲庭(2006)。特色學校經營之理念與策略。北縣教育,57,32-35。

教育部(2003)。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取自

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39/92.03 創造力教育白皮書.pdf 郭毓庭(2011)。學校組織氣氛對教師參與特色學校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郭蒨樺(2008)。學校本位課程創意教學之研究-以新竹縣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玉(200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臺北市:學富。

陳虹君(2010)。臺北縣特色學校轉型策略之研究-從社區夥伴關係與校園閒置空 間再利用角度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虹君(2010)。臺北縣特色學校轉型策略之研究-從社區夥伴關係與校園閒置空 間再利用角度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