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提出對於研究環境教育課程教師、教育機構及 後續研究之三項建議,並分述如下:

壹、對教師之建議

一、環境教育課程可融入綜合活動領域

本研究將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於綜合活動領域當中實施課程,發現學生在 環境教育五向度的學習成效皆有所提升。因此研究者建議九年一貫七大議題之一 的環境教育,可融入於綜合活動領域當中實施,並依據環境教育的教學目標、能 力指標設計相關之課程,並將所設計之課程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當中發展課程,除 進行活動課程之外,在課程後也應提供學生分享、討論及反思,建立學生正確的 環境概念、經驗、態度與價值觀。

二、校園是低年級環境教育課程之優良教學題材

本研究以研究者班級的低年級學生為對象,教學規劃及設計上以學校願景為 核心,結合學校內的自然資源、硬體設備及特色,規劃屬於合適之教學內容及活 動,提供機會讓學生對校園更加認識與熟悉,從細微處讓學生覺知環境保護的重 要,同時從小就建立學生環保的觀念,並培養其對環境之責任感。

研究者建議剛進入校園之低年級學生,對於學校有許多需要多加熟悉之處,

因此以學校為主的教學素材,便成為最佳的課程之一,而低年級的環境課程可以 從認識校園的花草樹木、小動物或是學校的資源回收、廢物利用等,校園內的相 關題材進行設計。

三、環境教育課程可加入合作及體驗的課程

在本環境教育研究中發現在小組合作活動當中,提供學生共同合作、討論之 機會,解決情境問題、學習環境相關概念及知識等,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 學習成效,也讓學生學習相互合作之精神;而體驗課程是於實際情境中親身體驗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進行學習,不僅提供學生環境教育之經驗及技能,也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 高學生在環境教育五向度之學習成效。

因此研究者建議將小組合作及體驗的活動課程,設計規劃於環境教育課程當 中,將能提升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與行為、環境概念知識,建立正確的態度與價 值觀並讓環境技能與經驗更加深刻,對於學生環境教育課程之學習成效能有所提 升。

貳、對學校之建議

一、讓教師成立社群,建立完整的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

本研究的過程當中,有研究夥伴們的參與,在研究者產生困惑或是遭遇困難 時,給予適時的寶貴建議,並於當中透過相互的討論、分享與對話,讓本研究課 程方案更加完備,課程也能更符合學生的興趣及需要。

因此研究者建議,學校應鼓勵教師們成立專業社群,並提供教師們共同討論 及設計課程的時間及空間,讓社群教師有共同交流及對話的機會,依照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的環境教育目標及能力指標,並以學校的願景為中心,考慮學生之身心 發展情形,設計符合各個年級學生之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及相關之活動,建立 本校完善的環境教育課程。

二、設立教學解說牌,協助學生認識校園植物及生態園區

研究者在研究當中發現學生透過教師的解說,學生對於學校的樹木、森林、

花草、生態環境及相關設備皆能夠認識。因此研究者建議,校園當中可以設立相 關的教學解說牌,針對樹木、花草植物的名稱、特色及功能等進行介紹;在學校 的生態池及蝴蝶園區之解說牌,可針對園區內常見之生物、物種及其外型與特性 進行介紹;設立解說牌將有助教師進行環境教育教學,教師進行課程設計及教學 解說時,皆可藉由解說牌引導學生學習,更提供學生主動進一步認識學校的花草 樹木,與自然生態之機會與情境。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在研究對象上,本研究是以研究者班級學生為對象,研究範圍較小,其成效 只針對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進行評估,因此本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的研究 情境當中。建議未來有志研究環境教育相關課程之教師,可以將研究範圍擴大至 同年級班級、其他年級甚至是全校進行研究。

二、研究之課程設計方面

本研究研究主題為樹木及太陽,在環境教育的議題範圍其實相當廣泛,除本 研究之主題外,尚有許多主題與議題,適合進行教學的設計並融入學習領域當中。

建議未來的研究可利用多元的環境教育教學議題、主題進行教學,如:全球暖化、

極端氣候等議題,以建立學生正確的環境保護概念、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價值觀 及態度。

三、課程實施方面

課程的實施上,可能因宣導或其他活動,而壓縮研究者進行學校本位環境教 育課程的時間,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研究可在課程的實施上,多預備一些教學 時間,以便教師彈性調整的空間,降低課程時間被壓縮所造成之影響。另一方面,

環境教育價值觀及態度,孩子必須潛移默化且長時間培養的,因此建議未來的研 究,可以將研究的時間延長,並藉由持續的觀察與追蹤,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

四、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使用學習評量卷、課堂的錄影與錄音、學習單、繪 圖作品、教學觀察及教學札記等進行資料蒐集並分析學生的環境教育課程學習成 效,但此多為學生的個人想法及感受;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增加學生互評之紀錄,

並邀請同儕教師進入班級中觀課,並進行紀錄,能使研究更加客觀,並更深入了 解學生的學習成效。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2012)。課程發展與教學設計論。台北市:五南。96-99、132-133、

135、139-147、149 頁。

王怡又(2013)。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學校本位課程對族群文化認知學習之影響。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惠玲(2012)。國小低年級校園環境教育融入生活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雅雪(2003)。環境教育融入一年級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輝(2003)。學校本位的生活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雲林縣誠正國小一年 級為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鑫(1998)。整合環境教育與教學活動。現代教育論壇研討會手冊(三)-環境 教育在國小階段之角色探討。國立教育資料館。

方吉正(2003)。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教學應用。載於張新仁主編。學習與教學 新趨勢(頁 345-402)。臺北:心理。

央視網(2013)。四川北川縣迎 50 年最強洪水-地震遺址被淹沒

http://big5.cntv.cn/gate/big5/news.cntv.cn/2013/07/09/PHOA1373345111359716 .shtml#g=1

朱香齡(2011)。環境教育融入戶外教學對提升中學生環境素養之探究。明道大 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3)。環境教育法。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O0120001 李坤崇(2015)。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的學習活動設計實例。

http://www.nani.com.tw/teacher_share/article/D_5_10_3_222.htm

李偲華(2008)。國小低年級教師使用繪本融入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 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李淑華(2011)。以校園生物棲地進行國小低年級環境教育之研究。屏東科技大 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學系碩士論文。

吳宜真(2011)。國小三年級環境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學 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1999)。教育名詞學校本位課程。教育資料與研究,28,74。

吳清山(2002)。問題導向學習。教育研究月刊,97,120。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

杜思慧(2014)。社區資源運用於國小低年級學生環境教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 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何穗青(2012)。國小學生實施水資源環境教育之學習成效-以嘉義縣大林國小 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天佑(2005)。教育研究倫理準則。教育研究月刊,71-75。

林志剛(2009)。初鹿國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認識初鹿社區」教材 發展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作逸(2014)。國小個案班級運用民主基礎系列認識責任教材與實踐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系博士論文。

林明志(2005)。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製造科技活動設計與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 刊,(4),64-65。

林彥旭(2013)。一所眷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 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

林美蘭(2012)。水資源環境教育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研究-以嘉義縣 大林國小為例。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休閒環境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麗娟(2013)。國小三年級環境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環保生活為例。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周雅倩(2011)。綠色學校教師推動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 然科學系碩士班。

施妙如(2012)。環保影片應用於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之成效-以彰化縣新水國小 五年級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徐俊斌(2011)。學校本位品德教育實施策略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高新建(2000)。建構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推展情境。初等教育學刊,8,135-160。

張乃方(2013)。環境教育融入低年級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高雄師範 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2013)。國民教育社群網-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陳立國(2003)。環境教育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發展昆蟲教學模組 課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琳(2007)。學校本位概念下的自然科課程設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

陳佳琳(2007)。學校本位概念下的自然科課程設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