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一章 緒論

在這快速變遷的時代之中,我們身處的自然環境也有很劇烈的改變,環境的 問題也用來越多,近幾年頻傳許多嚴重的自然環境災害,因此各國開始為環境保 護訂定相關的條文與法案,而國內教育部也在民國八十八年公布「九年一貫課程 七大領域的課程綱要草案」中推動環境教育,將環境教育納入七大議題之中。

研究者發現本校小學低年級班級學生,對於學校的自然生態環境不認識、不 熟悉、缺乏環境保護意識的狀況,而有不尊重環境、傷害小動物、浪費資源、能 源等的行為,希望可以透過學校內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與學生學習如此密切的 學校環境,設計一套適合本校低年級孩子的環境教育課程,改善學生環境保護的 意識及行為。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這快速變遷的時代之中,我們身處的自然環境也有很劇烈的改變,如全球 性的溫室效應、暖化造成海水溫度升高、平均氣溫上升,造成海平面上升,人類 居住的陸地減少,而極端氣候也讓許多地方出現環境災害;在人類的無限制地濫 墾濫伐下,熱帶雨林中的樹木每年都大量的減少;如此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現 象下造成的極端氣候,使得自然災害在全球肆虐……等(李偲華,2008)。

環境問題越來越多,近幾年頻傳許多嚴重的自然環境災害,如美國罕見的旱 災擴及美國四十八州,使得牧草和作物嚴重的損失,且水庫、河流的水源極度短 缺,創下美國有史已來最大範圍的旱災(環境資訊中心,2013);在印度,其夏 季提早來臨,讓氣溫常飆高攝氏 45 度以上,好幾百人因此被熱死;中國四川省 因多日豪雨成災,是五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許多珍貴遺址被淹沒、鄉鎮受災且 兩萬多人失蹤(央視網,2013);而台灣的莫拉克風災,在多處降下刷新歷史紀 錄的大雨,造成高雄小林滅村,是傷亡最慘重的侵台颱風(維基百科,20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這些新聞事件在在的提醒我們,從前人類對於環境保護的漠視,對我們的地球造 成極大的傷害,而大自然開始對人類進行反撲。

各國開始為環境保護訂定相關的條例與法案,如美國在 1970 年制定世界第 一個《環境教育法(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亞洲的日本在 2003 年通過 加強環保意識與環境教育推動法、韓國 2008 年訂定環境教育振興法; 而台灣更 在 2010 年 6 月 5 日公布了《環境教育法》(引自楊坤芳,2011);由此可知,

世界各國都對環境教育等的議題日漸重視,並期待於教育當中加強對環境的保護 與尊重意識。

國內教育部在民國八十八年公布「九年一貫課程七大領域的課程綱要草案」, 於九年一貫的國中小學的課程中推動環境教育,將環境教育納入七大議題之中

(教育部,2013)。國內許多的研究當中,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課程方案融入 環境議題,並將其課程實施於課堂之中,如王惠玲(2012)在研究中將環境教育 融入低年級的生活領域課程、李偲華(2008)將繪本教學的題材融入環境教育之 中、簡慧施(2009)運用案例教學法將課程融入環境教育內;薛妙貞(2012)利 用國語日報,將環境教育的議題融入於讀報教學中。因此從目前的研究可得知,

利用多元的課程設計、媒材及教學方法,融入環境教育的課程中是相當值得探討 及研究的議題。王雅雪(2003)表示對環境的態度以及對環境的價值觀發展,應 該越早開始越佳,並進一步指出,環境教育若能愈早實施,學生環境保護的行為、

價值觀與習慣的建立也越佳。由此可知若能於小學低年級進行環境教育,對學生 的環保意識及行為發展是相當適當的時機。

研究者本身任校於新北市偏遠的山區小學,雖然地處偏遠之山區,但學校的 校地內擁有一大片森林及豐富的生態資源,校內樹木的種類相當多,在森林區及 校園中有許多不同種的小動物、昆蟲等生物,同時也擁有生態池以及蝴蝶園,生 態及自然資源相當豐富,學校內的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可以成為研究者的教學 素材及學生學習的最佳場域。

研究者進一步發現,剛進小學的低年級學生,對於學校的自然生態環境不認 識、不熟悉、缺乏環境保護意識的狀況,而有隨意亂丟垃圾、攀折樹枝及花草、

用手撕樹皮、用腳踢樹、亂拔樹葉等等,傷害樹木、欺負小動物且不尊重自然環 境的行為發生。研究者的觀察發現,學生離開教室時,不會記得隨手關燈、也不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知道應該拔掉不必要的插頭,有浪費能源等的行為;研究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學 生在家中會時常使用電腦及夏季使用冷氣,但卻認為電能是可以取之不盡、用之 不竭的,且不知節約等,如此錯誤的能源觀念。

研究者希望可以透過學校內豐富的自然資源,而且藉由與學生學習如此密切 的學校環境,設計一套適合本校低年級孩子的環境教育課程,改善學生對於自然 生態環境的行為及態度,學習如何尊重大自然;同時讓學生認識能源的種類,並 了解生活之中使用的電能,並非取用不竭的,且透過讓孩子了解再生能源,提高 學生環境保護的意識及行為。

研究者透過與學校同儕教師的發想及對話,設計發展出一套屬於學校的學校 本位課程-「綠生活課程」,使學校有屬於自己的學校的校本課程,藉由孩子最常 接觸的校園環境,讓學生初步認識環境、知道自然環境與人類的相互依存關係,

進一步讓學生知道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而達到建立學生尊重大自然、保護愛護 環境的重要觀念。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希望透過與學校同儕教師相互討論後、由研究者所設 計之學校本位「綠生活課程」,實施學校本位的環境教育,研究者期待透過綠生 活課程,帶領班級學生認識學校樹木的名稱、特性並進一步介紹樹木的各個部分 對樹木有基本的知識,更知道樹木與人類及大自然之關係,了解樹木對人類的重 要性等等。研究者同時設計了讓學生能夠體驗珍惜自然資源的課程,引導二年級 的學生透過實際的嘗試、體驗,學習愛護自然環境、保護樹木、珍惜資源、節約 能源,達成減少碳排放的環境保護觀念及行為,學習尊重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 等環境保護行為及意識。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壹、研究目的

本研究在環境教育融入學小本位課程的理念之下,設計「綠生活課程」為班 級環境教育之教學主題,進行環境教育的教學活動,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研擬適合班級之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的教學活動方案。

二、實施以班級推動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行動方案之歷程。

三、評鑑以班級推動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行動方案之結果。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班級推動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教學的建議。

貳、研究問題

根據前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班級導師了解學生環境教育能力指標表現後,提出之學校本位環境教育 的教學活動方案為何?

二、實施以班級推動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行動方案之歷程為何?

三、評鑑以班級推動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行動方案之結果為何?

四、班級推動學校本位環境教育課程的教學建議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旨在研擬適合學生之環境教育融入學校本位的教學活動課程方案,並 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及成果。本研究涉及之相關重要名詞如下:

壹、環境教育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採用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r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e Resources)所做的下列定義:「環境教育是概 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 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教育部,2013)。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環境教育不應僅侷限在科學知識,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之中,應將環境議題中 的相關知識,運用有效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讓學生對人與環境之關係有所了解,

正確的環境態度和環境行為加以建立,以改善目前的環境問題(楊坤芳,2011)。

本研究依照教育部之環境教育能力指標,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學生之表現 後,提出學校本位環境教育的教學行動方案,並進行環境教育教學,希望藉此提 升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行為及態度。

貳、學校本位課程

學校本位課程為學校自發的改革運動,以學校為中心,由學校人員主導,充 分運用學校的資源從事課程設計、實施、評鑑及改進等工作,以達成教育目的或 滿足學生需要之課程(焦妮娜,2010)。

本研究中所指的學校本位課程,是指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或日常生活之中發 現問題,進而找尋學校之中各種資源或媒材做整合,設計發展一套適用於學生的 課程,這一連串的發現與解決的過程所研擬之課程,就是學校本位課程。

參、融入式教學

融入式教學是指透過教師規劃的各種主題或方式,將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或課 程教學概念,依原有的授課時間進行課程設計,將其規劃進入原有單元或是相關 單元當中,並且達到設定的教學效果(黃政傑,2005)。

本研究將環境教育的能源及大樹等相關議題,透過設計與規劃融入學校本位 課程當中,並於研究者任教班級的綜合活動領域中實施。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可以從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及研究者本身做說明:

一、研究對象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服務的新北市星星國小二年月亮班為研究場域,並以研究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服務的新北市星星國小二年月亮班為研究場域,並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