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用行動究法,解決教學工作之中實際面臨的問題,研擬適合班級之 環境教育教學行動方案及策略,並藉由持續的修正及調整,提升學生在學校本位 的環境教育課程之學習成效,並省思教師專業成長的情形。本章第一節介紹本研 究所採之研究方法,探究行動研究的意義、特徵並說明研究架構及研究流程;第 二節說明本研究的流程與研究架構;第三節描述並分析本研究的研究場域及研究 對象;第四節介紹本研究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第五節說明本研究的信效度與研究 倫理。

第一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強調教學者即研究者,研究者即應用者,

是為了解決實務的教學問題的研究方法,透過螺旋式持續不斷的探究、修正調整 教學的活動,包含「發現問題、計畫、實施、反省與修正」四個過程。

研究者在每個主題活動教學結束後,依據教學札記、教學省思、訪談學生、

學生的口頭發表、討論、學習單、繪圖及問卷等,了解學生在環境教育融入學校 本位課程的學習成效;研究者進一步針對教學的實施及學生學習成果,做教學省 思並不斷地修正教學課程;期望透過教學循環,讓學生能在情境中親身的體驗,

培養學生對環境倫理、環境意識及正確的行為。

壹、行動研究的意義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由 Carr 和 Kemmis 所提出,主張行動研究是關 於在學校領導階層、教師、學生的情境之中,進行自我探究及反省的一種研究模 式,其目的在幫助研究者對工作場域問題的解決,並將策略或計畫實施於情境中,

促進社會及教育實務的發展(王惠玲,2012)。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行動研究是指現場實務工作者在進行現場教學時,所進行的一連串教學活動,

透過與專家不斷的討論、精進、修正後所得到結果,將可運用於現場實務工作場 域中,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場實務教學問題(蔡清田,2011)。

行動研究是為改進教學活動為目的,由從事實際教育工作的教師擔任研究工 作,以教師或學校的需要尋求改進解決教學問題為研究的內容(吳明清,1994)。

貳、行動研究的特徵

蔡清田(2000)行動研究以工作情境中內部的工作人員為主,以改進及追求 進步等特色,並主張行動研究法的特徵如下:

1.行動研究以實際問題為主要主軸、研究情境及實際研究場域。

2.研究者即為應用結果的人員,同時重視現場工作者的參與。

3.行動研究過程中,重視研究過程中的相互合作。

4.研究的問題、對象及情境具有限制性,結論只能用於特定之研究情境。

5.行動研究計畫是具有反省性、發展性及彈性的,行動研究於設計及實施當 中皆應保持彈性、適時地加以調整。

葉重新(2010)指出行動研究是工作人員在實際的情境中遇到問題,接著採 取行動進行研究,尋求解決問題與困境之策略及途徑,研究結果為實際情境中解 決問題之依據,並提出行動研究法有以下特徵:

1. 實際情境的工作人員,即是進行行動研究的研究者。

2. 應用研究結果者,即是從事研究者。

3. 在實際的工作場域當中實施。

4. 以解決工作上的實際問題為目的。

5. 以訪談、觀察等方式蒐集資料。

6. 以協同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

7. 能夠增進參與行動研究者學術專業知能。

綜合以上可得知,行動研究重視研究者於實際工作情境中發現的實務問題,

強調為解決實務的問題,應與研究的相關人員進行協同、合作,發展適合的行動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策略方案,方案的實施應保持彈性並做適時調整,研究可增進研究者的專業成長 及其相關能力,但其研究結果具特定性,難進行其他情境之推論。

參、選擇行動研究的理由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班級導師在發現學生缺乏環境教育相關的環境保護行為 及價值觀念時,所研擬之環境教育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的教學活動方案,這是一個 屬於實務之問題,也是一個動態的研究歷程。行動研究的目的在於幫助研究者,

在實際工作的情境中改善、解決其所面臨的困境與問題,並且在行動的研究過程 之中,對於研究者拓展知識與提升相關專業成長等,都能有相當的幫助。

研究者身為國小教師,希望藉由行動研究的研究方式,探討相關文獻、研擬 環境教育融入學校本位課程的教學行動方案,付出實際行動,並透過對學生的課 堂發表、觀察、訪談、學習單、繪圖回饋等進行分析,進而對於教學活動的方案 進行調整與修正,研究整希望藉此提升學生在環境教育的態度、行為、價值觀並 增進研究者的教學專業進行專業成長,透過分享研究者個人的經驗,作為其他研 究者與教師之參考。

一、由過去相關研究觀點進行探討

由第二章文獻探討發現,環境教育融入課程的相關研究大多是以行動研究法 為主,教學者即是研究者的研究方式進行,教師透過發現在工作現場所面臨的問 題,設計出適合學校、特定年級、某個特定班級或是研究者任教班級的教學行動 課程,對於教學現場工作問題的解決。因此由過去相關的研究,本研究決定採用 行動研究法作為研究的方式。

二、由研究目的進行探討

在學校教育的課程當中,課程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符合學生的需求來設計 或是進行教學,且行動研究的目的在於,解決研究者教學現場所面臨之困境,而 本研究是班級導師依據在教學現場中的問題,設計一套符合班級學生學習需求的 環境教育課程。期待班級學生透過學習學校本位的環境教育課程,能夠培養、增 進學生對於環境教育知識,並且提升學生環境行為、環境素養及價值觀等,讓學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

生未來在生活中能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大自然,並且研究者更自我期許,能在研究 進行的同時進行教學專業的成長。

三、由研究價值進行探討

我們身處的自然環境中,因工業革命後人類大量的製造二氧化碳,產生溫室 效應讓環境的溫度上升,使得近年來時常發生該下雨的地方不下雨,而不該下那 麼多雨的地方卻發生大水災,等等極端氣候的現象,這些現象都讓全球意識到環 境對我們的重要,開始重視環境教育。

本研究者身為班級導師,站在教育的第一線並長時間的與學生相處,在班級 能有最直接的影響力,藉由與環境相關的議題納入於學校本位的課程當中實施教 學行動方案,不僅能解學研究者教學現場的問題,更進一步提出結論與建議,提 供予其他教學現場的教師參考。

© 2 0 1 3 D r . T u n g C h u n g T s 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