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經測量模式適配度檢定,結果顯示支持合理適配,且具有良好的信度 與效度;再經結構模式檢定結果得知,校長空間領導對學校組織創新的路 徑係數為 0.85 且達極為顯著;由此說明本研究提出之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 導與學校組織創新的結構方程式模型獲得支持。

第二節 建議 壹、實施校長空間領導,推展學校組織創新

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創新的相關性與結構方程式模型已獲得驗 證,說明兩者可成為相互提升的助力,且校長空間領導能直接影響學校組 織創新。因此,建議校長實施校長空間領導,經此歷程帶領校園空間使用 者共同參與其中,逐步獲得共識以形塑空間願景及建構教育空間,使空間 能夠融入於課程與教學,符合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需求,發揮境教價 值,追求教育目標的實踐;同時,因學校組織成員致力於其中,帶來的改 變不僅止於學校建築與校園空間規劃品質的提升,更能從過程中納入學校 組織創新的作為,例如,「創新行政管理以實施校長空間領導策略,且擴 展公共關係引入創新活水,促使教師創新課程教學,提升教師專業成長,

以發展與空間相輔相成的課程計畫與教學設計,逐漸形成組織創新的氣 氛,也獲得環境與設備創新的改變」,助益於學校組織創新之推展。

貳、善用空間融入課程教學的機會,提高使用者共同參與程度,促使 行政管理模式創新

在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創新的研究構面相關情形中,以使用者共 同參與與行政管理創新最高,融入課程教學與行政管理創新次之,表示校 長空間領導之使用者共同參與以及融入課程教學等兩研究構面有助於學 校組織創新之行政管理創新。因此,建議校長透過建構融入課程與教學空 間之機會,創新行政管理方法,改變舊有決策模式,調整行政流程,增加 行政作為的彈性,重視使用者共同參與情形,給予親師生參與校園空間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畫的機會,使之充分表達其需求與意見,一同發展及選擇具有共識的融入 課程與教學的空間規劃方案。經此建構融入課程與教學空間的歷程,提高 使用者共同參與程度,改變組織固有行政管理模式,創新行政管理行為,

提升學校組織創新。

參、以「融入課程教學」為主軸,逐步推展校長空間領導

檢視校長空間領導研究構面之因素負荷量與知覺程度,均以「融入課 程教學」為最高,表示在校長空間領導研究構面中,「融入課程教學」可 能為教師較容易知覺且學校較容易實踐的研究構面。因此,在考量實務上 受教育經費、時間成本與人力資源之限制,實難一步到位地全面性推動校 長空間領導的情況下,為提高推展校長空間領導之效能,可擇「融入課程 教學」為主軸優先發展,再逐步擴展校長空間領導其他面向。此時,校長 空間領導首要目標在於提供「滿足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需求」及「提升正 式課程實施成效」的教學與學習環境。在軟體方面,應定期維護且即時更 新數位學習資源,善用教育行政主管提供的教育資源平台或民間自力發展 的數位學習平台,使學生學習不受場地之限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 力,亦有利於教師觀摩與交流教學資訊,提升其教學校能;在硬體方面,

確保教室空間規劃妥善,教室基本設備完善,並針對教師需求以購買該學 科所需要之教具與教材,擴充學科教室資源;讓師生能在軟、硬體設備充 足無虞下,完成教學與學習歷程。爾後,師生感受到空間改變的益處,亦 會提高支持校長空間領導的意願,成為推動校長空間領導邁入下一階段的 動力。

肆、賦予校園使用者空間規劃參與權,共同形塑空間願景

比較校長空間領導各研究構面的數據,「使用者共同參與」與「形塑 空間願景」分別居於知覺校長空間領導程度及因素負荷量之末位,表示雖 然兩者各在檢定中均達高程度表現,但仍有提昇的空間。研究者認為,邀 請親師生共同參與校園空間規劃與建置,賦予校園使用者空間規劃權,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之感同身受地參與其中,成為當事者,有助於共同形塑空間願景,並在潛 移默化中感知空間意義與價值,促發對校園產生認同感與歸屬感,達到「使 用者共同參與」與「形塑空間願景」交互作用之效果。因此,建議校長可 透過「辦理空間規劃說明會,以宣達及交流校園空間願景的理念」;「辦 理校園空間命名活動,並讓親師生瞭解該空間之價值」;「邀請親師生一 起規劃與建構校園空間,如生態池的養護、種植田園蔬果花草、美化校園 空間、展示學生作品...等,讓親師生成為校園空間的『施工者』」等方 式,增進使用者共同參與,並共同形塑空間願景。

伍、辦理研習與分享會,供教育人員交流校園空間規劃的實務經驗

學校建築與校園空間規劃是一門專業,若學校組織成員能具有相關知 能,將對推行空間領導有所助益。再者,校園空間規劃是將理念與願景具 體化的作為。目前學校建構教育空間常見的困境乃建築設計師與教育人員 因立場與專業不同而產生溝通障礙,導致最終空間效益不如預期,甚者反 而干擾原有的教學活動。此時,學校建築與校園空間規劃的後設評估與改 善的做法尤為重要,可成為未來他校之借鏡。因此,建議學校或教育主管 機關辦理學校建築與校園空間規劃相關研習與分享會,增進專業與實務的 交流,分享他校成功與失敗的案例,增進學校組織成員在學校建築與校園 空間規劃之專業成長,並進一步應用與創新。

陸、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推行多元校園空間營造計畫,鼓勵學校參與

學校在校園空間營造方面的獲獎情形反應其形塑空間願景以及環境 與設備創新之差異,說明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辦理之校園空間營造相關計畫 與評比可對學校校園空間發展產生影響。再者,研究結果亦指出學校規模 為影響校長空間領導發展的原因之一,足見校園空間的營造必須符合學校 本身脈絡之重要性。因此,建議教育行政主關機關推行校園空間營造相關 計畫或評比時,應增廣計畫與評比的多元性,從不同層級與範圍制定,放 寬彈性且增加資源,給學校多元選擇,鼓勵學校擇符合該校的計畫參與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柒、重視行政管理與課程教學之創新,提升學校組織創新整體之發展

在臺北市教師知覺學校組織創新達高程度表現,然其構面「行政管理 創新」與「課程與教學創新」,僅達中高程度表現,表示仍有進步空間,

且略為增強則可提升學校組織創新整體之發展。因此,建議學校組織採用 新的領導手段與管理方式,更新與檢討工作流程,適時調整組織任務,設 立合宜組織的績效衡量辦法,公開給予教師實質的獎賞,以帶動學校組織 創新之風氣。並且,凝聚學校共識,豎立學校特色,將之與課程結合,推 動學校本位課程,促動教師以新的教學觀念構思創新課程計畫,運用創新 的教學方法與多元教材,設計創新的教學活動與評量方式,激發學生的創 造力,達到師生教學相長,促進學校組織創新良性循環之效益。進而,學 校組織所有成員,包括校長、主任、組長、導師、科任教師和學生,共創 學校組織創新之發展。

捌、未來研究之建議

茲就研究變項、研究範圍、研究方法與研究結果提出對於未來研究之 建議。

一、研究變項

空間領導屬新興領導一支,其學術領域亟待開拓與耕耘,建議未來 研究除了探討新興教育行政議題與空間領導的關係以外,亦可再次重複 驗證已做過的研究變項,以不同的研究對象、地區或方法進行探討,多 重驗證其相關性,更能提高論點的可信度。再者,空間領導的研究探討 不僅止於研究變項的相關性,例如空間領導指標的建構、空間領導歷程 的個案研究,以及空間領導的問卷發展等,均能成為研究的多元題材,

增進空間領導研究內容的廣泛性,豐富空間領導之理論。並且,空間領 導與校長空間領導之界定尚有模糊空間,建議未來研究善加探討,將更 為釐清兩者界線,有利未來空間領導研究之探討。

學校組織創新則始於組織創新研究。時至今日,創新仍為眾人關心 之議題,教育創新已是時下教育之趨勢。檢視國內學校組織創新之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有待再一次重新審視其理論內容,建議未來研究可重新建構學校組織創 新的研究構面,發展學校組織創新的研究量表,使學校組織創新理論更 能符合目前教育之現況與學術研究之潮流。

二、研究範圍

有關研究範圍之建議可從研究對象與研究地區探討。在研究對象的 部分,本研究乃探討國民小學國小教師,建議未來研究可將研究對象之 教育層級向上或向下延伸,如幼兒園、國民中學、完全中學、高中職學 校與大學等,以供未來研究比較不同教育層級的校長實施空間領導之不 同,並且除了教師以外,亦能蒐集校長、家長或學生的看法,瞭解不同 身分對於空間領導的知覺與認知是否有所差異。在研究地區的部分,本 研究係以臺北市為研究地區,建議未來研究可將研究地區擴展至其他縣 市,亦或以北、中、南、東、離島劃分,進行某一區域的多縣市研究,

將有利於比較各縣市的差異,進而分析其背景脈絡,獲得更為全面的資 料。更甚者,將全國納入研究地區,更能瞭解全國學校在空間領導或學 校組織創新之發展。

三、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乃多數空間領導相關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亦

問卷調查法乃多數空間領導相關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