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 究」為題,欲瞭解在校長空間領導下,所形塑而成的空間規劃,對於學校 組織創新的影響,以及其關聯性。本章共分成五節,分別對於本研究之研 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研究範 圍與限制,進行論述。

在「研究動機」中,論述重點有三,其一說明教育理念變革導引教育 空間產生的改變,以及領導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其二說明知識經濟時代 中,創新對於教育產生的影響;其三說明在此背景脈絡下產生的研究動 機。再而,據以提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說明本研究要旨,並透 過「名詞釋義」界定本研究使用的重要名詞意涵。在「研究方法與步驟」

中,說明本研究所採研究法與擬定的研究步驟。在「研究範圍與限制」中,

指出本研究探討的地區、對象與內容所涵蓋之範圍,及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育是一個與外界交流的動態環境,無論是社會主流思潮與價值觀的 流變、國家政策的走向、專家學者的研究結果、社會大眾的看法、教師的 感受、家長的聲音與學生的反應,皆對教育產生或大或小、有形無形的影 響,促進教育革新。臺灣近代教育發展的轉捩點為 1990 年代的教育改革,

驅使臺灣教育走向自由化與民主化,全面性影響教育各個層面。隨著教育 理念的革新,課程與教學型態亦有所改變,原有的學校建築空間功能已不 合時宜。因此,教育當局透過修改相關規範與標準、實施校園環境改革政 策,以及給予經費補助等辦法,推動校園環境改善與創新。這些歷史性的 變革與發展,承襲臺灣教改 20 年大開大闔的調性,使學校建築的擘劃與 肇建,更見革新、創意與前瞻(湯志民,2014a)。

空間是教育的基礎與載體,一所可以延續百年的學校建築,將有助於 未來的公共教育(湯志民,2014b)。迄今,改善與創新學校建築與校園 空間規劃蔚然成風,其影響不僅止於外在顯而易見的環境改變,更擴及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喻學校願景、帶動課程發展、引領教學創新、豐富學習資源、促進行政革 新與拓展社區關係(湯志民,2008)。有此進展除了歸功於教育當局經費 挹注與政策推展,以及學者專家研究成果貢獻與知識推廣之外,學校校長 做為領導者、啟動者、規劃者、統籌者與落實者更是重要推手。由此可見,

「空間領導」已然成形。

在教育環境日趨複雜的今日,教育領導邁入新興領導理論時期,強調 將領導理念應用於各教育功能之中的功能走向領導類型蓬勃發展(秦夢 群,2013),而「空間領導」即為一例。未來校園規劃的趨勢走向環境內 涵人文化、學校設備科技化、學校環境生態化、校園空間彈性化、建築系 統智能化、營運管理複合化、規劃設計數位化,以及設施更新優質化(湯 志民,2014b)。行政者是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角(秦夢群,2011a),教 育組織及教育人員就其職責與角色功能之發揮,經由教育歷程,激發學生 多元潛能,協助每一個人均能自我實現之最大價值(鄭崇趁,2013)。如 何使校園空間跟上未來趨勢,並能強化教育功能,俾利實踐教育目標,考 驗學校校長空間領導之能力。因此,欲瞭解國民小學校長空間領導實施現 況,以及不同的背景變項是否對校長空間領導產生影響,此為研究動機之 一。

21 世紀初期是一個工業經濟時代與知識經濟時代交接的混沌期。科技 的進步改變資訊與通訊傳遞的方式,促進知識傳播、國際交流與文明發 展,逐漸改變國家社會中政治、經濟、文化、人口、教育...等結構。有 感於各種政治、社會、文化與經濟的驅動力,改善學校已成為世界上許多 國家關注的重要焦點(Rhodes & Brundrett, 2009)。

人類的核心價值建立在人的共同性與人的組織任務交織上,具有時代 性與階段性,且隨著社會變遷與組織階層之不同而有不同核心價值之強調

(鄭崇趁,2013)。過去傳統型學校的組織特性為,組織型態封閉、組織 結構僵化、組織文化保守、人員思維單一、專業發展普通、師生地位為上 與下、變革態度消極與績效表現普通(吳清山,2004)。但是,學校是整 體社會的重要一環,與社會連結、與時俱進,才能作育未來的英才。隨著 社會的發展與變遷,社會對於教育有不同的想像,對於學校有不同的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待。近年來,特色小學、學習共同體、翻轉教育、高等教育轉型、教育創 新等皆是社會矚目的議題。教育改革聲浪四起,改變學校組織環境勢在必 行,冀求學校組織能符合未來教育的需求與競爭力。

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關鍵能力,「新」是知識基模的系統重組,

「創新」是組織核心技術的傳承創新,而維持競爭力優勢之源頭在於組織 創新(鄭崇趁,2013;Ganter & Hecker, 2013)。創新係快速變革世代的新 議題,此概念也帶入教育環境中,並發展出嶄新的變革與教育模式,逐漸 成為當今教育新潮流(郭昭佑、魏家文,2016)。現下學校組織面臨的環 境為,知識經濟社會重視創新、教育改革強調新教學且學校經營典範發生 變革,顯見學校組織創新的重要性(范熾文,2013)。教育的目的在人的 成長,是使人成熟的過程(郭昭佑,2007)。面臨持續改變的環境,現今 學校教學模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自我充實方式都應該迥異於以往,教 育工作者必須持續學習淵博知識、更新與採用新教育觀念,並透過以增進 學生學習成果,而創新生態系統能夠促使教師、家長與學生獲得學習技 能,有助於 21 世紀之學習;於此,行政支持乃實踐的重要因素,若缺乏 行政支持,其他層面將會有負面影響(秦夢群、濮世緯,2006;Abdul-Jabbar

& Kurshan, 2015;Schrum, Davis, Jacobsen, Lund, Ferhan Odabasi, Voogt, &

Way, 2015)。

時至今日,創新已成為國家政策主軸。臺灣教育部 2010 年召開第八 次全國教育會議,公布「新世紀」、「新教育」與「新承諾」三大願景,

並且於 2011 年頒布以三新作為教育政策共同願景的「中華民國教育報告 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鄭崇趁,2013)。而後,教育部將中華民國 104 年訂為「教育創新行動年」,宣示全面啟動各級教育之創新,加上「高 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 育實施條例」以及「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等實驗 教育三法的通過,在政策支援與合法性的推力下助長教育創新,給予學校 組織創新更大的空間與彈性。此外,臺灣少子女化的問題亦是促進學校組 織創新的原因之一。各校為求永續經營,採用創新策略經營學校,致力於 學校組織創新。比較臺灣各級教育階段創新成果,國民小學頗為顯著,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如特色小學即是最佳佐例,引起本研究對於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創新之興 趣。因此,欲瞭解國民小學學校組織創新發展現況,以及不同的背景變項 是否對學校組織創新產生影響,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空間領導影響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設計的歷程;學校建築與校園規劃 設計的成果影響學校經營之發展。在空間領導的引領之下,創新校園規 劃、建築設計、空間配置、學習環境與設備資源,帶動課程、教學、組織 運作與公共關係之創新發展。Tubin(2008)研究兩所小學興建學校建築的 歷程,結果顯示不同的校園規劃歷程影響後續師生使用情形與學校之發 展;在研究個案中,以創新為願景並積極與建築師充分溝通的學校,其學 校建築與校園規劃符合師生需求,且如同學校建築願景,引領學校朝創新 發展。並且,校長空間領導有助於學校創新經營亦獲得證實(莊明達,

2012;湯志民、劉侑承、劉冠廷與曾雅慧,2010;黃國庭,2014;鄭文淵,

2013),故本研究認為衍伸校長空間領導與創新議題之研究具有價值性,

且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尚付之闕如。因此,欲瞭解校 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創新的關係,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校長是學校組織運作之核心,其領導作為影響學校組織創新。綜覽文 獻,轉型領導、課程領導、分佈式領導、正向領導、願景領導、專業領導、

服務領導、魅力領導、分散式領導、校長領導態度、校長賦權增能領導行 為、領導風格、多元型模領導等領導相關研究,均顯示與學校組織創新具 正相關(王世璋,2006;江錦鳳,2009;吳育綺,2006;林孟琪,2008;

林凱莉,2013;林權騰,2016;柯雅欽,2006;洪自強,2011;莊國威,

2011;陳昭文,2015;黃哲彬,2011;黃啟峯,2014;黃琇意,2016;楊 惠菁,2013;溫月美,2010;劉靜文,2008)。本研究認為,由於校長空 間領導是透過闢建或改善學校建築與校園空間而施展,此領導行為即是一 種創新。再者,外部環境創新是有形且顯而立見的,其效果立竿見影,然 其影響力是否擴及內部組織環境,猶未可知。因此,欲瞭解國民小學校長 空間領導對於學校組織創新是否具有預測力,以及校長空間領導與學校組 織創新的結構方程式模型是否得到支持,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