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空間領導理論之探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蒐集相關研究進行文獻探討,分為 第一節「校長空間領導理論之探討」、第二節「學校組織創新之探討」與 第三節「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論述之。

在「校長空間領導理論之探討」中,先說明校園空間的意涵與教育領 導理論的發展,再論述空間領導的理論與發展。在「學校組織創新之探討」

中,將說明組織創新的理論與發展,以及學校組織創新的理論與發展。最 後,在「空間領導與學校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中,臚列並彙整空間領導 與學校組織創新相關實證研究之內容與結果。

第一節 校長空間領導理論之探析

本節旨在探析空間領導理論。首先,從空間的意義與學校空間的概念 探討校園空間的意涵。第二,從領導的概念與教育領導的發展闡述教育領 導理論的發展脈絡。最後,經由論述空間領導的定義、模式、應用及其在 教育領導學的地位,以及校長空間領導的定義與研究構面等重點試以梳理 空間領導的理論與發展。以下依序就「校園空間的意涵」、「教育領導理 論的發展」與「空間領導的理論與發展」分述之。

壹、校園空間的意涵

本研究探討之空間領導係指應用於學校經營與管理的領導方式,因此 空間係指校園裡的空間。為深入瞭解「校園空間的意涵」,茲就空間的意 義與學校空間的概念論述之。

一、空間的意義

空間(space)是一次元、二次元或三次元所界定的範圍,乃唯一客 觀物理性存在,藉長度、寬度、高度等三維向度所體現,經由點、線、

面、體的組構,人類主觀意識賦予其精神層面的感知,進而產生人-境之 間的互動(湯志民,2008;劉侑承,2013)。

鄭文淵(2013)認為,空間即人與環境的介質,是一種人事物身處 其中的形式,可以透過物理、心理,以及社會等效應來引領出其作用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介質。空間與人的實踐活動是相互建構的,空間因人們實踐活動、感覺、

認識與體會空間,使空間產生轉型變化而有新意義。人們也因其活動意 向與願望而對空間賦義且賦形,空間使人們的活動產生新的意義(黃暐 珉、周淑卿,2009)。

空間,在建築空間領域中,有其相對於科學的定義。吳金能(2010)

表示,空間是組成建築的基本元素及本質,從向度界定,可分為零度至 七度空間,其看法如下:

(一)零度空間—點

零度空間,即「點」。在科學領域中,是所有研究的起點或終點。

在建築空間理論中,以絕對性的質量論述,零度空間是沒有意義且無 法構成空間的。但在相對性空間中,點存在其意義,就量而言是零,

就質而言,可視為地標之存在,例如地球相對於宇宙星河,地球就是 點空間。

(二)一度空間—線

一度空間,即「線」。在科學領域中,線即無限多個「點」之串 聯。在建築絕對空間理論中,線仍無法構成空間,不具空間意義,無 法成立供人使用的空間。但以相對空間論之,線性空間是存在的,如 一道圍牆、一條路徑,皆屬一度空間的設計,有圍封、界定、引導等 空間的功能。

(三)二度空間—面

二度空間,即「面」。在科學領域中,二度空間為面積的定量。

在建築空間理論中,面僅為建築空間的定量而已,無法構成空間,只 視為平面格局、配置概念,作為表達建築的機能、位置、量之大小與 比例尺度。

(四)三度空間—體

三度空間,即「體」,亦稱之為「立體空間」。在科學領域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x、y 軸線形成平面,加上垂直 z 軸,即產生有量體的空間。在建築空 間理論中,體仍無法稱之為「供人使用的空間」,只達基本標準設計,

僅表達「建築量體」。不過,在建築設計或欣賞體驗建築時,三度空 間是引導因子,引導我們進入真正的建築空間。

(五)四度空間—時間

四度空間,即三度空間加入「時間軸」因素。在科學領域中,移 動、旋轉、翻滾三度空間,使其產生速度、時間等因子,即產生四度 空間。在建築空間理論中,三度空間的量體加上開口部,也就是門、

窗等設置,就能表達時間軸的意義,使空間有流動、明暗、量之大小、

性之變化等,構成基本建築空間。但是,四度空間仍無法展現建築的 功能性、人性、非人性、感性、理性等屬於人之價值觀的範圍。

(六)五度空間—內心世界情感的軸線

在建築空間理論中,五度空間即四度空間加入理性與感性等屬於 內心世界情感的「軸線」。至此,五度空間就能完全表達出建築空間 的特性。從五度空間中可見,每位建築設計者對於空間論述的極致,

空間的大小、明暗、虛實、陽光與陰影、色彩、高低、長短等皆能充 分的表達設計者的巧思及手法,此空間組合即謂之「建築」。五度空 間也稱之為「人性空間」,因符合五度空間的需求,亦是符合人性的 需求,是完成符合人性正面積極需求的空間,供人於其內活動、居住、

工作、娛樂等為,使人身在其中可掌握人性的發抒,使人性亦能正面 積極的往正面價值發展,這就是建築空間真正的意義與價值。

(七)六度空間—非人性的軸線

在建築空間理論中,六度空間即五度空間中加入非人性的軸線,

將五度空間發揮至極限,使人於其內外產生心理的悸動、驚呼、恐懼 等可能影響形於外之行為。六度空間的建築不以「人體工學」為考量,

非人性的軸線建構出如超大型、超比例、超尺度的空間,因此六度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間亦稱之為「非人性空間」。雖然六度空間較不適於人的居住,但因 建築類型的不同,有其存在的必要,例如紀念性建築物、宗教性建築 物、超高建築物等。

(八)七度空間—非建築空間領域,屬靈異學、玄學、神學

七度空間即六度空間的極限,在非人性空間的極限中,會使人解 構、脫離、破壞等,屬於靈異學、玄學與神學的範圍,是否存於自然 界,介乎於個人心領神會,無法言傳,因此又稱之為靈異空間、虛幻 空間,已經超出建築空間所探索的領域。

歸納上述,本研究所指的空間,以建築空間學而論,可延伸至五度 空間的範圍,除三度空間構成建築基本形體、四度空間的門與窗設置賦 予空間的流動始成建築空間之基本涵構以外,更重要的是,透過空間的 規劃與設計,使空間成為人性的空間,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並且蘊含使 人性正面積極的氛圍。

二、學校空間的概念

在教育場域中,空間是教育的基礎與載體,具有教育功能的空間即 教育空間。學校是教育理念落實的重要場所,作為教育機構,屬教育空 間的一種類型。學校,毋庸置疑,必須是一個適於學習的空間,然而「適 於學習的空間所形成的環境」的要旨不在於空間而在於「適於學習」,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適於學習的方式,所以空間因應著調整,自然 打造出不一樣的校園。追朔至希臘哲人 Plato 和 Aristotle 的年代,教育 發生之處可能是再任意方便的開放空地,亦或是神殿、城牆下的陰影處,

並無其他教育設施,可謂「教師所在,即『學校』所在」。時至今日,

拜公共教育發展所賜,順應經濟的發展與人民對於教育需求的增加,大 量的學校興建而成。學校空間的規劃與設計,及其功能的需求,也因教 育理念的革新、社會發展的需求、建築技術與材料的發展,及科技的進 步,而有所改變(曹文娟,2011;曾旭正,2008;湯志民,2014b)。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學校空間規劃與設計在教育實務上影響甚廣,學術研究上亦有諸多 討論。相關研究中,除了「學校空間」一詞,尚有「校園空間」、「校 園環境」等相關詞彙。茲就相關名詞的定義與概念探討之。

首先,說明「學校」與「學校空間」。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 本》定義「學校」是指講學研習的教育機構。湯志民(2008)將「學校 空間」(school space)定義為,係指學校內校舍、校園、運動場和附屬設 施所組構而成的「點、線、面、體」環境。學校空間最常依學生活動的 動靜態性質予以區分,包括以教學、研究、實驗為主的靜態區;以體育 活動為主的動態區;以行政管理、休憩交誼和服務聯繫為主,介於動靜 之間,具有緩衝和聯繫之效的中介區等。

再者,說明「校園」與「校園空間」。「校園」(campus)是指學校、

大學校院或教育機構的校地與建築,也是校舍建築、庭園和設施所形成 的景觀;狹義而言,僅指學校庭園;廣義而言,包括校舍、校園、運動 場及其附屬設施(湯志民,2014b)。陳木金、溫子欣(2008)表示,校 園代表廣闊的實質領域,它包括了全部校舍、庭園與運動場地及附屬設 施。劉侑承(2013)將「校園空間」定義為,是指學校範圍內所有軟硬 體設施,包含了校舍、校園、運動場及附屬設施,其目的在提供給學校 成員一個合適的生活、教學、社會環境空間。曾旭正(2008)亦認為,

校園空間基本上由校舍、庭園及運動場地所構成。張廖佳慧(2004)則 從「空間」的角度論述校園空間,認為校園空間主要由兩種類型的空間 所組成,一種稱為實空間,指的是建築物,另一種稱為虛空間,或開放 空間,通常指的是建築物以外的空間。一個校園虛實空間的主從關係,

彼此相對應的尺度與強度關係,將成為建構人們在經過其中實整體的空 間節奏感受與主要的空間印象。莊明達(2012)是以「具象的實體空間、

意象的心靈空間與動象的社會空間」論述校園空間,認為校園空間包含 具象的實體空間、意象的心靈空間與動象的社會空間,亦即包含「點、

線、面、體」四種結構實體空間;人與實體環境互動所生產的構想意義

線、面、體」四種結構實體空間;人與實體環境互動所生產的構想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