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根據多媒體結合同儕教導之社交技巧方案對國小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能力學 習之成效研究結果的發現,研究者提出以下的建議,作為教學工作者和未來研究者的參考。

茲將教學上的建議和研究上的建議分述如下:

壹、對教學者的建議 一、教學準備與時間長度

(一)教學前應了解受試學生的語言能力

本研究受試學生皆具有基本的語言能力,能表達需求、想法,但受試乙的 口語表達流暢度較不佳,對於較長句子的表達,會出現句子文法結構顛三倒四 的情形,以影響學習成效。因此,建議在選擇研究對象時,能針對研究對象的 語言表達能力、口語流暢度加以了解,才能針對研究對象的能力設計出適合的 教學目標。

(二)個別化目標設計與評量

本研究社交技巧目標行為的選擇是經由班級導師、資源班教師檢核、訪談 而來,是針對研究對象的需求所編擬,以符合目標社會效度。本研究在教學過 程中,發現研究對象有表現的差異,未能改變目標以符合學生的個別差異,亦 未能加強目標的穩定性,建議實務教學者若能視研究對象本身的個別差異,再 加以考量研究對象本身的能力編擬出更為具體,適合學生本身能力的行為目標,

符合個別化,更能達到社交技巧的習得與穩定性。

(三)教學較佳的次數與長度

本研究處理期的教學次數為 8 次,維持期的評量次數為 3 次,在教學時間 的安排上,為了避免影響下一單元的時間安排,及配合學校、班級的活動,較 難以調整教學時間及增加教學次數。因此,建議實務教學者,可在教學時間的

安排上,延長教學次數與增加教學頻率、教學的密集度,讓研究對象對學習社 交技巧更加穩定,可在撤除教學介入,以利於維持期對習得的社交技巧的維持 及維持的穩定性。

二、社交技巧方案設計

(一)多媒體教學策略的使用

本研究教學策略使用多媒體教材設計,研究對象及其同儕皆認為可以提昇 學習之成效,利用多媒體的聲、光、影像增進學生學習的動機,因此,多媒體 教學是一種可以使用來幫助智能障礙學生學習社交技巧的有效策略。

(二)增加操作電腦多媒體的機會

本研究讓研究對象操作電腦的機會僅在於學習評量部分,讓學生了解自己 的學習情形,較缺少學生表示喜歡電腦多媒體的原因-可以動手操作電腦,影響 受試學生的專注力的提升。因此,除了學習評量的部分,亦可以增加其他可以 動手操作電腦的機會,像是請學生上來點選聆聽的圖片,都能給予不同的回饋,

增加學習專注力,或是增加操作電腦多媒體機會的設計。

(三)持續了解研究對象的社交技巧表現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於維持期仍能持續維持社交技巧學習成效,但維持期僅 進行兩週,應持續了解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尤其在教學實驗結束後,遇到為 期二個月的暑假,在經過跨學期或跨學年,研究對象的行為表現是否繼續維持,

以了解長期的社交技巧處理成效。

三、同儕接納度

(一)針對教學內容設計態度量表

本研究採用的同儕接納態度量表,是參考相關研究之智能障礙同儕接納態

度量表整理而成,量表的內容是屬於廣泛的範圍。若能針對所進行教學研究的 內容,縮小態度量表的選項的範圍,更能具體得知同儕接納態度的轉變及其原 因。

(二)增加與同儕溝通的機會

本研究著重於教導同儕小老師與智能障礙學生互動的策略及方法,及透過 同儕與研究對象的互動,以增進同儕小老師對研究對象的了解及接納。但因為 教學時間的不足,無法增加同儕教學後的反思,倘若能在教學後或是同儕與研 究對象互動後,讓同儕進行教學後的討論,增加同儕彼此的心得分享及意見交 換,以利提升同儕接納度。

貳、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的選擇

(一)以中、低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是以高年級的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而社交技 巧的訓練必須從小紮根加以訓練,足以養成良好的習慣,及考量學生在年紀上 的可訓練性。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中、低年級的身心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

教導社交技巧,增進人際互動。

(二)以中、低年級同儕進行同儕教導

本研究以高年級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配合研究對象,因此以其 高年級之同班同儕進行同儕教導訓練,但高年級的同儕在學校的安排上,有較 多的活動與工作,也降低同儕協助身心障礙學生的時間。因此,建議未來研究 可降低年段,以中、低年級同儕進行同儕教導訓練,增進同儕協助身心障礙學 生的時間,以期待降低年級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接納,延長未來協助身心障礙學 生的時間。

(三)同儕小老師的篩選數量與訓練

本研究的同儕小老師篩選,是經由給予篩選標準,讓班級導師挑選出適合 受試學生的三位同班同儕,這些同儕都具有熱心、愛心,但因為研究者並未與 這些同儕認識,不太了解同儕的特質。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先由班級導師依 標準篩選出多於三位的同儕,研究者針對這些同儕進行同儕訓練,經由訓練的 過程,了解同儕的特質及想法,再挑選出更合適的同儕,以進行教學研究。

二、社交技巧方案設計

(一)使用不同方式製作多媒體教材

本研究採用 Power point 來製作多媒體教材,供學生學習社交技巧,但 Power point 的製作方式較為片段化,較難讓學生在連貫的情境之下學習。因此,建議 未來研究在製作多媒體教材時,可以使用不同的製作方式,例如:flash,使用 動畫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在連貫的動畫呈現下學習。

(二)增加同年齡學生對多媒體教材的程序社會效度

本研究在多媒體教材的程序社會效度是經由四位教學經驗豐富的特教班教 師檢核而來,以教師的角度檢核多媒體教材,除了以教師的角度進行程序社會 效度之外,亦可以同年齡的學生為對象進行試驗,增加程序社會效度。因此,

建議未來研究在進行研究實驗之前,先將多媒體教材讓與研究對象同年齡的學 生操作,以學生的角度了解內容設計及操作上的問題,設計出符合學生的生理 年齡及生活經驗的多媒體教材。

(三)隨身步驟卡的使用

本研究在教導研究對象社交技巧的步驟,是透過電腦多媒體來呈現,利用 動畫的方式讓研究對象來學習,增加研究對象的學習記憶,但隨著離開電腦後,

若要複習或是使用時,還需要運用到電腦開啟程式才能進行,在生活當中隨時

都會使用到社交技巧,因此,在未來研究中,可利用電腦多媒體教導社交技巧 的步驟,並配合隨身卡的使用,當需要複習或是使用時,隨時都能提醒自己並 加以複習,增加學習印象。

(四)增加多元化的計分方式

本研究採用的評量方式為目標行為出現與否的計分方式,以了解受試學生 目標行為的出現與否,卻無法得知目標行為出現的頻率與次數。因此,建議未 來研究可以增加不同的計分評量方式,計數目標行為出現頻率的評量方式,以 了解研究對象目標行為出現的頻率,以判斷目標行為的穩定性。

(五)增加普通班級中類化情境設計

本研究的教學情境皆在資源班中,讓受試學生與其同儕互動進行,對於受 試學生在普通班級中與同儕的互動影響有限。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先對受試 學生與其同儕進行密集性的教學,等到受試學生社交技巧、同儕教導策略熟練 之後,再安排相關的教學情境,延伸至普通班級中進行,藉由同儕指導受試學 生於普通班級中使用習得的社交技巧,並針對受試學生與普通班及中其他同儕 間的互動狀況,做深入的比較分析與討論。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心錚(2009)。聽覺障礙學生社交技巧的輔導策略。特教園丁,24(3),7-14。

王志全(1995)。智能障礙者之社會技巧訓練。特教園丁,10(4),5-11。

王欣宜(1998)。智能障礙學生之社交技巧訓練內涵分析。國教輔導,37(3),14-18。

王欣宜(2003)。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課程綱要發展與應用成效之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欣宜(2005)。智障者缺乏社交技巧原因與訓練策略之探討。國教輔導,44(3),57-63。

王欣宜(2006a)。智能障礙學生之社交技巧訓練內涵分析。特殊教育季刊,98,9-16。

王欣宜(2006b)。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教學活動課程設計。台中:台中教育大 學特教中心。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台北:心理。

朱經明(1999)。多媒體與身心障礙兒童。特殊教育,72,10-12。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余育嫦(2007)。故事繪本教學對提昇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生社交技巧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淑敏(2003)。同儕媒介暨社交技巧教學對增進自閉症兒童社會能力之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雅齡(2009)。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在識字教學之應用。特教園丁,25(1),23-29。

吳聲毅(2004)。數位教材製作。台北:金禾資訊。

巫宜靜(2007)。同儕教導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生社交技巧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巫宜靜(2007)。同儕教導對國小聽覺障礙學生社交技巧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