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根據研究目的、文獻探討及實徵資料分析的結果與發現,提出幾點 建議,俾供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參考,並提出後續之研究方向。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教育行政機關應定期推動終身學習的進修措施,以提 高教師終身學習動機

本研究結果得知,研究所以上之國小教師有較高的教學效能;而教 師終身學習動機的「認知興趣」是教學效能最有解釋力的解釋變項,也 是國小教師對終身學習動機知覺最高的層面。就目前結果看來,高雄市 國小教師對於教師終身學習動機有中上程度的正向知覺,雖未達高等程 度,但顯示高雄市教師對於教師終身學習動機的感受是正向的,但也表 示在整體的教師終身學習動機上仍有努力的空間。

因此,本研究建議:教育行政機關除了應扮演積極輔導的角色,更 應 全 面 提 升 國 小 教 師 學 歷 至 研 究 所 以 上, 確 保 教 師 具 有 持 續 學 習 的 動 機,並規畫安排適當的研習活動,讓教師定期接受最新的教學理論與實 務的進修,使其能在自己服務的學校中發揮教學知能,以使學生獲得最 有效的學習。

(二)鼓勵教師參加各項研習進修,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確保教學品質

本研究結果顯示「轉化期」教師有較高的學習動機與教學效能,其 餘階段教師在教學效能屬中上程度,仍有努力、向上發展的空間。因此,

本研究建議:為使國小教師更具專業素養與良好教學技巧,教育行政機 關宜辦理教學效能方面的專業研習,且在辦理、規畫研習時,要著重理 論與實務的結合,讓教師能在研習進修中,培養豐富的教學知能,熟悉 各種教學技巧,以提升教師的有效教學行為,增進學生學習成效。

二、對教師之建議

(一)主動參與校務活動,積極協助行政工作

本研究發現,擔任不同職務的教師在教師終身學習動機上的知覺情 形有差異,級任教師大多較兼任行政職務﹝主任、組長﹞的教師知覺低。

級任教師因為平常工作內容多數是班級級務與教學活動,絕大部份 的上班時間都在教室裡,與其他成員互動較少,尤其是行政人員和校長。

但學校是一體的組織,行政與教學非對立,而是相互支援以提升學習動 機;學校活動就是班級活動的延伸,並可提供學生最佳學習機會。

因此,本研究建議:教師應該走出教室之外,打破「班級王國」的 迷思,對於學校的活動熱心參與,主動學習行政事務的處理;在能力所 及範圍主動多參與行政工作,即可瞭解當前教育當局推動的方向與相關 政策,這樣才能凝聚向心力而有助於教學效能的達成。

(二)勇於突破傳統窠臼,追求學習成長與自我實現

本研究結果顯示,男性教師在教師終身學習動機上的知覺程度,大 多數是高於女性教師,並以「認知興趣」動機對教學效能的影響力最大。

可能是受到傳統觀念與教育養成的影響,但女性教師更應勇於突破 傳統窠臼,再依照教師個人特質與興趣,破除行政職務的性別刻板迷思,

多方參與各項研習進修。除了透過專業學習社群的專業對話,以理論與 實務並重的專業學習成長活動,來提升自身的教育專業能力,並能運用 教學團隊的合作力量,有效獲取知識,減少搜尋資料或整理資料的時間 與體力,提升自我之專業成長。

(三)持續進修,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增進教學效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歷在研究所以上的教師在教師教學效能的知覺 程度,顯著高於師大或師專畢業的教師。由此可知,接受更高層次的教 育,可對教學效能擁有較佳的意識和實作經驗。

教師是教學現場的第一線人員,其素質攸關學生的學習成效。提高 師資素質以提升教學效能已蔚為世界潮流,芬蘭目前已全面將師資提升

至研究所以上,而國內教師為研究所畢業也甚為普遍。因此,提升中小 學教師學歷至研究所階段已是必然趨勢。

因此,本研究建議:國小教師積極學位進修,透過專業學歷的提升,

為自己蓄積專業知能增進教學效能,建立優勢的競爭力。

三、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就本研究對未來研究之建議,分為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和研究變項 等三方面說明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係以高雄巿公立國民小學之教師為研究範圍及對象,為單一 縣市之區域性研究,研究結果可能受到研究範圍地域性及研究對象同質 性的限制。

因此,建議未來有意從事相關研究者,可將研究範圍擴及其他縣巿 或全國,甚至包含私校或其他級別學校(如國高中),研究對象也可擴及 職員工、家長,甚至列入他校校長;然後進行分析比較,相信研究結果 比較不會受到限制,同時也較能發現不同的論點,使研究推論更具價值 與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主要採用量化研究之問卷調查法,以自陳式問卷 量表作為研究工具,因此僅能夠瞭解受試者對現況的知覺情形,進而針 對回收資料進行量化統計分析。其優點乃在於可短期內取得大量資料,

歸結出整體性、綜合性的研究發現和結論,但無法針對個別情形來瞭解 教師深層想法。為能更深入分析探討主題,建議未來相關之研究可輔以 教師個別訪談等質化研究之方式,進而分析造成影響的可能潛在因素,

將有助於提升研究結果並使之更為周延且客觀。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以學校之教師為主要研究對象,於研究分析後發現教師的性

別 與 年 齡 會 顯 著 影 響 , 進 而 思 考 教 師 之婚 姻 狀 況 與 子 女 數 是 否 也 是 如 此?因此,未能將其二項納入研究變項中,使得「不同子女數、不同婚 姻狀況國小教師終身學習動機與教學效能之差異」無法得到驗證,是本 研究結果的缺憾。

因此,建議未來有意從事相關研究者,可將「子女數」「婚姻狀況」

納入背景變項,使得研究結果的推論,可以得到更深入的比較與驗證,

讓研究結果更能檢視教學效能之差異,並更貼近真實性。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

丁 吉 文 (2001)。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終 身 學 習 素 養 與 其 專 業 態 度 之 關 係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 高 雄 市 。 王 以 仁 、 陳 芳 玲 、 林 本 喬 (1995)。 教 師 心 理 衛 生 。 臺 北 : 心 理 。

王 全 得 (2003)。 成 人 教 育 的 學 習 型 態 、 動 機 和 滿 意 度 相 關 性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義 守 大 學 , 高 雄 市 。

王 政 彥 (1996)。 終 生 學 習 體 系 的 建 立 。 國 家 政 策 雙 月 刊 , 132, 9-11。

王 素 琴 (1995)。 成 人 學 生 學 習 參 與 動 機 取 向 與 教 育 產 品 利 益 知 覺 之 相 關 性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師 範 大 學 , 臺 北 市 。

王 淑 怡 (2002) 。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教 學 效 能 指 標 之 建 構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臺 北 市 立 師 範 學 院 , 臺 北 市 。

王 雅 慧 (2010)。 國 民 小 學 兼 任 行 政 職 務 教 師 參 與 碩 士 課 程 進 修 動 機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 臺 中 市 。

王 誌 鴻 (2000)。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參 與 在 職 進 修 動 機 取 向 與 其 創 新 接 受 度 相 關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嘉 義 大 學 , 嘉 義 縣 。 全 國 法 規 資 料 庫 (2013)。 終 身 學 習 法 。 102年 3月 1日 , 取 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48

江 文 雄 、 江 義 平 、 林 秀 玉 等 (2005)。 生 涯 發 展 與 規 劃 。 臺 北 : 全 華 。 江 南 發 (2003)。學 習 動 機。載 於 林 生 傳 (主 編 ),教 育 心 理 學,258-275。臺

北 : 五 南 。

江 慧 萍 (2004)。 國 小 教 師 生 涯 發 展 與 專 業 成 長 需 求 關 係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屏 東 師 範 學 院 , 屏 東 縣 。

何 青 蓉 (1996)。 終 身 學 習 與 個 人 發 展 。 載 於 中 華 民 國 成 人 教 育 學 會 (主 編 ): 終 身 學 習 與 教 育 改 革 , 269-289。 臺 北 : 師 大 書 苑 。

何 滄 文 (2010)。 不 冋 生 涯 發 展 階 段 的 國 小 教 師 的 主 要 工 作 壓 力 來 源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臺 南 大 學 , 臺 南 市 。

何 慧 香 (2010)。女 性 教 師 在 職 進 修 之 動 機、阻 礙 及 其 因 應 策 略 之 研 究(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玄 奘 大 學 , 新 竹 縣 。

何 福 田 (1992)。教 育 改 革 與 教 師 專 業 化。載 於 中 國 師 範 學 院 (主 編 ):教 育 專 業 , 1-30。 臺 北 : 師 大 書 苑 。

吳 宗 雄 (2005)。 國 民 中 小 學 學 生 終 身 學 習 關 鍵 能 力 與 核 心 技 能 之 研 究 -以 知 識 管 理 的 觀 點 ( 未 出 版 之 博 士 論 文 ) 。 國 立 中 正 大 學 , 嘉 義 縣 。 吳 明 烈 (2004a)。一 九 九 ○ 年 代 後 終 身 學 習 概 念 的 發 展。成 人 及 終 身 教 育,

1(1), 28-37。

吳 明 烈 (2004b)。 終 身 學 習 --理 念 與 實 踐 。 臺 北 : 五 南 。

吳 明 烈 (2004c)。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與 終 身 學 習 的 發 展:新 人 文 主 義 取 向。

社 教 雙 月 刊 , 122, 23-25。

吳 明 隆 (2009)。 SPSS操 作 與 應 用 -問 卷 統 計 分 析 實 務 。 臺 北 :五 南 。 吳 秉 叡 (2003)。 國 民 小 學 特 殊 教 育 教 師 終 身 學 習 素 養 與 其 專 業 態 度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彰 化 師 範 大 學 , 彰 化 縣 。

吳 美 蘭 (1999)。簡 介「 教 師 教 學 效 能 量 表 」及 其 應 用。學 生 輔 導,63,60-69。

吳 清 山 (2004)。 學 校 行 政 , 第 六 版 。 臺 北 : 心 理 。 吳 清 基 (1995)。 教 師 與 進 修 。 臺 北 : 師 大 書 苑 。

吳 雪 華 (2005)。 臺 北 縣 市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創 新 教 學 能 力 與 教 學 效 能 關 係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臺 北 市 立 教 育 大 學 , 台 北 市 。

吳 惠 媜 (2010)。 學 習 動 機 、 學 習 滿 意 度 及 開 放 性 / 封 閉 性 技 能 對 訓 練 遷 移 之 影 響 - 以 南 臺 科 技 大 學 產 業 人 才 投 資 計 畫 為 例(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南 臺 科 技 大 學 , 臺 南 市 。

李 俊 湖 (1992)。 國 小 教 師 專 業 成 長 與 教 學 校 能 關 係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 高 雄 市 。

李 航 申 (2004)。臺 中 市 國 民 小 學 教 師 資 訊 素 養 與 教 學 效 能 關 係 之 研 究(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臺 中 教 育 大 學 , 台 中 市 。

李 雅 妮 (2008)。國 小 教 師 多 元 文 化 教 育 中 教 學 態 度 與 教 學 效 能 之 研 究(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屏 東 教 育 大 學 , 屏 東 縣 。

李 瑞 娥 (2004)。 國 民 學 校 終 身 學 習 文 化 、 組 織 學 習 、 組 織 創 新 與 學 校 效 能 關 係 之 研 究 - 學 習 型 學 校 模 型 之 建 構 ( 未 出 版 之 博 士 論 文 )。 國 立 高 雄 師 範 大 學 , 高 雄 市 。

杜 郁 文 (2000), 中 國 大 陸 會 計 系 學 生 學 習 行 為 認 知 之 研 究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私 立 淡 江 大 學 , 新 北 市 。

吳 美 麗 (1997)。 國 小 教 師 對 參 與 學 士 後 進 修 之 態 度 及 其 影 響 因 素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國 立 新 竹 師 範 學 院 , 新 竹 市 。

周 伯 超 (2008)。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參 與 在 職 進 修 動 機 、 障 礙 與 未 來 發 展 研 究 ~以 宜 蘭 縣 為 例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佛 光 大 學 , 宜 蘭 縣 。

周 伯 超 (2008)。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參 與 在 職 進 修 動 機 、 障 礙 與 未 來 發 展 研 究 ~以 宜 蘭 縣 為 例 ( 未 出 版 之 碩 士 論 文 ) 。 佛 光 大 學 , 宜 蘭 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