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生涯發展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旨在探討教師生涯發展的意涵、教師生涯發展階段的理論、教 師生涯發展的需求探討、教育部師培制度生涯發展階段的規劃與教師生 涯發展階段相關研究。

壹、教師生涯發展的意涵

一、生涯(career)的定義

生涯(career)一詞最早見於莊子養生篇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 無涯…。」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教育的普及,逐漸變成為生 活之計,故有人稱為「生計」。因此,生涯的定義,指個人一生的所有經 歷,在其選譯工作或事業的發展,常需特殊的訓練與教育,也包括了休 閒活動(張添洲,1993)。

生涯(career)是什麼?原指兩輪馬車的意思,又可解釋為道路之意,

引申為人、事、物演變的過程,或指個人一生的發展歷程。Super(1976) 認為,生涯是指生活裡各種事件演進的方向與歷程,綜合個人一生中各 種職業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現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組型,除了職位外,

尚包括任何與工作有關的角色,甚至包含了副業、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Super(1984)修正了更簡單的定義:生涯是終其一生,不同時期、不同角

Webster(1986) 生涯指個人一生職業、社會與人際關係的總稱,即個人終 生發展的歷程。

綜合表2-1所述,生涯的定義乃指個人終其一生所從事的工作或職業的過 程總稱,即個人終生發展的歷程,包括生命、志向、抱負及個人整個謀 生活動和生活型態的總和。

二、生涯發展的涵義

生涯發展是指個人選擇某一職業,決定進入此一職業,適應職業中 的種種規定或要求,以及在此一職業中扮演和學習各種的角色,逐漸由 較低層級升遷發展,成為進步到較高地位的歷程(王以仁、陳芳玲、林本 喬,1995)。Buelher(1993)認為,生涯發展是一種職業發展的歷程,而此 種歷程呈現出連續的、循序的、動態的發展階段,而這些階段是可以預 測的。而生涯發展的涵義,歷經不同時空的演變,並隨著各個學者研究 領域與方向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解釋意涵。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探討,

以釐清所指生涯發展之涵義。茲將國內外有關文獻分述如下:

1.國外的涵義演進

1980 年代以前早期的生涯學者,對於生涯發展的意義研究認為,傾 向於個人一生中在作角色與職業地位的變動或升遷,並認為生涯發展是 直線的、不可逆的過程。Wilensky(1964)研究焦點集中在個人工作生活中 的職業經歷、職位升等、職務變動、工作承諾與專業態度的發展。

StumPf , Colarelli & Hartman(1987)研究認為,生涯發展是個人藉著有 目的之思索與認知,獲得關於職業工作等資訊,而所涉及的層面包含了 對生涯探索的看法,進行生涯探索的行為,及對生涯探索的認知和情緒 上的反應。

而 Super(1957)的研究也提出,生涯發展是一種職業發展的歷程,而 此種歷程會呈現出連續性的、循序浙進的、不可逆的發展階段,而且這 些階段是可以預測的。由上可見,早期的生涯發展研究比較著重在職業 工作及生活的探究,並認為生涯發展是一直線的過程。

自 1980 年代以後,學者對於生涯發展的研究在內涵上有相當大的改 變,同時亦有許多學者開始採取多元的觀點來解釋生涯發展的內涵(孫國

華,1997)。且以不同方向的思維跳脫早期生涯發展研究侷限於工作生活 的層面。Super(1984)對於生涯發展提出了個人一個統整且鉅觀的觀點,

其認為生涯發展應包括個人人生中的所有生活事件,除了職業工作外,

更包含了副業、家庭、社會與公民的角色與功能。Super(1984)擴充了生 涯發展的研究空間,並使生涯發展的界定更為周全,讓生涯發展被視為 一種動態的、階段性的發展。

2.國內的涵義看法

金樹人(1987)指出,生涯發展必須包含三個重點:

(l)生涯發展是個人一生當中連續不斷的過程。

(2)生涯包括個人在家庭、學校、社會及工作有關活動的經驗。

(3)此種經驗塑造了獨特的生活方式。

楊朝祥(1989)指出,生涯發展應該具有下列四個概念:

(l)生涯發展是完成自我觀念的過程。

(2)生涯發展是一個持續變化而逐漸發展的過程。

(3)生涯發展是一個配合的過程。

(4)生涯發展是一個增加選擇機會的過程。

張添洲(1993)綜合各學派認為生涯發展隨著社會的變動,人們愈加 關心自己,對自己的生涯目標相當注意,能夠認真的對自己的未來有所 規劃,不但對個人有其重要性,對社會的發展更是具有影響力,茲將其 綜合歸納略述如下:

(1)生涯發展結合了個人一生的工作和各種經驗的總合。

(2)一個人的一生中不斷地在改變,生涯的活動主要在工作、教育、家庭、

休閒,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任務需求與不同的發展目標。

(3)對自我的接納及對他人的接受是生涯發展歷程中重要的部分。

(4)職業有各種不同的類別,工作本身也各有其目的,是生涯發展中最重 要的部分。

(5)生涯發展的動向,受社會變遷與價值觀的改變影響。

(6)生涯決定與生涯的成熟是一複雜的學習歷程,起自幼年而延續一生。

(7)生涯發展的任務很多,各生活階段各有其發展任務與不同的需求目 標。

(8)生涯決定的歷程錯綜複雜,為連續性的過程,因此每個人都應隨時、

隨地面對各種生涯抉擇。

(9)外在環境和個人內在特質交互作用而影響個人的生涯發展。

(10)生涯發展是一連串有次序,持續不斷的選擇。

孫國華(1997)研究將生涯發展界定為,個人於其一生所從事的職業 工作之中,個人理想、特質、抱負與其環境的影響因素交互作用,而隨 時間產生統整、連貫的成長歷程或改變情形;此種改變不但包括職業工 作的性質、職位的晉升,也包括心理需求和工作態度的改變。

林幸台等人(1997)認為,生涯發展就是指個人一生當中,關連到教 育、職業,以及其他重要角色的選擇、進入與進展,其最終目標在於實 現個人的自我。

蔡培村(1998)將生涯發展做了較完整的解釋,就狹義而言,生涯發 展係指個人一系列職業生活、職業發展的歷程,並包含相關的職能訓練 與教育活動。就廣義而言,生涯發展係指個人一生中與環境交互作用,

且隨著時間產生連貫、統整的成長歷程。同時也包括其他非職業工作的 家庭生活、公民角色、休閒與人際關係的經驗或活動。

江慧萍(2004)更將教師生涯發展涵義界定為,教師於從事教職工作 時,其個人特質、需求與時空條件交互作用,而使教職生活呈現出動態、

彈性的發展過程。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於生涯發展涵義的探討,大致以 1980 年代 為一個分水嶺,早期著重在職業工作及生活的探究,並認為生涯發展是 一直線的過程;而 1980 年代以後強調的是個人一生發展的歷程,並與環 境交互作用,隨時間產生統整改變,並認為是一個動態的、階段性的發 展。因此,本研究為聚焦於研究教師之生涯發展狀況的了解,係採較為

狹義的觀點切入,僅著重於探討教師個人的職業生涯心理歷程的改變過 程。因此,本研究將教師生涯發展階段定義為:「教師職業生涯發展,個 人特質與環境互動中,心理歷程成長的改變,其心理需求和工作態度與 時空交互作用,使教職生活持續變化呈現出動態的發展歷程。」

貳、教師生涯發展階段的理論

生涯發展的過程可視為個人生涯抉擇與抉擇之間的串連,是不斷延 續發展的過程。過往生涯發展偏重於學生的生涯規劃,近年來逐漸重視 成人心理學的發展,研究職業適應、轉業問題等,教師生涯發展亦屬於 其中的一環。教師的生涯發展可視為專業成長的歷程,瞭解教師其工作 狀況、專業需求與改變,對未來發展作適當規劃,以及達到自我目標實 現(林幸台,1989)。

關 於 教 師 生 涯 發 展 階 段 的 理 論 探 討 大 致 上 可 以 歸 納 成 三 種 研 究 取 向,即「週期論」(Phase Theory)、「階段論」(Stage Theory)和「循 環論」(Cycle Theory),茲分述如下(林幸台,1989、陳珮琦,2002):

一、教師生涯發展週期論(phase theory)

教師生涯發展之週期論係以教師年齡或教學年資來做為指標和劃分 依據,以探討教師在不同生命時期之教學特徵與生涯需求及特徵。教師 生涯發展是依直線時間觀念作為理論架構,教師隨著自我年齡或教學年 資的增加,教師的態度也會隨著改變。茲分別介紹略述下:

1. Burden的教師生涯專業知覺發展論

(1)生存期(任教第一年):發展班級經營、學科能力、教學技巧與教學 設計。

(2)適應期(任教二至四年):教學鬆懈感,開始瞭解並發現學生本質,

尋求新的教學技巧來滿足學生的求知。

(3)成熟期(任教五年後):熟稔教學活動及現場,教學上充滿信心與心 中感到歸屬感,能處理教學任何狀況與問題。

生存期 任教第一年

適應期 任教二至四年

成熟期 任教五年後

圖 2-1 Burden 教師生涯專業知覺發展論

2. Peterson的教師生涯專業態度發展論

(1)初期(教師年齡20-40 歲):教師在此時完成教育訓練,開始規劃教 學生涯,選擇學校並適應家庭生活,開始進入專業承諾與成長期。

(2)第二期(教師年齡40-55 歲):教師此時表現出高度的教學承諾與教 學士氣,教學生涯達到顛峰。

(3)後期(教師年齡55-退休):教師此時面對退休抉擇,對教學專業問題 不再關心,雖然仍有教學熱忱,但心有餘而力不足,逐漸退出教學現 場。

初期 20~40 歲

第二期 40~55 歲

後期 55 歲~至退休

圖 2-2 Peterson 教師生涯專業態度發展論

3. Newman的教師生涯專業發展週期論

(1)任教前十年(教學年資1-10年):教師此時期在任教學校、教學年級 與教學科目上常作調整與改變,尋求最舒適的教學環境。教師能否留 任教職因結婚、研究所進修或對教學工作不感興趣是重要關鍵因素。

(1)任教前十年(教學年資1-10年):教師此時期在任教學校、教學年級 與教學科目上常作調整與改變,尋求最舒適的教學環境。教師能否留 任教職因結婚、研究所進修或對教學工作不感興趣是重要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