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與啟示

本節根據本研究之發現獲得的啟示,對未來研究以及對執教者提出相關的建 議,茲分述如下:

壹、對未來研究之建議與啟示 一、研究對象與場域方面

本研究以新北市蘋果國中七年 A 班之十位低成就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皆為男生,唯每位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均存在著個別差異。因此,在推論 研究結果時,不宜作過度的推論。故此建議未來研究若想進行相關研究,在研究 的對象與場域的選擇,可針對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生;同時可以擴大研究對象的人 數;抑或以混合性別的學校,進行深入的探討,或許會得到不同的研究發現。

二、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主要在瞭解學生使用 APP 進行英語學習之情形,並且根據觀察及訪 談結果檢討學生使用 APP 學習英語字彙時所遇到的困難,以發展適合低成就學 生之英語字彙學習 APP。APP 字彙來源是根據授課教師上課使用之教材為主,

其字彙係以康軒版本七年級上學期英語課本為內容。未來研究可以將 APP 英語 學習擴充到句子、段落甚至是閱讀文章,以加強 APP 在英語學習研究之完整性。

138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由於現實考量及時間限制,無法進班觀察學生,且施測次數有限(兩 次)、訪談時間有限(四十分鐘)。未來研究增加施測次數並延長訪談時間,讓研 究更臻於完善。此外,建議若為在職教師,能採行質性的行動研究方法,透過自 身投入教育現場,在實施過程中反思與檢討;若要在學習成效符合科學精神,建 議未來研究者可以兼採行動研究法或採實驗研究法,對照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學習 成效上的區別,取得更精確的研究結果。

四、研究工具與蒐集資料方面

本研究所採用的 APP 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乃是參考李佳容(1999)的問卷,

並配合研究的需求修改完成,研究者將其問卷的英語課改名為 APP 英語課,避 免學生將英語課視為是學校的英語課,而出現混淆的情形。本研究蒐集資料的方 法以質性為主,量化為輔。研究中所採用的學生測驗成績與問卷資料,皆以敘述 性統計作為分析方式。倘若未來研究在研究樣本足夠的情況下,欲增加推論的深 度,建議可進一步進行推論性的統計分析,如學生成績的結果分析,可以針對各 題目進行難易度分析或是問卷量表各向度進行推論統計考驗,以取得更精確的分 析結果。

貳、對執教者的建議與啟示 一、教學設計方面

(一)採用認知學徒制的教學模式

Brown、Collins 與 Duguid (1989)「認知學徒制」的教學模式提供了研究 者一個很好的 APP 設計架構為依循,在模式中的各層面,從一開始的示範,讓 學生瞭解遊戲的操作方式、流程與內容,再進一步的指導學生選擇任務目標並提 供發音功能的鷹架,進而在學生使用 APP 學習字彙的過程中闡明出自己學得的

139

地方,並且透過觀察與反思自己的學習困難處,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此外,學 生也可以嘗試挑戰不同的學習單元,學習到更多的英語字彙。跟著這套模式,學 生較能夠循序漸進的學習,研究者也較能瞭解學生英語字彙學習的困難並加以尋 求解決之道。故此,研究者建議有關行動科技輔助語言學習之教學,可多採用認 知學徒制的教學模式。

(二)宜設計與學生真實生活相關的任務型單元

國中學生在畢業之前要學會的英語字彙至少 1200 字,這麼多的單字,要如 何選擇是研究者必須要考量的。Long 與 Crookes(1991)及 Skehan(1996)強 調任務需與現實生活的語言使用具相關性。又,根據 Brown、Collins 與 Dugidy 於 1989 提出的情境學習理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知識是不可能從獲得知識的 活動中獨立出來的。學生表示學習單元的主題越是與日常生活事物有關,越能夠 幫助他們單字將所學到的字彙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那麼,學生學習的英語字彙 也應盡量與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相關。使用 APP 學習英語字彙之目的,不 應侷限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已,更高層次的學習是希望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自 己所學到的字彙,應用到日常情境中。故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相關之英語教學,

在選擇英語字彙或是學習單元主題時,能夠盡量從生活中取材,引發學生產生共 鳴。

(三)宜針對發音設計學習策略教材

彭道明(1998)研究指出聽、說、讀、寫是學習英語的四大要素,而發音與 這四大要素息息相關,發音不良不僅會影響拼字的錯誤,也會對英語理解大打折 扣。本研究的研究結果與發現,得知學生使用發音學習策略確實能夠幫助他們在 聽、說、讀、寫上的學習。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而不是告訴學生用硬記的方式學 習英語字彙,讓學生不斷以自然發音法的練習過程中反覆說英語,並且從 K.K

140

音標的學習過程中,自然地記住發音的規則,將有助於學生的英語學習。故此,

研究者建議英語執教者,可以多朝向發音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進行。

(四)留意本研究學生使用 APP 進行英語字彙學習時遇到的問題

此部分反映在 APP 介面及遊戲設計二層面。首先,於 APP 遊戲中的第四關 之口說部分,歸因於兩個問題,其一為 Google 辨識系統不夠完善,其二為學生 本身發音瑕疵的情形。針對第一個問題,學生表示建議研究者改以老師聽他們說 英語的方式較為適當。然而,研究者考慮到,APP 學習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的 特性,因此採取 APP 線上服務的功能可能較為適當,學生可以跟老師互動,同 時,遇到問題也可以直接發問,便立即得到回饋,老師也可以瞭解到學生的學習 困難處;針對第二個問題,學生本身發音能力不佳。此問題,我們應該考量的是 學生平常發音練習不足,亦或教師鮮少教導發音學習策略的緣故。

其次,必須豐富 APP 遊戲進行的方式,在第四章中,學生非常踴躍的表達 自己對於遊戲設計的想法。研究者也發現,這十位低成就學生存在著個別差異,

有些程度確實較好,APP 學習字彙的內容較能掌握;反之,有些程度較差,APP 學習字彙的內容,對他來說較為困難。為了配合學生的程度,建議可以設計低、

中、高階的遊戲關卡,如:低階段的遊戲單字屬於單音節(單字只有一個母音)

的英文單字;中階段的遊戲單字屬於雙音節(單字有兩個母音)的英文單字;高 階段的遊戲單字屬於多音節(單字有三個以上的母音)的英文單字,學生從低階 玩到高階段。或者是從學生平常玩的遊戲中,找出更適當的遊戲進行方式,擴展 APP 適用對象的範圍。

二、教師角色方面

(一)重視資訊科技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與教學

全球化的時代已來臨,資訊科技是一項教學利器也是輔佐學生學習的教材工

141

具之一。在科技領導學習下,學生對於科技融入於課程與教學,產生了濃厚的興 趣,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需重視資訊科技帶給教育的影響,具備資訊 科技的專業知能,妥善的運用科技媒體的功能,呈現出豐富多元的教育內容與方 式,使學生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二)看見低成就學生的需求,強化英語字彙學習策略的教導

學生因為國小階段自然發音學習練習經驗的不足,國一英語課程的內容加深 又加廣之下,英語學習對他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當政府為了國家的競爭力,

將英語學習視為是每位學生需學習的語言時,我們更應考量何種英語學習,才是 符合他們真正的學習需求,而不是讓他們遊走在學習道路的邊緣上。在本研究兩 次正式施測過程中發現,學生英語字彙學習上的問題即是單字背不出來、唸不出 來,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惡性循環學習模式,導致在英語學習上出現困難或停 擺。透過 APP 中的英語發音學習策略,讓他們能在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 上獲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故此,研究者建議教導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策略,並 發展學生適合的教材,才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三)教師專業成長應納入發音教學策略的探究,以達到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育要達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必備條件是相關人員必須提升英語發音教學的

專業知能。本研究結果顯示發音學習策略的提供,能有效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狀 況。黃婷婷(2013)研究指出,現今國內有許多國中英語老師對 K.K.音標教學 有其一定的堅持,但對國小階段所採取的自然發音教學多是不熟練。若國中英語 老師願意加強自己在英語教育專業知能,學生才可以與先備經驗(國小時期所教 的自然發音法)作連結,以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勢必是一大 助益。

142

參、啟示

研究者一開始欲研究此主題的最大原因在於,看到低成就學生在英語發音學 習上遇到的難題,發現學生因為長期在英語學習上表現不佳,導致喪失學習英語 的興趣與自信,因此,開始踏上了研究的這個旅程。起初,在思考要透過何種教 學方式才能讓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透過文獻探討的過程中,瞭解行動科技輔助 英語學習字彙的效果非常良好,但是自己也在思考低成就學生是否適合運用。然 而,研究者再從文獻探討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獲得啟發,也就是能將行動科技工具

研究者一開始欲研究此主題的最大原因在於,看到低成就學生在英語發音學 習上遇到的難題,發現學生因為長期在英語學習上表現不佳,導致喪失學習英語 的興趣與自信,因此,開始踏上了研究的這個旅程。起初,在思考要透過何種教 學方式才能讓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透過文獻探討的過程中,瞭解行動科技輔助 英語學習字彙的效果非常良好,但是自己也在思考低成就學生是否適合運用。然 而,研究者再從文獻探討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獲得啟發,也就是能將行動科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