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教師情緒的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教師情緒的因素

教師是校園組織的一份子,當其面對一群天真活潑的學生時,其熱忱和使命 感會油然而生,但在事實的情境裡,卻並非全如此。為何教師剛踏入教職場所時,

其心中原有的理想、抱負與活力,會隨著工作經驗而逐年消退,熱忱與投入何以 會隨著歲月增長而逐步枯竭,其影響因素為何,值得深入探討。綜合各有關學者

(李選,民 92;林約宏,民 90;邱姮娟,民 94;楊瑞珠,民 85;廖翌妙,民 91 劉郁梅,民 90;Zajonc,1984)的看法,將影響教師情緒的因素,歸納為生理因 素、心理因素、人格因素、認知因素、情境因素及文化因素,現分述如下:

壹、生理因素

William James 及 Carl Lange 認為情緒非直接由外在刺激所引起,而是來自生 理變化的回饋,故重視血壓、生理方面的變化,強調外在刺激先引發個體內的生 理變化,個體對身體反應的覺知才產生情緒(林約宏,民 90),如:恐怖的畫面 或他人的指責,先會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及胃痛等生理變化與尖叫、坐立不安等 行為變化,才產生驚嚇與憤怒等情緒反應。

另外 Cannon 及 Bard 認為情緒經驗與生理變化是同時產生的,兩者皆受下視 丘所引發,同時引發大腦與身體反應,而產生生理變化和情緒經驗(邱姮娟,民 94)。Zajonc(1984)也認為情緒反應是生物的基本能力。由以上之理論得知不管 生理變化先於情緒或生理和情緒兩者同時反應,都是非常重視生理因素的。

教師的生理狀況牽涉到其情緒反應,如當教師胃痛不舒服時,面對學生的行 為易發怒或指責;當教師頭疼、肚痛或感冒時,易產生焦慮、厭煩與不悅的情緒;

當教師有失眠、神經衰弱時,則會引發焦慮、恐懼、憂鬱等情緒。故教師的身體 情況是否良好,與情緒反應有很大的關聯。

貳、心理因素

Freud 認為行為受控於潛意識、本能驅力與過去經驗。若是驅力沒有獲得紓 解,將會繼續在潛意識中維持或增長,而長期壓抑的結果會產生緊張與焦慮(劉 郁梅,民 90)。

情緒與防衛機轉是一把開啟隱藏心理癥結的鑰匙,自我若無法以理性的因應 對策解除焦慮感,個體將採取各種防衛機轉,如壓抑、合理化、外射與轉移等方 式來做因應,防衛機轉的適當使用,可防止負向情緒直接衝擊,具有緩衝性的正 面價值。但若經常使用,將影響自我了解與發展,像積壓過重的焦慮感,將導致 心身症、心理疾病或行為障礙的發生(李選,民 92)。

由上述理論中,發現到心理因素會影響到情緒的反應。如:「我見青山多嫵 媚,青山見我亦如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等感覺,完全是心理因素造

成。當教師心理高興時,師生互動愉快,教學品質提高;教師心情不悅時,造成 班級氣氛膠著,對工作喪失喜悅感,體罰事件也常因此產生。

參、人格因素

人格因素包括人格特質與人格堅毅性。人格特質是指個人的個性與特徵,受 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影響,所行成的一種持久性、一致性、統合性與獨特性的性 格(林約宏,民 90)。

教師本身的人格特質是影響工作情緒的重要因素,如:人格偏向 A 型者,對 憤怒、厭煩、憂鬱、悲傷與失望等負面情緒感受較強,偏向 B 型人格者,較常有 正向的情緒行為,如:滿足、愉快、喜樂、彈性與順其自然等正向情緒。由此可 知,A 型人格者比 B 型人格者,有較重的工作負荷感,相對的其負向情緒多。

所謂人格堅毅性,是指一種人格型態,是個體對抗情緒的資源與特質(李選,

民 92)。教師本身人格的堅毅性,也是影響情緒的重要因素,當其人格堅毅性較 高,對教學環境有較高的控制感,能付諸於努力與積極,其情緒易維持在充滿希 望、喜悅與堅持中。若其人格堅毅性較低,在教學環境中遇到問題時,較易出現 沮喪、憂傷、焦慮及挫敗等情緒。

肆、認知因素

Lazarus 和 Folkmany 在 1984 年主張認知評估是情緒中最為關鍵的因素,認為 情緒發生的步驟就是認知評估(廖翌妙,民 91)。Ellis 認為人同時具有理性與非 理性的特質,個人會產生強烈及不適當的情緒反應,是由於個人的非理性信念。

太多的非理性信念,易使人產生焦慮、忌妒、憤怒、內疚等負面情緒。(柯永和,

民 86)。Becker 以負向思考來說明,為什麼個人經常會陷入負向情緒中,乃因於 將所遭遇的事件或挫敗性的經驗,一律解釋為自己的缺陷或不該(王海捷,民 87)。Novaco(1975)認為氣憤情緒發生的原因,是個人對事件期望和評價等因素

決定了氣憤情緒是否產生。

由上之理論了解到情緒之所以會發生,和個人的認知、理性或非理性信念、

正向性或負向性的思考模式有很大的關係。故相同的刺激不一定引發相同的情緒 反應,這也造成在相同的教學環境裡,有些教師易緊張,有些教師常生氣或不高 興,有些教師對事情顯得焦慮不安,有些教師則無所謂,有些教師則笑嘻嘻、有 些教師顯現愉悅或快樂的表情。教學環境相同、教學對象相似,但因教師個人對 刺激的認知及解讀不同,產生的情緒表情也各如其人。

伍、情境因素

Campos 在 1994 年指出情緒是個人欲建立、維持、改變或調節在個人與環境 互動時重要事件感受的意圖。Campos 又認為上述的四項重要事件包括:1.目標有 關係的事件。2.他人給予我的社會反應。3.事件的愉快描述。4.對於先前事件的記 憶(劉郁梅,民 90)。

以組織系統的觀點來看,校園文化為外在社會系統、內部組織結構及同儕文 化所影響。在學校中家長觀念、學生文化、社會現象、教師態度、同事關係及行 政制度組合成特殊的校園文化,教師是學校中的一份子,其一舉一動及情緒反 應,當然受此校園文化很大的影響。

一、組織氣氛與工作環境的設施

學校中的氣氛與環境設施是影響教師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楊瑞珠(民 85)

認為常見的學校組織氣氛影響,有(一)因挫折而生的攻擊性行為:如班級成績 欠佳、班級間的競爭或行政的束縛等,引發氣憤情緒、體罰學生、黑函攻勢、與 行政人員對立等破壞性行為。(二)因孤立而生的固著性行為:「以昨日所學來應 付今日所需」,教學、行政配合上一味因循,當環境變動、新觀念、新制度實施 時,給教師帶來莫大的恐慌及挫敗感。(三)因威權而生的屈從性行為:在學校

科層體制與外部勢力的交互干擾下,教師屈從、服從別人的支配,聽從、順從別 人的領導,讓其感到挫折與無奈。(四)因無成就感而生的恐懼與倦怠:「十年樹 木、百年樹人」,工作成效無法立即得到回饋,每天面對一群個別差異大的學生,

觀念不同的家長,負擔不屬於教師工作的雜事,刻板且例行性的工作,讓教師產 生倦怠感、挫敗感。(五)因適應困難而生的撤離行為:知識經濟時代來臨,資 訊新知蜂擁而來,教師因個人學識、能力等,無法符應社會的需求,因此逐漸被 社會隔離,自己也迅速從社會中撤離,演變成孤立於社會之外的教師文化。

由上瞭解到,學校應重視組織氣氛的和諧性,倡導與關懷應並重。學校中的 軟硬體設施,應考量到齊全、舒適、整潔、便利、安全與美觀,管理制度應彈性 化、合理化與人性化,這些都有助於降低教師負面情緒的反應與發生頻率,提升 工作滿意度與歡喜、愉快、得意及喜悅等正向情緒。

二、同事間的關係

教學環境中的工作夥伴,對教師情緒的引發深具影響。和同事們若能建立相 互支持、分享、合作與協助的良好友伴情誼,將有助於「樂於工作,愛於工作」

的情懷。與同事間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正向情緒的表現與提升,負向情緒的抒發 與調適,都有很大的助益。

三、親師及師生間的關係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師、生間的互動常是引起教師情緒的主因,如學生頑劣、

屢勸不聽、成績欠佳常引起氣憤情緒。親、師間的溝通與回饋,對教師的工作情 緒也有很大的影響,若家長對教師工作能肯定、讚美與認同,則會讓教師表現出 歡喜與高興等正向情緒。倘若家長對教師的工作刁難、不信任或不認同,將造成 親、師間的緊張氣氛,引發不悅、羞怯、怒煩等負向情緒。

四、支持系統的關係

所謂情緒支持,包括工具上、智能上與情感上之支持(李選,民 92)。教師 情緒支持系統是否良好,是影響其負向情緒的重要因素。當教師遭遇壓力或困境 時,其週遭的親友、子女、同事與行政人員等,若能適時適當的給予資訊、建議 指引或情感上的傾聽、撫慰,將有助於教師負向情緒的紓解、困頓點的渡過,讓 教師不再膠著於緊張、焦慮及無助等負向情緒的漩渦中。

陸、文化因素

Jones 認為情緒經驗會隨著社會情境及個人的內省感受而不同,我們對於情緒 經驗的評估是透過社會學習而來,且與個人的認知發展能力有關。個人的社會價 值觀是由我們的文化信仰、態度和預設或我們對重要他人的觀察,及被強化的模 式而形成;情緒經驗是由個人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所決定(江文慈,民 88)。

中國人的民族性向來保守,社會價值觀對於情緒的表現也要求要內斂、含 蓄。傳統中教師的地位列於五倫–天、地、君、親、師,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教 師的地位是崇高的,當然對其人格要求也較嚴苛。有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

解惑也。」要求教師要有好學識、好品德及好風範,對其情緒要求「君子發而皆 中節」。一般將教師認為「無所不能、無所不包」,近乎是完人的看待,其實教師 也是很平凡的個體,也會有七情六欲的表徵,但在社會文化與價值的期許下,教 師只能表現出符合社會規範的情緒,如:愉快、喜歡、高興、愉悅及小怒等情緒。

解惑也。」要求教師要有好學識、好品德及好風範,對其情緒要求「君子發而皆 中節」。一般將教師認為「無所不能、無所不包」,近乎是完人的看待,其實教師 也是很平凡的個體,也會有七情六欲的表徵,但在社會文化與價值的期許下,教 師只能表現出符合社會規範的情緒,如:愉快、喜歡、高興、愉悅及小怒等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