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父母教養行為的因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父母教養行為的因素

父母的教養方式不是一成不變,會隨著時間、子女年齡、空間或事件等因素而發生改變

(林淑玲,2000)。研究指出,性別、手足數、家中排行、父母婚姻狀況和家庭社會經濟地位 背景會影響父母對子女的教養(陳小娥、蘇建文,1977;Rafferty & Griffin, 2010)。另外,文 化也是對父母教養行為造成影響的因素之一(林文瑛、王震武,1995; Chao, 1994, 1995, 1996, 2009, 2010, 2011;Martin, 1985;Shek , 1998)。

本節將分兩個部分來探討:第一部分父母教養行為、第二部分影響父母教養行為因素之 背景變項:族群、生活環境。

壹、 父母教養行為

父親的教養行為與母親的教養行為對子女的影響並不一致(王鍾和,1993)且子女知覺 父母教養有差異(Chen, Liu & Li, 2000)。而 Shek(1995, 1998)對香港華人社會的研究結果 也顯示子女對於父親與母親教養的知覺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父親相較於母親,對子女有較少 的互動及關心,而卻有更多的處罰,類似傳統觀念「嚴父慈母」的概念。因此,本研究透過 子女分別對於父親和母親教養行為的知覺,來探究父親、母親的教養行為面貌。以下將父親 與母親的教養行為分開探討:

華人文化中的父親對於管教子女時較易採取紀律的施行(Gorman, 1998)。Shek(1995)

指出父親對子女的管教有較多的限制及展現較少的關心。吳明燁(1998)指出父親負擔較少 的管教子女的工作且對子女偏好直接的管教行為。父親對兒子的監控行為遠比母親低,此反 映出父親對兒子日常的狀況以及平常的照顧都比母親少(李文傑、吳齊殷,2004)。近年來,

父親參與子女照顧的教養時間雖然逐漸增加,但仍以扮演著提供家庭經濟資源的主要工具性 角色為主,而較少時間與子女互動或直接參與子女日常的教養。因此,多數父親透過提供物

26

質上的需求、直接的保護、提供知識上的協助、展現經濟社會和情緒上的支持,來對子女直 接或間接的照顧以顯現其對子女的教養(Hewlett, 2000)。

華人社會中的母親,扮演主要照顧者、監督的育兒及教養的角色。母親對於子女提供較 多的情感及心理方面的支持,也比較關心子女(Gorman, 1998),因此也就負擔較多管教子女 方面的工作(吳明燁,1998)。母親若對子女太過嚴格或是缺乏關懷及要求時,可能會造成子 女行為的放縱(Olson & Woroby, 1984)。過往研究在探討母親與幼兒教養互動的研究中,發 現母親對子女民主式教養可能會形成「好來好往」的良性互動,對孩子權威專制則可能會形 成「以暴制暴」的負面循環,及對孩子共同施行權威式教養和放縱式教養則可能出現「嘮叨 成習,相應不理」的情況(林惠雅,2000)。

本研究所指之教養行為,是指父母在家庭訓練或教導子女時所使用的社會化方式、實際 展現的行動與作法。因此根據本章第一節從過往研究對教養行為內涵的歸納,本研究透過監 督、一致性、引導、嚴厲等教養的面向,探討子女所知覺的父母教養行為,並透過測量的結 果,呈現出父親、母親實施該教養行為的頻率,以分析學生知覺其父親教養行為、母親教養 行為的差異情形。

貳、 背景變項與父母教養行為

教養方式對於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有著不同意義。Martin(1985)指出因社會文化建構 方式的不同,且受到文化及環境的影響,父親、母親對子女的管教方式也會有所差異。不同 文化對社會期許及目標達成的標準不同;因此,不同文化背景對父母教養態度會有不同的解 釋(Chao, 2000;Darling & Steinberg, 1993)。在文化差異的背景下,華裔與西方母親對教養 的信念大致是符合各自文化背景所對教養信念的解讀(Chao, 1995);因此,透過文化的背景 脈絡,才能較完整瞭解父母教養態度所帶來的影響力及窺視整個面貌(Chao, 1994, 2000)。以 下分別從族群及生活環境的觀點,敘述與教養行為的關聯:

27

一、族群

(一) 美加籍華人

華人以個人為輕、家族為重的家族主義為主,為了維持家族和諧,教養上偏重懲罰、訓 練子女依循人倫規範,扮演社會要求的角色(楊國樞,1992)。因此,華人父母對子女是嚴格 的、少讚美的,重視權威的順從;強調家庭為一群體,要為了家族、祖先,對自己負責任;

期待子女尊敬師長、孝順父母,以符合社會的典範。受傳統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父母以服 從及高期待的教養方式來教養子女。並不注重子女的學習需求,而是希望子女能夠符合家庭 及社會的要求和期許(韋政通,1993)。華人父母運用自己的經驗教導孩子,將社會價值觀作 為教養子女的一個依據與準則,較少考量對子女是否適切。

華人父母的教養行為雖隨著時代變遷而有所變動,縱使更願意採用鼓勵、支持等的教養,

但仍然會管教約束子女的行為、監督子女的日常生活作為和行蹤。父母對子女行為的監督,

是使社會控制內化成為子女自我控制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華人父母「為了子女好」且擔心 子女輸在起跑點,從小就監督子女、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子女的行蹤、控管子女、為子女鋪路、

過度保護子女、為子女打理好一切、怕子女吃苦受挫、怕子女受傷吃虧等,讓子女能夠依賴 父母的行徑;因此,子女較無法有機會獨立自主甚至做重大的決定(趙蕙玲,2011)。不過,

近年來,華人父母對子女的教養,也慢慢會在子女能力所及範圍傾向給予子女多一點的自主 權,例如引導子女做決定、放手讓子女在個人領域內和能力範圍內做出選擇等。

在華人父母教育子女的歷程中,因受到傳統教養觀念影響,除了管(guan)與教訓(training)

的概念(Chao, 1994),打、罵也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林文瑛、王震武,1995)。相對 於西方父母,華人父母較常使用懲罰或責罵的教養行為,認為管、教訓等控制子女的行為是 教養子女必要的手段,會帶來好的幫助。不過,在華人社會中,管教所傳達的意涵不單只是 約束子女,還帶有照顧與愛、訓練與教導的意味,反映出父母對子女的關愛(Chao, 1994)。

體罰是個複雜的動態歷程,在觀念上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力最大,傳統教育觀依然透過文化的

28

傳承與浸潤,影響著現代父母的教育觀(林文瑛、王震武,1995)。因此,對有些父母來說,

體罰有時候是必要且有效的管教方式,是具有正面管教意義的最下之策。然而,當體罰的教 養行為超過了一定的門檻值後,負向的影響力就會明顯的增加(李芊蒂,2005)。

華人父母對子女教養時很大問題就在於言行不能一致。父母不一致教養會對子女行為造 成影響(吳齊殷,2000)。若父母施行前後不一致的教養行為,有時斥責有時寬恕,時而父親 嚴厲母親放縱,時而父親斥責母親卻前來阻止,這種對子女行為缺乏一貫性,令子女無所適 從。華人父母在教導子女時,對於自己訂下的規則無法確實的實行,讓子女養成「會吵的孩 子有糖吃」,等時間一久就開始耍賴不遵守規則或甚至是無視於規定的存在;此情形讓父母難 以管教也導致子女無所適從。

(二)美加籍美加人

西方教育強調個體競爭,較不注重群體的和諧。西方父母注重與子女一同建立家庭規則 並且共同遵守大家的協議,從小就身體力行對於言出必行的重要性。多數西方父母從小訓練 子女對自己負責任,因此子女也擁有較自由的選擇權,同時提早準備獨力面對未來。西方父 母重視為子女提供一個寬鬆且自由的成長環境,並培養他們堅韌的個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據 社會的變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徵不斷地調節和選擇自己的培養觀念和方式。西方父母對子女的 教養偏向由正面方式的引導教養,比較容易讓子女產生自信。以個人價值出發,尊重子女的 權力與意願;也採取較放任的教養,父母的角色以支持輔助為主,關注子女全人教育及身心 均衡的發展(Steinberg, Elmen & Mounts,1989;Steinberg, Mounts, Lamborn & Dornbusch, 1991)。

例如:西方父母較會傾聽子女的意見、愛的表達並肯定子女的表現,教導子女誠實、訓練子 女獨立自主、重視任何活動及多元發展。

綜上所述,由於不同文化對社會期許及目標達成的標準不同,開明的西方社會相較於華 人的傳統思維,因而華人與西方父母在教養上呈現出差異。且不同族群之學生知覺父親、母

29

親對其管教方式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透過監督、一致性、引導、嚴厲等教養的面向,透過 測量結果的呈現,以分析不同族群的學生知覺父/母教養行為的情形。並探討美加籍華人與美 加籍美加人所知覺的父親教養行為、母親教養行為,並透過測量的結果,呈現出父親、母親 實施該教養行為的頻率,以分析美加籍華人與美加籍美加人知覺其父親教養行為、母親教養 行為之間的差異情形。

二、生活環境

臺灣與美國代表著兩個相異的生活居住環境。縱使在全球化的時代,人類的生活從政治、

經濟和文化到食衣住行生活面向甚至價值觀念等,無不受到些許外來的影響。因此,身處在 不同於本身文化的生活環境對於居住者存在著一定的影響。比如移民家庭的父母在教養上的 確會遇到些許困難,且對於移民越早的一代,父母的教養行為越是傾向權威嚴厲的。過去研 究指出,因為社會文化環境與原先文化的差異,通常父母在建立規則及要求子女上會無法期 望子女達到以往所建立的標準因此出現了在教養上的困難。例如移民西方國家的非裔父親指 出在開明的社會風氣底下,嘗試讓教養行為能夠更加彈性以符合新的生活環境以及社會期望,

經濟和文化到食衣住行生活面向甚至價值觀念等,無不受到些許外來的影響。因此,身處在 不同於本身文化的生活環境對於居住者存在著一定的影響。比如移民家庭的父母在教養上的 確會遇到些許困難,且對於移民越早的一代,父母的教養行為越是傾向權威嚴厲的。過去研 究指出,因為社會文化環境與原先文化的差異,通常父母在建立規則及要求子女上會無法期 望子女達到以往所建立的標準因此出現了在教養上的困難。例如移民西方國家的非裔父親指 出在開明的社會風氣底下,嘗試讓教養行為能夠更加彈性以符合新的生活環境以及社會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