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影響親子關係之分析

本節主要考驗假設七,探討族群、生活環境、父親教養行為、母親教養行為,是否對學 生知覺與其父親的親子關係、與母親的親子關係有顯著解釋力。

【假設七】:族群、生活環境、父親教養行為、母親教養行為,對學生知覺與其父親的親子關 係、與母親的親子關係有顯著的解釋力

在進行多元強迫進入迴歸分析,找出顯著解釋親子關係之因素前。應先考慮各變項之間 是否存有共線性問題,因此,本研究以變項間的相關情形(相關係數)應小於.80、容忍值

(Tolerance)應大於.10、變異數膨脹因素(VIF)應低於 10 以及條件指數(CI)應低於 30 來做檢驗(吳明隆、涂金堂,2009;邱皓政,2013)。

一、多元共線性診斷

表 4-4-1 可知,各預測變項間(父親教養行為各面向及母親教養行為各面向)之相關係 數皆<.80,表示無共線性存在。

本研究將以族群、生活環境、學生知覺父母的教養行為之監督教養、一致性教養、引導 教養和嚴厲教養為預測變項,和學生知覺父母的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情感傳達和問題解決 為效標變項,進行分析,做為預測親子關係之依據。

88

表 4-4-1

父親教養行為各面向和母親教養行為各面向之相關係數矩陣

變項名稱 1 2 3 4 5 6 7 8

1 1

2 .120 1

3 .073 .029 1

4 .313** -.248* .173 1

5 .453** .362** -.374** .062 1

6 .733** .310** .245** -.171 .048 1

7 .279** .701** -.204** .435** .163 .033 1

8 .146* -.134* .736** .130* .302** -.274** .151 1

**p<.01,*p<.05

註:1.父親的監督教養、2. 父親的一致性教養、3. 父親的引導教養、4. 父親的嚴厲教養、 5.

母親的監督教養、6. 母親的一致性教養、7. 母親的引導教養、8. 母親的嚴厲教養

二、親子關係之迴歸分析

(一)與父親親子關係的多元迴歸分析

多元共線性檢驗發現,各預測變項之相關係數皆<.80、容忍值(Tolerance)皆大於.10(介 於.514 至.819)、變異數膨脹因素(VIF)皆低於 10(介於 1.222 至 1.963)、條件指數(CI)

皆低於 30,顯示所有變項無共線性存在。探討與父親的親子關係,投入的預測變項有:族群、

生活環境、父親教養行為之監督教養、父親教養行為之一致性教養、父親教養行為之引導教 養及父親教養行為之嚴厲教養。

以下分兩部分做探討,第一部分為與父親親子關係之各面向,第二部分為與父親的整體 親子關係:

89

1. 與父親親子關係之各面向

與父親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的部分,由表 4-4-2 可得知,與父親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迴 歸模式的考驗達顯著(F=38.114,p<.001),調整後的決定係數為.545,顯示由預測變項所組 成的迴歸模式能有效解釋與父親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變異量達 54.5%。其中,僅有父親教養 行為之監督教養(β=.217,p<.01)、父親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β=.626,p<.001)為顯著有效 的解釋變項。表示,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監督和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父親親子 關係之訊息交換越好。

與父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的部分,由表 4-4-2 可得知,與父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迴 歸模式的考驗達顯著(F=23.099,p<.001),調整後的決定係數為.416,顯示由預測變項所組 成的迴歸模式能有效解釋與父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變異量達 41.6%。其中,僅有父親教養 行為之監督教養(β=.253,p<.01)、父親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β=.516,p<.001)為顯著有效 的解釋變項。表示,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監督和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父親親子 關係之情感傳達越好。

與父親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的部分,由表 4-4-2 可得知,與父親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迴 歸模式的考驗達顯著(F=17.248,p<.001),調整後的決定係數為.344,顯示由預測變項所組 成的迴歸模式能有效解釋與父親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變異量達 34.4%。其中,僅有父親教養 行為之引導教養(β=.483,p<.001)、父親教養行為之嚴厲教養(β=-.216,p<.01)為顯著有效 的解釋變項。表示,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父親親子關係之 問題解決越好。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嚴厲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父親親子關係之問題 解決越差。

2. 與父親的整體親子關係

由表 4-4-2 可得知,與父親親子關係之迴歸模式的考驗達顯著(F=28.757,p<.001),調

90

整後的決定係數為.605,顯示由預測變項所組成的迴歸模式能有效解釋與父親親子關係變異 量達 60.5%。其中,僅有父親教養行為之監督教養(β=.303,p<.001)、父親教養行為之引導 教養(β=.601,p<.001)為顯著有效的解釋變項。表示,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監督、引導教養 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父親親子關係越好。

(二)與母親親子關係的多元迴歸分析

多元共線性檢驗發現,各預測變項之相關係數皆<.80、容忍值(Tolerance)皆大於.10(介 於.540 至.828)、變異數膨脹因素(VIF)皆低於 10(介於 1.207 至 1.852)、條件指數(CI)

皆低於 30,所有變項無共線性存在。在探討與母親的親子關係,投入的預測變項有:族群、

生活環境、母親教養行為之監督教養、母親教養行為之一致性教養、母親教養行為之引導教 養及母親教養行為之嚴厲教養。

以下分兩部分做探討,第一部分為與母親親子關係之各面向,第二部分為與母親的整體 親子關係:

1. 與母親親子關係之各面向

與母親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的部分,由表 4-4-3 可得知,與母親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迴 歸模式的考驗達顯著(F=29.165,p<.001),調整後的決定係數為.466,顯示由預測變項所組 成的迴歸模式能有效解釋與母親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變異量達 46.6%。其中,僅有母親教養 行為之監督教養(β=.172,p<.05)、母親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β=.623,p<.001)為顯著有效 的解釋變項。表示,母親實施教養行為之監督和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母親親子 關係之訊息交換越好。

與母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的部分,由表 4-4-3 可得知,與母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迴 歸模式的考驗達顯著(F=22.167,p<.001),調整後的決定係數為.396,顯示由預測變項所組

91

成的迴歸模式能有效解釋與母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變異量達 39.6%。其中,僅有母親教養 行為之引導教養(β=.607,p<.001)為顯著有效的解釋變項。表示,母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引導 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母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越好。

與母親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的部分,由表 4-4-3 可得知,與母親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迴 歸模式的考驗達顯著(F=14.418,p<.001),調整後的決定係數為.293,顯示由預測變項所組 成的迴歸模式能有效解釋與母親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變異量達 29.3%。其中,僅有母親教養 行為之引導教養(β=.505,p<.001)為顯著有效的解釋變項。表示,母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引導 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母親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越好。

2. 與母親的整體親子關係

由表 4-4-3 可得知,與母親親子關係之迴歸模式的考驗達顯著(F=19.159,p<.001),調 整後的決定係數為.501,顯示由預測變項所組成的迴歸模式能有效解釋與母親親子關係變異 量達 50.1%。其中,僅有母親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β=.711,p<.001)為顯著有效的解釋變項。

表示,母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母親親子關係越好。

綜上所述,在父親的部分,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監督和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 與父親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越好;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監督和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 覺與父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越好;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 父親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越好;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監督、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 與父親親子關係越好。在這裡也反映了一個結果:父親監督教養越高,反映出來的是整體親 子關係越好。或許父親監督權威的展現其實對子女來說是一種情感傳達的表現,而會讓親子 關係越好。另外,在母親的部分,母親實施教養行為之監督和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 覺與母親親子關係之訊息交換越好;母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 母親親子關係之情感傳達越好;母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母親

92

親子關係之問題解決越好;母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引導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母親親子 關係越好。本研究發現與過去研究結果相似,葉光輝(2000b)認為合作共識型的父母同時採 用「應答引導」的教養行為的教化方式,才能共創功能良好的親子三角互動關係。並指出父 母應答或引導的教化行為加上子女配合或合作行為的互惠互動關係,才能夠發揮正向的影響 效果,而良性的互動歷程才能夠持續下去。羅國英(2000)認為若父母以關懷、引導、接納 等正向且穩定的回應來呈現對子女的教養,有助於親子關係的親密性。

本研究也發現,父親實施教養行為之嚴厲教養的頻率越高,學生知覺與父親親子關係之 問題解決越差;此發現與過去研究結果相似:吳欣璇及金瑞芝(2011)則認為若父母對子女 的教養是嚴格、冷漠等負向且不穩定時,會阻礙親子關係的親密性發展。

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部分的父親教養行為、母親教養行為,對學生知覺與其父親的親 子關係、與母親的親子關係有顯著的解釋力。

93

表 4-4-2

與父親親子關係各面向的多元迴歸分析 (n=182)

預測變項/效標變項 訊息交換 情感傳達 問題解決 與父親親子關係

B β t B β t B β t B β t

族群(參照組:美加籍美加人) .064 .036 .647 .084 .058 .937 .022 .020 .301 .034 .028 .543 生活環境:

華人:

在美國的美加籍華人(參照組) .001 .000 .003 -.018 -.013 -.120 -.074 -.070 -.664 -.033 .125 -.265 在臺灣的美加籍華人

美加人:

在美國的美加籍美加人(參照組) .014 .007 .065 .093 .052 .504 .103 .074 .717 .078 .054 .520 在臺灣的美加籍美加人

父親 教養行為

監督教養 .249 .217 3.148** .236 .254 3.254** .100 .138 1.666 .235 .303 3.932***

一致性教養 -.046 -.039 -.556 -.058 -.060 -.770 -.038 -.051 -.619 -.098 -.122 -1.219 引導教養 .685 .626 9.507*** .457 .516 6.927*** .331 .483 6.105*** .442 .601 6.864***

嚴厲教養 -.028 -.019 -.331 -.031 -.025 -.396 -.205 -.216 -3.200** -.111 -.109 -1.377

R2 .560 .435 .365 .627

Adjusted R2 .545 .416 .344 .605

F 38.114*** 23.099*** 17.248*** 28.757***

***p<.001, **p<.01, * p<.05

94

表 4-4-3

與母親親子關係各面向的多元迴歸分析 (n=195)

預測變項/效標變項 訊息交換 情感傳達 問題解決 與母親親子關係

預測變項/效標變項 訊息交換 情感傳達 問題解決 與母親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