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後續研究建議

一、 建議於適當時機增加適格之資深受訪專家,並求受測樣本數的增加達 30 人以上。如此將使量化數據分析較具可信度。

二、 建議增加私立大學與規模較小的大學的意見。

三、 建議於若干年後訪談早期推動組織整合的大學,屆時應能了解到組織 成合的確切成效為何。

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1. 康自立,建教合作原理,全華書局,台北,1985。

2. 經濟部,中小企業白皮書,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台北,1998。

3.

加納信吾(Shingo Kano),「突圍技術移轉的臨界點」,創新經濟,

成功密碼,經濟部,2004 年 12 月。

中文期刊

1. 林清和,「產學合作之特色」,技職雙月刊,第 23 期,32~35 頁,1994。

2. 杜瑞澤,「產學合作於設計教育之重要性研究」,工業設計,第 25 卷,第 2 期,頁 2~4,1996。

3. 蕭錫錡,「我國工業教育建教合作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第 19 期,161~177 頁,1994。

4. 楊朝祥,「建置產學合作新關係」,國家政策論壇季刊,2(2),178-181 頁,

2002。

5. 劉常勇,「大陸地區科研成果轉移情形研究」,台研兩岸前瞻探索,第 4 期,

106-137 頁,台北,1997 年。

6. 方賢齊,「技術移轉之基本概念」,機械工業雜誌,89~90 頁,1988 年 7 月。

7. 袁建中,"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之規劃",規劃學報,23,85~104 頁,

1996。

中文論文集

1. 林炎旦,「專科學校建教合作策略內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2. 李秋緯,「我國產學合作的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3. 任彰雄,「產學合作管理機制之探索性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4。

4. 林姵君,「我國大學產學合作現況與展望之研究─以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為 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5. 林海清,「影響工職教師支援企業界研究發展關鍵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6. 曾超信,王文賢,「研究機構技術移轉之探討∼以工研院為例」,促進產業升級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中山大學,21-38 頁,1993。

7. 洪德生,「台灣的產學合作關係現況」,台日產學合作研討會會議論文集,1A-10 頁,台北,2005。

8. 楊君琦,「技術移轉互動模式失靈及重塑之研究--以研究機構與中小企業技術 合作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0。

9. 薛又軒,研發成果商品化-大學技轉中心運作模式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 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0. 李家毅,創業育成中心之育成績效評估-以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業育成中心為 例,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其他中文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產學合作資訊網,「三、教育部推動產學合作模式」,產學合作手冊,

第二單元,at

<http://www.mba.yuntech.edu.tw/2006%20Industry-Education%20Handboo k/html/02_3_1.html>(最後點閱時間為 2009 年 4 月 20 日)

2.

徐佳銘,「機械工業技術移轉的可行方式;談工研院機械工業研究所技術移轉 的經驗」,技術移轉研討會講稿,12 頁,1983 年 11 月。

3.

維基百科全書,at<

http://en.wikipedia.org/wiki/Business_incubator#cite_ref-0>,(最後 點閱時間為 2009 年 4 月 20 日)。

4. 徐享崑,傅顯達,赴美國與日本著名大學及科研機構考察技術移轉相關業務 考察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993 年 4 月。

5.

袁建中,洪志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規劃報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1994。

6.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網站,at<

http://incub.cpc.org.tw/aboutcenter.htm>(最後點閱時間為 2008 年 12 月 13 日)。

英文書籍

1.

Robinson, R. D., The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Technology, 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U.S.A, 1988.

2. Gordon V. Smith, Russell L. Parr, 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tangible Assets,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 1989.

英文期刊

1.

J.Lee&H.N.Win,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 and

industry in Singapore”, Technovation, 24(5), pp. 433~442, 2004.

2. Everett M. Rogers, Elias G. Carayannis , Kazuo Kurihara & Marcel M. Allbritton,

“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greements (CRADAs) as technology transfer mechanisms”, R&D Management,28.2., P.79, 1998.

其他英文參考文獻

1. Lalkaka, Rustam, "Business Incubator as a Means to Small Enterprise Creation and Growth",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Congress, 1994.

附錄一 問卷與訪談大綱

我國大學校院產學合作主要機制整合之研究 --技轉與育成機制重疊與互補性探討

專家訪談問卷

敬愛的 先進您好,

感謝您撥冗提供寶貴的意見,大學產學合作的推動有賴諸多機制之共同 運作,包含技術移轉、創新育成與技術研發等各相關單位。然而由於過去補 助機關不同,各機制間因總總因素發生業務範疇重疊的資源重複投入狀況,

因此有機制整合之意見產生,但至於如何整合的具體細節並未見有具體論 述。本研究期盼能了解產學合作機制間的業務重疊與互補的狀態,希望能提 供給產學合作單位作為組織整合再造之參考

由於產學合作的定義、範圍與各個業務項目之名稱、業務劃分因各校規 劃而有所不同,本研究先僅就業務範圍較為明確的技術移轉與創新育成兩大 機制作為著墨焦點。對於此二機制之整合,懇請 先進依據您豐富之學養與經 驗,就問卷內容提供寶貴意見。

您的意見將是本研究的重要依據,亦將為推動產學合作的重要參考。再 次感謝您的協助。

國立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指導教授:劉尚志 教授 研究生:呂芳嘉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月

一、受訪者背景資料

(一) 產學合作經驗______年(包含技轉、育成或產學媒合之實務與學術研究)。 (二) 職務

□政府機關公務人員 □教授 □產學合作單位主任、組長或執行長 □經理 人(含資深經理)。

(三) 服務機關

□教育部 □公立大學校院 □私立大學校院。

(四) 所屬單位性質

□大學系所 □育成中心 □技轉中心 □產學合作中心 □其他產學合作 推動單位:_____________。

二、受訪者基本資料 (一) 性別:

□男 □女 (二) 年齡 :

□未滿 30 歲 □30 歲以上未滿 40 歲 □40 歲以上未滿 50 歲 □50 歲以上。

(三) 教育程度

□專科 □大學 □碩士 □博士 □其他___________。

三、問卷內容

請就下列提問勾選右方適合的欄位。

(一)技轉、育成機制整合之效益

問題:技轉、育成機制整合可能產生的效益為何?

非常不同意 有點不同意 普通 有點同意 非常同意

1 可減少業務重疊的資源浪費

2 可促進校園衍生新創事業(師生創業)的順利發生 3 各機制功能截長補短,可發揮互補有無之效益

(二)技轉、育成機制整合之關鍵因素

問題:推動技轉、育成機制成功整合之關鍵因素為何?

非常不同意 有點不同意 普通 有點同意 非常同意

1 兩機制之主管整合為同一人 2 位於同一或相近之辦公室 3 人事經費來源同一

4 不同機制之績效指標需整合出共同適用之績效指 標

5 兩機制業務合作與分工之模式規劃明確 6 主管機關與校方政策支持整合

(三)技轉機制之業務能量強度

問題:貴校(或您所知的)技轉機制,在進行的下列業 務時,每項業務能量強度為何?

非常弱 有一點弱 普通 有一點強 非常強

1 研發成果管理與權利保護

(包含研發成果管理、專利化評估、專利申請維護 與放棄)

2 商業性評估與推廣

(商品化可能性評估、市場評估、行銷策略規劃等)

3 法務相關

(合約審閱、協商、合約履行追蹤) 4 技術授權移轉之媒合

(授權對象尋找、研發團隊聯繫、技術媒合協商)

5 教育訓練

(智財權宣導、專利課程、法律知識)

6 專業諮詢

(主要在於法務、智權相關的領域)

(四)育成機制之服務能量強度

問題:貴校(或您所知的)育成機制,在進行的下列業 務時,每項業務能量強度為何?

非常弱 有一點弱 普通 有一點強 非常強

1 空間支援

(提供辦公場地與物業管理服務)

2 設備支援

(例如貴重儀器租借)

3 技術支援

(媒介母體研發能量以提升企業研發能力)

4 商務支援

(提供企業之經營管理與市場行銷諮詢)

5 專業諮詢支援

(提供法務、財稅、會計及智財權諮詢)

6 資訊支援

(提供電子資料庫、法規資訊、專業雜誌等商業資 訊管道)

7 技術授權移轉服務

(協助取得母體技術移轉)

8 政府補助款申請

(如 SBIR 等申請)

9 金融機構融資申請

(如銀行低利融資機會爭取)

10 創投資金媒合

(如介紹創投與天使資金)

11 行政支援

(如代收文件、秘書服務等庶務工作)

12 教育訓練

(如財稅、會計、法律與智財權教育訓練課程提供)

(五)技轉、育成兩機制業務重疊狀況

四、訪談部份

過去國內產學合作的推動最主要在於技術移轉、創新育成。鑒於機制間彼此間有 其業務重疊性與互補性,若能進行有效整合,消極面可減少資源的重複投入,積極 面希望能創造更有效率的產學合作組織。

然而,各方對於機制整合的具體論述較少。為求了解機制間的重疊與互補性何 在,在此擬請教您寶貴的知識與經驗,作為本土化研究的依據。感謝您的協助。

問題一 技轉、育成機制整合可能產生的效益為何?

問題二 推動技轉、育成機制成功整合之關鍵因素為何?

問題三 貴校(或您所知的)技轉機制,在推動業務時,哪幾項業務能量強度較強?

(請列出您認為較強的前三項)

問題四 貴校(或您所知的)育成機制,在推動業務時,哪幾項業務能量強度較強?

(請列出您認為較強的前三項)

問題五 您覺得在什麼時候技轉與育成單位會有似乎在重複做類似的事情的狀況發 生?

問題六 您覺得在哪些狀況下,技轉或育成單位擁有另一方欠缺的資源,可以考慮 提供給對方使用?

~感謝您撥冗回答本問卷並接受訪談~

附錄二 訪談逐字稿

問題一 技轉、育成機制整合可能產生的效益為何?

【Pro.1】理論上技轉育成的整合主要是希望能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益,但我認 為現在並沒有這樣的結果出現。如果是講理論上可能產生的效益,我是樂觀其成。

育成與技轉各有其專業能力,如果制度完善的話,我認為應該是可以達到預期效 果,也就是問卷中所列的幾個選項,我認為理論上應該可以達到。【Pro.1.1.1】

【Pro.2】這兩個機制通常都有校內服務工作性質的基本服務,包括廠商服務、技 轉、專利保護等。可是就少了上面一些東西,需要有一些人是 FREE FROM 這些事 情的,他是要走出去看的。當他看到一個校內的技術,他剛開始可能是先出去找 廠商,然後可能在找廠商合作的過程中,他可以找到一些資源並把它整合起來,

將這個技術變成學校的一個衍生企業,要有創造這種可能性。他的思考不是受限 於我是技轉中心的人或是我是育成中心的人的這種思考方式。重點是他可以說我 覺得這個東西最好怎麼是怎麼做會獲得最大的效益。他要做利益的最大化,他的 思維不是受現有的技轉的作業模式或是育成模式,他可以說這個技術我覺得應該

將這個技術變成學校的一個衍生企業,要有創造這種可能性。他的思考不是受限 於我是技轉中心的人或是我是育成中心的人的這種思考方式。重點是他可以說我 覺得這個東西最好怎麼是怎麼做會獲得最大的效益。他要做利益的最大化,他的 思維不是受現有的技轉的作業模式或是育成模式,他可以說這個技術我覺得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