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產學合作之概念與定義

國內對於「產學合作」的定義一直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定義方式,學者 彼此間、實務運作上以及官方定義上均存在著各自論述的狀況,這很容易 導致在推動產學合作過程中以及討論各機制整合時產生邏輯上的困擾。雖 然教育部已於民國 95 年 12 月 28 日發布「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 對於產學合作的概念作出明確定義,然而大專校院的內規以及會計法規仍 未同步修正,衍生諸多問題,後續將作詳細的論述。在此整理各界對於產 學合作的定義如下述。

一、 產學合作之定義 1. 文獻論述部分

(1) 康自立(1985)1認為產學合作係指學校為求學術理論實用發 展,以及企業為求技術提升的一種合作方式,合作過程顧及教 師的專業程度、學生生涯目標中之職業準備,以及企業的創新 目標與可用資源,雙方以契約關係進行合作,其效益有益於合 作雙方預期目標的達成。

(2) 林清和(1994)2認為產學合作是利用學校現有設備和充沛的研 究人才,讓學術的基礎研究與企業的應用研究結合,發揮更大 的經濟效力,其最大的目的是讓學術理論與企業單位的需求能 有更密切的配合,提昇國內的研究發展技術水準。主要的對象 係以學校教師為主。

(3) 杜瑞澤(1996)3認為產學合作實施的目的在於建立管道,加強 教育界與產業界雙向交流,促進相互關係,藉由教育界導引產 業界正確的經營理念,協助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相對地提昇 教育界研究發展水準,最終達成區域科技資源整合之理想。

(4) 蕭錫錡(1994)4認為產學合作是指教師或教師指導下之學生,

參與事業單位有報酬的專案研究、產品開發、製程改善、研究 發展等合作計劃。

1 康自立,建教合作原理,全華書局,台北,1985。

2 林清和,「產學合作之特色」,技職雙月刊,第 23 期,32~35 頁,1994。

3 杜瑞澤,「產學合作於設計教育之重要性研究」,工業設計,第 25 卷,第 2 期,頁 2~4,1996。

4 蕭錫錡,「我國工業教育建教合作之探討」,教育資料集刊,第 19 期,161~177 頁,1994。

(5) 林炎旦(1997)5認為產學合作旨在結合學術理論與企業單位生

(7) 任彰雄(2004)7認為產業界(Industry)指生產事業,特別在 工業或製造業;學術界(Academy)指大專學校及其教師與研究 人員;產學合作(Industry-Academy Cooperation)是指大學 參與民間企業單位進行合作之活動,包括專案研究、產品開發、

製程改善、提升技術、研究發展、推廣教育、建教合作、測試 評估、技術移轉等之交易合作計畫。

(8) 林姵君(2006)8認為產學合作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是指學術界與產業界間共同研發、合作,一方 面落實學術界先導性與實用性技術研究,一方面鼓勵企業積極

http://www.mba.yuntech.edu.tw/2006%20Industry-Education%20Handbook/index.html >(最後點閱時間 為 2009 年 4 月 20 日)

這是由教育部補助計畫提出之產學合作手冊,手冊羅列各 項產學合作推動之注意事項以及產學合作之意義,可由教育部 產學合作資訊網下載。

該手冊明確表示,產學合作的意義係指「為了結合學術理 論與企業實務經驗,讓理論與實務彼此的差異程度更為縮短,

並有效利用學校設備與人才,讓技術研究發展有更寬廣的空 間;以合作對象與內容而言,產學合作是以公、民營事業單位 的研究人員、工程師或各層級學校教師為主要對象,且所合作 的內容偏在研究開發或中、高層技術人力的培育與進修為主;

以合作的目的與效益而言,產學合作實施的目的在於建立管 道,加強教育界與產業界雙向交流,促進相互關係,藉由教育 界導引產業界正確的經營理念,協助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相 對地提昇教育界研究發展水準,最終達成區域科技資源整合之 理想。」其定義上是採學者林炎旦與杜瑞澤的見解。

(2) 教育部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

因應產學合作型態之演進與大學校院推動產學合作工作 之需要,教育部於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公佈「大專校 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對於產學合作之定義做出具體而明確的 解釋。

關於產學合作的目標方面,該辦法於第二條表示:「大學 及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學校)辦理產學合作,應以促進知識之 累積與擴散作為目標,發揮教育、訓練、研究、服務之功能,

並裨益國家教育與經濟發展。」

關於產學合作的定義方面,該辦法第三條明確表示:「本 辦法所稱產學合作,指學校為促進各類產業發展,與政府機關、

事業機關、民間團體、學術研究機構等合作辦理下列事項之一 者:一、各類研究發展及其應用事項:包括專題研究、物質交 換、檢測檢驗、技術服務、諮詢顧問、專利申請、技術移轉、

創新育成等。二、各類教育、培訓、研習、研討、實習或訓練 等相關合作事項。三、其他有關學校智慧財產權益之運用事項。」

由此可知,教育部以法令拍板定案之產學合作定義,涵蓋了研 究發展與應用事項、教育培訓與研習訓練之合作,並以概括條 款擴及其他有關學校智慧財產權益之運用事項,範圍甚廣。此 外,合作的對象不僅止在於民間團體如公司等,亦涵蓋學術研 究機構與政府機關,係採較廣義之規範方式。

3. 小結

綜觀上述文獻論述與實務運作所涉法令之意旨可知,產學合 作的精神在於縮短理論與實務間的落差、有效利用學校設備與人 才、協助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同時學校可有高度的自主規劃經營 空間以取得合法利潤。在產學合作的方式則可以展開為:一、研究 發展與應用事項;二、各類教育、培訓、研習、研討、實習或訓練 等相關合作事項;三、其他有關學校智慧財產權益之運用事項。

結合教育部大專校院產學合作實施辦法第一條與第二條所 述,雖大致上掌握了文獻論述與實務運作的主要目標與方式,然而 忽略了實際上產學合作為目前大專校院面對政府經費來源日漸減 少的狀況下尋求自給自足的重要管道,同時,教育部亦要求學校源 自企業之研究經費比例應逐年上升。因此,學者林炎旦定義中論及 學校以產學合作為獲取合法利潤的面向亦應納入產學合作定義中 不可忽視的一環。

本研究在此提出對於產學合作名詞定義之初步淺見。本研究 認為基於教育部辦法之定義為基礎,同時考量產學合作同時為獲取 合法利潤的面向,可定義產學合作之概念為:「大學及專科學校以 促進知識之累積與擴散作為目標,發揮教育、訓練、研究、服務之 功能,並裨益國家教育與經濟發展,在獲取合法利潤收入以挹注研 究與發展的精神下,與政府機關、事業機關、民間團體、學術研究 機構等合作辦理下列事項之一者:一、各類研究發展及其應用事 項;二、各類教育、培訓、研習、研討、實習或訓練等相關合作事 項;三、其他有關學校智慧財產權益之運用事項。」

二、 產學合作與建教合作之概念釐清

建教合作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用詞,在大學校院內也是最常提到的 產學合作名詞。然而在近幾年國科會推動產學合作計畫與技術移轉中 心的浪潮中,建教合作、產學合作與技術移轉的界線似乎顯得模糊不 清。這個問題困擾著實務運作甚深,因為實務運作上產學合作收入的 運用自由度深受相關會計法令拘束,然而會計法令在產學合作各項收 入定義上的模糊導致會計人員以最狹義的方式去進行產學合作收入的 分配,造成了產學合作推展的重大負面影響。在此,本研究整理過去 學者意見與相關法令,試著去釐清產學合作與建教合作兩個名詞間的 關係。

1. 文獻論述部份

林海清(1991)10認為產學合作(business and industrial liaison system)亦可稱之為teacher industry linkage,主要是 源之於「建教合作」但卻不等於「建教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產學合作與建教合作之關係如圖 1-1 所示。

以地區需要為主 以合作雙方的目的為內容的主

教合作」的名義所涵蓋。這是因為建教合作的名詞起源較早,因此

運用事項。因此,法令定義上的產學合作似乎已經成為最上位概

三、 產學合作之類型 1. 文獻論述部份

(1) 曾超信、王文賢(1993)14針對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民間業者進行

A. 專門的技術移轉給廠商,

B. 先期開發聯盟(Early joint development):廠商們在研究

C. 合作承包(Subcontract):廠商(或研究機構)自行研發技

D. 客 產

E. 規格制定(Joint spec-definition):共訂產品規格,為合 F. 合作開發(Joint development):在契約下企業與研究單位 G. 先期授權(Early license):經濟部委託,研究機構與企業 H. 原形授權(Prototype license):研究機構技術研發完成,

I. 產 tium):研究機構參與同類廠商為

J. 衍 情況下,邀請企業參與創

(2) J.Lee&H.N.Win(2004)15指出產學(研)間技術移轉模式包 A. 學生交流、研討會、公開發表(Collegial interchange ,

技術移轉所用的模式進行分類:

技術授權(Licensing):指專利與 提供資料與技術說明。

技術之初已組成開發聯盟與訂定產品規格,後期研究機構再 參與開發。

術,研發完成之後再進行移轉給研究機構(或廠商)。 戶委託(Customer design):接受客戶委託開發技術或 品。

作開發之前期工作。

共同合作研發。

以先期合作方式進行研發。

直接移轉廠商商品化。

品聯盟(Product consor

同一種產品開發所組成的聯盟。

生公司(Spin-off):在尚無技術 立新公司,並協助部分技術員工加入。

括九種方式:

Conference, Publication ):這是一透過共事進行非正式 與免費的知識交換活動,包括呈現在專業與技術研討會與公

14 曾超信,王文賢,「研究機構技術移轉之探討∼以工研院為例」,促進產業升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4 曾超信,王文賢,「研究機構技術移轉之探討∼以工研院為例」,促進產業升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