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徐復觀論「傳統」

第二章 殷海光與徐復觀面向「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態度

第三節 徐復觀論「傳統」

徐復觀常說「中國傳統文化」就是「仁心的文化」,肯定中國儒家道德生命 的論述是有價值的,而且屬於很根本的價值,在許多研究徐復觀的學術論文中,

也普遍呈現出,徐復觀是較為傾向擁護「中國傳統文化」與儒學的形象,並且在 前述 1957 年與殷海光的論戰中,徐復觀實際上就是在為維護「中國傳統文化」

的價值而戰,雖然這一場筆戰中的文章來往,並未讓當時的雙方人馬達到有效討 論,更遑論形成共識,但是徐復觀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相關看法,後來也有 專門闢文論述,並且多方投稿,採用的觀點也一直都很一致,比如〈論傳統〉和

〈傳統與文化〉等文,46因此有關徐復觀面對傳統的態度,我們也可以參考這些 專題論述的文章來判斷,如同前節所述的殷海光,並非徐復觀所言,就是一位單 純的「文化暴徒」,本文同樣認為,經過閱讀這些徐復觀自我闡述的文章後,我 們可以更加清楚徐復觀的想法,並且有機會更公允去判斷,徐復觀是否真如殷海 光所言,是一個源於「護短」心理的「開倒車的復古主義」者?

一、徐復觀對「傳統」的定義

徐復觀對於「傳統」一直都有明確的闡釋,而且從未有過大變更,可知他對 此番論述的態度始終堅定,例如徐復觀在〈論傳統〉一文中定義所謂的「傳統」, 就認為:

我們所說的傳統,是某一集團或某一民族,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觀念。

因為是代代相傳,所以從時間上看,有其統緒性;因為是某集團的,所以 從空間上看,有其統一性。47

46 徐復觀:〈論傳統〉,《東風》,1962 年 5 月。徐復觀:〈傳統與文化〉,《華僑日報》,1962 年 4 月。

47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學術與思想(一)》,(台北,桂冠,1990 年),頁 290。

17

這樣的初步定義,其實和殷海光所認知的「傳統」即「社羣生活之經驗的累積」, 看似相差不遠,但其間意味或有不同。

徐復觀除了上述針對「傳統」所做出的較為籠統的定義外,比之殷海光對「傳 統」的論述,徐復觀尚有更加細節的闡述,如他認為,「傳統」還具備五種基本 的構成因素,即「民族性」、「社會性」、「歷史性」、「實踐性」、「秩序性」,48此 五者如果缺一,就不能成為「傳統」。此外,徐復觀還根據日本學者務臺理作在

〈歷史哲學的傳統問題〉中的說法,認為「傳統」的橫斷面可以分為「低次元的 傳統」和「高次元的傳統」兩個層次。所謂「低次元傳統」,徐復觀論述如下:

一切風俗習慣,也就是民俗學所研究的範圍,都是屬於低次元的傳統。它 有兩個特性:第一、它的精神意味比較少,而是多半表示在具體事象之中。

第二、它是被動的,即是所謂「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因為是具體而又缺 少自覺,所以它是靜態的存在。因為是靜態的存在,所以它便富於保守性。

它的自身,正如同「黃河之水,挾泥沙而俱下」,有許多是合理的,也有 許多是不合理的;有許多是可以適應時代的,有許多在時代上是落後的。

並且它沒有批判自己的能力。49

而相較於「低次元傳統」,所謂「高次元傳統」其論述如下:

高次元的傳統,則是通過低次元中的具體的事象,以發現隱藏在他們後面 的原始精神和原始目的。它常是由某一民族的宗教創教者、聖人、大藝術 家、大思想家等所創造出來的。它是精神的存在,不是目可見,耳可聞,

而須要通過反省、自覺,始能再發現的。並且由這種再發現,而會給與低 次元的傳統以批判。……。所以高次元傳統的本身,便含有超傳統性的意 義。更具體的說,它含有下面幾個特徵:第一、它是理想性的。這正如基 督教的儀式是低次元的,但他的博愛卻是高次元的,是理想性的。第二、

因為它必須經過人的自省自覺而始能發現,所以一經發現,它對低次元的 傳統,也一定是批判的。因為是批判的,所以第三、它是動態的。因為是 動態的,所以第四、它是在不斷形成之中,是繼承過去而又同時超越過去 的。50

徐復觀不僅認為「傳統」有高低兩種層次,同時也認為整個文化的橫斷面,也可 以分為「基層文化」和「高層文化」兩個層次。

所謂「基層文化」指的是「社會所傳承的低次的傳統」,是「無意識的,是

48 徐復觀:〈論傳統〉,《東風》,1962 年 5 月。

49 徐復觀:〈論傳統〉,《東風》,1962 年 5 月。

50 徐復觀:〈論傳統〉,《東風》,1962 年 5 月。

18

保守的,是以社會性為主的」,而所謂「高層文化」指的是「少數的知識份子,

對於知識的追求,個性的解放,新事物的獲得,新境界的開闢所作的努力」,是

「由知識份子個性的覺醒所產生出來的;它是前進的,解放的」,也「常常要求 打破傳統」。徐復觀認為「基層文化」與「高層文化」雖然時有矛盾衝突,但又 能同時並存,而無論哪一國的文化,也都包含這兩個部份,而這有賴於「高次元 傳統」在其中的運作,如徐復觀所說:

人的要求,常常是相反相成的;人一方面要求進步,一方面又要要求安定;

一方面要求自由,一方面又要求有規則。一方面喜新,一方面又念舊。務 臺理作說:「高次元的傳統,既不屬於基層文化,也不屬於高層文化;而 是在它們之間,從內在的關連使二者得到和諧。」所以高次元傳統的作用,

是在融合解消兩層文化的衝突,使這兩層文化得到折衷而構成生活上的秩 序、諧和的。51

這就是徐復觀對於「傳統」的看法,較之殷海光的說法,顯然有更加細緻的系統 性論述,本文暫且不評述這種高、低傳統之別,與基層、高層文化之分是否合理,

僅從徐復觀的這種論述,我們可以得知徐復觀至少認為「傳統」是有高低、可以 撿選的,有的值得保留、有的需要反省批判,而且同時留意社羣生活中,追求「進 步」與「安定」的目標,是需要平衡的,而這部分的思考,其實與殷海光的觀察 相同,但是二人面對的態度是有所不同的,至少觀看雙方的論述,殷海光並不如 徐復觀對「傳統」有自信,並且認為「傳統」有自新的力量,殷海光所看待的「傳 統」,是一種人們用來生活的工具,就算需要革新,也是需要人們親自動手汰舊 換新,「傳統」的本身並不能如徐復觀一樣,將之視為一個活生生的存在。

二、徐復觀衡量「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如前所述,徐復觀與殷海光對於「傳統」的定義看似相仿,但意味卻有所不 同,不過對於徐復觀而言,「傳統」有好有壞,也是可以篩選的,那麼衡量「傳 統」價值的標準是什麼?

徐復觀認為:

所謂傳統,是在不斷地形成中進行;……。長江就如同傳統,漢水及其他 諸水,就如同加入傳統中的新因素。……。可以這樣說,新事物因加入到 傳統中而得發揮其功效,傳統因吸收新事物而得維持其生存。52

51 徐復觀:〈論傳統〉,《東風》,1962 年 5 月。

52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學術與思想(一)》,(台北,桂冠,1990 年),頁 290。

19

如果加上前文的闡述看來,對徐復觀而言,每一個社羣的「傳統」既然都包含高 次元與低次元的「傳統」,那麼「傳統」本身就具備有自省批判能力,其中的「高 次元傳統」自然能夠推進不斷流動的傳統長河,如果「傳統」在不斷流動的過程 中,出現如殷海光所言,可能會有失去彈性、僵化的狀況出現,那麼任何一個「傳 統」本身也會對此有所調節,因此如果我們將同樣的論述放在「中國傳統文化」

上,也是一樣可以套用的,根據這樣的說法,我們應當可以期待「中國傳統文化」

進行自我調節的成果。

在徐復觀看來,「中國傳統文化」自有源源不絕的生命原動力,可以進行自 身的反省與批判,因此重點在於,人們必須把其中的「高層次傳統」找尋出來,

一個社群不需要否定自己的「傳統」,反而應該好好檢視自己的「傳統」,因為其 中自必蘊含革新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徐復觀對於「傳統」價值的自信與堅定從 何而來,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徐復觀時有擁護「中國傳統文化」的言論出現,並且 總是不斷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中,進行不斷再發現的可能,而假如將他的這 種動作,抨擊為「開倒車的復古主義」,也是言過其實了。

其實,徐復觀自己早在與殷海光針對「中國傳統文化」態度進行爭論時,就 曾說過自己時常談論「中國傳統文化」,並非想要復古,而是他自己確實感覺到 透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再省,「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能夠自新,並且能夠提 供因應當前社會危機的重要價值,所以他會說:

現在世界文化的危機,人類的危機,是因為一味向外求,得到了知識,得 到了自然,得到了權力,卻失掉了自己,失掉了自己的性,即所謂「人失 其性」的結果。人失其性,人類的愛無處生根,因此安頓不下鄰人,也安 頓不下自己。所以現在文化的反省,首先要表現在「復性」上面,使愛能 在人的本身生根。因之使愛能融合於現代文化之中,使現在化能因愛而轉 換其價值。中國文化是一種以仁為中心的「復性文化」。提撕中國文化的 真精神,是一種「復性」「復仁」的運動。這不僅是中國文化自己的再生,

也是國人在苦難的世界中對於人類文化的反省所作的貢獻。53

對「現代」而言,人類在科學技術之前,似乎迷失了自己,對未來而言,

人類在科學技術之前,更會迷失了自己,關於由傳統而來的許多人生價值,

這都是來自人的自我發現、把握的一種努力。但在時間上又都是在科學技 術遠不如今日的時代所提出的。時代隨科學技術而變,人生的價值,人生 的態度,當然也會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變。在今日而依然談過去的人生 價值以建立合理的人生態度,許多人便認為那簡直是復古、是反動,更何

這都是來自人的自我發現、把握的一種努力。但在時間上又都是在科學技 術遠不如今日的時代所提出的。時代隨科學技術而變,人生的價值,人生 的態度,當然也會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變。在今日而依然談過去的人生 價值以建立合理的人生態度,許多人便認為那簡直是復古、是反動,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