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政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雖然有人可能宣稱「我可以不碰政治」,

或者「讓政治歸政治」,但政治的影響早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尤其在今日 的臺灣,我們自認擁有「自由民主」,但政治與人民的關係並不只是形式上的「選 舉投票」等政治活動,我們的生活從經濟、教育、醫療到大眾娛樂等等,這些人 們日常生活會關心的領域,其實都可以看見政治影響的痕跡,因此了解政治、探 討政治思想,自有其實際意義。

政治思想有許多,但無論一個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如何完備,如果沒有意圖參 與推動或實踐,恐怕終究只能成為與人們實際生活脫節的思想理論,而在臺灣,

殷海光與徐復觀就是致力於學術之餘,也心繫政治的人物,他們二人公開發表的 文章或演說,除進行個人知識建構的篇章外,更時有針砭時局、意圖帶動社會輿 論的社論,最後甚至因此引來當權者的不滿與壓迫,可見其在政治上的影響力,

有時連當權者都忌憚,所以本文選擇殷海光與徐復觀作為探究政治思想的對象,

就是偏好並肯定他們立足於學術,但同時保持面向現實、欲有為於社會政治的殷 切態度。

1950 年代,殷海光與徐復觀跟著國民政府遷臺,他們帶著自己的政治理念,

實際在臺灣參與政治、批評時政,為爭取「自由民主」的實現而努力,在這個漫 長的奮鬥過程中,他們二人分別於《自由中國》與《民主評論》兩份期刊上,各 自作為主筆,除一面抨擊時政、希冀影響社會輿論外,也一面對臺灣當權者陳述 自己的政治觀點,呼籲政府讓「自由民主」的精神與價值發揚光大。這樣的兩位 思想家同樣反對中國共產黨的立場,都宣揚「自由民主」的理念,看似理應一路 同行,然而,他們對彼此的政治思想並不完全認同。

殷海光與徐復觀二人於政治思想上的主要矛盾有二,一是兩人在面對「中國 傳統文化」的態度有異,二是兩人對「自由」的看法出現爭執,而這兩部分的立 場不同,也影響他們對於「民主政治」的想像與建構方法出現分歧,因此殷海光 與徐復觀二人因為這些政治思想上的分歧,曾主要在《自由中國》與《民主評論》

兩份期刊上互相進行筆戰,幾次筆戰也都引起其他知識份子的關注與參與,導致 這些論爭一時擴大成為臺灣 1950 年代自由主義陣營與新儒家陣營的對壘態勢,

本文選擇聚焦在他們二人的論爭上,希望藉由對比的方式,描繪出他們的政治思 想面貌。

鑒於以上緣由,本文題為「殷海光與徐復觀政治思想論爭」。訂定這樣的題 目,主要研究目的在於本文期望能先針對「殷海光與徐復觀的政治思想論爭」進 行探析,為他們二人的政治思想作出較為完整的論述,除了將他們衝突發生的經

2

過闡述清楚外,也希望能透過對比的方式,凸顯出他們各自政治思想的不同之處,

並能先不論那些辯論之時較為情緒化的文字,而只就這些政治思想上的衝突進行 思考,回答出殷海光與徐復觀在同為追求「自由民主」的立場上,亟欲為各自擁 護的觀點進行爭論的理由是什麼?擔憂的狀況是什麼?以及,他們之間有沒有真 正無法調和的觀點存在?

此外,本文也希望能進一步將這些思考與臺灣的社會政治現況作出連結,因 此也在附錄部分,放入一些與臺灣社會政治議題相關的思索供討論參考,期能給 出一點也許有益於臺灣的微薄回饋。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材料

根據本文論題,殷海光與徐復觀的的政治思想論爭即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

這指的是他們在 1954 到 1958 年間,源於面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立場與對「自 由」的看法有所差異而產生的隔空筆戰,也是本文最主要的研究範圍。

在這段期間,《自由中國》與《民主評論》作為他們主要進行筆戰的戰場,

即為本文主要的研究材料。而在清楚論述完殷海光與徐復觀各自的批評觀點後,

本文也會再輔以殷海光與徐復觀的其它相關個人著作,以及他們在其它刊物上曾 發表過相關看法的零星篇章作為材料。因此,包括他們的個人著作,和除《自由 中國》、《民主評論》兩份刊物外,諸如《華僑日報》、《祖國周刊》、《文星雜誌》、

《東風》等刊物,也都是本文會採用到的材料。

本文期能以殷海光與徐復觀在 1954 到 1958 年間,於《自由中國》與《民主 評論》上各自執筆的爭執篇章為主,以他們的其他相關著作為輔,勾勒出他們的 政治思想面貌,與之所以會產生分歧的可能原因。至於 1950 年代時,關於臺灣 自由主義與新儒家更多層面的討論,雖然與本文極其相關,諸如雷震、張佛泉、

唐君毅、牟宗三等,其實都是與殷海光、徐復觀關係相當密切的人,對於本文相 關議題也各自都有精彩論述,但受限於筆者能力,本文僅能先聚焦於殷海光與徐 復觀的論爭部分做出論述。

第三節 文獻回顧

殷海光與徐復觀的個別研究相當多,而將殷海光與徐復觀的政治思想放在一 起進行研究比較的專書較少,與本文研究最相關的專書,主要是謝曉東 2008 年 出版的《現代新儒學與自由主義:徐復觀殷海光政治哲學比較研究》。1該書透過 作者自身對於政治哲學所理解的一套架構,為殷海光和徐復觀的政治思想做出系

1 謝曉東:《現代新儒學與自由主義:徐復觀殷海光政治哲學比較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8 年)。

3

4

與本論文要探討的議題有部分相關,且將徐復觀與殷海光關於「中國傳統文化」

的論辯,放在中國回應西方現代化思潮的脈絡下去探討,其觀點與論述方式於本 論文的寫作方式與思考方向皆有所啟發,但是作者把臺灣完全放在「中國傳統文 化」的涵蓋範圍下做論述,其實已經不符合如今實際的臺灣現況,並且在處理殷 海光與徐復觀的「傳統文化」論爭時,立場明顯較偏向徐復觀,對於殷海光的評 價也著重在他晚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轉向,而將其作為一個承認自己錯 誤的自新者來歌頌其人格,等於間接否定殷海光半生極力批判「中國傳統文化」

的價值,是本論文覺得可以再商議的地方;翁志宗的〈自由主義者與當代新儒家 的政治論述之比較:以殷海光、張佛泉、牟宗三、唐君毅、徐復觀的論述為核心〉, 主要是將殷海光與徐復觀分別放入自由主義者與當代新儒家的派別之中,為兩人 的政治思想做論述,全文勾勒的歷史背景宏闊,包含的人物思想眾多,對於本論 文的研究頗有助益,但是因為所探討的人物較多,因此在殷海光與徐復觀的描寫 篇幅上自然較少,實際上更多的在針對牟宗三與唐君毅的思想做闡述,與本論文 想聚焦探討的人物有所不同。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文研究的焦點是殷海光與徐復觀的政治思想論爭,而殷海光與徐復觀的政 治思想除了二人的專書之外,論爭衝突的部分,更多的呈現在《自由中國》與《民 主評論》等期刊之中,並且這些論爭後來也發展成為臺灣 1950 年代一個被記述 的歷史事件,因此本文研究擬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歷史研究法」對於這個論 題進行研究。

首先,「文獻分析法」的具體步驟是透過文獻的蒐集、分析、歸納等動作來 處理文獻,並且對這些文獻做出客觀、有系統的描述。本論文研究將根據「文獻 分析法」,蒐羅殷海光和徐復觀所撰寫的專書、期刊社論、書信等文獻,並且對 於這些文獻做出分析整理,最後將歸納出殷海光與徐復觀在政治思想上的異同,

再根據這些事實所呈現出的二人政治思想之異同做出判斷,以協助完成本論文研 究的論點形成。

其次,歷史研究法則是有系統的進行蒐集資料,客觀評鑑這些與事件相關的 資料,以考察出事件發生的起因與結果,與事件發生後可能產生的趨勢,最後研 究者將對於事件提出準確的描述與解釋,希望能有助於解釋現況與預測未來。本 論文基於論題的性質,因此也將根據歷史研究法,蒐集殷海光與徐復觀在期刊社 論上所發表的政治思想論爭文章,並且屏除其中的情緒化文字,採用客觀的態度 來探析他們論爭的起因是什麼?如何發展?影響為何?最後對於殷海光與徐復 觀的思想衝突,本文除了在正文部分做出描述與詮解之外,也希望能夠將這些問 題的討論連結至現代時空,在附錄部分對臺灣當代社會的紛爭作出思索與解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