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殷海光與徐復觀面向「中國傳統文化」的不同態度

第四節 結語

綜合前兩節殷海光與徐復觀對於「傳統」的各別論述,可知雖然他們二人對

「傳統」的定義看起來有些相仿,不過實際上看待「傳統」的方式和理解還是有 所差別的,而且根據學者謝曉東引用美國社會學家希爾斯的《論傳統》中的定義 來觀照二人對於「傳統」的論述,也可見二人的不同之處,該篇文章指出:

傳統──代代相傳的事物──包括物質實體,包括人們對各種事物的信仰,

關於人和事件的形象,也包括慣例和制度。它可以是建築物、紀念碑、景 物、雕塑、繪畫、書籍、工具和機器。它涵括一個特定時期內某個社會所 擁有的一切事物,而這一切在其擁有者發現它們之前已經存在。62

謝曉東認為「一言以蔽之,傳統是文化遺產的總和,它是過去流傳給現在的既定 事物」,63而有鑑於徐復觀把「傳統」分為「低次元傳統」和「高次元傳統」,即 風俗與其背後的思想觀念,這其實排除許多應該屬於「傳統」的東西,比如在徐 復觀看來,中國兩千年的專制統治就不是所謂的「傳統」,他說:「政治的統治,

和社會的傳統,並不是一樣的東西,……。我們兩千年的專制政治,也自然會浸 透到我們的傳統中去。」64謝曉東認為,徐復觀這樣的論述很可能與一般人的直 覺認知不同,本文也認同他的這項觀察,我們甚至可以說殷海光之所以時常不滿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始終走不出專制政治有很大的關係,在殷海光眼裡,

中國「兩千年的專制政治」也是「社羣生活之經驗累積」的一部分,也屬於「傳 統」的一部分,而假若以希爾斯的定義來看徐復觀與殷海光的說法,那麼殷海光 將「傳統」視為客觀經驗事實的存在,這樣的思考似乎比較接近希爾斯的想法,

但是殷海光的確比較著重「中國傳統文化」中為人詬病的部分,而不若徐復觀時 常能在「高次元傳統」中看見積極力量,這應該也源於二人對於「傳統」的定義 與看待方式有所差別。

這個差別在於徐復觀對於「傳統」的看法是較為自信的,認為「傳統」自身 有自新的力量,將「傳統」視為一個活生生的存在,並認為假如「傳統」有不好

62 希爾斯(E. Shils)著,傅鏗等譯:《論傳統》(台北,桂冠,1992 年),頁 16。

63 謝曉東:《現代新儒學與自由主義──徐復觀殷海光政治哲學比較研究》,頁 48。

64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學術與思想(一)》,(台北,桂冠,1990 年),頁 290。

23

的部分,也會透過「傳統」自身進行淘洗革新,所以徐復觀會說:「有許多傳統 的風俗習慣,是由新事物的出現而自然會改變的」。65當然,這與事實情況究竟 是否相符,應該還有待商榷。相較之下,殷海光則比較像是將「傳統」看作一個 客觀的物品存在,認為「傳統」是人們生活的工具,一個工具的價值在於有用無 用,而是否要丟棄,也需要人們來做出抉擇,「傳統」本身是需要人的力量去推 動的,這就和徐復觀的說法就有所差異。

不過徐復觀與殷海光都能不避諱的提到「傳統」的好與壞,其實並沒有全盤 擁護「傳統」,或者全盤反對「傳統」的極端情形出現,也都贊成就現實層面的 問題來討論,認為「傳統」都是可以修正的,且同樣認可,為了吸收「中國傳統 文化」未產生而出的「民主」與「科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必須作出適當回應 與調整的。所以本文認為,雖然殷海光和徐復觀對於「傳統」的看待方式和理解 有些差異,但是在實際面對傳統時,所做出的回應並沒有真正過大的歧異,唯獨 在衡量「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時,他們二人做出了不同的判斷,這才是他們真 正的衝突所在。

其實無論殷海光和徐復觀如何定義「傳統」,或者認為「傳統」是否具有自 身革新的生命力,本文認為就現實層面看來,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很難在自然狀 態下,將自己發展已久的「傳統文化」,在短時間內或淘汰或革新,無論我們認 為這種「傳統文化」是好是壞、有用無用,當然,更別說是企圖讓人們完全剝離 哪一部分自身沿襲已久的「傳統文化」。

如果我們對自身的「傳統文化」有所疑惑,那麼也許我們真正能夠做的,只 有確實面對屬於自己的「傳統文化」,並因應時代的需求,或者利用某些「傳統 文化」的慣性去完成時代需求,或者以替代需求的方式,針對某些令人不滿的「傳 統文化」去一點一滴進行變革,對人們來說,真正重要的,可能只是整個社會需 要隨時慢下來思考關於自身「傳統文化」的問題,而如同殷海光這樣不太談論的 方式,或者如徐復觀這般,務必希望能從「傳統文化」中找出革新力量,可能都 不是最實際的處理方式。

以面對「中國傳統文化」而言,當這份「中國傳統文化」已經存在那裡了,

而生活依然依循各種「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們遇到困惑時,能做可能是一一去檢 視自身的「傳統文化」內涵,並判斷是否應該做出什麼行動來逐一因應。如果像 殷海光這般,不給予過多關注,或者認為可以直接拋棄的態度,恐怕是難以說服 龐大社會共同做出一致選擇的,畢竟一份人們沿襲已久的「傳統文化」,即使通 過任何理性層面的檢視,也還可能存有人們無法輕易割捨的情感歸屬存在。可是 如果像徐復觀這般,時常希望從「傳統文化」中找到可供利用的「高次元傳統」, 這種思考方式其實也是讓人存疑的。本文雖然略述了徐復觀從「中國傳統文化」

中所提取出來的「高次元傳統」,即「心的文化」,也肯定他的這些詮釋與建構在 當時所展現的新意與靈活,但回歸到他對於「傳統文化」的總體論述,可議之處

65 殷海光著,林正弘主編:《殷海光全集──學術與思想(一)》,(台北,桂冠,1990 年),頁 290。

24

應該還有許多,比如我們本就很難確知人類歷史的每一個「傳統文化」都必然存 在「高次元傳統」,都具備自我革新的力量,這種純粹的樂觀與自信應該難以服 眾,而人們也恐怕更願意相信,這只是徐復觀為了幫當時的「中國傳統文化」與 民主政治作出連結,所特別提倡的一份理據而已。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