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影響道德意志貫徹「習」論誠意慎獨教法

第五章 就主體擴充言黃宗羲工夫論

第二節 從影響道德意志貫徹「習」論誠意慎獨教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現的內在普遍性。也就是說以康德立法描述黃宗羲論「性」,可說明作為活動 根據的一面,然無法描述「性」作為能力與在氣化開展的一面。

(二) 「性」作為價值能力以直覺呈現

從黃宗羲與劉蕺山看來自由的主體以直覺呈現,在具體上自由的主體也就 是本體須藉由實踐活動浮現。然如何使本體呈現,有賴於實踐活動,對本體的 認識需透過自己親自驗証、親自體會。

如第二章談到對於先言一法則如何,黃宗羲與劉蕺山是反對的。黃宗羲與 劉蕺山不同於西方康德,即在於康德哲學係藉由立法激起道德意志。根據黃宗 羲強調本體需透過實踐親自體會指出:

盈天地皆心也,變化不測,不能不萬殊。……夫先儒之語錄,人人不 同,只是印我之心體變動不居。若執定成局,終是受用不得。……要皆 功力所至,竭其心之萬殊者而後成家,未嘗以懵懂精神冒人糟粕。388 能發現此不同在於,康德主張對自由意志不能有直覺,自由意志就立法而 顯。黃宗羲與劉蕺山則把直覺視為本體呈現,黃宗羲之所以言一本萬殊正是基 於此直覺肯定,才對各派自己真誠體會不同內容給予認同。從黃宗羲強調本體 需透過實踐親自體會進而主張各種學派、各種工夫路徑上,為心體表現屬心體 的一部分必須涵容,可發現在他看來本體以直覺方式呈現,是反對憑空想像一 法則作為標準。黃宗羲與劉蕺山關注在實踐中如何不把感覺與直覺相混,使原 如火苗般直覺作為人活動之主導,得以完全呈現;在此強調擴充學習思辨以把 持本體的客觀性,於此可看出其在同於康德避免脫離外在影響重客觀思辨避免 獨斷下,與康德的差異。

此差異來自價值主體表現形式,黃宗羲與劉蕺山主張性作為道德能力在氣 化實踐呈現;康德自由意志乃由法則格準,只有在法則建立上被理解;然兩者 皆表示出人的價值主體非依外在因素而顯。

第二節 從影響道德意志貫徹「習」論誠意慎獨教法

一、擴充工夫從「習」對本體呈顯影響談起

如前面提到黃宗羲反對把義理根源,視為氣化之外存在。在參考劉蕺山與 黃宗羲反對「道心」「人心」之分。

根據劉蕺山由性只有氣質之性指出:

388 黃宗羲:《明儒學案‧原序》,《黃宗羲全集》,第 7 冊,頁 3。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心只有人心,而道心者人之所以為心也,性只有氣質之性,而義理之性 者氣質之所以為性也。389

黃宗羲由道心亦為虛靈知覺指出:

殊不知降衷而為虛靈知覺,只此道心,道心即人心之本心。390 與黃宗羲引劉蕺山主張:

從先師「道心即人心之本心,義理之性即氣質之本性,離氣質無所謂性」

而來。391

他承繼劉蕺山反對「道心」「人心」之分,心只有「人心」,「道心」指 人之所以為心。「性」只有氣質之性,而義理之性指的是氣質之所以為性也。

認為「道心」只是指「人心」的本心,是從「人心」之所以當為,心之為心者 而言。也因此反對在「氣質之性」外,別有一「義理之性」作為根據。道德能 力之「義理之性」存於氣化中,「道心」、「義理之性」就「人心」與「氣質 之性」作為實踐根據而論。面對人何以會為惡,黃宗羲贊同孫淇澳主張,並引 孫淇澳說法指出:

今不知為習,而強繫之性,又不敢明說性,而特創氣質之性之說,此吾 所不知也。392

黃宗羲在對人何以會為惡,強調不可以「氣質之性」言惡下,他從「習」

作討論。駁斥主張從「人心」「氣質之性」論現實之惡,不知「習」作為影響 本體呈顯的善惡原因。關於「習」如何影響本體呈顯,前面第四章第三節曾提 到黃宗羲「性」之待養,論「習」對「性」擴充影響談工夫時就人從生當下便 受「習」影響,論氣質之善與「性」的待養作過解析。

面對「習」的影響,就本體擴充建立工夫,對於「習」與本體擴充關聯黃 宗羲認為:

赤子之心,只知一箇父母,……逮其後來,世故日深,將習俗之知能,

換了本然之知能,便失赤子之心。393

389 黃宗羲:《明儒學案‧蕺山學案》,《黃宗羲全集》,第 8 冊,頁 927。

390 黃宗羲:《孟子師說‧仁人心也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141。

391 黃宗羲:〈與陳乾初論學書〉,《黃宗羲全集》,第 10 冊,頁 159。

392 黃宗羲:《孟子師說‧富歲子弟多賴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137。

393 黃宗羲:《孟子師說‧不失赤子之心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108。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於此「習」可作以下之解析:

(一) 「習」之惡,是就「習」影響價值貫徹而言 .

黃宗羲就人自出生註定有其背景、處境、立場且受其影響,隨歲月而加 深。於「性」之呈現有了差異,黃宗羲從此避免以氣質為惡說惡源,為從氣之 善強調道德意志,提供氣化實踐論說之基礎。避免憑空想像一抽像的道德源 頭。黃宗羲由氣化中就不受背景、處境、立場影響下,道德意志的呈現論德,

強調「習」對主體發展影響,從「習」論主體呈顯。

黃宗羲雖以「習」論惡源,將這些背景、處境、立場影響作為人之間呈現 具體差別、價值意識差異原因,然黃宗羲於價值上非否定「習」之存在。黃宗 羲所謂的惡乃是背景、處境、立場的「習」影響最初之「性」而說。黃宗羲的 目的乃是使價值能力「性」能夠呈現,也就是以價值能力主導活動。然如前文 談到在具體上人最初之性待養,也就是在氣化中,這些背景、處境、立場影響 伴隨於人的成長。(性與習一個就先天言,一個就後天言,性相近,習相遠,

雖蕺山言性言其後天,只是指不離於氣化,習也不都是壞的,習善則善)但人 往往把這些影響,形成種種想法作為行為引導,取代原有的道德意志。對此如 前引文黃宗羲:「逮其後來,世故日深,將習俗之知能,換了本然之知能,便 失赤子之心。」把此視為惡之原因。也就是黃宗羲所說「習」之惡不在「習」

對人產生的殊異性,而是就「習」影響道德意志貫徹,取代道德意志做為指 導。

(二) 從「習」談透過後天因素以喚醒道德意志

在黃宗羲看來「習」之惡非「習」自身,乃是將人出生便有的才華、家世 背景、家庭所處境、及人際交往形成種種見解立場等後天所有之「習」,作為 價值引導,忽視天生本有的良能而起。

於此道德意志擴充須面對這些後天因素來談。如前文談到黃宗羲主張《孟 子》以不善言「習」只針對〈性猶湍水章〉,根據《孟子》不善言「習」主張 黃宗羲指出:

告子兼善惡以言習,搏之激之,孟子單以不善言習。其善者既從習來,

亦是導其性之固有耳!394

黃宗羲認為搏之激之,乃針對告子,目的在強調價值非「外鑠」,是人所 固有,針對「性」於氣化的呈現,強調以固有之「性」對人做出指導。

394 黃宗羲:《孟子師說‧性猶湍水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133。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對於氣化當中人因「習」染而有差異,黃宗羲從「習」能知善角度,主張 言「善者既從習來,亦是導其性之固有耳」。主張人能藉後天因素,指導如何 為善,是因有道德意志根據,如第四章第一節說,人藉由道德意志作為行為標 準的禮法,進行道德感養成擴充其「性」而成全。

二、誠意慎獨教法

前面論「習」時,談到後天的「習」對人的影響;黃宗羲主張從威儀、禮 法、教育指導人如何為善,於氣化活動把握道德意志。黃宗羲之所以重視後天 習慣養成,是要藉道德習慣引發人的道德意志。然而根據黃宗羲看法,在氣化 活動下,人所根據方向是否真的道德意志要求之「意」,而不是隨後天外在影 響的「念」。針對此問題劉蕺山強調主靜提出「慎獨」、「誠意」主靜工夫 論,也被黃宗羲承繼談孟子的養氣、求放心。

(一) 面對「習」的影響,從「主靜」強調對己檢討實踐的優先性 參考黃宗羲於「主靜」、「慎獨」指出:

饒雙峯曰:「未應事以前,未發之中,如何執得,須是事到面前,方始 量度何處是過,……」愚謂未發之前慎獨,便是執中,……若事物之 來,方始較量其過不及而執之,則是先方圓而後規矩,非規矩以為方圓 也,正是子莫之執中。後世模棱調停之說,皆出於此。395

所謂的「主靜」工夫,便是針對「習」,在氣化活動先行「慎獨」收攝心 神反省自身的工夫,黃宗羲從主張先行「慎獨」便是執中擇善而行,來強調

「主靜」工夫是絕對必要,由黃宗羲反對饒雙峯「須是事到面前,方始量度何 處是過」的說法,可知黃宗羲認為若事物已發生在面前,才開始「省察」行為 是否合理,等同在道德意志無法呈顯下,由以已發生事物論標準,而不是從普 遍標準規矩論事,落於現實主義,就錯誤觀念論事。唯黃宗羲與劉蕺山雖同樣 主張在平素事情尚未發生前,就要有未發慎獨工夫,但側重點微異,相較劉蕺 山言:「君子惓惓於謹獨於此。」396對敬凜偏重,而黃宗羲「未發之前慎獨,

便是執中。」說法則較重自覺。

從黃宗羲指出:

象山云:「讀書講求義理,正是告子外義工夫。」亦已深中其病。而朱

395 黃宗羲:《孟子師說‧禹惡酒旨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113。

396 黃宗羲:《子劉子學言‧卷二》,《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326。同見於劉宗周:《子 劉子學言‧學言中》,《劉宗周全集》,第 2 冊,頁 429。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子謂其靜坐澄心,卻是外義,恐未必然也。397

黃宗羲主張,忽略後天積習產生在之弊病,等同忽略人根據自身道德意志 於氣化實踐下呈顯。人在針對後天積習進行對己身之反省,如靜坐澄心已是在 依循道德意志主導實踐。此同於黃宗羲記載劉蕺山針對慎獨專屬靜存之主張,

會導致動時是否不用工夫之回答一般。根據黃宗羲載劉蕺山主張指出:

問:「慎獨專屬之靜存,則動時工夫果全無用否?」先生曰:「如樹木

問:「慎獨專屬之靜存,則動時工夫果全無用否?」先生曰:「如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