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擬定之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擬定之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體。」111工夫本體同一,朱光磊把本體與工夫分別思考,與黃宗羲思想脈絡並 不相同。在點出黃宗羲對劉蕺山同異時,思考方式已與黃宗羲思想有了差異,

不合於黃宗羲思想。且劉蕺山於〈原心〉也指出:「善通天下以為量,故不博 不可以言學。」112在工夫上,劉蕺山也有文化學術之鑽研之面相。所謂的差 異,只可說是同系統下著重點的偏向,不當就工夫本體分別言黃宗羲與劉蕺山 之同異。

勞思光、朱光磊都注意到,《尚書古文疏證》黃宗羲所著之序,在研究黃 宗羲思想的重要性。黃宗羲雖沒有劉蕺山所批評的尊心而賤性,但他的心性不 分;正是勞思光所指出,比起劉蕺山合「人心」與「道心」為一。更進一步,

黃宗羲認為「危」、「微」本出於《荀子》,「人心」、「道心」根本是荀子

「心」的觀念。正如朱光磊所指出黃宗羲反對將現實「人心」視為「危」、將 與理合一的「道心」視為「微」,並拋棄「人心」追求「道心」113。在此觀點 下,就人做為自己存在原因脈絡上,他不就形上形下一體二分而談,認為心只 有一個「人心」,就人心不失其本然言德。因避免過度關心價值分辨造成與活 動脫離,強調價值在活動中。筆者認為兩者在同一系統關注點差異,可從《尚 書古文疏證》黃宗羲所著之序,進行研究。

第三節 擬定之研究方法及進行步驟

作為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黃宗羲以發揚其師劉蕺山的誠意慎獨教為職 志,其書《明儒學案》的目的乃將身為廣義王學下的一支劉蕺山定義為心學正 宗,而《孟子師說》乃就其師誠意慎獨教,一由工夫論發展的合一論為宗旨,

詮釋《孟子》。惟在詮釋過程,卻也呈顯出其個人思想之脈絡。

一、探析各家對黃宗羲哲學研究觀點

目前相關學者對黃宗羲的研究顯示,黃宗羲重視「氣」與「自然」這點已 成各家共識,如牟宗三、古清美、鍾彩鈞、朱光磊等學者著重從「氣」與「自 然」角度探討劉蕺山與黃宗羲之間的異同。綜觀黃宗羲學說,以心(氣之虛 靈)為主,性只是心體流行的條理,認為黃宗羲氣論同於自然主義。牟宗三、

古清美目的在論證超越工夫重要性;鍾彩鈞則以黃宗羲《孟子師說》就真心自 然的流行,談其學術創造及哲學思路之轉向。朱光磊比較《孔孟合璧》、《孟 子師說》得出黃宗羲對劉蕺山本體論繼承上,就工夫論的轉向,主張劉蕺山一 貫顯示之嚴毅清苦特徵,被黃宗羲轉向自然與文化學術之鑽研,而忽略黃宗羲 的哲學意涵。114

111 黃宗羲:《明儒學案‧原序》,《黃宗羲全集》,第 7 冊,頁 3。

112 劉宗周:《原旨‧原學上》,《劉宗周全集》,第 2 冊,頁 284。

113 朱光磊:《回到黃宗羲─道體的整全開展》,頁 56。

114 朱光磊:《回到黃宗羲─道體的整全開展》,頁 36。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不同牟宗三以《明儒學案》《孟子師說》中過於重氣流於唯物,對慎獨之 學的之獨特精神與獨特義理架構,則不能理解。115言黃宗羲沒有繼承劉蕺山的 真精神,把握不住其師要旨。古清美雖也就《明儒學案》一些不同於劉蕺山的 人物評論發言,然重點是以《孟子師說》成書時間和工夫論脈絡為研究視點,

言黃宗羲在概念不同劉蕺山。《孟子師說》罕言「獨」「意」,缺乏靜存體 獨、心性修證的工夫,116雜有二溪「還其自然」的現成工夫,117此外還就陳確

〈性解〉文字,言其更近於陳確。118且就劉蕺山不重視《孟子》,而是以《大 學》、《中庸》進路,119(此與牟宗三認為劉蕺山以心著性與陸王雖理論相 通,但路數由《中庸》有所不同之看法類似。)認為《孟子師說》所採進路已 與其師劉蕺山意旨有所脫離。

另有將黃宗羲放在學派或學術脈絡下來進行研究考證,如勞思光、劉述 先、陳榮灼、楊祖漢、岑溢成、蔡家和等學者,就劉蕺山學術脈絡的角度來討 論、凸顯黃宗羲學說的特色,以見到黃宗羲意義與定位。勞思光、劉述先、楊 祖漢、岑溢成雖重視黃宗羲與劉蕺山合一論,然主要是針對黃宗羲心性論為重 點。而陳榮灼、蔡家和主要是針對黃宗羲「氣」作研究。李明友關注類於二人 然非從學派或學術脈絡進行研究考據,而係直接就其論說切入。

二、區分研究議題

其中若再以研究議題來區分的話,牟宗三、勞思光、劉述先、楊祖漢、蔡 家和、李明友等學者偏向哲學的研究工作。而古清美、陳榮灼、鍾彩鈞、朱光 磊則偏向學術史的考證工作。以學術發展脈絡為研究視點來看,確可獲得一全 面性看法。(陳榮灼、勞思光都主張陽明到劉蕺山其關注點有一良知轉向良能 趨勢。陳榮灼重點在從陽明到劉蕺山孟子解釋上的典範轉移,勞思光重點則在 黃宗羲依循劉蕺山針對陽明產生的合一論理論之繼承。而將前者歸於學術史研 究,後者歸於哲學研究)

在牟宗三、勞思光、劉述先、楊祖漢、蔡家和、李明友研究工作中,可以 清楚見到六位先生進行的是哲學的研究,對黃宗羲六位各有不同的解讀。有人 認黃宗羲為自然主義、也有人認為不是。因此一切得從定義的釐清開始。

三、如何聚焦於黃宗羲哲學本身

個人的方法乃是聚焦於黃宗羲思想本身,從原典入手。以二手文獻作為理 解文本切入之輔助,尋求原典所蘊含的思想作為研究方法,經自身對原典理解 判斷切近黃宗羲思想概念真實意涵,對二手文獻所關注的概念做出回應,給予 其正確定義。本文將聚焦於做為理論核心地位的「心」「氣」「主宰」「流

115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458 頁。

116 古清美:《慧菴論學集》,頁 285-286。

117 古清美:《慧菴論學集》,頁 290-291。

118 古清美:《慧菴論學集》,頁 314-315。

119 古清美:《慧菴論學集》,頁 267-268。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行」,是如何定義並做為理論核心來建構整個系統;以期待能在此研究進路 下,對黃宗羲思想提出一致且適當的論證,以證成其理論架構。在原典掌握黃 宗羲思想主要著作:《孟子師說》、《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宋元 學案》、《子劉子學言》、《子劉子行狀》、《尚書古文疏證》黃宗羲所著之 序,與劉蕺山的《原旨》各篇、劉子全書版《子劉子學言》、《人譜》、《論 語學案》進行把握。

四、綜合探討

照此研究進路與目標,筆者先以蒐集之文獻,將這些基本概念釐清之後,

再談核心觀點之建構,與核心觀點產生的重要問題,以「呈現」黃宗羲如:

「心」、「性」、「體用合一」及對於「習」、「欲」等概念定義。論黃宗羲 繼承劉蕺山合一論下,工夫如何能與「心」之本體同。

最後論如何將個人之成德內聖與外王視而為一。論證個人的道德養成,如 何等同儒家化成世界在現實生活完成。就心學道德自我立法優先條件下,又如 何將此自我要求發展為一公共守則建立,以「心」貫通於萬物,用於道德世界 實現。以「呈現」黃宗羲文獻中所蘊含的思想作為研究方式;而在實際的研究 中,亦將就現有各家對黃宗羲評判做為探討,看是否有攻其要害。論黃宗羲哲 學,是否可做為儒家建立一公共原則之參考。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