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黃宗羲哲學與其政治思想之關係

第六章 個人的道德養成與儒家道德世界實現

第一節 黃宗羲哲學與其政治思想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六章 個人的道德養成與儒家道德世界實現

如前面第四、五章提到在依據理氣心性一元主張下,黃宗羲認為讓人服從 道德意志,作為行為標準的禮法提供公共規範,是形塑人與社會隨道德意志主 導活動最好的方法。在氣化實踐脈絡流行一體的看法下,黃宗羲強調氣化中個 人的道德養成,與對儒家道德世界的具體完成密不可分。黃宗羲以此思考政治 該有的型態與合理性,建立其政治哲學,而他的哲學如何轉化為一政治思想,

其轉化之特色便是接下來要探究的。

第一節 黃宗羲哲學與其政治思想之關係

過往宋明儒家以修養心性為主,雖也曾有如宋張載想復行井田制,但很少 如黃宗羲那樣對君主政體做一反省。而他在去除宋明本體與氣化發用界線(陽 明雖言即體即用,但實是就本體來談,體用不離乃概念不分體用,在實踐上則 認為一旦抓住本體便等同發用完成,並不是就氣化具體脈絡完成良知之呈 現),強調本體必在氣化落實,與過往宋明儒家較重視個人道德心性養成(王 陽明雖重實踐仍偏重個人道德養成)有所不同。

一、由《孟子師說》談黃宗羲《孟子》學與政治思想關係 依《孟子師說》黃宗羲論說其著書原因表示:

獨《孟子》無成書。羲讀劉子遺書,潛心有年,麤識先師宗旨所在,竊 取其意,因成《孟子師說》七卷,以補所未備,或不能無所出入,以俟 知先生之學者糾其謬云。402

黃宗羲基於劉蕺山無與《孟子》相關的著作,乃參考其師劉子遺書及受教 時對《孟子》之相關言論著《孟子師說》一書,使後世學者能透過自己對劉蕺 山思想之理解與詮釋,了解其師之《孟子》學。故其著《孟子師說》主要的目 的一則彌補劉蕺山對《孟子》無著書之憾;另則在發揚其師劉蕺山學說宗旨以 糾學者之謬。

在《孟子師說》黃宗羲指出:

故國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義更無他道。三代以下,至於春

402 ﹝明﹞黃宗羲著,吳光主編:《孟子師說‧題辭》,《黃宗羲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 版社,2005),第 1 冊,頁 48。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秋,其間非無亂臣賊子,然其行事議論,大抵以仁義為骨子,而吉凶亦 昭然不爽。及至戰國,人心機智橫生,人主之所講求,策士之所揣摩,

只在「利害」二字,而仁義反為客矣。舉世盡在利欲膠漆之中,孟子出 來取日於虞淵而整頓之。七篇以此為頭腦……自後世儒者,事功與仁義 分途,於是當變亂之時,力量不足以支持,聽其陸沉魚爛,全身遠害是 乃遺親後君者也。此是宋襄徐偃之仁義,而孟子為之乎。403

與在《明夷待訪錄》黃宗羲指出:

三代以上有法,三代以下無法。……此三代以上之法也,因未嘗為一己 而立也。404

在《孟子師說》黃宗羲認為三代以降春秋時期雖有亂臣賊子,然其行事議 論大抵仍以仁義為骨子,至戰國後人心機智橫生,致使三代後政治主客易位,

以利害為主仁義為客,之後甚而舉世為事盡落在利害,造成一切禍亂主因。與 在《孟子師說》:「故國之所以治,天下所以平,舍仁義更無他道。」能知曉 其政治學著作《明夷待訪錄》開宗明義題辭即云:「余嘗疑孟子一治一亂之 言,何三代以下之有亂無治也?」405及至〈原法〉即以三代後無法,而要求政 治當返三代之法的論點之所據。

在《孟子師說》黃宗羲認為《孟子》一書,正是以堯舜三代之法整頓天下 的政治之道。黃宗羲欲依其師蕺山追隨孟子之說以仁義為頭腦統利害,並強調 仁義與利害非相對立概念,如從「反對利害」詮釋孟子,將使孟子淪為宋襄公 只重仁義枉顧現實之輩。從黃宗羲以孟子仁義為頭腦,做治國根本,可知其政 治思想應是肇始於孟子學。從《孟子師說》黃宗羲論政指出:

「行先王之道」,正教以擴充之法。406

可看出黃宗羲之政治思想,是其以「孟子學之成善」為核心發展而來。在 依循孟子自我擴充完成下,達致最終治國目的,也就是說黃宗羲循孟子之說將 成善與治國合而為一,以孟子學為基礎發展其政治思想。

(一) 從儒家價值落實建立其政治學觀點 1. 以仁義為優先考慮

403 黃宗羲:《孟子師說‧孟子見梁惠王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49。

404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原法》,《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6。

405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題辭》,《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1。

406 黃宗羲:《孟子師說‧離婁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89。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黃宗羲以孟子仁義為頭腦,做治國根本,以三代政治為典範,批評三代後 政治。他認為理想政治與現實政治差別在,前者合理後者不合理,然前者不只 是一理想存在,是後者之合理性,現實政治必須化成一合理想之政治形態。也 就是儒家思想的政治應然型態,黃宗羲以此思考政治該有的型態與合理性,建 立其政治哲學。對過往政治之問題,他主要放在是否違背儒家理想角度分析。

而不是以該體制運作是否出現問題,如何改進做優先思考。從黃宗羲論仁義功 用認為:

「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正言仁義功用,天地 賴以常運而不息,人紀賴以接續而不墜。407

黃宗羲之所以仁義為頭腦,以三代政治為典範,是因為黃宗羲以儒家道德 做為其價值核心,論其政治思想,在以儒家道德為施政核心下,如何營造政治 道德為思考問題,黃宗羲引「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

言仁義功用。他以落實五倫於天下,為其政治思想核心所在,非指以仁義達至 價值核心外的作用,也正因此他的《孟子師說》才會有一面談仁義事功,一面 做義利之辨的描述。

2. 談仁義事功得從義利之辨談起

在黃宗羲看來《孟子》「義利之辨」為論仁義事功基礎,對此黃宗羲指 出:

「利與善之間」,真所謂毫釐千里,此是第一步。一生聰明力量,都為 此一步所用。野葛人參,共生一本,辨之不得不早也。408

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 者,蹠之徒也。欲知舜與蹠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409

孟子之所學者,仁義也;時君之所尚者,功利也。以仁義為迂遠而闊於 事情,是「舍所學而從我」。410

黃宗羲認為要達至仁義事功得從辨義利開始,也就是想在政治上完成價值 核心,得先知辨義利理解價值核心為何,才有談論政治活動之基礎。

407 黃宗羲:《孟子師說‧孟子見梁惠王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49。

408 黃宗羲:《孟子師說‧鷄鳴而起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154-155。

409 ﹝宋﹞朱熹:《孟子集注‧盡心章句上》,《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1984 年),頁 356。

410 黃宗羲:《孟子師說‧為巨室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57。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黃宗羲根據《孟子》從舜這類人與盜蹠這類人皆有雞鳴而起,積極努力過 生活,然舜這類人是積極地去行善;盜蹠這類人則是汲汲營營謀私利,論兩者 本質不同,強調利與善之間距,決定價值差異。指出利與善之間距看似相近實 則差別甚遠,故黃宗羲以仁義為頭腦之「義利之辨」為論政第一步該做的課 題,有絕對優先性考量的必要。也就是分辨義利,仁義優先為其政治核心之內 容。對此黃宗羲指出:

孟子距楊墨,道性善,不見諸侯,不與小人言,使百世之下,知功利之 非,仁義之必不可已,正是以道援天下,援天下人心之溺耳。故孟子無 日而不援者也。411

黃宗羲認為孟子之所距楊墨,道性善原因。「使人知功利之非,言仁義之 必不可已。」正是在強調論證第一步,因為只有如此才能喚醒人氣化中之道德 意志達成核心價值貫徹,這正是孟子時時不忘強調仁義之因。黃宗羲認為:

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之,但不能擴充耳。「行先王之道」,正教以擴充之 法。412

在黃宗羲看來,政治核心價值同個人成德一樣,乃不忍人之心擴充,政治 行先王之道,正是在使人以不忍人之心作為行為根據貫徹。如何使人貫徹人內 在的道德價值,達成德化社會,也是黃宗羲政治思想核心所在。個人在成德實 踐內容擴充下,不僅使己過人之為人有價值生活,也要推己及人讓相關者能依 其內在價值過人之為人的生活,故必要求人對德化社會的擴充落實有所貢獻。

3. 王道霸道區分見於政治上人之為人價值的貫徹

分辨義利強調價值貫徹,也是黃宗羲談王霸之分原因,針對後人因王道、

霸道看似皆可取得天下,而認為得天下就能稱王,把取得天下做政治目的進行 批評。對此黃宗羲指出:

王霸之分,不在事功而在心術:事功本之心術者,所謂「由仁義行」,

王道也;只從迹上模倣,雖件件是王者之事,所謂「行仁義」者,霸 也。不必說到王天下,即一國所為之事,自有王霸之不同,奈何後人必 欲說「得天下方謂之王」也!譬之草木,王者是生意所發,霸者是翦綵 作花耳。413

411 黃宗羲:《孟子師說‧男女授受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97。

412 黃宗羲:《孟子師說‧離婁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89。

413 黃宗羲:《孟子師說‧齊桓、晉文之事章》,《黃宗羲全集》,第 1 冊,頁 51。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霸者只在事功上補湊,王者在心術上感動,民之應之,亦截然不同。

「驩虞」者,民為法制所縛,無爭鬬作亂之事,皡皡則孝弟忠信,相感 而化,所謂「必世而後仁」者是也。414

黃宗羲強調王霸之分不在事功而在心術,統治者行王道、霸道,在是否貫 徹人內在的道德價值。王道指的是統治者貫徹人內在的道德價值於政治,根據 內在價值意識,以仁義價值落實為核心;霸道則不在貫徹人內在的道德價值,

黃宗羲強調王霸之分不在事功而在心術,統治者行王道、霸道,在是否貫 徹人內在的道德價值。王道指的是統治者貫徹人內在的道德價值於政治,根據 內在價值意識,以仁義價值落實為核心;霸道則不在貫徹人內在的道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