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循環經濟的發展與趨勢

2.1.5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重要性

本小節除了說明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重要性,並整理循環商業模式的定義、

構成要素,最後比較其與線性經濟商業模式的差異。

商業模式創新在此波討論經濟成長與資源耗用脫鉤的永續發展策略—循 環經濟—中受到重視,許多研究紛紛投入探討循環商業模式。過去討論企業因 應永續發展需採取的行動,大多將重心放在對於綠色產品製造、綠色供應鏈、

製程等方向,亦是較常實踐應用於企業實務之中的手段方法,諸如生態化設計、

清 潔 生 產 、 污 染 防 治 等 , 而 忽 略 了 商 業 模 式 。 經 濟 學 人 智 庫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調查超過 50%的企業高階主管相信,商業模式創新才是企業經 營成功的關鍵(Johnson et.al. , 2008)。創新的商業模式將可為綠色成長的轉型做 出重要貢獻,並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

循環商業模式(Circular Business Models)相關的研究在近五年獲得各界大 量的關注。Ghisellini 等人(2016)指出創新的商業模式對於整體的效益、消費者 的動機及接受度是在微觀的企業層級重要的研究議題。在 Web of Science 資料 庫中,與循環經濟及商業模式相關的論文,在 2014 年僅有一篇,但在 2017 年 遽增到 41 篇,也可看出其循環商業模式的研究正在萌芽且受到重視,參考圖 2- 10。各大國際組織紛紛提出循環商業模式,並彙整成功的商業案例,來協助 企業理解循環經濟的概念(Accenture, 2014; EMF, 2015; Forum for the Future, 2016;

Circle Economy, 2016; BSI, 2017),將於 2.2 小節進行介紹。

圖 2- 10 2013-2017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相關研究數量

(本研究繪製)

現有的商業模式無法滿足循環經濟的需求或解決線性經濟的挑戰,因此循 環商業模式因應而生。企業轉型的最大的挑戰來自於現今大部分的企業創造其 經濟價值的方式是建立在線性經濟的思維下,線性經濟的策略、架構、運作皆 深植在企業的 DNA 裡。因此,當企業想要轉型到循環商業模式,更需要跳出 過往的框架,超出線性經濟的框架,不再是更有效率或減少做對環境不友善的 事(less bad),而是藉由成長來驅動正面的影響(Accenture,2014)。

文獻中關於循環商業模式的相關研究切入角度不盡相同,主要包含本體性、

規範性、操作性等三種層面。(1)本體性的研究探討某個循環商業模式的案例 及現象本身,討論其多樣性及複雜性;(2)規範性研究則是探討循環商業模式 的定義、歸納其成功的模式及機制(Mentink, 2014; Accenture, 2014; Lewandowski, 2016; Urbinati, A., Chiaroni, D., & Chiesa, V.,2017);(3)操作性研究則是討論如 何轉型,主要聚焦在兩個階段,一為探討如何發展循環商業模式,二為如何評 估其轉型效益(C2C BIZZ, 2013; WBCSD, 2016a; EIO, 2016; Antikainen, M., &

Valkokari, K, 2016; Antikainen, M., & Valkokari, K., 2016; Kraaijenhagen et. al, 2016;

EMF)。將整理於 2.2 循環商業模式類型(WHAT)、2.3 循環經濟的轉型流程 及 2.4 轉型循環經濟的分析工具(HOW)。

2.1.5.1 循環商業模式定義

EMF(2013)定義循環商業模式是在企業層級(micro level)來推動循環經濟 的核心概念—建立一個可恢復再生的封閉系統—的重要工具。Mentink(2014)

建立於 Osterwalder&Pigneur(2010)提出的商業模式定義,強調循環商業模式是 指企業如何在封閉的循環系統中創造、傳遞並保留價值。與線性經濟裡的商業 模式最大的差異點為,線性經濟較無逆物流(reverse logistic)思考—產品如何再

回到製程或市場的機制。建立封閉系統是循環經濟運行的重要前提,在此前提 下來思考與設計資源如何在封閉系統中以不同的流動的方式來獲利的方式;而 如何讓系統成為一個封閉循環,在不同階段設計逆物流的回收機制是相當重要 的。

Accenture(2014)說明循環商業模式用創新的方式提升資源生產力商業模式,

其特色包含延長壽命、再生使用、再利用、修復、升級、再製造、共享及去物 質化。Linder&Williander(2015)認為循環商業模式的價值創造來自於「產品使用 後」能再提供新用途而維持經濟價值。Nancy Bocken(2016)點出循環商業模式 首先是透過再使用及延長產品壽命來優化產品的價值,其次才是在產品壽命終 了後回到封閉循環資源回收。從這三者的定義皆指出,循環經濟所認為的商業 模式,已不僅僅是傳統資源回收的商業模式—在廢棄階段時再來思考如何回到 封閉系統將廢棄物資源化,而是更強調產品在不同生命周期階段都可以存在逆 物流服務,透過不同策略來延長產品的生命週期。

「消費者」在循環經濟中將經歷重要定位轉變—消費者變成使用者—也是 循環商業模式不同於線性經濟的重要差異(EMF, 2013)。循環商業模式是一種 以產品服務系統為核心,強調消費者轉變為使用者的新思維。早期對於永續的 論述強調生產端的改變,包含清潔生產、製程優化、減廢等,而循環商業模式 中,則說明消費者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新的商業模式應該將此放入價值主 張中,設計創新的商業模式來引導消費者參與這項轉型盛會,同時整體的產品 設計本身也需重新定位其價值主張為方便回到製程/市場中系統中再使用。

循環商業模式的定義整理於表 2- 5。歸納上述幾個具代表性的文獻對循環 商業模式的定義,共有兩大特色: (1)逆物流機制應存在各個生命週期的環節,

而逆物流本身也可以是一個創新的商業模式 (2)消費者角色的改變。

表 2- 5 循環商業模式定義彙整表

作者 定義

EMF(2013) 循環商業模式為以產品服務系統為核心的方式,提倡消費 者為使用者。因應產品服務化概念,產品設計需重新定位 價值主張為方便回收再使用。

Bas Mentink (2014)

企業如何在封閉的循環系統中創造、傳遞並保留價值。

Accenture(2014) 用創新的方式提升資源生產力商業模式,其特色包含延長 壽命、再生使用、再利用、修復、升級、再製造、共享及 去物質化。

Linder&

Williander(2015)

循環商業模式的價值創造來自於「產品使用後」能再提供 新用途而維持經濟價值

Nancy Bocken (2016)

商業模式是一個整體的、系統的概念,而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組成 因素;故不同的學者對於商業模式組成的要素亦不盡相同,透過四個面向 來回答上述三個問題: (1) 核心價值 (2) 銷售 (3) 營運 (4) 財務。

Osterwalder&Pigneur(2010)進一步整合商業模式要素,並發展圖像化的商業 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九大要素為(1) 價值主張 (2) 目標客層 (3) 顧客關係 (4) 通路 (5) 關鍵資源 (6) 關鍵活動 (7) 關鍵合作夥伴 (8) 收益流 (9)成本結構。目前對於循環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進行全面性的討 論較少,但主要是見利於這九大要素來重新檢視及增修

(Lewandowski,2016)。

Lewandowski (2016)認為既有的知識系統中對線性經濟的商業模式的 原則及構成元素,皆有完整論述及以驗證可行的架構,但這些傳統線性經濟 中的商業模式對循環經濟的策略,在思維及執行上,並不完全適合循環經濟,

有其侷限。因此該研究從循環經濟的原則及框架重新檢視 Osterwalder(2010) 提出的商業模式圖(Business model Canvas)及構成要素,並發展創新的循環 商業模式(Circular Business Model)的構成要素及架構。除了原先商業模式的 九大構成:價值主張、顧客關係、通路、目標客群、關鍵活動、關鍵資源、

合作伙伴、收入及成本外,另外新增兩個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要素:回收系 統(takeback system)及採用因子(adoption factor)。循環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及 其說明,整理於下表 2- 6,循環商業模式圖請參考圖 2- 11。

表 2- 6 循環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及說明 商業面向 構成要素 說明

1 核心價值 價值主張

Value Propostition

應 該 重 新 設 定 為 創 造 產 品 服 務 化 系 統 (Product Service Systems)、生產可循環再生 的產品、以虛擬化服務為商業核心、或設計 顧客回收誘因。

商業面向 構成要素 說明

2

銷售面

顧客關係

Customer Relationship

循環經濟強調消費者轉為使用者,應重新思

Take-back system

思考與消費者的新關係、回收管理、回收誘 因、回收通路等

5

目標客群

Custoemer Segments

與價值主張設定直接相關,因此在設定價值

Key Resources

效能更好的資源、再生材料及生質材料、回 收的資源(包含產品、零組件)

8

合作伙伴 Key Partners

強調合作網絡及協作或異業結合

商業面向 構成要素 說明

11 其他

採用因素(新增)

Adoption Factor

因應循環經濟為一個系統性的轉型,非創新 一個單一個產品、流程或服務,需要針對企 業內外部進行一個較全面的評估。

資料來源:Lewandowski(2016);本研究整理

其中針對新增「回收系統」及「採用因素」兩個構成要素特別說明。

「回收系統)」主要是回應了循環經濟的四大建構基石之一的逆物流的思考 及技術,發展循環商業模式圖,必須將此概念納入且變成單一獨立的建構要 素,提醒各式創新商業模式的發展,不論是製造業、服務業都應該思考其產 品回收的機制設定,並將此 重要元件 放在視覺化的商業模式圖「通路 (Channel)」的下方,代表意涵為:通路是藉由將產品或服務傳遞到客戶手上 來創造經濟價值,而回收系統則是藉由將產品收回道系統中(市場、或製程) 來創造經濟價值。

新增其二為「採用因素」,意旨轉型至循環經濟為一個系統性的轉型,

需要更全面的檢視內外部的資源及挑戰,新增在整個商業模式圖的最下方。

組織內部因素包含企業組織文化是否適合推動轉型,外部則是運用 PEST 分 析,來分析整個大環境的政治(Political)、經濟(Economic)、社會(Social)及 技術(Technological)的發展狀態,例如是否可結合政府政策、或者相關法 規尚未完善時,則思考相對應的措施等。

圖 2- 11 循環商業模式圖

資料來源:Lewandowski, 2016; 中技社, 2016 (紅色為新增)

2.1.5.3 循環商業模式與線性商業模式比較

在線性經濟裡,所有的經濟活動是依賴在能資源的耗用來創造經濟成 長,企業透過賣斷產品的方式來創造營收、消費者則是不斷透過「消耗」的 模式來生活;經濟成長的基本假設是生產越多、賣得越多、消費者買的越多,

整體經濟效益會大幅提升。而循環經濟的最大目標則是希望經濟成長與能資

整體經濟效益會大幅提升。而循環經濟的最大目標則是希望經濟成長與能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