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循環經濟的發展與趨勢

2.1.2 循環經濟的定義及原則

循環經濟是一個可藉由設計來使資源可回復及再生的經濟系統。目標 是使系統中的產品、零件、及資源一直維持在其最高使用價值;該系統可 分成工業循環及生態循環(EMF, 2015a)。BS8001:2017 提出的標準指南,

對於循環經濟的定義則是採納 EMF 的定義。循環經濟的五大原則(EMF,

2015; 循環台灣基金會, 2017):零廢棄設計、多樣性強化適應韌性、使用再 生能源、 系統思考、廢棄物即食物。

EMF(2015a)所提出的循環經濟系統圖清楚地闡釋了循環經濟的概念 及原則,也是目前國際上相關研究組織及國家智庫探討及交流循環經濟最 常用的系統圖,請見圖 2- 2。該系統圖最主要說明核心概念為:(1)整體 經濟系統分成兩種循環,延續搖籃到搖籃(McDonough & Braungart, 2010) 所提出的生物循環與工業循環說明所有經濟活動所需要的資源皆可分別 被納此二循環,並生生不息地被使用,因而消除廢棄物。(2)結合生命週 期思考,由而下來說明從「開採-製造-廢棄」不同階段及參與者,並結合各 種逆物流的途徑來思考如何創造資源可恢復且可再生。循環經濟需要仰賴 每個環節的配合,而這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商機,都是一個創新的機會。

圖 2- 2 循環經濟系統圖

(EMF, 2015, Growth Within, p.24)

此波探討循環經濟,強調重新思考創造價值的方式。循環經濟的核心

價值為讓資源盡可能維持其最高的價值,即更有效率的持續使用資源,同時 創造經濟價值。「資源」是一個統稱,其在生命週期不同的階段,會以不同 的型態呈現,主要可分為原物料(生產階段)、產品(使用階段)、廢棄物(廢 棄階段)(中技社,2016)。

Circle Economy (Achterberg et al., 2016) 透過價值坡(Value Hill)的概 念來說明資源的價值如何增長及下降,並說明線性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差異,

請見圖 2- 3。資源的價值透過原料的加工、製造、品牌,到消費者手上時,

資源以產品的形式展現其最高價值。在線性經濟的生產消費模式,產品的 價值在到達消費者手上後開始不斷下降,而因以產品買斷方式銷售,導致 企業常設計短壽命的產品或產生計畫性淘汰,才能透過不斷銷售商品來獲 利;而在循環經濟主張讓資源盡可能維持其最高的價值,即更有效率的持 續使用資源,強調透過各種循環路徑、不同手段、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 來維持產品最高價值,並運用其產品價值來創造新的服務價值。

圖 2- 3 價值坡說明資源價值如何在使用前後的價值增遞

(Achterberg et al., 2016)

EMF (2013)提出重新思考創造價值的原則,說明企業可以在哪些環節

線性經濟 循環經濟

創造價值,並說明這些價值帶給企業的價值內涵。 (1) 循環越小越有價值 (2) 循環越久越有價值 (3) 跨產業循環增加價值(4) 源頭越清潔越有價值。

這四大價值是指經濟價值,透過最大化、最佳化資源的使用,結合創新的 服務產生額外的利潤,同時省下新資源開採、製造的成本。請見圖 2- 4。

中技社(2016)整合 EMF 的價值創造原則及生命週期階段來定位循環商 業模式的機會,請見圖 2- 5。

圖 2- 4 EMF 提出循環經濟價值創造原則

(EMF, 2013; 中技社,2016)

圖 2- 5 循環商業模式於各生命週期階段的價值創造

(中技社,2016)

EMF(2013)透過分析不同產業及產品,提出推動循環經濟的關鍵四大基

石,包含(1)創新的技術及產品設計(2)創新的商業模式(3)逆物流的機 制及技術(4)跨部門及跨產業的促使條件。(1)創新的技術及產品設計:強 調產品的重新設計,包含壽命延長的產品設計、模組化及標準化、容易拆解、

製程優化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等。(2)創新的商業模式:核心的概念是所有權的 改變—消費者變使用者,以及產品服務化的商業機制,例如租賃、服務型的合 約、產品服務化的延伸。(3)逆物流的機制及技術:強化回收機制表示活絡回 收系統,讓回收這件事更便民、更符合成本效益、且能維持資源品質;且提升 級回收技術,才能優化回收的品質及提升數量。故強化逆物流的機制及技術升 級是推動循環經濟的核心要件。(4)跨部門及跨產業的促使條件:例如資訊公 開共享平台、共同回收系統、建立產業標準、連結產業的經濟誘因、產業媒合 機制;建立友善投資的環境:提供財務及風險評估工具;建立利於產業擴大規 模的遊戲規則:會計、稅制、關稅、企業社會責任、認證及標準化等;教育:

提升大眾意識的非正式教育,整合循環經濟理論及實務成為大學正式教育的一 環。

2.1.3 循環經濟的國際推動概況

循環經濟是邁向永續發展的途徑之一,從 1960 年代許多重大工業污染事 件爆發帶動環保意識抬頭後,各國政府陸續推動許多相關政策及途徑來追求永 續發展。從整體環境管理發展脈絡來看,環境資源管理的範疇日益擴大,從最 初的管末污染處理,逐漸朝向源頭的資源管理,而廢棄資源所能帶來的經濟價 值,也隨著管理範疇的擴大而受重視,在每一波的演進過程,都不斷提升了資 源管理所帶來的經濟價值。

球環境資源管理的發展脈絡來看,全球的環境資源管理的範疇,從管理範 圍較侷限的管末處理開始,一路擴大轉向到源頭的水資源、能源、原物料供應 管理,進而最後將環境資源管理的思維也與永續發展結合,以系統思維來探討

經濟、社會、環境的三重盈餘管理及發展(中技社, 2016),請見圖 2- 6。

管理範疇逐漸擴大,每一波推動所運用的政策工具及管理措施也有所不同。

早期的議題較侷限於污染處置及廢棄物的去向管理,第一波推動政策偏向建設 最終處理設施(如焚化爐或掩埋場),同時配合推動 3R 的減量及再利用措施;

在產業端,開始導入廢棄物減量的清潔生產技術。第二波的推動,則將焦點擴 大到源頭的產業能源、水資源的問題,政策手段開展新資源策略,係從區域系 統的整合,分別為工業區內整合的「工業生態化」,以及都市與靜脈產業整合的

「循環型社會」。這區域系統的整合中,許多未有效利用之廢熱、廢水及廢棄物 質,可發展出新的再利用型式,成為其他共生產業或靜脈產業的原料。

因應原物料成本上升、全球製造供應鏈強烈競爭之風險,第三波的資源管 理管理範疇更擴大到原物料的供應,國際上許多組織也開始推動永續物質管理

(Sustainable Material Management, SMM),聯合國及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 路陸續成立專責工作小組,強調應從物質完整的生命週期,來進行物質管理,

包括國家層級、產業鏈及企業,需要產業跨供應鏈,政府跨部門的整合,同時 其他政策手段也包含永續消費、都市礦山,以及稀貴或關鍵資源的流向管理。

圖 2- 6 循環經濟發展脈絡

(中技社,2016)

循環經濟的全面推動各國都仍起步階段(Ghisellini et al. , 2016)。目前全球 較積極推動的國家主要有中國、日本、歐盟國家,其中又以荷蘭、英國最為積 極推動。中技社(2015)比較我國與其他四個標竿國家推動循環經濟的作法,

分析有些國家是政府主導,有些國家是民間產業看到機會而發展;而從發展循 環濟的動機來看,有些國家偏重解決環境及廢棄物之問題,有一些國家則偏重 解決資源供給與經濟發展之問題。由上而下由政府來主導的主要是中國及日本,

荷蘭則是政府與企業高度互動,攜手共同推動,並加速催化歐盟循環經濟政策,

英國則是較偏向民間主動,因其資源經濟誘因促使企業投入,請見圖 2- 7。

圖 2- 7 各國循環經濟發展

(中技社,2016)

以下說明中國、日本、歐盟的發展趨勢:

中國正處理經濟快速成長、中產階級人口提升的大量消費階段,其所帶來的 環境污染及資源供給安全問題也日益嚴重,故中國政府相當重視且積極全面推動。

2009 年實施「循環經濟促進法」,是第一個將此循環經濟導入國家發展政策的國 家,由國務院發改委帶頭主導從經濟發展的角度整合環境部、工信部、地方政府 等機關,由上而下,指導性強,影響產業範圍廣。中技社(2015)分析歸納中國 推動循環經濟的五大特色(1) 該法有效的整合經濟、能源、環境等相關部會(2)

循環經濟促進法的鼓勵作用大於規範作用,並以試點工作進行示範與宣導的主要 手段(3)國務院發改委為主要監督協調機構,提高了節能減排之管理位階(4)

企業爭相成為循環經濟試點,主要誘因來自於未來投資申請之障礙減除為主,以 及提高企業環境形象(5)「試點」為該法或其他環保法令的重要立法過程。

日本比任何國家都還要早發展循環經濟,因其為高度發展的工業化國家,製 造業發達,然而土地及資源有限,必須及早積極發展再生資源及再製造來因應。

「靜脈產業」一詞源自於日本,而其在循環經濟上領先的地位,也是因為其健全 的法規體系支持了循環經濟的發展,由政府主導。日本早在 2000 年公布「循環 性社會形成促進基本法」,建立循環型社會的法律體系,透過基本法、子法、基本 計畫、地方法規等,階層性的全面性法規體系,是許多國家效法的對象。中技社

(2015)分析歸納日本成功推動循環經濟的關鍵在於(1)法規體系完整及推動措 施細緻(2)政府與產業間有良好的互動:回收分類制度完善,企業高度配合(3)

動脈產業擁資源回收設施與技術,可以減少動靜脈產業串聯整合的成本,並且企 業有動機生產方便拆解回收、在使用與再製造的產品。

歐盟近年來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目標建構封閉式循環的經濟運作模式,超越

歐盟近年來積極推動循環經濟,目標建構封閉式循環的經濟運作模式,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