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BS 8001 轉型流程及工具介紹

第三章 以企業個案展示 BS 8001 循環轉型框架流程

3.1 BS 8001 轉型流程及工具介紹

英國標準協會(British Standard Institute,BSI)作為專業的驗證及訓練機構,

在 2017 年五月發佈「BSI 8001:2017 企業組織實行循環經濟原則的框架指南」, 為全球第一個循環經濟的標準及操作指南。該指南籌備過程長達兩年半的研究、

開發和測試,在 2017 年 1 月時公開徵詢各方意見。BS 8001:2017 目的為統一 標準,清楚定義循環經濟的概念、相關名詞解釋,提出循環經濟的六大操作核 心原則,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提供轉型的彈性框架、流程、及分析工具。該 指南強調為協助企業從線性經濟轉型到循環經濟的商業運作模式,提供原則及 執行策略,讓企業能夠導入採取行動,不論企業規模、地理位置、產品或服務 型態。

BI 8001 的轉型框架八階段包含:(1)建立框架(2)界定範疇(3)產生方 案(4)評估可行性(5)建立商業個案(6)測試計畫(7)正式執行(8) 評 估及報告。在每個階段,BS 8001 皆提供階段檢核,提醒每個階段的產出需要 符合循環經濟的原則及循環商業模式的核心,並且該階段的產出需要高階主管

的同意或授權來前往下一個階段。

該文獻並沒有清楚說明每個階段的主要產出及工具,因此本研究試圖將 BS 8001 的八階段彙整成表格,已方便更清楚檢視每個階段的操作,並對應主 要產出。本研究針對八階段說明其目的、主要方法、主要產出及工具介紹,整 理於表 3- 1。

(1) 建立框架

建立框架主要的目的為瞭解循環經濟與該企業的關係,以決定從哪裡 開始推動循環經濟。建立框架主要步驟包含評估目前的循環程度,找出推 動循環經濟的內外部利害關係者,同時溝通企業內部的循環意識及激發熱 情。首先,評估循環程度的重心則是放在分析企業資源管理的現況,瞭解 其資源使用、資源依存度的風險,可透過重大性分析(materiality assessment)

找出長期發展的關鍵資源;此外,盤點循環經濟相關計畫,可以包含企業 內部、供應鏈、甚至到整個產業,進而初步掌握循環經濟對該企業的影響。

第二,分析內外部利害關係者。透過繪製利害關係者網絡(Stakeholder mapping)先列出各種利害關係者(包含客戶),再分析他們與該企業的 利害關係。其中,較為重要的是找出組織內有潛力共同推動循環經濟的成 員,可能是組織內部已經在執行相關先導計畫或推動的員工。第三,激發 內部循環意識及熱情。邀請內部利害關係者認識循環經濟,溝通循環經濟 的效益及機會,並說明循環經濟對企業的意義及他們可以扮演的角色。

統整上述的步驟及方法,在第一階段—建立框架—這個階段,主要的 產出包含找出企業的關鍵資源、繪製利害關係者圖、建立循環經濟溝通文 件。

(2) 界定範疇

界定範疇主要的目的為瞭解循環經濟的潛在機會跟要求條件,並設定 企業導入循環經濟的邊界,建立循環經濟願景及規劃策略。界定範疇的步 驟包含界定系統邊界、分析組織願景與循環經濟的關聯,最後建立循環願 景並與高階管理達成共識。

首先,設定系統邊界,可以利用系統思考工具來繪製系統圖,並透過 上一階段的利害關係者分析,找出關鍵者;同時分析風險、機會及相關問 題的根因、找出系統的潛在槓桿點,最後再次釐清目標。第二,分析組織 願景與循環經濟的關聯,瞭解目前的組織願景及循環經濟原則可以如何支 持或傳遞該長期的價值主張,透過檢視既有願景、檢視改變的假設,評估 是否存在可進一步發展的循環專案、並研究該專案可以改變及可能抗拒的 元素,並分析組織性的障礙。最後,建立循環願景並且讓高階管理達成共 識,界定循環經濟的整體願景及野心、繪製改變的目標及其路徑、建立高 層次策略的共識、建立分工及權責並形成專案團隊。

循環經濟的轉型並非單一產品的改變,而是系統思維的改變,屬於較 高層次的管理,因此需在要導入之初,就獲得高階管理的支持及認同,並 且在接下來的每個步驟,都與高階管理有良好的溝通及獲得充分授權或高 階管理參與。統整上述的步驟及方法,在第二階段—界定範疇—這個階段,

主要的產出建立系統圖,建立循環願景、策略及路線圖,形成循環經濟專 案團隊。

循環經濟是一個系統變革,故此步驟的重點是建立循環願景,及高層 的承諾。此階段是要強調循環經濟必須放在企業最上面的願景及策略管理

層次來討論,以及有企業高層的支持與承諾,才可能推動。故此步驟是很 關鍵的一步。

(3) 產生方案

產生方案的目的是根據階段二發現的問題或機會,企業列出方案清單 並依其企業的循環願景、目標及及策略來排序方案優先順序。主要包含兩 個步驟,其一為定義目標並說明欲發展的主題,二為列出方案清單並排序。

首先,先說明欲發展的主題。針對步驟二發現的挑戰或機會來開發新 的主題,必須扣緊企業的價值主張,並邀請內外部利害關係人參與討論過 程,例如透過市場調查或焦點團體來瞭解客戶的意見。接著,列出方案清 單並排序;分析所有方案的關鍵風險及假設,內部可透過工作坊方式,外 部則可透過工作會議與供應或政府等單位溝通,並檢視既有的創新管道,

進而分析各方案的機會與挑戰,最後根據其循環願景及目標來評估優先順 序。此階段的重要產出為一份具有優先排序的循環方案清單。

(4) 評估可行性

評估可行性的目的是評估階段三產出的方案是否可行,可包含技術可 行、經濟可行以及環境及社會面向的考量。。評估可行性的步驟有二,其 一為先選擇可行性評估的類型並執行,其二為確定一個待發展的方案。

首先,選擇可行性評估的類型並執行。BSI 8001 在此階段留給企業自 行決定可行性評估的面向及嚴謹度,所以要先視情況決定需要進行哪一類 型的可行性評估,例如經濟面向可透過商業模式圖的架構去分析、技術面 向透過建立原型(prototype)進行實境測試、環境及社會面向可透過生命 週期衝擊評估。其二,評估後決定方案。分析找出最可行且最符合循環經

濟願景及策略的方案,並評估企業能力及準備程度,讓關鍵利害關係者瞭 解該方案,並確定下一個階段需要準備的項目。此階段的主要產出為可行 性評估報告及確定發展的方案。這些可行性評估工具的使用要格外留意,

因為大部分的工具是為線性經濟設計的,例如商業模式圖可能缺少某些循 環經濟的重要元素,例如回收機制(Lewandowski, 2016);因此,應用這 些工具時,需要反覆檢視循環經濟的原則。

(5) 建立商業個案

建立商業個案的目的為將上述的方案發展成一個嚴謹的商業模式,進 行嚴謹的商業分析來評估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面向及投入的資源,以利為來 執行、擴大規模並正式推出該商業模式。發展一個詳細的商業個案,是一 個不斷修正調整的過程。

針對選定的方案發展成商業個案,進行不同面向的商業分析,可能包 含市場分析、顧客歷程(Customer Journey)、IT 技術、物流及供應鏈、財 務分析、評估指標、法規要求及運作執照、最低資本回報率(Hurdle rates)

或其他的特定的財務指標等。同時要設計評估的績效指標及設定產出,此 指標與未來追蹤及評估的指標相同,並規劃進度更新及檢討的頻率,會與 階段七—執行及階段八—評估連結;最後根據內外部利害關係者的意見來 調整該商業個案,並獲得高層的同意及承諾。

(6) 試行計畫

試行計畫的目的透過小規模的測試計畫來實驗方案的實際可執行性,

並在過程中蒐集各方回饋來修正。試行計畫主要包含三步驟,先針對試行 計畫建立權責及治理,發展試行計畫,評估試行計畫並蒐集回饋來修正。

首先,建立權責及治理。決定需要參與此試點計畫的人員及時程規劃,

並針對測試的過程建立治理的方式。其次,發展試行計畫;確定目標及績 效指標、建立測試/原型的規模、選出最恰當的測試方法、建立資訊管理系 統;更重要的是,定義失敗,說明在什麼情況下這個測試專案應該被暫停 或停止。最後,評估試行計畫並蒐集回饋來修正。紀錄專案經驗及教訓,

確定資訊管理的方法,包含傳遞學習經驗給內外部的相關利害關係者,包 含過程中及結果的啟發;評估測試專案的結果,並思考擴大規模時需要調 整的改變。此階段最重要的產出為試行計畫、試行結果報告及修正建議。

(7) 正式執行

正式執行階段的目的即為擴大或正式推動前述證實的轉型商業模式。

此階段的兩大重點為執行計畫及建立追蹤評估機制。首先,發展並執行計 畫,針對測試可行的方法來發展完整的推動計畫並執行,包含確立短、中、

長期的目標及指標,以及成果導向的直接或間接所創造的價值,可參考企 業內部既有的 KPI 及相關標準;並同意執行變革管理系統,促使企業能夠 執行並持續推動計畫中的改變,同時確保主導的企業文化支持循環經濟的 推動。

其次,建立評估的流程,並確認蒐集執行中的關鍵數據及資訊,以利 未來執行策略及執行評估。在擴大規模及正式推動前,瞭解高階管理在此 階段需要涉入決策的程度並獲得同意。此階段的主要產出為建立該專案的

其次,建立評估的流程,並確認蒐集執行中的關鍵數據及資訊,以利 未來執行策略及執行評估。在擴大規模及正式推動前,瞭解高階管理在此 階段需要涉入決策的程度並獲得同意。此階段的主要產出為建立該專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