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資本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第三節 父母教養方式與心理資本

父母是孩子成長階段的重要他人,其所採行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

人格發展、動機傾向以及各方面的表現與發展均具有深遠的影響。本節將分別對 父母教養方式的測量面向進行說明,並進一步探討其與子女心理資本間的關係。

一、父母教養方式之定義與內涵

父母的教養方式非常多樣,探究父母教養與孩子心理資本間的關係時,應 納入哪些變項做為本研究父母教養方式之測量面向?回顧國內、外心理資本的相 關研究,關注的焦點多集中於組織行為學與人力資源管理領域的探討,較少關於 家庭教養環境的研究設計,有鑑於此,本研究將組織研究中的發現延伸至家庭教 養環境中,做為選定本研究父母教養方式測量面向之主要依據。

首先,組織研究中發現,管理者對員工傳達出的正向知覺,不僅能夠加深員 工對自身能力的信心,同時也是提升員工希望感受中動力思考以及意志力的重要 途徑;此外,管理者對於員工的認同以及積極的回饋,亦有助於員工自信的提升 以及自我能力評估的正確性,對樂觀態度的發展具正向影響(Luthans & Youssef, 2004)。Bandura(1997)所提出的社會性說服(social persuation)策略與重要他人的正 向知覺有類似的意涵,是指透過重要他人傳達給個體「你能做到」的訊息,有助 於個體自信心與正面情緒的建立,因而亦被組織管理者視為促進職員心理資本的 策略之一(Luthans, Luthans et al., 2004)。根據前述文獻結果可知,重要他人的正 向知覺對個體心理資本的發展具相當程度的重要性,衍生出本研究之「父母正向 知覺」變項。

第二,在組織領域的研究中,授權(empowerment)被視為一項能夠增強員工 自我效能的重要領導策略(Conger, 1989; Conger & Kanungo, 1988; Whetten &

Cameron, 1984),領導者透過權力的下放,使員工知覺到較多自主權,認為自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是被重視的,有助於自我效能及工作動機的提升,以回應領導者的期待。研究指 出,透過授權給員工,且授權的程度越高,不僅有助於心理資本中的自我效能與 希望感的發展(Conger & Kanungo, 1988; Luthans & Youssef, 2004; Snyder, 2000),

對整體心理資本之發展亦有正面的效果(柯坤志,2010),可見給予個體適當程度 的自主權力,對於其心理資本之提升具有相當的影響性。此外,當管理者對於職 員的工作任務有較高程度的投入時,顯示管理者對於職員工作效能的重視,透過 各種介入方案的運用,提升職員自身的能量與資產,增加自身對於工作的準備度 (preparedness),有助於心理資本的發展與提升(Luthans, Avey et al., 2006; Luthans, Luthans et al., 2004; Luthans & Youssef, 2004);另一方面,管理者對於個體想法的 認同、接納與積極回饋能幫助職員提升自信,且能更有效地衡量自身能力,不僅 對職員樂觀態度的發展具有正向影響(Luthans & Youssef, 2004),同時也能讓其從 中獲得提升自己能力與表現的相關訊息,進而促進心理資本的發展。根據前述研 究發現可知,重要他人所提供的自主支持及投入對個體心理資本之促進有所助 益,衍生出本研究之「父母支持」變項。

最後,相較於父母支持所提供的自主支持,心理控制屬於相對的教養模式。

Becker(1964)指出,當父母採行之教養方式多為限制性的要求或是具有敵意的,

那麼孩子容易較為神經質且易生成內化行為問題;Maccoby 與 Martin(1983)認為 當父母採專制權威型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缺乏社 會能力、不易自動自發、傾向外在道德動機、低學習動機以及會有較強的外控信 念等。由前述文獻可知,過度的心理控制行為將不利於孩子正面行為、態度或情 緒的養成,顯示此種負面的教養模式在孩子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力 亦不容小覷。然而心理控制是親職研究中常被忽略的面向,研究者較少特別去評 估心理控制和相關影響之變項(Barber, 1996),有鑑於此,衍生出本研究之「父母 心理控制」變項。

是以,經文獻評閱後,選定父母正向知覺、父母支持以及父母心理控制等三 個變項作為本研究父母教養方式之測量面向。以下分別對三個變項進行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一) 父母正向知覺

父母知覺是指父母對孩子的課業、興趣、學習能力及其未來的教育與職業發 展可能性之理解(Eccles & Harold, 1993),而父母對孩子的正向知覺即是表示父母 對孩子擁有的興趣、能力及表現所抱持的正向態度與看法。家庭是孩子成長歷程 中的重要學習場所,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他人,其對孩子的信念與態度 極具影響力。

根據Bandura的社會學習論觀點,個體的行為並非僅受個人內在驅力的驅使 或僅只是單純的環境決定論點(Bandura, 1977),重要他人藉由言語評論或是非言 語的肢體語言所傳遞出對個體能力表現的負面訊息,將嚴重影響個體的自信心與 情緒(Luthans, Luthans et al., 2004),可見父母對孩子若多採負面的知覺與評價,

孩子容易產生較低的自我概念與自信心,預期會展現出較為消極的行為與表現。

反之,當父母能對孩子的能力與表現能有較為正向的看法與回應,並將對孩子特 質與優點的觀察訊息傳遞給孩子,不僅能強化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形塑出較佳 的自我概念,有利於行為動機的培養與日後的表現。一般而言,父母對孩子能力 的想法與孩子在這些能力的自我概念之間存在著極強的關聯性(Felson & Rees, 1986, 引自Taylor, Peplau, & Sears, 1999)。換句話說,父母正向知覺能夠增強孩子 的自信及自我概念,進而對孩子的動機傾向及各方面的表現產生影響,當父母認 為子女具備優秀的能力時,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也會愈好。畢馬龍效應

(Pygmalion Effect)可以視為正向知覺影響個體表現的範例之一,樺旦純(2001)指 出,重要他人對於孩子的正向知覺,無形中會透過各種溝通管道傳達給孩子,因 而激發出孩子的學習意願與動機,同時孩子也會展現出較為優良的學習表現(蕭 雲菁譯,2003)。而就實證研究的發現來看,Entwisle與Alexander(1990)亦指出,

父母正向知覺對於孩子學習表現的正向影響力已獲得不少研究之證實。

綜上所述可知,父母正向知覺即是指父母對孩子在各方面的興趣、學習能力 或表現所抱持的正向觀感。當父母將此對於孩子能力表現的正向觀感傳遞給孩子 時,有助於孩子正向自我概念的形塑,進而對各方面的行為、表現產生正面的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響,由此可見,父母正向知覺在孩子成長與學習的歷程中占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

(二) 父母支持

父母支持是指父母接納與贊同孩子的行為表現,同時讓孩子感受到當自己需 要協助的時候,父母隨時都會在旁給予支持與支援,因而能使孩子有安全與舒適 的感受(Thomas, Gecas, Weigert, & Rooney, 1974)。簡單來說,父母支持是父母在 孩子學習與發展歷程中所提供各種不同形式的援助和支持。各學者依據關注層面 的不同,對於父母支持所涉及的面向也有不同的看法。本研究依據 Grolnick、Ryan 與 Deci(1991)所編製的「父母知覺量表」(Perceptions of Parents Scales, POPS),將 父母支持的內涵分為父母自主支持(parental autonomy support)以及父母投入 (parental involvement)兩部份。分別說明如下:

1. 父母自主支持

根據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的觀點,自主性是個體意志 運作的展現,意即個體所從事的行為或活動均是出於自主的選擇與意志,與其相 對的並非依賴,而是個人行為受到自身以外的力量所控制。依據Deci與Ryan(1985) 對自主支持的定義,父母自主支持是指具有權威地位的父母能夠尊重且接納子女 的想法、認同其感受、提供適切的資訊及選擇機會、同時儘可能地減少運用壓力 和要求;反之,在其對立面的父母控制行為則是指父母重視服從和一致性、想替 子女解決問題、與孩子溝通時總是以自身的觀點為主(Pelletier, Fortier, Vallerand,

& Briere, 2001)。

當父母與子女有較佳的情感互動或親密關係時,對子女的發展與調適會帶來 正向的影響。也就是說,若父母能以溫暖關愛的態度鼓勵子女自主且自發的從事 某些行為活動,同時讓子女知覺到父母對其行為表現的支持、肯定與讚賞,有助 於個體發展出積極正向的態度與行為;相反的,若感受不到父母的支持,個體則 可能出現消極的態度與行為(Suess, Grossman, & Sroufe, 1992)。黃德祥(1999)亦指 出,青少年在青春期階段所面臨的危機,若沒有家庭的支持、父母適當的鼓勵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讚美,對個體未來的發展將較為不利。然而,提供自主支持的父母,並非對孩子 的行為表現無任何要求或限制,但這些要求和設限並非是父母運用威權對子女進 行控制的方法,而是經由親子間想法及感受的相互尊重、理解而產生的,此外,

在允許孩子擁有選擇權,從事自主的行為活動時,父母仍在適切時機提供明確的 指導及必要協助,不僅讓孩子有適當的自主性,也鼓勵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Leung & Kwan, 1998)。

Skinner、Johnson 與Snyder(2005)指出,父母對孩子所提供的自主支持,是 一種較不損害孩子表達自由或其內在動機的親子互動模式,有利於孩子的發展與 表現。研究發現,父母提供的自主支持程度越高,子女對於能力的知覺也會較高 (Grolnick, Frodi, & Bridges, 1984; Grolnick et al., 1991; Hsiao, 2003; Vallerand, Fortier, & Guay, 1997)。Grolnick等人(1991)亦指出,知覺到父母較多的關心,且 獲得父母高度自主支持的學生,在學校會展現出較佳的自主調節及能力知覺,同 時對有助於控制學習效果的各項因素能有較為深入的理解。

2. 父母投入

將「投入」所具有的承諾及付出意涵運用至父母教養行為中,父母投入是指 父母有興趣、願意瞭解和花時間在孩子相關活動與經驗的程度(Grolnick et al., 1991)。換句話說,父母投入即為父母致力於促進孩子學習與成長所形成的各項

將「投入」所具有的承諾及付出意涵運用至父母教養行為中,父母投入是指 父母有興趣、願意瞭解和花時間在孩子相關活動與經驗的程度(Grolnick et al., 1991)。換句話說,父母投入即為父母致力於促進孩子學習與成長所形成的各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