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隨著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之興起,心理學領域所重視的不再侷限 於人性幽暗面之探討,而是更加強調應進一步地去探究個體的心理優勢(strength) 與價值(virtue)(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 2000)。因此,Seligman指出,心理學 家除了過去治療精神疾病的任務外,尚肩負著豐厚個體正常生活發展之重大責任 (Compton, 2005),探究哪些要素對個體有益,以及如何能夠培養與激發這些要 素,使人們更具生產力、過得更好、更有價值以及發揮人們的潛能(Luthans &

Youssef, 2004),成了當今極為重要的課題之一。

資本是組織或個體在談論其競爭優勢時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資本的概念 源自於經濟學領域,爾後學者們因應環境的變遷,除傳統的經濟資本外,陸續提 出各種屬於不同範疇之資本概念,例如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以及社會資本 (social capital),各類型資本的獲得均有助於個體或組織累積更多財富、資源或能 量,強化自身的優勢。Luthans、Luthans與Luthans(2004)結合正向心理學與正向 組織行為學(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的觀點,於分析傳統經濟資本、人力 資本以及社會資本的特性後,提出「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概念,

其為個體的一種內在心理資源,即個體所擁有的正向心理力量,包含四個構面: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希望(hope)、樂觀(optimism)以及復原力(resilience)等正 向心理狀態。不同於過去的各項資本概念,心理資本是不假外求的(李新民,

2009),能夠透過培養與發展而提升個體的競爭優勢(Luthans, 2002a, b; Luthans &

Youssef, 2004; Luthans, Avolio, Walumbwa, & Li, 2005)。

Luthans 指出,由於心理資本的整體作用遠超過單一正向心理能力作用之總 合,將其運用至實務現場有相當程度的價值性 (Luthans, Avey, Avolio, Norman,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Combs, 2006; Luthans, Avolio, Avey, & Norman, 2007)。近年來,心理資本相關議 題之探討已被廣泛運用於國、內外組織行為領域研究中,反觀教育領域,國內迄 今探討心理資本單一構面之相關研究已具豐碩成果,但僅有少數研究將整體心理 資本構念在教育環境脈絡中產生之影響作為研究重點,其中又多是以教師為主要 探討對象,僅謝雅苓(2010)、陳怡君(2011)、巫姿嫻(2011)及陳柏霖(2012)以學生 為對象,分別探究國中生及大學生心理資本之狀態及相關影響因素。相關研究結 果顯示,心理資本與個體工作績效、正向工作態度、正向工作行為與工作滿意度 等均具有正向的關係(Luthans et al., 2005; Avey, Wernsing, & Luthans, 2008;

Luthans, Avolio et al., 2007);另一方面,亦有研究指出,心理資本具有抗衡壓力 的作用(Avey, Luthans, & Youssef, 2010;何麗花,2011;施美芬,2010;陳銘峰,

2011)。可見,心理資本不僅有助於正向態度及行為的展現,同時也能降低負向 態度及行為的發生,為個體極重要的一項資產。綜觀現今教育環境,由於國中學 生仍面臨繁重的課業及升學壓力,對於這些青少年來說,心理資本可視為其相當 重要的正向資源與能量,然而過去探究國中階段學生心理資本的相關研究仍屬少 數,是以針對國中生心理資本狀態以及相關因素之探究為本篇研究之首要動機。

教育最終的意義與目的在於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成功經驗、發展與表現(簡瑋 成,2012),近來學生的學習品質已成為教育改革所關注的重要議題,學習是一 個動態的歷程,學習最終所呈現的成就良窳固然重要,學生在學習歷程中與學習 活動的互動情形,願意投注多少的時間與精力在學習上,亦是提供我們瞭解學生 學習狀態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在學校課程中的行為及心理涉入即是指對於學習 的投入(learning engagement),學習投入是一個包含許多特定態度與行為的一般性 概念,而投入所包含的廣度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用以理解學生教育成果的有力概念 (Glanville & Wildhagen, 2007)。已有許多研究證實當學生對於具教育意義之活動 所投入的程度愈高,愈可獲得正向的學習成就、經驗與滿意度 (Astin, 1993;

Connell & Wellborn, 1991; Greene, Marti, & McClenney, 2008; Hu, Kuh, & Li, 2008;

Marks, 2000; Pascarella & Terenzini, 2005; Zhao & Kuh, 2004),顯示學習投入在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成教育最終意義與目的上具有相當程度之重要性。對於學生學習投入情形的瞭 解,除了有助於瞭解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更能反映出學生對於學習活動的 理解、喜愛與吸收程度等訊息,對於教師進行課程安排規劃以及提升教師教學成 效亦有極大的幫助。此外,由於目前繁重的課業以及升學壓力容易使學生產生倦 怠感受,倦怠對個體的投入狀況來說是一種侵蝕(Maslach & Leiter, 1997),因過 度壓力所導致的青少年身心失衡狀況時有所聞,然而,研究發現,學生在學習上 愈投入,愈不易產生學習倦怠的症候(林淑惠、黃韞臻,2012),顯示學習投入實 為學生學習歷程中的重要因子。檢視國內目前有關學生學習之相關研究,仍多是 以學習成果做為效標變項,對於學生學習投入之探究仍為少數,且甚少研究著重 於心理資本相關構念與學生學習關係之探討。因此,為豐厚此一議題之內涵,針 對國內國中生學習投入情形進行探究,並檢視國中生心理資本對學習投入之影響 為本研究的第二項動機。

在心理資本的前置因素方面,組織行為領域與教育領域的相關研究均指出,

正向、支持性的組織氣氛有助於個體心理資本的發展(Luthans, Norman, Avolio, &

Avey, 2008;黃雅芳,2010;黃麗鴻,2012),顯示環境脈絡對個體的心理資本具 有影響力。對學生而言,家庭是其學習成長的重要場所之一,父母是個體成長階 段的重要他人,其所採行的教養方式對個體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動機傾向以 及各方面的表現與發展都具有深遠的影響,而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所擁有的內在 重要資源,即心理資本,所帶來的影響為何亦是本研究關注的重點之一。目前探 討心理資本的相關研究中,與父母教養有關者,多數僅針對親子關係或是父母教 養類型與心理資本之單一構面間的關係進行探討,大致而言,當父母與孩子擁有 較佳的親子關係,或是採取較為正面積極的教養模式,孩子在自我效能、樂觀態 度或是復原力的表現程度也會愈高(甘宜珮,2011;邱妙蟬,2008;張秋香,2009;

許玉芳,2007;張維中,2005;楊錦雲,2004;鄧仕文,2009;蔣宜玫,2009;

賴欣卉,2010),顯示父母教養對於孩子心理資本之展現具有相當程度的重要性。

然而心理資本為一複合概念,具有綜效作用(synergistic effect)(Luthans, Avey et.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2006; Luthans, Avolio et.al, 2007; Luthans, Avey, Avolio, & Peterson, 2010),關注父 母教養、親子依附等親子互動關係與國中學生整體心理資本之關聯性僅謝雅苓 (2010)與陳怡君(2011),因此,持續探究父母教養與國中學生整體心理資本之間 的關係,具有實質的應用價值。此外,除了謝雅苓(2010)所關注的父母教養類型 外,父母所持具體的教養方式有助於進一步瞭解父母教養對子女成長及行為各面 向的影響。是以,探究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生心理資本關係之議題,確有其必要 性與價值性,此為本篇研究之第三項動機。

父母採取的教養方式深深影響著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發展、動機傾向以及 各方面的表現與發展。已有許多研究指出,父母教養方式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與成效(Ginsburg & Bronstein, 1993; Grolnick, Kurowski, Dunlap, & Hevey, 2000;

Marchant, Paulson, Rothlisberg, 2001; 林婉惠,2012;張美珍,2007;張雅婷,2012;

蔡政忠,2005),而對於學生的學習成效,通常仍是以學業成就的優劣做為衡量 指標,較少研究關注父母教養對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由於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 投入狀態有助於理解其學習情形,且學習投入已被視為具有教育訊息的重要指標 (Rodemeier, 2011),因此,理解父母教養對學生學習投入之影響有其必要性。另 一方面,在父母教養對學生學習投入的影響歷程中,學生所擁有的正向心理資 源,即心理資本,又扮演著何種角色,亦為本研究所欲探討的重點之一,目前國 內探討學生心理資本的研究,多數仍為變項間的相關性研究,尚未有研究嘗試建 立父母教養方式、國中生心理資本對學習投入之影響模式,故此為本篇研究之第 四項動機。

基於前述研究動機之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父母教養方式與國中學生心理資本的關聯。

二、瞭解國中學生的心理資本與學習投入之關聯。

三、以國中學生的心理資本概念為核心,納入父母教養的相關變項,探討影響國 中學生學習投入的整體模型,並嘗試建立其理論模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