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經過以上的說明,可以發現組織變革或復甦的過程在不同學者的探討下,會 有不同的階段及意義,例如 Pearce & Rubbins 所提出的模式只有二階段,而 Chowdhury 卻提出四階段。同時在這些不同模式之中,各階段也有其不同的意涵。

雖然各階段之階段命名與執行不同,且復甦更強調企業由虧轉盈的現象,但總體 而言這些理論有以下共同點〆

1. 組織復甦通常可扭轉組織之虧損狀況,故復甦過程應涵蓋由虧損至盈餘 的過程。

2. 組織復甦無法一蹴可幾,一定需要分成數個階段才能完成。

3. 組織復甦各階段中必定有其必頇解決的問題、工作重點、與完成的目 標。

第四節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又稱為核心競爭力、核心能耐)是使企業明顯強 於競爭者的關鍵優勢,1990 年,密西根大學的 C.K.Prahalad 和倫敦商學院的 Gary Hamel 兩位教授共同發表文章「企業的核心能力」首次提出,他們對核心能力 的定義是「核心能力是組織內的集體學習,特別是關於多元生產技巧(production skills)的協調,還有多種技術(technologies)的整合。」

Barney(1991)認為核心能力是所有企業所控制的資源與能力,使企業得以建 構並實行策略,以改善企業本身的成果與效率。Collis(1991)則認為核心能力來自 一組不可逆的資源,為相對於競爭者之優勢,也是創造企業利潤的來源,其可能 是一組特有之科技、互補之資源或是組織常規。Leonard-Barton(1992)認為核心能

最恰當的是能找出十至十五項核心能力的定義標準。Prahalad & Hamel 認為企業 要確認核心能力,要通過三項測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場的能力,才稱得上是核心能力。在評估某一項能力的延展性時,經理人應 擺脫以產品為中心的狹隘觀念。

傳統的自外而內(Outside-in)策略(如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總是將市場、

競爭對手、消費者置於策略設計流程的出發點上。核心能力理論恰好與其相反,

認為從長遠來看,企業的競爭優勢取決於企業能否以低成本、並以超過對手的速 度構建核心能力。核心能力能夠造尌料想不到的產品。競爭優勢的真札來源是企 業圍繞其競爭力整合、鞏固工藝技術和生產技能的能力,據此,小企業能夠快速 調整適應變化了的商業環境。核心能力是具體的、固有的、整合的或應用型的知 識、技能和態度的各種不同組合。

企業核心能力是建立在企業核心資源基礎上的企業技術、產品、管理、文化 等的綜合優勢在市場上的反映,是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競爭對手仿效、

並能帶來超額利潤的獨特能力。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只有具有核心能力,才能 獲得持久的競爭優勢,保持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