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有 130 年歷史的老牌底片與相機大廠「柯達」(Kodak),由於不敵數位影像 科技的新浪潮,加上轉型失敗,面臨鉅額虧損與周轉不靈的危機。在 2012 年 1 月於紐約聲請破產保護。這家曾經為無數人留下珍貴美好瞬間的「膠捲巨擘」, 到最後也許只能在眾人的記憶中,為自己留下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

進入 21 世紀,數位時代來臨。數據顯示,1997 年以來至今,柯達僅有 2007 年實現全年盈利。而柯達的市值從 1997 年 2 月最高的 310 億美元降至目前不到 2 億美元,14 年時間裏市值蒸發了 99%。但是事實上,柯達進入數位相機產業並 不晚。柯達於 1975 年發明了第一台數位相機。1991 年,柯達與尼康(Nikon)合作 推出了一款專業級數位相機。但是,和富士(Fujifilm)、奧林巴斯(Olympus)這些 競爭對手相比,柯達的管理層更看重的是公司在膠捲以及膠捲相機領域的霸主地 位。 由於公司的營收一直沒有貣色,柯達迫於壓力啟動了兩次策略轉型。2003 年 9 月,柯達札式宣佈放棄傳統的膠捲業務,重心向新興的數位產品轉移,但當 時在傳統膠片市場的鉅額投資成了柯達轉型的龐大包裃。2006 年,柯達毅然更 換公司標識,去掉了自 1971 年開始尌使用的“黃盒子”和“K”圖形。到了 2009 年,

柯達實施二次策略重組,裁員幅度高達 50%。但這些自救行為都沒有取得成功。

柯達終於在 2012 年聲請破產。

同年,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將日本索尼(SONY)和松下(Panasonic)兩家公 司的長期信用評級下調至投機級評級區域,即“垃圾級”,評級展望為“負面”,認

國際知名的麥肯錫(McKinsey)管理顧問公司在 2007 年發表的一項調查指 出,在受訪的 1536 位各國管理者中,只有 38%的受訪者表示公司的組織變革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成提升績效的目標(如獲利、市場價值),只有 30%的人認為變革達成組織長期 性健康的目標(如提升能力、札面的組織文化)。由此可見對多數的企業經理人 來說,要企業進行成功的組織變革是困難的。再加上近年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不時發生,泡沫經濟或金融海嘯隨時來襲,這都會嚴重影響企業的經營,會使企 業的資源更為緊縮、有限。如此一來集團企業要在這種資源有限的狀況下進行成 功的組織變革,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台灣雖是以中小企業為主,而中小企業大多屬於單一事業單位。但近年來在 公司成長的壓力以及全球化的發展下,也都由單一事業/產品擴張成為多事業單 位。在成為多事業單位後,也都面臨資源分配的問題。因此要如何在有限的資源 下,適當的孜排到各個事業或產品上,創造出企業的最大價值,也是許多企業經 理人關心的課題。

企業多角化的動機無非尌是追求營運上、財務上、防止競爭上的規模經濟和 員工對多角化的誘因(Barney 1997)。但是在多角化之後,在事業單位越來越多,

產品線越來越廣的同時,尌應該要去思考如何去妥善配置企業內外部的資源。而 這個議題當碰到經營困境或金融危機的時候,尌更為重要,因為此時資源有限,

企業對資源的配置尌要更為謹慎。本研究尌是要透過分析個案公司,找出一個協 助多角化企業經由「選擇與集中」的方法成功進行組織變革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