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別平等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性別平等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

以下就性別平等教育與媒體素養教育分述之:

壹、 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 一、 性別平等教育之理念

早在 1988 年婦女新知基金會就展開對國小、國中及高中教科書兩性觀的檢 視工作,發現問題嚴重,女性出現的比例只有男性的十分之一。1996 年教改總 諮議報告書出爐,『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的建議正式列入其中。在彭婉如遭受到 性侵害遇害後,1997 年初教育部成立了『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力促各級學 校推動兩性平等教育(陸偉明,2011)。2000 年四月屏東縣發生葉永鋕事件,

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請求調查,調查小組於調查結束後推動新校園運 動,以表示重視此校園性別問題,運動主旨強調不但要尊重傳統的兩性,更要 尊重其他不同性別傾向和特質的人,希望透過各種教育活動,破除性別刻板印 象,打擊性(別)暴力,並將多元性別平等教育納入師資培訓及在職進修內容。

2000 年 12 月 16 日,教育部『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正式宣佈更名為『性別平 等教育委員會』,教育政策的重點從兩性教育正式轉化成為性別多元教育,而當 時正在擬定的『兩性平等教育法』也因此改名為『性別平等教育法』。2004 年 立法院三讀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特別明令規定『學校應尊重學生與教職員 工之性別特質及性傾向』(畢恆達,2004)。

有些人誤以為主張『中性化』的性別角色就是一種性別平權;有些人認為 只要家事分工、各種活動有女性參與就是性別平權;更有些人認為男女天生就 是無法平等,婦權工作者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凡此皆是阻礙性別平 權工作推展的謬思(徐西森,2003)。

因性別平等教育旨在建構兩性適性發展與互相尊重的新文化、整個社會文 化得以融入性別平權理念,能夠破除社會建構的種種性別不平等現象,進一步

剖析並改善社會、文化制度下種種不當設置對男女發展的限制,以期早日實現 兩性適性發展與平權互動的目標(徐西森,2003)。

(一) 性別平等教育的本質與目標

我國教育部已於 1997 年 3 月月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並於 2000 年正式 更名為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積極推動各級學校落實性別平等教育工作。當前 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確實不容質疑,惟其基本目標與實施重點,可能因不同 年齡層學生之不同的身心發展需要,而有不同的實施方式和教育架構。九年一 貫的教改方案中,性別議題亦成為七大議題之一,必須融入七大學習領域教學 中。與民間發起的環境運動、人權議題一樣,這些議題都是與社會政治因素息 息相關,且具有社會變遷的意義。由於在現有的正式課程中不會新增性別平等 教育一科,所以都是用融入的方式來進行。也就是說,在不影響原學科領域結 構之下,融入課程或融入教學增添新的教材、資源,教學方法、參與或採取行 動,甚至對現有課本內容進行批判,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樣就會有更多轉 化的產生(陸偉明,2011)。另外,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能力指標旨在『融入』, 而不是『套入』。也就是要先確定所要達成的能力指標(詳見表 2-4-2),分析學 習領域內涵可融入性別教育之概念,以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自然『融入』;而不 是先設計教學活動,然後再以單元教學目標去刻意『套入』或對應性別教育的 能力指標。因此,正確解讀能力指標的意涵再加以融入,始能達到轉化傳統學 科知識,達到性別教育之目的(方德隆等,2009)。

(二) 性別平等教育的內涵與重要性

性別平等教育除了以性教育、性別教育、兩性關係與教育等學科之議題內 容為核心基礎之外,同時強調下列的內容重點(徐西森,2003):

1.兩性與社會:兩性之社會控制、權力福利、倫理道德、社團參與、角色 地位等。

2.兩性與法律:憲法、民法親屬篇、性別平等工作法、國際人權條例、勞 動基準法等。

3.兩性與家庭:家務分工、子女教養、經濟來源、手足關係與家規倫常等。

4.兩性與媒體:廣告、新聞、圖書、娛樂、文學、藝術等。

5.其他:教育、文化、政治、人權、宗教、衛生醫療、資源環境等。

徐西森(2003)提到,許多學生眼中只有分數成績高低、只有能力好壞之 分,忽略了男女之間性別表象下的內涵與價值,社會上處處可見性別歧視所造 成的兩性對立,以及性別角色刻板化所形塑的性別隔閡,導致更多衝突性與悲 劇性的兩性關係發展現象。

二、 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

性別平等教育的課程目標,主要著重於認知、情意、行動三層面。在認知 面,藉由瞭解性別意涵、性別角色的成長與發展,來探究性別與社會文化的關 係;在情意面,發展正確的性別觀念與價值評斷;在行動面,培養批判、省思 與具體實踐的行動力。整合三個層面,可以推衍出以下六項課程目標(教育部,

2012):

(1)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2)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發展,並突破性別的限制。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並發展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構性別平等之社會。

(6)建構不同性別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的建構,延續原來兩性教育課程綱要,依據十大基 本能力與三大主題軸發展而來,在知識的概念分析上,除了根據三大主題軸(性 別的自我瞭解、性別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的知識內涵,羅列國中小 學生應學習的主要概念與次要概念之外,同時呈現概念間的關係,試圖建構性 別平等教育整全的課程架構(詳見表 2-4-1)。至於,出現在概念架構表上的次 要概念,則再依學生不同階段的預期達成能力安置於不同階段之中,並以此發

展能力指標;能力指標之敘寫,不僅考量各階段學生應學習之性別平等教育內 容目標外,同時完整呈現認知、情意與行動等整體能力指標。此能力指標之概 念架構意圖與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的能力指標做有效銜接,以期使學生 在國小至國中階段性別平等教育的學習能有效的縱向與橫向之銜接(詳見表 2-4-2)。

此外,在自我了解的主題軸,加入了『性別認同』的主要概念及『性取向』、

『多元的性別特質』的次要概念,同時在『學習內容』上加以呈現(方德隆等,

2009)。

由近年來政府相關單位的推行與教育部將其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 標詳細說明來看,我國已逐漸重視性別教育的推廣,而此議題也應該是國中小 教師不容忽視的領域,我們更應積極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相關觀念,教導我們的 學生正確的態度與認知。

表 2-4-1 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表

主題軸 主要概念 次要概念

性別的自我瞭解 身心發展 身心發展差異 身體意象 性別認同 性取向

多元的性別特質

生涯發展 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職業的性別區隔

性別的人我關係 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的刻板化 性別互動 互動模式

表現自我 性別與情感 情緒管理

情感的表達與溝通 情感關係與處理 性與權力 身體的界限

性與愛

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 家庭與婚姻 多元家庭型態

家庭暴力

性別與法律 權益與法律救濟

性別的自我突破 資源的運用 資訊、科技與媒體資源的運用 校園資源的運用

社會的參與 對公共事務的參與

社會建構的批判 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多元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2)

表 2-4-2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的核心能力與分段指標

性別平等教育核心能力 分段能力指標 性別的自我瞭解 1-1-1 認識不同性別者身心的異同。

1-1-2 尊重不同性別者的特質。

1-2-1 覺知身體意象對身心的影響。

1-2-2 覺察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印象。

1-2-3 欣賞不同性別者的創意表現。

1-3-1 認知青春期不同性別者身體的發展與保健。

1-3-2 認知次文化對身體意象的影響。

1-3-3 認識多元的性取向。

1-3-4 理解性別特質的多元面貌。

1-3-5 認識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1-3-6 瞭解職業的性別區隔現象。

1-4-1 尊重青春期不同性別者的身心發展與差異。

1-4-2 分析媒體所建構的身體意象。

1-4-3 尊重多元的性取向。

1-4-4 辨識性別特質的刻板化對個人的影響。

1-4-5 接納自己的性別特質。

1-4-6 探求不同性別者追求成就的歷程。

1-4-7 瞭解生涯規劃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

性別的人我關係 2-1-1 辨識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印象。

2-1-2 學習與不同性別者平等互動。

2-1-3 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認識自己的身體隱私權。

2-2-1 瞭解不同性別者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2-2-2 尊重不同性別者做決定的自主權。

2-2-3 分辨性別刻板的情緒表達方式。

2-2-4 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身體自主權。

2-2-5 認識性騷擾與性侵害的類型。

2-2-6 認識多元的家庭型態。

2-2-7 認識家庭暴力及其求助管道。

2-3-1 瞭解家庭與學校中的分工,不應受性別的限制。

2-3-2 學習在性別互動中,展現自我的特色。

2-3-3 認識不同性別者處理情緒的方法,採取合宜的 表達方式。

2-3-4 尊重不同性別者在溝通過程中有平等表達的權 利。

2-3-5 辨別不同類型的情感關係。

2-3-6 釐清性與愛的迷思。

2-3-7 同理與關懷受到性騷擾或性侵害者。

2-3-8 認識家庭暴力對身心發展的影響。

2-3-9 瞭解人人都享有人身自主權、教育權、工作權、

財產權等權益,不受性別的限制。

2-3-10 瞭解性別權益受侵犯時,可求助的管道與程序。

2-4-1 分析現今社會問題與刻板的性別角色關係。

2-4-2 思考傳統性別角色對個人學習與發展的影響。

2-4-3 分析性別平等的分工方式對於個人發展的影響。

2-4-4 解析人際互動中的性別偏見與歧視。

2-4-5 去除性別刻板的情緒表達,促進不同性別者的 和諧相處。

2-4-6 習得性別間合宜的情感表達方式。

2-4-6 習得性別間合宜的情感表達方式。